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福建省林地资源评价研究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福建省林地资源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在全面综述国内外有关林地资源评价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利用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壤普查和山地土壤调查、水土流失现状调查、气象观测、大气环境监测等数据资料以及福建省数字高程模型,对福建省林地资源开展系统评价研究,包括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主要气候及大气环境要素空间栅格数据推算、林地适宜性评价、林地森林生产力评价及其空间分异、林地森林立地分类及其景观格局空间分异、林地森林固碳释氧能力与价值评价及其空间分异和主要桉树树种用地适宜性及其风险评价等研究,旨在丰富、完善和创新区域林地资源评价的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摸清福建省宜林地资源的数量、质量、限制因素及其分布;林地森林生产力、生态环境价值及其空间分异:林地森林立地类型、数量、特征、分布及其景观格局和主要桉树树种适宜用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风险状况等,为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合理开发利用福建省林地资源,加强林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规划,促进全省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福建省水分因子(年均降水量、年蒸发量、干燥度、年雨日和生长季与越冬季降水量比值)、热量因子(年太阳辐射能、年均温度、≥0℃积温、≥10℃积温、年无霜期、年霜日、极端低温和极端低温均值)和光照因子(年日照百分率、年日照时数和生长季日照时数)与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关系模型均以2次方趋势面拟合模型最为密切,复相关系数分别变化于0.674~0.861、0.732~0.982和0.629~0.73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采用配对法样本t检验对未参与建模的12个气象站上述水分、热量和光照因子的模型推算值和实测值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由2次方趋势面分析模型分别结合4、4、6、4、3、1、12、2、1、3、1、4、3、2、1和1次方反距离权重插值模型的12个气象站年均降水量、年蒸发量、干燥度、年雨日、生长季与越冬季降水量比值、年太阳辐射能、年均温度、≥0℃积温、≥10℃积温、年无霜期、年霜日、极端低温、极端低温均值、年日照百分率、年日照时数和生长季日照时数的推算值与实测值之间差异不显著且t值最小,说明由上述模型推算的相应水分、热量和光照因子的数值精度最高,可分别适用于福建省上述水分、热量和光照因子栅格空间数据的较准确推算。 利用反距离权重和泰森多边形-比重法区域插值模型进行福建省大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性悬浮颗粒物和降水pH值栅格空间数据推算,采用配对法样本t检验对未参与插值的10个监测站上述大气环境因子的模型推算值和实测值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大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性悬浮颗粒物和降水pH值模型推算值与实测值之间差异显著性t值分别以泰森多边形、1次方反距离权重、泰森多边形、12次方和2次方反距离权重插值最小,仅分别为0.079、1.276、0.512、0.979和0.049,均未达显著水平,说明由这些插值模型推算的上述大气环境因子的数值精度最高,可分别适用于福建省相应大气环境因子栅格空间数据的较准确推算。 2.对福建省林地适宜性评价的37个初选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由年均降水量、年日照时数、≥10℃积温、年无霜期、含盐量、物理性粘粒、土壤pH、地下水位、有机质、土层厚度、侵蚀模数、全钾、全磷、交通通达值、区位、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均降水pH、坡度和坡向等19个因子构成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7.53%,表明由前5个主成分构成的19个因子对林地适宜性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这些因子反映的信息不同,可将福建省林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划分为水光热条件(≥10℃积温、年无霜期、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土壤环境条件(坡度、坡向、土层厚度、地下水位、侵蚀模数)、土壤理化性质(全盐量、有机质、土壤pH、全磷、全钾、物理性粘粒)、大气环境条件(年均降水pH、总悬浮颗粒物)和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交通通达值)共5个方面。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林地资源评价研究综述
  • 第一节 林地资源评价研究现状
  • 一、林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 二、林地森林生产力评价研究
  • 三、林地森林立地类型分类研究
  • 四、林地森林固碳释氧量及其价值研究
  • 五、林地具体树种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 第二节 林地资源评价研究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一、林地资源评价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林地资源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二章 研究内容、总体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一节 研究内容
  • 一、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主要气候及大气环境要素空间栅格数据推算
  • 二、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适宜性评价
  • 三、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森林生产力评价及其空间分异
  • 四、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森林立地分类及其景观格局空间分异
  • 五、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森林固碳释氧能力与价值评价及其空间分异
  • 六、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用地适宜性及其风险评价
  • 第二节 总体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一、总体技术路线
  • 二、主要创新点
  • 第三章 研究区概述
  • 第一节 气候
  • 一、热量
  • 二、降水
  • 三、日照
  • 第二节 地质地貌
  • 一、地质
  • 二、地貌
  • 第三节 水文
  • 一、地表水
  • 二、地下水
  • 第四节 土壤
  • 一、土壤类型
  • 二、分布规律
  • 第五节 植被
  • 一、植物种类与数量
  • 二、主要植物群落分布与特征
  • 第六节 大气环境
  • 一、空气主要污染物
  • 二、酸雨污染状况
  • 第七节 林地和园地资源
  • 一、林地和园地资源数量及其分布
  • 二、林地和园地资源利用结构、数量及其分布
  • 第四章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主要气候及大气环境要素空间栅格数据推算
  •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 一、技术路线
  • 二、方法步骤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一、主要气候因子栅格空间数据推算及其精度分析
  • 二、大气环境及酸雨因子栅格空间数据推算及其精度分析
  • 第五章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适宜性评价
  •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 一、技术路线
  • 二、方法步骤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一、福建省林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筛选与分析
  • 二、林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 第六章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森林生产力空间分异与分区
  •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 一、技术路线
  • 二、方法步骤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一、福建省林地森林气候生产力及其空间分异
  • 二、福建省林地森林生产力及其空间分异
  • 三、福建省林地林木产量及其空间分异
  • 四、福建省林地森林光能利用率及其空间分异
  • 五、福建省林地森林气候生产力分区
  • 六、福建省林地森林生产力分区
  • 七、福建省林地林木产量分区
  • 八、福建省林地森林光能利用率分区
  • 第七章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森林立地分类及其景观格局空间分异
  •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 一、技术路线
  • 二、方法步骤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一、福建省林地森林立地类型的数量及其分布
  • 二、福建省林地森林立地类型特征分析
  • 三、福建省林地森林立地类型景观特征和格局分析
  • 第八章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森林固碳释氧能力及其价值评价与空间分异
  •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 一、技术路线
  • 二、方法步骤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2固定能力及其分区'>一、福建省林地森林CO2固定能力及其分区
  • 2释放能力及其分区'>二、福建省林地森林O2释放能力及其分区
  • 2固定和O2释放价值分析'>三、福建省林地森林CO2固定和O2释放价值分析
  • 第九章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用地适宜性及其风险评价
  •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 一、技术路线
  • 二、方法步骤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一、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用地适宜性分析
  • 二、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适宜用地区风险评价
  • 三、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用地区划
  • 第十章 福建省林地和森林资源利用问题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 第一节 林地和森林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宜林地资源的酸性、缺磷和粘质限制较为突出
  • 二、宜林地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 三、森林结构不尽合理,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不高
  • 四、林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不尽合理,林地生产力下降
  • 五、林地生产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 六、林业生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可持续发展基础脆弱
  • 七、防护林体系建设总量不足,林分老化
  • 第二节 林地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 一、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发展混交林,逐步改善不合理的林分结构
  • 二、实施退耕退园,还林还草工程,合理开发利用后备林地资源
  • 三、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消除林地限制因素
  • 四、严格执行国家林地保护政策,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大执法和管护力度
  • 五、因地制宜地提倡近自然林业经营模式,实现林地资源的科学经营与管理
  • 六、加强幼、中林抚育,改造低产林
  • 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地发展短轮伐工业原料林
  • 八、重视林业的特殊地位,稳定投入,加大扶持
  • 九、加快沿海地区高效、稳定的防护林体系建设
  • 十、构建先进的林地及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系统,提高资源管理水平
  • 十一、加大林业产业综合开发力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究林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 种子科技 2020(04)
    • [2].林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J]. 中国林业经济 2020(05)
    • [3].新形势下林地资源保护管理问题及对策[J]. 绿色科技 2018(23)
    • [4].科尔沁区林地资源变化情况分析及管理建议[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9(04)
    • [5].隆阳区国有林场林地资源资产评估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 2016(06)
    • [6].改进和完善林地资源调查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26)
    • [7].对林地资源保护的思考[J]. 农家参谋 2017(14)
    • [8].加强林地资源管理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16(10)
    • [9].广西林地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多时间尺度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01)
    • [10].刍议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建设[J]. 福建农业 2015(03)
    • [11].浅谈瓜州县林地资源现状、问题与林地保护[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5(04)
    • [12].林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研究[J]. 花卉 2020(10)
    • [13].新形势下林地资源保护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花卉 2019(12)
    • [14].分析新时期林地资源管理的对策[J]. 花卉 2018(08)
    • [15].金寨县林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对策[J]. 农技服务 2013(09)
    • [16].切实加强林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1)
    • [17].民勤县林地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 绿色科技 2019(23)
    • [18].浅析零陵区林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 吉林农业 2019(12)
    • [19].以林地资源管理为中心创新森林管理制度[J]. 绿色科技 2019(13)
    • [20].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3)
    • [21].论兰州市林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J]. 甘肃林业 2018(04)
    • [22].新平县“十三五”期间林地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6(01)
    • [23].南涧县项目用地需求测算和林地资源保护探索[J]. 绿色科技 2015(02)
    • [24].全国林地资源数据服务平台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研究[J]. 遥感信息 2015(02)
    • [25].《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修改建议[J]. 森林公安 2020(04)
    • [26].对融水县林地资源保护的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12(04)
    • [27].昌宁林地资源保护管理成效明显[J]. 中国林业 2012(16)
    • [28].遂昌县林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绿色科技 2011(02)
    • [29].依法保护林地资源 积极服务经济建设[J]. 陕西林业 2010(05)
    • [30].林地资源管理问题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5)

    标签:;  ;  ;  ;  ;  ;  ;  ;  ;  ;  ;  ;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福建省林地资源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