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金枪鱼围网的主捕对象(鲣鱼Katsuwonus pelamis)游速快,行动敏捷,围网渔船快速包围鱼群后,网具须迅速下沉。同时,渔船通过收绞括纲使底环聚拢,使网具形成立体包围并迫使鱼群集中于取鱼部,达到捕捞目的。围网包围鱼群后是否能迅速下沉,底环是否快速聚拢立体包围鱼群,是决定围捕是否成功和捕捞效率的关键。因此,在金枪鱼围网渔具作业性能研究方面,往往将其沉降性能的研究作为主要内容。研究围网沉降性能方法有海上实测,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等。海上实测能够测量在作业环境中围网沉降性能,但对围网进行全尺度测量则有困难,而且海上实测环境因素不可控制。数值模拟可在可视化界面中模拟围网沉降过程,但要大量参考实测或模型试验数据。模型试验虽有不能完全按实物网相关比例制作等缺点,但能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相关研究,可有效研究不同因素对围网沉降性能影响。本文通过模型试验来研究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模型围网大尺度比λ取20:1,小尺度比λ′取1:1,网衣长为109m,上纲为80.9m,网高为15.6m,下纲为98m,下纲基本重量0.663kg/m,浮力配备25N/m,模型网和实物网的缩结系数相同。模型围网沉降深度由加拿大RBR公司DR-1050自计式深度仪记录。本次围网模型试验在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进行,该湖平均水深31m。模型试验采用3艘船进行,试验选择在水面开阔、水深25m以上、浪小无流的水域进行。主要结果如下:(1)沉降深度不同部位下纲在不同时间入水,且最后的沉降深度不同,下纲各部位最大沉降深度与网具结构形状是基本一致的,前后下纲浅中部下纲深,下纲后部较下纲前部深;但在沉降100s后,总体沉降深度变化不大;下纲中部沉降深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h = ?0.0016t 2 +0.3124t-0.77(1 R2=0.999)(2)沉降速度不同部位沉降速度均随沉降时间增加而减小,但下纲后部沉降速度下降幅度最快,而下纲中部相对均匀下降,下纲前部在0-40s下降较快,40s后下降较慢;在0-20s时,下纲后部沉降速度最快,其次为下纲中部和下纲前部;20s后,下纲中部沉降速度超越下纲后部,并一直保持到沉降最后;而下纲前部沉降速度在沉降前期比下纲中部和下纲后部慢,但分别在46s和58s超越下纲后部和下纲中部。(3)两因素对下纲沉降速度影响下纲重量和放网速度对下纲沉降速度均有显著影响,但两者间交互作用不显著。下纲重量在0.795kg/m时,下纲前部、中部、后部和下纲平均沉降速度明显比其它组快;但下纲重量在0.531kg/m和0.597kg/m时,对下纲前部、中部、后部和平均沉降速度影响不明显。下纲沉降速度和下纲重量关系式为V = 0.1796w 2 ?0.2877w+0.1526(R2=0.858)随放网速度变快,围网下纲沉降速度加快,各组放网速度对下纲中部和平均沉降速度均有显著影响;但放网速度为0.75m/s和0.85m/s时,放网速度对下纲前部和后部沉降速度无明显影响。下纲沉降速度和放网速度关系式为V = ?0.0375ν2 ?0.0118ν+0.1491(R2=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