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管理层“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战略号角的唱响以及新一轮股市的跨越式发展,构投资者逐渐取代个人投资者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在信息开发、处理以及资金规模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依据经典金融理论,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会更接近于有效市场假说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其市场地位的提高将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然而现实中,大量国内外学者研究却发现,机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的表现并非如传统金融理论描述的那样“完美”,其行为不但没有抑制资产价格过度波动,反而对市场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机构投资者为何会加剧资产价格波动?考虑到机构投资者先天的信息与规模优势及其较为专业、科学化的集体投资决策模式,笔者认为行为金融理论中对投资者有限理性的阐述并不足以解释其现实中表现出的种种“行为偏差”。通过系统论证分析,我们认为机构投资者内部委托人(投资者)与代理人(投资经理)之间的目标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委托代理问题,是导致其行为偏差并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具体论证过程中,我们首先简要介绍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在对机构投资者行为与金融市场稳定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文章从委托代理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机构投资者行为偏差及其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最后,论文从薪酬制度设计与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两个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论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既有文献较少从机构投资者内部委托代理视角出发,对机构投资者行为偏差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的微观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基于此,本文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选取上具有较强的理论新意。2、本文在第四章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方法对机构投资者行为与金融市场稳定之间关系进行整体分析。其中构建的模型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实证研究部分采用最新的样本数据,从市场整体以及个股角度对二者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相关结论具有较高可信度。3、论文从投资者与投资经理目标函数冲突出发,系统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内部委托代理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为偏差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Abstract1 导论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2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1.3 主要贡献和进一步研究方向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1 理论基础2.1.1 有效市场假说(EMH)2.1.2 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及其对EMH的质疑2.1.3 委托代理理论2.2 文献综述2.2.1 机构投资者行为与金融市场稳定文献综述2.2.2 代理投资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的文献综述2.3 小结3 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3.1 机构投资者的内涵3.1.1 机构投资者概念的界定3.1.2 机构投资者的基本属性3.2 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与现状3.2.1 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发展:以美国为例3.2.2 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史与现状3.3 投资主体机构化及其对金融市场影响3.3.1 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差异3.3.2 投资主体机构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问题的引出3.4 小结4 机构投资者行为与金融市场稳定:理论与实证研究4.1 机构投资者行为与金融市场稳定:模型分析4.1.1 模型基本假设4.1.2 模型分析4.1.3 模型相关结论4.2 机构投资者行为与金融市场稳定:实证研究4.2.1 机构投资者发展与金融市场稳定的整体分析4.2.2 机构持股比例与资产价格波动的分阶段回归分析4.3 小结5 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基于委托代理视角的解释5.1 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从有限理性谈起5.1.1 投资者的“理性”与金融市场稳定5.1.2 机构投资者的有限理性5.2 机构投资者的目标函数5.2.1 投资主体机构化与经营目标的转变5.2.2 基于投资经理效用最大化的机构投资者目标函数5.3 目标冲突下的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基本模型5.3.1 模型基本假设5.3.2 模型分析5.3.3 模型相关结论5.4 机构投资者行为偏差:现状与问题考察5.4.1 机构投资者的短期投资行为5.4.2 机构投资者的冒险投资行为5.4.3 机构投资者的其他行为偏差5.5 机构投资者行为偏差与金融市场稳定:以短期行为为例5.5.1 模型基本假设5.5.2 模型分析5.5.3 模型相关结论5.6 小结6 提高我国机构投资者稳定市场功能的对策建议6.1 优化投资经理薪酬制度,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6.1.1 最优薪酬契约的设计:基本模型6.1.2 我国机构投资者薪酬契约:现状与问题考察6.1.3 优化投资经理薪酬契约的相关建议6.2 加强证券投资基金内部治理机制建设6.2.1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内部治理结构:现状与问题考察6.2.3 加强证券投资基金内部治理机制建设的相关建议6.3 小结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机构投资者论文; 金融市场稳定论文; 委托代理视角论文;
机构投资者与金融市场稳定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