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金银花种质资源初步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药学
作者: 张芳
导师: 张永清
关键词: 金银花,种质资源,形态特征,花粉粒,同工酶,绿原酸
文献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效。主治臃肿疔疮、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症。 金银花属于临床上的常用中药,年需求量在800万公斤以上,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栽培来满足需要。在栽培生产过程中,选育高产优质良种是提高药材产量与质量的有效途径。虽然金银花的栽培历史已经长达数百年,并且形成了不同的种质,但有关金银花种质资源调查与良种选育一直无人进行研究。 本论文依据金银花植株形态特征差异,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形态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的植株,观察了其生长发育特性与不同器官的外观形态特征,测定了枝条长度、枝条粗度、花枝上1/3与下2/3的节间长、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长宽比、叶片干重、花枝上花蕾数量、花蕾重量、苞片长度、苞片宽度、苞片长宽比、苞片叶尖夹角等具体指标,并依据这些指标对搜集到的21个种质进行了聚类分析,发现不同种质间的最大距离系数为0.551,最小距离系数为0.000,说明不同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近。当距离系数为0.126时所有种质可聚为Ⅰ、Ⅱ、Ⅲ类,其形态特征与我们先前将金银花种质分为毛花系、鸡爪花系和野生花系3大品系的思路相符,即第Ⅰ类为毛花系、第Ⅱ类为鸡爪花系、第Ⅲ类为野生花系。花粉粒形态特征比较稳定,应是金银花种质划分的重要依据,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金银花植株的花粉粒形态特征具有一定差异,表现在表面刺的密度、长短、粗细,花粉粒极周长,花粉粒赤道轴长,花粉粒萌发孔长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部分种质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21个种质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的分析,发现种质之间的谱带有异有同,显示出了其遗传性的差异大小。对应于形态特征聚类分析图谱来看,同工酶酶谱情况越接近的种质,其形态特征的距离系数也较小,并且居于同一类别中。就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来讲,种质15与18,种质2、8与19,种质16与20,种质3、5、6、9与10,种质17与21酶带的数目和位置完全相同,它们在形态特征聚类分析图中的距离系数也表现为最小。就酯酶同工酶酶谱来讲,种质15与18,种质2、8与19,种质16与20,种质3、5、6、9与10,种质17与21酶带的数目和位置也完全相同,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完全相吻合,只是
论文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山东金银花不同种质资源形态特征观察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植物鉴定
1.2 种质资源形态特征观察
1.4 叶片形态特征观察、测定
1.5 苞片形态特征观察、测定
1.6 叶片与花蕾干重的测定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质金银花植株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
2.2 不同种质金银花植株的形态特征比较研究
3 小结
第二部分 金银花各种质花粉粒扫描电镜观察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种质花粉粒扫描电镜下形态特征
2.2 不同种质金银花植株花粉粒表面刺密度
3 小结
第三部分 不同种质金银花植株同工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四部分 不同种质金银花植株花蕾绿原酸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五部分 讨论与结论
1 不同种质金银花植株器官形态特征比较研究
2 不同种质金银花植株花粉粒形态特征比较研究
3 不同种质金银花植株同工酶比较研究
4 不同种质金银花植株花蕾中的绿原酸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金莲花生物学及种质评价研究[D]. 朱殿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 [2].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作用研究[D]. 郭晓园.河南科技大学2009
- [3].灰毡毛忍冬与正品金银花抑菌作用及安全性的比较研究[D]. 雷志钧.湖南中医学院2003
- [4].蜂胶金银花复方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作用研究[D]. 董华燕.福建农林大学2014
- [5].黄芪种质资源评价研究[D]. 张兰涛.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 [6].不同生态环境对酸浆种质资源的影响[D]. 徐保利.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
- [7].山东金银花栽培品种大毛花与鸡爪花的品种与质量评价[D]. 于燕莉.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
- [8].金银花中绿原酸的高效分离方法研究[D]. 崔春雨.广西大学2012
- [9].金银花煮散颗粒的药学研究[D]. 李文.泸州医学院2012
- [10].精制双黄连气雾剂的药学研究——金银花的药学研究[D]. 周桂芬.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
相关论文
- [1].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的研究[D]. 乌兰.天津科技大学2005
- [2].金银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兰阿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3].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D]. 彭菊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4].金银花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D]. 张小光.陕西中医学院2007
- [5].金银花指纹图谱研究[D]. 陈永红.吉林大学2007
- [6].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D]. 田野.郑州大学2007
- [7].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方法研究和毛细管电泳测定[D]. 张莉莉.吉林大学2006
- [8].山东金银花栽培品种大毛花与鸡爪花的品种与质量评价[D]. 于燕莉.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
- [9].金银花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D]. 杨红娟.沈阳药科大学2003
- [10].金银花有效部位提取分离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研究[D]. 刘恩荔.山西医科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