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言语行为初探

刑法中的言语行为初探

论文摘要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人们运用陈述、命令、威胁、煽动、教唆、引诱等类型的语言进行交际,以实现某一特定交际意图,这实际上也是在完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作言语行为。我国刑法中有关这些行为都可由行为人以口头的方式做出,这既可以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际工具,为己所用、达到目的,也可能成为一种违纪违法的诱因,让自己触犯制度和法律,受到制裁。这种用言语构成的具有刑事法律意义的行为,就是刑法中的言语行为。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言语行为除了威胁、煽动、引诱、介绍等实行行为外,还有组织、教唆和帮助等非实行行为,本文主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实行行为进行探讨,同时也兼顾了坦白、自首之类的具有刑法学意义、能被刑法评价的言语行为。刑法中广义的言语行为具有“有体性”和“有意性”的行为特征,狭义的言语行为还具有“有害性”的行为特征,除此之外,它们还具备其独有的三个特征,一是语言的必定性,二是表达的口头性,三是受众的他人性。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刑法中言语行为由“言之立意”、“言之传意”和“言之取效”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这也是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其中“言之传意”的阶段过程,又伴随着“言之成声”和“言之陈词”两个要素,前者是言语行为的外部要素,后者和“言之立意”则是其内部要素,“言之传意”和“言之取效”是言语行为的法律要素。言语行为在刑法中表现出实行类言语行为和非实行类言语行为等类型,同时还体现在刑法对言论和自首等有关规定上。从学理上则可对言语行为进行广义、狭义,直接、间接,故意、过失,以及即时、持续等类型的分类,其犯罪的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等形态各具特色。将言语行为理论引入刑法领域,较全面地介绍言语行为在刑法中的应有之意是种尝试性探讨,这在理论上可以拓展法律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推动对行为人语言的关注和研究,同时在司法实践领域对罪与非罪、罪重和罪轻及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的认定具有一定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刑法中言语行为概述
  • 1.1 词源意义上的言语行为
  • 1.1.1 言语的涵义
  • 1.1.2 言语行为的涵义
  • 1.2 刑法中言语行为的界定
  • 1.2.1 刑法中言语行为的概念
  • 1.2.2 刑法中言语行为的特征
  • 1.3 言语行为在刑法中的地位
  • 第2章 刑法中言语行为的构成要素
  • 2.1 外部要素——言之成声
  • 2.2 内部要素——言之陈词和言之立意
  • 2.2.1 客观要素:言之陈词
  • 2.2.2 主观要素:言之立意
  • 2.3 法律要素——言之传意和言之取效
  • 2.3.1 言之传意
  • 2.3.2 言之取效
  • 第3章 刑法中言语行为的类型
  • 3.1 言语行为的立法类型
  • 3.1.1 定罪意义的言语行为
  • 3.1.2 量刑意义的言语行为
  • 3.2 言语行为的学理类型
  • 3.2.1 广义言语行为和狭义言语行为
  • 3.2.2 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 3.2.3 故意言语行为和过失言语行为
  • 3.2.4 即时言语行为和持续言语行为
  • 第4章 言语行为犯罪形态的认定
  • 4.1 言语行为犯罪的既遂
  • 4.2 言语行为犯罪的预备
  • 4.3 言语行为犯罪的未遂
  • 4.4 言语行为犯罪的中止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德国刑法典修正视野下的刑事政策与刑法科学关系研究[J]. 中国应用法学 2019(06)
    • [2].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的刑法调控[J]. 法制博览 2020(02)
    • [3].刑法法律地位在司法中运用探究[J]. 法制博览 2020(03)
    • [4].聚众犯罪的情境性特征及刑法规制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07)
    • [5].提升刑法工作科学性的措施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07)
    • [6].探讨刑法中社会危害性概念之界定[J]. 法制与社会 2020(04)
    • [7].版权法与刑法的衔接——以法益的立法保护为路径[J]. 中国出版 2020(06)
    • [8].刑法的伦理性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10)
    • [9].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10)
    • [10].科技风险的刑法焦虑与回应[J].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0(01)
    • [11].预防刑法差异化表现及其本质初探[J].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0(02)
    • [12].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刑法的社会定位及其回归路径[J]. 农家参谋 2020(11)
    • [13].虚拟财产的刑法属性及其保护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14)
    • [14].网络刑法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19)
    • [15].刑法类型化的规范功能与刑法价值功能[J]. 时代法学 2020(03)
    • [16].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立法保护研究[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17].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交互作用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20)
    • [18].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辩证应用[J]. 法制与社会 2020(20)
    • [19].刑法法理之展开范式:逻辑下的“论证”教学[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0].关于经济刑法重构的思考[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1].论刑法目的解释[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0(04)
    • [22].金融创新的刑法禁区[J]. 法制博览 2020(25)
    • [23].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浅析[J]. 法制博览 2019(18)
    • [24].关于刑法情节显著轻微规定的思考[J]. 法制博览 2019(21)
    • [25].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J]. 法制与社会 2019(33)
    • [26].从平等到对等:刑法平等原则的教义学深入[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20)
    • [27].转型期中国刑法立法的回顾与展望——“历次刑法修正评估与刑法立法科学化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 人民检察 2017(21)
    • [28].公安院校刑法教学模式改革之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8(32)
    • [29].刑法的理性探讨[J]. 中国市场 2016(45)
    • [30].对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32)

    标签:;  ;  ;  ;  

    刑法中的言语行为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