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李峰

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李峰

身份证号码:33070219711016XXXX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不仅在日益增强,而且地质灾害的发生率也在不断的提升。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是涉及的范围广泛、灾害的类型复杂、灾害的危害程度大。所以,相应的单位要进一步的对其进行探讨,积极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岩土工程;防治技术;预控

近年来工程项目建设增多及资源开发力度增强,对我国地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导致我国各种地质灾害发生规模不断扩大、发生频率不断升高,相应的对我国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类型多、危害大、突发性高,对人们安全情况造成了极大威胁,因而必须要依据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技术进行防控,保证人们安全生产。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特征

岩土工程包含了地质土层的开挖和加固,而地质灾害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岩土施工区域所发生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两者项目关联,相互影响。从实践过程来看,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征:(1)隐蔽性。隐蔽性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重要特征。工程建设中,岩土项目施工的内容较为丰富,并且在土层开挖和加固过程中,原有的地质基础会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这就使得土层结构的稳定性和紧密性受到影响,容易造成工程潜在危害。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建设人员若不能及时的发现这种变化,就容易造成后期地质灾害,影响工程的整体建设。(2)突发性。与其它工程危险因素相比,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具体而言,若地质条件存在一定潜在威胁,其会随着人为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不断扩大,并且当基础地质无法承受这种影响时,就会直接迸发,从而给岩土工程的建设造成较大影响,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3)社会性。社会性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附带属性。社会实践中,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社会各界会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救灾工作开展,从而将地质灾害的影响降至最低。从实践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具有社会公众参与的特征,由此可导致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社会性。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

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岩土工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地质灾害自然演化周期将大幅度缩短,也就是说,地质从稳定到不稳定的变化经过的时间显著降低,这样便会导致各种地质灾害发生,这方面的地质灾害的突发都会给人们带来经济损失,严重的可能导致生命损失,所以说,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是危害级数极高的一种灾难性事故,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两者之间有着较强的关系。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来讲,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往往都是自然环境、人文因素的影响。若施工地区的生态环境原本就十分脆弱,通常都极易受到破坏,进而引发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各类自然灾害。同时,若施工过于频繁,随意的破坏植被,也会导致各类灾害的频频发生。此外,若开发岩土,原有的地质结构陷入失衡状态,也极易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当前,不合理的人为操作也逐渐成为了各地区频频产生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背景下,要想尽可能减少或是预防各类地质灾害的产生,就必须要基于对其成因的综合分析,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减少给各地区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3.1滑坡防治手段

在岩土工程的各类地质灾害中滑坡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因此岩土工程需要将滑坡作为重点防治对象。对滑坡进行治理时,预防是首要,同时也要将预防及治理两方面进行有机结合,详细分析、研究发生滑坡的具体因素,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防治措施进行处理。通过众多岩土工程的实践情况及相关研究得知,治理滑坡主要包括两种效用高的措施:首先在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等方面增强控制,让各种水体对坡体应对措施造成的影响得以降低或消除。通常情况下,如果不对人为因素进行考虑,那么水即是造成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滑坡的发生与水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若可消除水对滑坡造成的影响,滑坡的发生自然得到有效防治。具体防治方法如下:需要对滑坡区域外围地表水进行控制,避免滑坡区域中地表水的流入,在边界区域进行截水沟的修建,以便对地表水进行拦截;另外可在滑坡区域内进行排水沟的修筑,加快该区域内地表水的排出,使地表水对岩土工程边坡造成的影响得以降低;可采用垂直孔加快水流的排出,采用钻孔和盲沟支撑方式进行干道的疏通,使滑坡区域内的地下水排水通畅。具体方法可依据水文地质条件及边坡地质特征进行选取。其次对边坡岩土的力学强度进行改变。可选取恰当的技术让岩土边坡土体的力学强度得到改变,进而增强岩土实际抗滑能力,降低滑动力。可应用加固边坡及减载削坡等方式进行防治。加固边坡应用范围较广,且所起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依照岩土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方法的选取,以保证滑坡防治效果。

3.2崩塌防治手段

由于崩塌地质灾害是不同缝隙面或结构面组合而引发岩体脱落现象,在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期间,需从加固岩体结构等方面入手,防治岩体滑落,降低裂缝区的扩展,保障施工场地岩体结构的稳定性。具体而言,细致开展施工现场地质环境看场工作,分析施工现场所存在危险岩石区、卸荷裂缝区等。及时清除危险岩石结构,在岩石结构表面增设挂网喷射锚固,更好缓解岩石结构卸荷缝隙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在危险岩石结构加固设计的过程中,需整合边坡的岩体结构、卸荷系数等因素,划分重点加固区域,切实提升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有效性。

3.3泥石流防治技术

泥石流是岩土工程常见地质灾害之一,对工程结构及经济效益影响巨大。由于我国具有多山地质特征,地质结构复杂多样,泥石流地质灾害频繁活动[5]。当前常用泥石流防治方式为事前预控及事中控制两结合,在泥石流发生之前做出及时预警,同时泥石流地质灾害波及地区居民快速从家中撤离,减少泥石流造成人员伤害。采用山坡技术,在上游地带建设涵养林,修复受破坏自然环境,降低泥石流自然灾害发生几率。

3.4地脉变形防治技术

对地脉变形方面进行防治的方法要有两种:一种是强夯法,此种方法主要是借助夯锤在土体内产生的冲击力,进而使土体自身强度得到进一步增强。此种方法将预防同治理两方面进行了有机结合,取得的防治效果较好。另外还可采取此种方法对已经发生的崩塌进行回填土的夯实。另一种方法是填堵法,此种方法可应用于坍陷程度不够严重的坑洞中。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坑洞中松软的土体进行清理,保证坑洞内除土外不含其他明显的杂质,之后填入碎石或者块石到坑洞中,使防滤层得以形成,完成后再将一些黏土覆盖在上面,然后进行夯实。

4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岩土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问题的防治来讲,其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往往都要经过较为漫长的一个过程,且要承担的任务量也非常大,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成果。对此,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各类新颖、先进材料与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对施工工艺的不断完善来促进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不断提升,尽可能避免各种损害、经济损失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瑜.刍议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J].科技风,2018(30):121.

[2]郭华江.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2):51-52.

[3]阙东明.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5):93-94.

标签:;  ;  ;  

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李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