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其在节能应用中的现实意义,探究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有效发展策略。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对策
引言
我国建筑的设计理念变革,使得我们在很多环节能够看到绿色环保技术手段的应用。但目前我国工程节能环保体系还不够完善,责任机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对全面实行绿色节能理念的意识不强,节能环保技术手段落后,使得我国在发展建筑工程绿色环保的进程中面临着很多需要攻克的难题。
1绿色建筑技术概述
1.1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绿色节能理念的深入,人们对建筑设计和施工有了更高的要求,强调施工的适用性,并且要求建筑与自然共生存。以追求经济性为核心,均衡节能建筑经济性和环境平衡。绿色建筑需要按照节能设计标准进行建筑节能设计,但低消耗高质量的建筑设计不仅需要先进的建筑材料,还需要应用先进的节能施工技术。目前很多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对绿色建筑中“绿色”的概念存在一定的误解,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多种技术而达到的,而不是简单的材料绿色、绿色施工。我国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不仅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践经验,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也给建筑施工技术的提升带来难度。其次,目前绿色建筑设计往往体现在外观设计和节能系统的进化上,而忽视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本质目的,没有考虑实际建筑需求。绿色建筑过分强调节能减排,虽然能够降低建筑行业消耗资源用量,但治标不治本。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发挥绿色效应的性能。同时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还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和配套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机制较为片面,使得绿色建筑效益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此外,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人员缺乏绿色建筑设计系统知识和经验,使得他们在实际设计、施工的过程中,技术模仿性太强,对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依赖过度,造成建筑技术与实际工作难以融合,难以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许多绿色建筑技术人员对绿色建筑知识结构的掌握较差,导致在设计阶段中绿色建筑设计要求过于理想化,对具体的操作技术细节并不了解,导致设计图纸和方案形同虚设。再者,绿色建筑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密切,导致施工交接阶段步骤分割的现象较为严重,降低施工效率,延长施工工期,给施工整体带来的损失较重。
1.2绿色建筑技术在节能中的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工程建设的能耗直线增长。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能源的开采程度逐渐增大,但丰富的能源却在逐年的过度使用中所剩无几。我国建筑能源的消耗量尤为严重,其一年的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30%。面对如此惊人的比重数据,一方面体现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将我国工程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间的明显差距呈现出来。使得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势在必行。为提高我国总体节能率,减少煤炭等能源的使用,“低碳环保”的工程设计理念应运而生。但目前有关节能技术产品的设计还处在研究和试验阶段。例如近几年兴起的“智慧能源管家”管理系统,在多地宾馆、酒店等综合性公共建筑中开启试点运营。对能源的供应方式及节能技术的设计进行彻底的创新和发展。其次,建筑工程的高速发展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加剧了能源短缺的紧张局势。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和利用,使得能源的污染、浪费现象严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也逐渐加强了人们对节能环保理念愈加重视。建筑的施工现场常常伴有大量的粉尘、浓烟,严重影响了地区的环境质量,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并在施工结束后,常常在施工现场留下大量的工程废水及废物,其中存在具有严重污染的化学材料成分,使得土壤地质在长期侵蚀下流失营养元素,加剧了地质灾害的严重性。给建筑工程建设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和作业难度。发展城市现代化不能以消耗能源为代价,给未来城市环保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
2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策略
2.1节能设计融入
大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的使用期限都长达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久。因此建筑工程相较于其他工程来说,其作业周期长、涉及工程广、技术应用也相对复杂。因此详细的工程设计方案极为必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并在相应的工程建设中,融入新型的节能设计理念,既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也要实现工程的合理设计,使建筑工程建设满足可持续发展,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在实施的工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监督。确保节能设计的适用性。同时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施工量也不断增加。而高层建筑设计相较于普通建筑来说,对结构设计的要求更高。为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提升建筑变形力也成为了高层建筑设计的研究重点。建筑防震设计对钢筋及抗震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传统的抗震墙单向设计,难以保证框架的稳定性。因此,应实现抗震墙与框架安装的双向性,以确保其拥有独立抗震性能。
2.2新型材料及二次开发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水泥的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建筑结构不稳定等质量问题。建筑施工环节中出现混凝土没有凝固就沉降、出现裂缝等现象。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较低、混凝土浇筑的顺序及方法不当造成的。因此,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经过严格审核使用的高质量的原材料,防止裂缝的产生,造成多次修整建筑,违背绿色建筑设计目的。其次,混凝土是高能耗与高污染的产品,为改善使用现状的,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技术逐渐被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新型的混凝土技术依靠将粉煤灰外加剂添加进混凝土中,发挥其良好的保温效果。减少工程废料的产生。对于已经产生的、难以避免的工业废料,在国内基本忽视对其的使用。而在国外多数的发达国家中,对工程材料的二次开发程度优势明显。使工程废料也成为了实现资源再利用的主要材料。我国的能源浪费问题严重,应针对工程废料进行政策的管理和促进统筹集中处理产业链的发展。并应用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发开再利用,充分发挥对能源的利用。
2.3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多数建筑工程都是以煤炭为主要燃烧能源,使得煤炭资源在近几年中急剧减少。且煤炭的燃烧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甚至煤炭渣等工程废料也给工程的后续处理工作带来难度。为减少二次能源的使用,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是极为必要的。例如将太阳能应用于建筑工程建筑设计当中,通过对建筑物的高度及光线方向的测量,实现对太阳光的充分利用,并通过对太阳光的直接储存或借助专业的机器设备应用于太阳能加热,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的能量需要。将太阳能加热系统普遍应用于居民日常生活中,通过将太阳能辐射转变成热能及太阳能集热器保温墙的设计,对冷水进行热量传递,实现集热原理与墙体保温技术的结合,对墙体进行加热,满足人们生活所需,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2.4资源的节能管理
为适应工程设计理念的调整,做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新技术成为了推动节能发展的内在动力因素。资源的节能管理包括对设备的节能管理,以及对施工用水、用电等资源的管理。
设备的节能管理主要针对施工现场的辅助设备,合理计划好现场风扇、照明等用电情况,选择使用节能取暖设备,对闲置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系统管理,避免设备不必要的用电消耗。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做好保养工作,减少用能设备损耗。同时实现对施工现场的水资源合理的利用,安装蓄水池循环水泵,并定期对污水进行监测处理,或通过对施工工艺的改善和创新,减少工艺制造流程中对水的耗损情况。并采用节能感应设备的运用,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结语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以及绿色环保技术的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改革向绿色环保型模式转变。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施工部门应通过提高环保设备的各项指标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做好建筑的绿色节能管理。
参考文献
[1]田宇.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智能城市,2017,3(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