导读:本文包含了家校互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家校,智障生,互通共育,成长
家校互通论文文献综述
戴荣兵[1](2019)在《浅谈家校互通共育下的智障生成长教育研究——以泰兴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家校互通共育下,有助于中重度智障学生更好的成长。学校和家庭紧密互通,学校是教育的主力,家庭成为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和延伸。家庭与学校配合不仅仅有助于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有助于家长校外的辅导和教育。其过程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人生均产生较深远的影响。在长期互通共育下,部分中度智障生能因此走上自食其力的人生道路,部分重度学生在生活自理上也能成为有尊严的人。(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程枝文,李宏图,许华森[2](2019)在《管理互通 师生互动 家校互联 在智慧平台上轻松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程枝文 通讯员 李宏图 许华森)近日,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智慧教室,女教师郑晓玮拿着手机执教一堂叁年级语文课,全班46名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聚精会神地听课。在这里,手机不仅是PPT的遥控器,还可以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标注内容或拍摄学生练习(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9-05-22)
韦家福,赖凤,陈逸超[3](2018)在《高校家校互通平台的探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沉迷于网络游戏、谈恋爱、贪玩,导致无法安心于学业,出现逃课、挂科严重、厌学,导致不能正常毕业等情况。此外,辅导员老师任务越来越多,无法更加细致地关心到每个学生。再有,家长向学生了解在校学习的表现时,学生很少会说自己不好的方面,导致学生不好的表现没有得打及时制止和改正,高校家校互通平台解决了家校联系不到位的现状。(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24期)
孙继德[4](2018)在《家校互通架起潮水中学发展新桥梁》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工作者现在都面临一个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学校教育理念也面临着新的冲击和挑战。教育工作者现在都面临一个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学校教育理念也面临着新的冲击和挑战。学生的思想工作越来越难做,如何让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帮助学生顺利成长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教育家》期刊2018年23期)
宋晓燕[5](2017)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家校互通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生活和工作的每个环节,当然也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只是使用信息技术拓展课程内容、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师生互动而已。然而,如今的儿童是数字原住民,他们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普遍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沟通和娱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信息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一定能在小学语文家校互通中发挥积极作用,即构建学校、家庭、学生、社会多向沟通的新型学(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期刊2017年21期)
赵林林[6](2017)在《重视家校共育搭建良性互通平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校共育是推进学校与家长深度合作、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文章从教师要走进家庭增进互信,家长要走进学校了解孩子,以多元互动共享策略来保障家校共育等方面研究家校共育搭建良性互通平台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成才之路》期刊2017年10期)
胡帆程[7](2016)在《微信智慧校园开启家校互通新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等即时沟通软件的便利性,给传统家校沟通模式带来了新的变革。本文以建设智慧校园为背景,阐述了家校沟通方式的尝试与探索过程,同时介绍了基于微信企业号免费提供家校沟通、校务微管理的家校互通新模式。(本文来源于《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期刊2016年07期)
王金辉[8](2015)在《论封闭式学校的家校合作重要性——多角度、多平台互联互通》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校有74个教学班,近4000学生,近十年来为了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搬迁到市郊。学生全部住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本文主要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更好的结合封闭式管理和家庭教育,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本文来源于《赤子(上中旬)》期刊2015年02期)
张琛晖[9](2014)在《上海嘉定实小:家校互通》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荐理由:电子书包不仅仅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同时打通了家校之间的距离,使得家校之间能够更好地协同学习。嘉定实验小学采取自带设备(BYOD)的形式,使得家校之间互通,也使得家校距离不再遥远,实现了学生学习的全程化,带动了学生学习的数字化。在中外一些学者心中,家校协作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学校向来把学生从他们"天然"的家庭那儿抢夺过来,乘势把社会"一般性"需求强加于学生,塑造出一批批适应工业化生产的人。而他们的父母则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对学校有着不切实际的"奢望"。在"怎样使学生受良好的教育"这一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期刊2014年19期)
张志勋,庄秀凤,林永[10](2014)在《移动终端支持的家校互通平台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更便捷与人性化的沟通,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移动终端在校园中应用现状和家校互通平台的现状研究,提出将移动终端技术应用到家校互通平台中来建设的新思路,根据某小学的用户需求,对基于移动终端的家校互通平台进行了功能设计,并总结了建设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8-11)
家校互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程枝文 通讯员 李宏图 许华森)近日,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智慧教室,女教师郑晓玮拿着手机执教一堂叁年级语文课,全班46名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聚精会神地听课。在这里,手机不仅是PPT的遥控器,还可以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标注内容或拍摄学生练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校互通论文参考文献
[1].戴荣兵.浅谈家校互通共育下的智障生成长教育研究——以泰兴地区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9
[2].程枝文,李宏图,许华森.管理互通师生互动家校互联在智慧平台上轻松实现[N].福建日报.2019
[3].韦家福,赖凤,陈逸超.高校家校互通平台的探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8
[4].孙继德.家校互通架起潮水中学发展新桥梁[J].教育家.2018
[5].宋晓燕.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家校互通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
[6].赵林林.重视家校共育搭建良性互通平台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
[7].胡帆程.微信智慧校园开启家校互通新模式[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6
[8].王金辉.论封闭式学校的家校合作重要性——多角度、多平台互联互通[J].赤子(上中旬).2015
[9].张琛晖.上海嘉定实小:家校互通[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
[10].张志勋,庄秀凤,林永.移动终端支持的家校互通平台的设计[C].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