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探头对胆囊壁局部增厚的B超诊断

不同频率探头对胆囊壁局部增厚的B超诊断

一、不同频率探头对胆囊壁局限性增厚的B超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洪翼兮[1](2021)在《中药预防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进一步明确中药预防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对保胆取石手术适应症的确立和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预防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提供更客观、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材料与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收集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已发表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12月。由3位评价员形成筛查小组,先由2位评价员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初步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整理出初步纳入文献,然后两人进行全文阅读,若出现分歧,经过讨论协商或第三位评价员共同分析裁决,决定最终纳入的文献之后,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中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12篇研究均为中文文献,共纳入患者1077例,其中研究组538例,对照组5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胆囊结石复发率:共有11项研究报道了胆囊结石复发率,观察组结石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OR=0.20,95%CI(0.12,0.33),P<0.0001;(2)胆囊壁厚度:共有11项研究报道了胆囊壁厚度的评价指标,观察组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壁厚度的减小优于对照组,MD=-0.65,95%CI(-0.83,-0.48),P<0.0001;(3)胆囊收缩率:共有11项研究报道了胆囊收缩率,观察组提高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收缩率水平优于对照组,MD=12.52,95%CI(9.29,15.75),P<0.0001。以上结果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在预防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上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中药能够明显提高胆囊收缩率,减小胆囊壁厚度,不良反应较少。

常毅刚[2](2020)在《胆囊癌的病例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利用1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胆囊癌患者预后列线图并进行验证;分析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考察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考察188例意外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在2012.1.1至2019.1.1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治疗周期结束的患者进行电话方式的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结束事件为患者死亡或随访时间截止至2019.6.1,最后以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45例胆囊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的绘制使用R语言(The R Project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Vienna,Austria)的survival包及rms包实现,变量得分使用nomogram Ex包计算。列线图的准确性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及校正曲线判断。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的方法分别为Bootstrap法和验证集法,内部验证的重复取样次数为1000次。比较预后列线图与AJCC分期的预测能力。(2)资料来源为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癌、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患者250例。分别进行CA199、CEA、CA125、和CA242检测及病理学诊断。诊断结果包括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和胆囊癌。其中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112例,胆囊癌患者138例。考察各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3)具有手术记录,并有随访记录的患者为749例,统计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LC或开腹)、围胆囊床切除术、肝IVb+V段+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扩大根治术、短路手术或姑息切除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等)。考察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影响。(4)选取2012.1.1至2019.1.1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意外胆囊癌患者188例,分析并总结188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14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79岁、中/低分化程度、存在淋巴结转移、发生癌旁浸润和发生远处转移(P<0.05)等,危险度分别为1.237,1.551,2.969,1.957,1.492以及1.446。(2)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76(95%CI 0.74~0.78),术后5年DSS校正曲线提示在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AJCC分期的C-index为0.70(95%CI 0.67~0.73),本列线图的预测能力优于AJCC分期,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验证集的中位DSS生存期为25.14个月,术后1、3、5年DSS相关生存率为71.0%、38.7%、30.5%。外部验证C-index为0.73(95%CI 0.68~0.78),以5年生存率为例,外部验证与训练集的一致性较好。(4)观察组与对照组CA199、CEA的阳性率差异提示存在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此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为CA242与CA125相比较的阳性率(P>0.05)。观察组CA199的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CEA的阳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5)CA199用于胆囊癌诊断的灵敏度最高,可达到48.55%;CA199的特异度最高,可达到99.11%,同时其阳性预测值可达98.53%。(6)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CA242+CEA、CA199+CEA、CA199+CA125、CEA+CA12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242+CEA阳性率、CA199+CEA阳性率、CEA+CA125阳性率显着高于观察组,观察组CA199+CA125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7)两种肿瘤标志物同时用于胆囊癌诊断时,CA242+CA199、CA199+CA125的灵敏度可超过50%,分别为53.75%和51.72%。同时,CA199+CA125的特异度为76.3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也分别可达到63.83%和66.27%。(8)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CA242+CA199+CEA、CA199+CEA+CA12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242+CA199+CEA阳性率、CA199+CEA+CA125阳性率显着高于观察组。(9)三种肿瘤标志物同时用于胆囊癌的诊断时,CA242+CA199+CEA、CA199+CEA+CA12的灵敏度均超过了50%,达到59.49%和52.63%。但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均表现不良。(10)LC或剖腹进行的手术患者有221例,占所有手术患者的比例为29.51%,所占比例最大,而晚期胆囊癌患者进行的姑息切除术或短路手术以及PTCD手术则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7.61%、1.20%和14.69%。(11)对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胆囊切除术组、围胆囊床切除术组、肝S4b+S5段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组和扩大根治术组,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性别、是否是意外胆囊癌、胆道合并症、TNM分期等方面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临床资料之间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12)生存期存在显着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肝S4b+S5段+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预后显着优于围胆囊床切除术和扩大根治术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单纯胆囊切除术和肝S4b+S5段+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的预后显着优于围胆囊床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P<0.05)。(13)188例意外胆囊癌患者中,有181例有完整的预后生存时间记录,生存时间分布1.93~85.41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8.8月)。患者1年生存率为91.71%(166/181),3年生存率为54.70%(99/181),5年生存率为21.55%(39/181)。结论:(1)男性、年龄>79岁、中/低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癌旁浸润、发生远处转移等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基于影响胆囊肿瘤患者的7项预后因素建立预后列线图,具有准确、直观、个性化的预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优势。(2)CA199+CA125的灵敏度为诊断胆囊癌的最佳方法。(3)LC或剖腹进行的胆囊切除术所占比例最大,而晚期胆囊癌患者进行的姑息切除术或短路手术以及PTCD手术则所占比例较小。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在性别、意外胆囊癌、胆道合并症、TNM分期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治2和胆囊切除术的术后生存期和生存率显着优于根治1和根治3患者。(4)中老年女性患者意外性胆囊癌发病率较高,而且发病率胆囊癌的发病率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也呈上升趋势;(5)目前临床上建议行预防性胆囊切除的患者包括:胆囊单发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及多发结石、先天性发育异常的胰胆管汇合、粘膜有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直径在0.5-1.0cm之间的胆囊息肉(6)对于早期胆囊癌只要能够达到R0切除,单纯胆囊切除与根治性切除患者的预后生存期无明显差别。

杨晓婷[3](2020)在《利胆排石汤调节保胆取石术后炎症因子平衡及促进胆囊粘膜修复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利胆排石汤对保胆术后患者(证属肝胆湿热型)血清中IL-4、IL-6、TNF-α及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试验方法,选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住院病人中符合西医保胆取石条件及中医诊断标准中肝胆湿热型辨证标准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后,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后,除术后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外,不做其他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按疗程口服中药利胆排石汤,每日两次,早晚各1次,均于饭后半小时服用,一共持续三个疗程,每个疗程持续2周后,停止口服药物2周,再开始下一疗程。随访观察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收集患者血样并以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6、TNF-α及EGF水平,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后12周观察组血清中IL-6、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组术后12周相较术前血清中IL-6、TNF-α浓度均有所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2周观察组血清中IL-4、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组术后12周相较术前血清中IL-4、EGF浓度均有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周观察组胆囊相对收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组术后12周相较术前胆囊相对收缩率均有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实验证实利胆排石汤能够有效调节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通过提高抑炎因子IL-4的同时使促炎因子IL-6、TNF-α的浓度下降而实现维持炎症因子平衡的目的,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经验方利胆排石汤能够预防结石及一定程度溶石的可能机制之一;2.本实验证实通过测定血清中EGF含量的高低,有助于评价保胆术后患者的胆囊粘膜修复情况,可作为预测结石复发率的可参考指标之一,并且对于预防胆结石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王倩,王妮,白海燕[4](2019)在《不同病因所致胆囊壁增厚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胆囊壁增厚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榆林市中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胆囊壁增厚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胆囊壁厚度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胆囊疾病与非胆囊疾病导致胆囊壁增厚的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胆囊壁厚度为(6.9±2.1) mm,血清总胆红素为(126.3±29.1)μ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为(889±109) U/L,丙氨酸转氨酶为(1 076±651) 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1.1) mm、(50.1±23.1)μmol/L、(401±119) U/L、(544±209) 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因胆囊疾病导致胆囊壁增厚者66例,其中慢性胆囊炎3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19例,厚壁型胆囊癌15例;非胆囊疾病患者54例,其中病毒性肝炎15例,肝硬化13例,慢性心力衰竭7例,慢性肾炎5例,低蛋白血症14例。胆囊疾病组与非胆囊疾病组患者胆囊壁厚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声像学特征对胆囊性疾病与非胆囊性疾病导致的胆囊壁增厚的鉴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提示,提高诊断准确率。

初旭[5](2017)在《超声测量胆囊壁厚度在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超声测量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与腹水、“双边”征、生化指标、肝功能分级之间的比较分析,探讨胆囊壁厚度与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化指标的相关关系、腹水与胆囊壁厚度之间的关系、胆囊壁是否呈“双边”增厚与胆囊壁厚度之间的关系、胆囊壁厚度与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胆囊厚度与腹水之间的关系、胆囊壁厚度在肝功能分级的提示意义,从而综合评价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在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以及明确诊断后于我院超声科进行消化系统超声检查随访肝脏情况的151乙肝肝硬化患者纳入本研究,分别收集纳入研究所内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超声测量的胆囊壁厚度、超声探查的腹水情况与超声观察下胆囊壁增厚是否呈“双边”征情况,并记录该患者同一时期肝硬化相关的生化检查结果,分析胆囊壁厚度与各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肝功能分级。分别就肝硬化患者是否有腹水、胆囊壁是否呈“双边”征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以上有差异组间胆囊壁厚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5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呈显着负相关(p<0.001,p=0.007,p=0.001),余指标与胆囊壁厚度无明显相关关系。有、无腹水的两组患者之间胆囊壁厚度、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余指标与担保厚度无明显相关关系;胆囊有无“双边”征的两组患者之间胆囊壁厚度、总蛋白、白蛋白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余指标无明显差异。肝功能分级A、B、C级三组患者之间胆囊壁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08,p<0.001),肝功能分级A级与B级、A级与C级患者间胆囊壁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肝功能分级B级与C级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98)。患者是否有腹水,是否有“双边”征组间胆囊壁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计算胆囊壁厚度,取得截断值为0.59cm、0.58cm。肝功能分级A级与B+C级胆囊壁厚度做ROC曲线,取得截断值为0.62cm。结论超声测量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是一种简便、安全、无创检查新的手段,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在临床医师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方面有明显意义。对于超声医师来说,对随访的肝硬化的患者检查除了常规检查外有了明确的侧重点,使超声检查与临床医师对检查的要求紧密结合,取得更好的随访效果。意义能够更直观的理解肝硬化产生的并发症对身体带来的影响,积极配合医师采取的手段控制病情。

肖慧君[6](2016)在《B超引导下对犬重要器官的活组织穿刺检查初探》文中指出B超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是运用活检穿刺针经皮穿刺取出少许内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一种微创检查的手段,它对于明确病理诊断、探讨临床与病理形态学之间的联系、研究内脏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相比别的活检方法,超声引导下的操作不仅提高了精确率,而且在速度和安全性方面也有着极大的优势。在国内小动物临床通过B超引导活检穿刺试验才刚刚起步,技术还未成熟。因此本试验通过在犬身上运用细针抽吸和弹簧式半自动活检枪,经皮穿刺取出少许肾脏、肝脏、脾脏组织和胆汁进行病理学检查,判断小动物临床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对试验犬只全身麻醉后,B超扫查脏器使目标活检区域在影像中视野良好,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FM)避开较大的血管,稍微施加压力使活检脏器靠近腹壁且位置游离性小。确定各自的最佳穿刺位点后,在B超引导下刺穿腹壁,使穿刺针成功到达肝、胆囊、脾、肾脏目标活检区域,并运用细针抽吸技术采集样品进行细胞学、病理学检查;以及在表皮做小切口,用弹簧式半自动空芯活检穿刺枪对肝、脾、肾脏进行活体采样,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拍照。结果:通过细针抽吸试验确定了肝、脾、肾的最佳穿刺方位。利用弹簧式半自动活检穿刺枪,在最佳穿刺位点成功采集了肝、脾、肾组织样本,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上述组织样品具有完整肝、脾、肾的组织结构。肝脏切片可以清晰观察到门管区和肝小叶,但是犬的肝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所以分界不清;肝细胞核大而圆,肝小叶中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排列,肝索整齐,肝血窦明显;门管区内有小叶间静脉,管腔大而不规则;小叶间动脉管腔小而壁厚;小叶间胆管壁单层立方上皮排列整齐。脾脏切片可以明显区别脾脏的白髓、红髓、边缘区,红髓中髓静脉管腔较大,横截面清晰可见,且部分红髓处于充血状态。肾脏切片可清楚观察到肾皮质的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成球形,肾小体中有一团弯曲的毛细血管,肾小体外围有两层囊壁形成肾小囊腔,与肾小管近曲小管相通;近曲小管管径粗,管腔小且不规则,管壁上皮细胞细胞界限不清,腔面有刷状缘;远曲小管管腔大而规则,管壁上皮细胞为立方形,腔面无刷状缘。结论:本试验通过B超引导在犬身上运用细针抽吸和弹簧式半自动活检枪,成功经皮穿刺取出少许肾脏、肝脏、脾脏组织和胆汁,并进行病理学检查获得预期结果,操作方法无潜在并发症,且恢复良好。进一步确定了这个微创诊断手段是可行的、安全的。

黄海仪,马瑞红,乔铁,罗小兵,冯禹阳[7](2015)在《硬镜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厚度的作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硬镜保胆取石手术对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厚度的作用。方法选取胆囊结石患者259例,术前12 h空腹行腹部B超观察、测量胆囊颈部、体部前壁、底部的胆囊壁厚度。术后半年B超复查胆囊,与术前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厚度<6 mm时,无论胆囊壁是否增厚,硬镜取石术后3个部位的胆囊壁较术前均明显变薄(P<0.05),且不同部位术后变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与多发结石患者的手术前胆囊壁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镜保胆取石手术能使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厚度<6 mm)的胆囊壁变薄;结石的数量与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增厚程度无关。

李江飞[8](2015)在《高频超声与腹部常规超声诊断胆囊良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腹部常规超声诊断胆囊良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210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B超诊断资料,总结胆囊良性病变的种类,分析各病变的B超影像学特点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210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中,胆囊息肉者75例(35.71%)、急性胆囊炎者32例(15.24%)、胆囊结石者98例(46.67%)、胆囊腺肌增生者5例(2.38%);B超诊断胆囊息肉、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腺肌增生的准确率分别为90.67%(68例)、84.69%(83例)、93.75%(30例)、80.00%(4例);腹部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罗-阿氏窦的显示率高于腹部常规超声。结论胆囊良性病变B超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对于胆囊腺肌增生者腹部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钱能[9](2015)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处理》文中指出目的: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 PLG)是胆囊较为常见而又经常被忽略的疾病,同时部分外科医师对PLG的认识不足而盲目进行手术治疗,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不小负担。目前PLG的手术指征较为混乱,本文试图研究PLG中肿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胆囊腺瘤的临床特点及PLG随访患者的特点,分析探讨较为合理的手术指征及随访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腹部超声发现PLG并入院治疗的患者816例,分析其中行胆囊切除术并获得病理结果的74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分析,提出合理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处理方案。结果:748例患者平均年龄44.49±11.62岁,息肉平均大小为9.97±4.01mm。341例有症状。病理报告659例为非肿瘤性息肉,68例为胆囊腺瘤,15例为胆囊癌,另有6例为慢性胆囊炎。非肿瘤性病变组息肉最大直径平均(9.38±3.44mm)小于肿瘤性息肉组(14.55±5.71mm)(P<0.01);两组PLG患者平均年龄(44.14±11.42岁和47.39±12.82岁)、单发性息肉比例(41.4%和59.5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腺瘤、胆囊癌患者的息肉大小(13.34±4.18mm比20.07±8.19mm)、平均年龄(45.78±11.66岁比54.13±15.82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66.7%(10/15)胆囊癌患者病理标本可见胆囊腺瘤或者异型增生细胞。对于小于10mm而进行随访并最终行手术明确为肿瘤性息肉的患者,其从发现PLG至手术的时间短于非肿瘤PLG患者(P<0.05),而在息肉增大大小、息肉增大率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建议有腹部症状,病变最大径大于10mm的PLG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而具有年龄大于50岁,单发息肉,合并有结石等危险因素的PLG患者在综合考虑后可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建议进行长期的随访。

陈新燕,门永忠,吴永娟[10](2015)在《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的B超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B超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临床价值,以期降低肝炎肝硬化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65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均经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其中慢性乙型肝炎23例、重型乙型肝炎22例、肝硬化20例;另外随机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人员63名为对照组,均予B超检查,观察两组的B超显示情况。结果对照组在胆囊壁厚度上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重型乙型肝炎最明显、肝硬化其次;而在胆总管内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胆囊病变上,对照组检出异常率为23.81%,与研究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研究各组中以慢性乙型肝炎组检出异常率最低,为56.52%,重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在胆囊病变检出率上比较无差异性。结论 B超有助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对肝炎病情程度有指导意义,对临床诊断有参考作用。

二、不同频率探头对胆囊壁局限性增厚的B超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频率探头对胆囊壁局限性增厚的B超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预防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综述
    1. 中医药研究
        1.1 中医学对胆及胆石症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胆石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胆石症治疗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胆结石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胆结石的发病机制
        2.3 胆结石的诊断
        2.4 胆结石的治疗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技术路线图
    2. 文献检索范围与策略
        2.1 检索范围
        2.2 检索策略
    3. 纳入与排除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4. 文献资料的筛选与提取
        4.1 文献资料的筛选
        4.2 数据提取
    5. 文献质量评价
    6. 数据分析
    7. 发表偏倚分析
第三部分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4. Meta分析结果
        4.1 主要结局指标
        4.2 次要结局指标
        4.3 敏感性分析
        4.4 发表偏倚
    5. 我科近3年保胆取石手术病例总结
        5.1 适应证、禁忌证
        5.2 利胆排石浓煎剂辅助保胆取石治疗效果
        5.3 结论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肝胆、胆石症的研究
        1.1 肝胆的生理功能
        1.2 胆石症的病因及保胆术后结石复发的病因
        1.3 胆石症的症状
        1.4 胆石症的防治原则
        1.5 中药对胆石症的干预
    2. 结果分析
    3. 本Meta分析的局限性
第五部分 不足及展望
第六部分 结论
综述 保胆取石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胆囊癌的病例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1 胆囊癌
        2 胆囊癌治疗研究
        3 胆囊癌诊断方法
        4 胆囊癌预后研究
    研究目的、方法
一、114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及预后列线图的建立与验证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纳入资料的临床病例情况
        1.2.2 训练集与验证集基线资料比较
        1.2.3 训练集患者的Cox预后结果
        1.2.4 预后列线图
        1.2.5 列线图预测准确性的外部验证
    1.3 讨论
        1.3.1 影响胆囊癌患者DSS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1.3.2 列线图进行胆囊癌患者预后预测
        1.3.3 列线图与TNM分期应用价值比较
        1.3.4 局限性
    1.4 小结
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2 两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3 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4 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5 肿瘤标志物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三、不同手术方式对胆囊癌预后的影响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手术治疗方式统计
        3.2.2 胆囊切除术与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2.3 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3.3 讨论
        3.3.1 胆囊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3.3.2 不同手术方式临床资料差异分析
        3.3.3 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影响
        3.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3.4 小结
四、188例意外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
    4.1 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1.3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4.2.1 患者基本资料
        4.2.2 患者临床表现
        4.2.3 意外胆囊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4.2.4 患者预后分析
        4.2.5 单纯胆囊切除与根治性切除
    4.3 讨论
        4.3.1 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
        4.3.2 意外胆囊癌的手术治疗探讨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胆囊癌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利胆排石汤调节保胆取石术后炎症因子平衡及促进胆囊粘膜修复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胆石症的综述
        1.1 胆及胆石症的中医定义
        1.2 胆石症的病因病机
        1.3 祖国医学对胆石症治则治法的认识
    2 西医学对胆结石的认识
        2.1 胆结石的发病率
        2.2 胆结石的发病机制
        2.3 胆结石的诊断
        2.4 胆结石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病例资料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保胆取石手术的病例选择
    2 主要实验材料
        2.1 实验试剂及耗材
        2.2 实验所需设备
    3 临床实验
        3.1 手术方式
        3.2 服药方式
    4 观察指标及方法
        4.1 胆囊相对收缩率
        4.2 IL-4、IL-6、TNF-α及EGF的检测
        4.3 随访
        4.4 数据处理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资料比较
        5.2 实验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利胆排石汤方药分析
    2 IL-4、IL-6、TNF-α与胆结石
    3 胆囊粘膜与胆结石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不同病因所致胆囊壁增厚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的胆囊壁厚度及实验室指标比较
    2.2 不同病因所致胆囊壁增厚患者胆囊声像学特征
3 讨论

(5)超声测量胆囊壁厚度在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
    3 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相关性分析
    3 分组对比
    4 ROC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B超引导下对犬重要器官的活组织穿刺检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超声波基础知识和操作
        1.1.1 医用超声波原理与物理特性
        1.1.2 分辨率的分类
    1.2 B超在兽医临床的发展
    1.3 B超在兽医临床的应用
        1.3.1 B超在生殖系统的应用
        1.3.2 B超在消化系统的应用
        1.3.3 B超在泌尿系统的应用
        1.3.4 B超在免疫系统的应用
        1.3.5 B超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1.3.6 B超在其他方面疾病的应用
    1.4 兽医临床上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活检技术
        1.4.1 设备准备
        1.4.2 动物准备
        1.4.3 操作方法
        1.4.4 活检穿刺针的选择和使用
        1.4.5 潜在的并发症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定位与细针抽吸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仪器及辅助材料
        2.1.2 试验动物及前期处理
    2.2 B超探查及穿刺位置的确定
        2.2.1 肝脏
        2.2.2 胆囊
        2.2.3 脾脏
        2.2.4 肾脏
    2.3 B超引导下细针抽吸穿刺试验
        2.3.1 肝脏穿刺
        2.3.2 胆囊穿刺
        2.3.3 脾脏穿刺
    2.4 穿刺后护理
    2.5 组织与胆汁处理
        2.5.1 细胞学检查
        2.5.2 胆汁处理
    2.6 结果
        2.6.1 肝脏抹片
        2.6.2 胆汁
    2.7 讨论
    2.8 小结
第三章 B超引导下半自动活检枪穿刺
    3.1 前言
    3.2 半自动活检枪穿刺试验
        3.2.1 肝脏
        3.2.2 脾脏
        3.2.3 肾脏
    3.3 术后护理
    3.4 组织处理
    3.5 结果
        3.5.1 肝脏石蜡切片
        3.5.2 脾脏石蜡切片
        3.5.3 肾脏石蜡切片
    3.6 讨论
    3.7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硬镜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厚度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仪器与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同一部位手术前后胆囊壁的厚度变化
    2.2不同部位手术前后胆囊壁的厚度变化
    2.3单发与多发结石患者胆囊壁的厚度变化
3讨论

(8)高频超声与腹部常规超声诊断胆囊良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1.2.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胆囊良性病变种类及构成比
    2.2 B超影像学特点
    2.3 诊断准确率
    2.4 罗-阿氏窦的显示率
3 讨论

(9)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的B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四、不同频率探头对胆囊壁局限性增厚的B超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预防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效果的Meta分析[D]. 洪翼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胆囊癌的病例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研究[D]. 常毅刚.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利胆排石汤调节保胆取石术后炎症因子平衡及促进胆囊粘膜修复的临床对照研究[D]. 杨晓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不同病因所致胆囊壁增厚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意义[J]. 王倩,王妮,白海燕. 海南医学, 2019(07)
  • [5]超声测量胆囊壁厚度在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D]. 初旭. 青岛大学, 2017(02)
  • [6]B超引导下对犬重要器官的活组织穿刺检查初探[D]. 肖慧君. 广西大学, 2016(02)
  • [7]硬镜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厚度的作用分析[J]. 黄海仪,马瑞红,乔铁,罗小兵,冯禹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23)
  • [8]高频超声与腹部常规超声诊断胆囊良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探讨[J]. 李江飞. 中外医疗, 2015(20)
  • [9]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处理[D]. 钱能. 浙江大学, 2015(09)
  • [10]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的B超分析[J]. 陈新燕,门永忠,吴永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05)

标签:;  ;  ;  ;  ;  

不同频率探头对胆囊壁局部增厚的B超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