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青弋江灌区管理处安徽宣城242000
摘要: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了极端天气频发,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旱涝是危险度极高的自然灾害,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迫在眉睫,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高速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动态变化的市场中确定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显的尤为重要。基于此,快速建立健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体系,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防汛抗旱;应用
引言
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是实现水利工作历史性转变的需要,更是灌区防汛抗旱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需要,所以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是促进灌区稳步快速发展的目标,只有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才能使灌区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1在防洪抗旱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
防汛抗旱是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特别是在季节性旱涝高发期,洪水或是大旱来临,造成的危害难以想象。了解更多的信息,对地域特点、汛情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汛抗旱的关键。而防汛抗旱的信息化管理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信息化管理以它独特的优势,对汛期旱期信息的收集更系统、更完善,并进行科学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做出防洪抗旱预案,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信息化管理的普及,加大了抗汛防旱的宣传力度,提高了人们的防范意识,为人们提供更科学的方法。互联网的使用,更有利于指挥中心和下属各级组织的信息互传,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和避免了事故发生的几率,促进了抗旱防汛效果的提高。在水力施工建设中,信息化管理对施工质量和安全起到监督作用,使施工更安全、更高效,提高了整体防汛抗旱能力。
2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健全和完善了防汛抗旱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使其在发生灾害损失时,能及时向上级决策者提供可靠、迅捷的第一首资料,从而为降低灾害损失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但某些地区由于信息化技术相对滞后,当发生灾害时,仅可通过短信平台这种原始的方式向下级部门发送相关短信,传达防汛抗旱的命令,以期降低灾害损失,但这种传讯方式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易受网络信号干扰的影响,从而造成命令下达的滞后性。不同区域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防汛抗旱信息化配备程度也不尽相同,经济程度高的区域,信息化设备相对完善,在运用方面也高于欠发达区域,从而造成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利于抗灾工作的开展。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某些区域由于受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往往存在着以下问题:其一,部分区域在城镇化中没有专门的防汛抗旱综合处理办公大楼,使得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一定的系统规范指导;其二,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区域之间未建立有效的共享网络,严重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区域防汛抗旱信息的封闭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其三,应急通信系统配套落后,工程遥测系统建设不健全,从而延长了各信息的传递,降低了客观准确率的同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防汛抗旱工作中信息化建设
3.1加强灌区坝闸工程信息化实时监控
灌区坝闸工程是水利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汛抗旱的关键。建立和完善灌区坝闸工程信息化管理和监控系统,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拓宽信息化监测预警建设范围。通过信息技术、图像处理和传感器等对灌区坝闸工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发现险情,及时报警。加强软件系统的资源整合,减少资源浪费。要从灌区坝闸工程的信息综合平台建设入手,进而实现资源共享,为灌区坝闸工程的安全性分析提供更多的依据,使灌区坝闸工程信息化管理更系统、更高效。
3.2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防汛抗旱的枢纽,通过对各种防汛抗旱信息的采集、分析、预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汛抗旱方案,提早进行预防,减少和避免灾害的发生,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提供参考,保证施工安全;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的依据。
3.2.1基本构成
根据实际需要和功能,系统包括通信网络、信息采集、洪水预报、抗旱预报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通信网络主要功能是利用网路技术和通信卫星平台,把各种信息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方式在指挥中心和各地监测中心之间进行传输。传感器是信息采集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把采集的信息转换成能够测量和保持的电信号,其中的报警装置,能够通过采集信息的情况发出预警信号,为抢险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在设计信息采集子系统时要确保所采集的旱情、雨情、雪情和灾情等信息的真实、准确、可靠,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抗旱预报子系统通过数据库的平台,在数据信息存储过程中,根据采集的数据对旱情进行合理的划分,进而对旱情可能的变化进行预测和评估,以便更快、更早地预报旱情,并能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经济效益预测分析,通过抗旱措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洪水预报子系统能对防洪重点区域准确地进行预报。
3.2.2充分运用指挥系统移动端
随着网络的全球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和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部手机就能完成购物、看新闻、影像、收集资料、信息交流、办公等多种事宜,手机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手机等移动端具有携带方便、功能齐全等特点,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应充分利用移动端优势,把指挥系统的一些功能和业务和移动端相关联,使手机等为指挥工作服务,更好地适应环境恶劣的工作条件,使指挥工作更具时效性。
3.3加强水文档案信息化
水文档案是对以往水文信息的真实记录,对防汛抗旱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加强水文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档案归档是一项艰辛而细致的工作,根据已存档案的存档时间、来源、流域等运用软件进行筛选、整理、妥善归档,使水文档案更规范、更完备,更便于调阅和查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根据水文的实际情况,提高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程度,设置高配置的服务软件及信息传输浏览系统,进而实现采集、处理、运用一体化的水文档案信息管理体系。加强信息中心和基层测站的联系,通过信息系统把各个水文测站测取的文字、图像、数字信息,同步传输到信息中心,运用软件系统把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类,及时归档。通过网络的实时对接,实现与上级部门、地方防汛抗旱指挥中心部门的水文档案信息传输和交流。
结束语
加强防汛抗旱的信息化管理是水利工作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运用通信技术、卫星遥感、GPS等先进技术,更全面、更科学、更有效地监测灾情,减少和避免灾情发生的几率,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水利事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永兵,孙水英,张海波.山东省防汛抗旱物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防汛抗旱,2017,27(04):83-85.
[2]何建宁.水库防汛信息化系统改造的工程设计探讨[J].珠江水运,2017(13):61-62.
[3]丁留谦.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与未来发展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17,27(03):8-10.
[4]赵志文,陈鹏.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7,3(0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