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雪
(大名县沙圪塔乡谢寨小学河北大名056900)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波澜,也是形成课堂教学高潮的前奏,有“问题”才有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然而,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提问是老师的权利,多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所以“满堂问”代替了“满堂灌”,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面对老师烦琐的提问,学生疲于应答,而回答问题的也往往是那些反应敏捷、思维活跃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被动地思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缺少课堂参与意识。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教学生学会质疑,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质疑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由浅到深,由窄到宽,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对在小学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做了初步的探索。
1.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问”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的观念,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热爱学生,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均应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发自内心的鼓励性语言,赞许的目光,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学风。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要常用商量的口吻提问,以激励学生发现创造。如:“你有什么疑问吗?”“你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哪个更合适?”等等。教师始终从旁指点,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则处在主体地位。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质疑,如用“你的问题提得很好”,“你的看法很独特”等评价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看法。
其次,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人人参与学习讨论,在讨论中相互激发,相互质疑,取长补短,从而建立融洽互助的生生关系,形成竞相质疑的氛围。
2.根据实际,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主动提问、质疑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小组内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解答的问题再进行班级内的交流。也可以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你来问我来答”比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消除畏惧心理。另外对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先把问题写出来。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问错了,不指责,还要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如果问对了,问得好,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对于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同学或从书中找答案,或联系前面学的知识一起解决。例如:3∶4∶5是不是比?分数的分子能不能是0?为什么单位“l”的“l”字要加引号?还有一题多解问题,有争议的问题,等等,可组织同学们讨论。
3.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围绕学习目标质疑。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出示详细、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自学,提出质疑。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出示学习目标:①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②掌握圆的面积公式;③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自学后,学生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圆的面积公式是根据什么推导出来的?”“为什么可以把圆转化为长方形?”“还可以把圆转化为其他图形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吗?”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体现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有关的结语质疑。利用教材中知识性的结语来提出质疑。例如:数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得出: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学生提出:“如果不等底也不等高时,圆锥的体积还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如果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相等,圆柱与圆锥的高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圆柱与圆锥的高和体积相等,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抓住知识的关键,大胆质疑,使知识不断深化和系统化。
4.运用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
对新事物的“好奇”是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教师有责任呵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并从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我先列举若干个数:1、2、3、4、6、8、12、18、24、36、72,让学生任取两个数,组成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求出商。然后把这些除法算式分成商是3和不是3的两类,并将商是3的除法算式按次序排列起来。学生立即产生“疑惑”:“为什么可以这样排列?”“这里有什么秘密?”“除数与被除数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5.教给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质疑。同时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思维价值。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当揭示课题后,我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我想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是不是能拼成已学过的图形?”、“我想知道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不是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样?”随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最后,老师与学生一同释疑。这样,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的驱动下,积极思考,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质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