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适应性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适应性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

论文摘要

产业活动在给人类带来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和不可更新资源的迅速耗竭。因此,产业生态转型不仅是解决人与自然强烈冲突的关键问题,而且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我国城市中传统产业占很大比重,加上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消耗水平高,产品附加值低,施加于环境的危害相对严重,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转型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和污染排放,而且对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物质消耗的减量化和人们生产、消费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的目的是实现经济产出增长和物质减量,这与企业之间建立产业共生关系的目的是相同的。因此,本研究提出构建产业共生网络是实现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的必然选择,并根据产业共生可划分为生态产业园和区域副产品循环共生网络两种类型,相应提出适应性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的路径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在城市范围内构建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平衡发展、生态经济效率持续提高为目标的产业共生网络。 本研究在分析生态经济效率在国内外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围绕生态经济效率的基本内涵,研究其与相关理论的关系及在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和物质消耗减量目标中的桥梁作用,以及它与实现城市产业生态转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生态经济效率既是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目标,又可作为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的方法,还可以作为测度评价城市产业生态化水平指标体系的观点。 生态经济效率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要充分发挥其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的作用,其自身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能值分析和物质流核算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有效方法,但二者在应用中均存在优势和不足。本研究在对现有主要产业生态转型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将能值分析和物质流分析整合成为一个新的能值-物质分析方法,创建了能值-货币价值观和物质流重量观相结合的产业生态转型二维研究方法。 鉴于目前采用的GDP/GNP的价值体系存在着不能区分成本与收入、不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 2.1 研究对象和文献收集
  • 2.1.1 自然资源环境价值
  • 2.1.2 城市环境容载力
  • 2.1.3 物质减量化
  • 2.1.4 城市产业生态转型
  • 2.2 文献收集的依据和过程
  • 2.3 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文献述评
  • 2.3.1 产业生态转型
  • 2.3.2 生态经济效率
  • 2.3.3 产业共生与集群
  • 2.3.4 能值分析
  • 2.3.5 物质流核算
  • 2.3.6 兰州市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 2.4 文献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适应性城市产业生态转型
  • 3.1 适应性城市产业生态转型
  • 3.1.1 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城市产业生态转型
  • 3.1.2 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的环境适应性
  • 3.1.3 适应性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的目标
  • 3.2 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的路径选择——产业共生网络
  • 3.2.1 产业共生网络与物质减量化的关系
  • 3.2.2 产业共生网络与经济产出增长的关系
  • 3.2.3 生态产业园和区域副产品循环共生网络
  • 3.2.4 适应性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的路径选择
  • 3.3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城市产业生态转型
  • 3.3.1 生态经济效率的内涵
  • 3.4.2 生态经济效率的优点
  • 3.4.3 生态经济效率与物质减量化的关系
  • 3.4.4 生态经济效率与环境负荷的关系
  • 3.4.5 生态经济效率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关系
  • 3.4.6 生态经济效率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规模阈的关系
  • 3.4.7 生态经济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3.4.8 生态经济效率与城市产业生态转型
  • 3.5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能值-物质流分析的生态经济效率与城市产业生态转型
  • 4.1 产业生态转型研究的能值-重量观——能值-物质流分析二维系统方法的整合
  • 4.1.1 产业生态转型系统综合评价的必要性
  • 4.1.2 产业生态转型主要研究方法述评
  • 4.1.3 产业生态转型评价方法比较
  • 4.1.4 能值-物质流分析二维系统整合的城市产业生态转型评价方法
  • 4.2 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的能值-货币价值核算与指标
  • 4.2.1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体系
  • 4.2.2 总有效能值产出能值-货币价值
  • 4.3 社会代谢物质流重量核算与指标
  • 4.3.1 物质流分析方法及指标体系
  • 4.3.2 物质流核算项目分类
  • 4.4 基于能值-物质流分析的生态经济效率重构
  • 4.4.1 生态经济系统价值量的不同度量标准比较
  • 4.4.2 基于能值-物质流分析的生态经济效率的重构
  • 4.4.3 基于能值-物质流分析的生态经济效率指标体系及物质强度指标
  • 4.5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城市产业系统减物质化模式选择
  • 4.5.1 从增物质化到减物质化的必然选择
  • 4.5.2 生态经济效率的物质减量与反弹
  • 4.5.3 物质减量化过程中的脱钩与复钩
  • 4.6 生态经济效率国际比较研究
  • 4.6.1 中国生态经济效率及其减量化研究
  • 4.6.2 中国物质减量过程中的脱钩与复钩
  • 4.6.3 生态经济效率的国际比较
  • 4.7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城市产业生态转型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
  • 4.7.1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城市产业生态转型模型
  • 4.7.2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城市产业生态化评价目标
  • 4.7.3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城市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 4.7.4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城市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
  • 4.8 小结
  • 第五章 兰州市的生态经济效率与能值-物质流分析
  • 5.1 兰州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的能值-货币价值核算
  • 5.1.1 兰州市生态经济效率能值评价
  • 5.1.2 兰州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分析与讨论
  • 5.2 兰州市物质流重量核算
  • 5.2.1 分析方法
  • 5.2.2 物质流账户及其指标计算
  • 5.3 基于能值-物质流核算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5.3.1 生态经济效率
  • 5.3.2 物质投入能值生产力
  • 5.3.3 物质消耗减量与反弹分解
  • 5.3.4 市内物质总排放的能值产出率
  • 5.3.5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 5.4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兰州市城市产业生态化水平综合评价
  • 5.5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兰州市产业生态转型多情景分析
  • 5.6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兰州市适应性产业生态转型
  • 6.1 兰州市产业生态转型的驱动力机理
  • 6.1.1 追求经济产出增长的动力
  • 6.1.2 居民改善生活质量的动机
  • 6.1.3 物质减量化需求的拉动
  • 6.1.4 改善环境压力的推动
  • 6.1.5 生态经济效率取向的牵引
  • 6.2 兰州市产业生态转型的产业禀赋条件和适应性路径选择
  • 6.2.1 产业发展现状
  • 6.2.2 产业地理聚集区空间分布
  • 6.2.3 产业集群基本类型及构成
  • 6.2.4 兰州市资源环境总影响与物质消耗因素贡献分析
  • 6.2.5 兰州市城市产业生态转型路径选择及其适应性分析
  • 6.3 兰州市产业共生网络的构建
  • 6.3.1 产业共生网络的构建原则
  • 6.3.2 生态产业园
  • 6.3.3 市域副产品循环共生网络
  • 6.4 兰州市产业生态转型的保障体系
  • 6.4.1 建立促进兰州市产业生态转型的法律法规体系
  • 6.4.2 建立并完善促进兰州市产业生态转型的技术支撑体系
  • 6.4.3 建立职责分明的政府、企业、公众三级社会参与机制
  • 6.4.4 建立产业生态转型的激励约束机制
  • 6.4.5 推进各种层次的产业共生网络示范试点和典型生态企业的建设
  • 6.5 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本领域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两会声音看产业生态[J]. 知识经济 2020(17)
    • [2].平台思维,营造竞合云计算产业生态[J]. 上海信息化 2020(07)
    • [3].总揽数据万象 洞悉时代变革——2020(第五届)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成功召开[J].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20(09)
    • [4].2020(第五届)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在京召开[J]. 电子世界 2020(18)
    • [5].2020(第五届)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成功召开[J]. 智能制造 2020(09)
    • [6].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2018年理事工作会成功召开[J].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8(04)
    • [7].2016年电视剧演员生态观察报告[J]. 电视指南 2017(02)
    • [8].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重庆产业生态创新系统仿真与优化路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4)
    • [9].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2017年理事会员大会特别报道[J].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7(05)
    • [10].声音17 在多元化的产业生态中寻找自己的定位[J]. 印刷工业 2017(07)
    • [11].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日臻完善[J].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7(08)
    • [12].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暨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周年庆成功举办[J].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7(08)
    • [13].产业生态的4个特征[J]. 大数据 2016(06)
    • [14].关于构建侗族文化产业生态园的构想[J]. 民族论坛 2015(02)
    • [15].七大现象揭示直播产业多样生态[J]. 记者观察 2017(02)
    • [16].特色小镇的核心在产业[J]. 中国经济信息 2017(07)
    • [17].园区合作 花开丝路[J]. 一带一路报道 2017(01)
    • [18].湖北省体育产业“十二五”发展总结及展望[J]. 科技创业月刊 2016(03)
    • [19].上海金桥5G产业生态园正式开园[J].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20(02)
    • [20].基于产业生态和生态产业转型研究[J]. 产业科技创新 2019(31)
    • [21].曹妃甸产业生态参与方决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2].2018(第三届)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圆满召开[J].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8(08)
    • [23].成长链金融与新产业生态[J]. 企业研究 2017(03)
    • [24].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简介[J].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6(07)
    • [25].数字[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6(08)
    • [26].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暨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成立大会特别报道[J].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6(08)
    • [27].区域产业生态创新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经济学家 2015(06)
    • [28].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转型的动力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07)
    • [29].产业生态园发展必须关注的六个问题[J]. 工业技术经济 2009(02)
    • [30].大数据背景下茶产业生态与旅游发展[J]. 产业科技创新 2019(34)

    标签:;  ;  ;  ;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适应性城市产业生态转型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