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波法提取南瓜果胶(论文文献综述)
徐仰仓,赵炳赫,衣丽霞,陈怡冰[1](2021)在《果胶的结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及纺织等领域,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文章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果胶的结构特征及性质、果胶的物理提取方法、化学提取方法、生物提取方法及组合提取方法,阐述了果胶在食品领域、医药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果胶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李晓娟,唐彦武,王珣,李家磊,赵伟,赵曦,王家有,陆杰,高强[2](2021)在《超声辅助草酸铵法提取南瓜果胶及其理化性质研究》文中认为以籽用南瓜废弃果肉为原料,将超声法的"空化"作用与草酸铵法的"螯合"作用相结合,优化提取果胶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各影响因子(草酸铵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的数据范围,并揭示了正交试验最优条件下果胶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提取温度80℃,草酸铵浓度0.8%,料液比1∶30,提取时间60 min,果胶平均得率为6.09%。该方法提取的果胶具有GB 25533-2010中的果胶凝胶特征,与QB 2484-2000标准和《食品化学法典》的要求一致,酯化度为75.23,属高甲氧基果胶。
张龙笛[3](2021)在《南丰蜜桔果皮精油和果胶的分离提取研究》文中指出南丰蜜桔是江西省南丰县特有的柑桔品种,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迄今,南丰蜜桔加工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该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并由此带来柑橘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由此,我们课题组已开展了南丰蜜桔果醋研发,并已成功产业化。为充分利用南丰蜜桔资源,本研究以新鲜南丰蜜桔橘皮为对象,开展了精油、果胶提取研究,并开展了南丰蜜桔橘皮的精油和果胶同步提取工艺探讨,以期为南丰蜜桔资源的充分利用奠定理论和实验依据。(1)开展了新鲜南丰蜜桔橘皮精油提取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获得连续无溶剂微波萃取法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为660W、微波反应时间为20min、含水率为60%时,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3.47%。提出间歇式无溶剂微波萃取法并优化了其工艺,最优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为380W、含水率为50%、微波单次反应时间为6min、微波单次间隔时间为15min、微波反应次数为4次,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3.51%。与水蒸气蒸馏法、Na Cl盐析法和连续无溶剂微波萃取法等提取法相比,间歇式无溶剂微波萃取获得的精油得率高、品质好,同时CO2释放量和能耗低。四种提取法获得精油组成成分类似,且均以D-柠檬烯为主。(2)开展了新鲜南丰蜜桔橘皮果胶提取工艺研究。通过微波辅助酸提取法优化得到的果胶提取率为10.41%左右,高于传统的酸提取法果胶提取率(8.16%)。微波辅助酸提取法提取的南丰蜜桔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76.02%、酯化度72.08%、,当量为1910.1、甲氧基含量为8.74%,显示出较好的性能。(3)探讨了南丰蜜桔橘皮精油和果胶的同步提取。首先开展了连续微波辅助酸同步提取精油和果胶的优化:以硝酸作为酸化剂时,微波功率660W、p H3.5、反应时间10min,精油和果胶得率分别为3.71%、3.51%;以柠檬酸作为酸化剂时,微波功率660W、p H3.0、反应时间10min,精油和果胶得率分别为3.60%和5.54%。其次,开展了间歇式微波辅助酸同步提取精油和果胶的优化:以硝酸作为酸化剂时,微波功率380W、p H3.0、反应时间12min,精油和果胶得率分别为3.20%和5.34%;以柠檬酸作为酸化剂时,微波功率380W、p H2.5、反应时间12min,精油和果胶得率分别为3.60%和3.67%。这表明,在微波同步提取过程中,酸的加入有利于加速精油的析出,但不利于果胶的提取。
王雨晴[4](2021)在《南瓜果胶分离纯化及在榛子油微胶囊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南瓜(pumpkin)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但是食用方式较单一,开发利用比较少。南瓜果胶具有防治糖尿病、肥胖症和高血脂等功能。目前高纯度果胶主要依赖进口,价格远高于国内,因此开发高纯度果胶具有重要意义。将南瓜果胶与壳聚糖复合凝聚作为复合壁材包埋保健价值高却易被氧化的榛子油,不仅可以保护榛子油的保健功能,更可以为综合利用南瓜果胶提供新思路。本文优化了南瓜果胶酶解酸提工艺,并分析了南瓜果胶分子量和单糖组成。试图开发以南瓜果胶与壳聚糖复合的新型壁材,包裹具有协同降血糖作用的榛子油防止其被氧化,观察了微胶囊的形态,分析了物理性质、结构、稳定性和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南瓜果胶得率作为主要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南瓜果胶提取的酶解和酸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酶解取工艺条件为:酶浓度为1.4 mg/g,酶解温度为65℃,酶解时间为60 min,酶解pH值为4.6;最佳酸提工艺为:温度为70℃,时间为60 min,pH值为2.0。在此条件下酶解酸提后,通过咔唑比色法测定南瓜果胶的得率为18.768%。粗果胶分离纯化后,利用HPLC进行检测得到:提取的物质单糖组成为Man、Rib、Rha、GalUA、Glu、Cal、Xyl、Ara、Fuc这十种单糖和少部分其他单糖,含量分别为:0.153、0.149、0.732、0.111、4.224、0.533、2.095、1.193、1.000、0.434 mg/g。GPC法测定其相对分子量,得到四种Mw(重均的分子量)数值为2034万,62万,1714和 300。2.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南瓜果胶复合壁材榛子油微胶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最佳工艺参数:乳化温度70℃,乳化持续时间60 min,复合壁材比1:1,固形物含量1.2%,得到微胶囊包埋率为(81.45±0.63)%。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为圆球形或者椭圆形,表面无裂痕;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南瓜果胶和壳聚糖组成的复合壁材能将榛子油进行包埋,且包裹效果较好。3.对南瓜果胶复合壁材榛子油微胶囊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得出如下结论:微胶囊表面呈淡黄色,无不良气味,含水率为(2.56±0.11)%,密度为(0.27±0.08)g/cm-3,休止角为(46.52±0.42)°,溶解度为(83.58±0.72)%,粒径范围为6 μm~50μm。4.以榛子油保留率为主要测量指标,考察南瓜果胶微胶囊在不同的室温环境储存状态下(其中包括不同温度、光照、O2)下的贮藏稳定性。结果显示:不同条件对于微胶囊稳定性有影响,高温光照和氧气条件下能够加速微胶囊芯材释放,4℃避光真空贮藏可使榛子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所以,微胶囊适宜在低温无氧无光条件下保存。微胶囊的体外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芯材在在胃部的释放率为30.48%,在肠内释放率累积达到85.24%,表明榛子油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将大部分油脂有效释放于肠内。
孔凡[5](2021)在《南瓜籽油制取工艺及氧化稳定性的研究》文中认为近20年来,我国南瓜产量逐年增加,南瓜籽作为南瓜最重要的副产物也逐渐受到重视。南瓜籽脂肪含量高,富含矿物质与各种生物活性成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油料。本文研究了微波预处理压榨法制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研究了微波预处理对南瓜籽油理化性质和油脂伴随物含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法提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比了三种制取方法制得的南瓜籽油的品质差异和储藏过程中南瓜籽油的品质变化,取得了如下成果:以南瓜籽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微波预处理压榨法提取南瓜籽油的工艺条件,最优工艺条件下南瓜籽油的提油率为69.5%。还考察了微波条件对南瓜籽油理化性质和油脂伴随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的微波预处理不仅提高南瓜籽油的提油率,也可以提高油脂伴随物的含量。以南瓜籽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PB实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B响应面优化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制取南瓜籽油的工艺,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南瓜籽油的提油率为74.9%。对冷榨法、微波预处理压榨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制得的南瓜籽油的提油率、理化性质、油脂伴随物含量和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制得的南瓜籽油有较高的水分含量、过氧化值和碘值,并在总生育酚和角鲨烯含量上有优势;微波预处理压榨法制得的南瓜籽油酸价较高,并在总酚含量和总甾醇含量上有优势;通过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可知总酚在南瓜籽油的抗氧化能力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其他油脂伴随物如α-生育酚、β-谷甾醇等也有一定抗氧化作用。在常温储藏的过程中,南瓜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随储藏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p-茴香胺值的变化不大,油脂伴随物含量和自由基清除能力虽有下降但变化不大,这说明常温储藏下南瓜籽油的品质较稳定;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南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逐渐增加,油脂伴随物含量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呈下降趋势,说明高温能降低南瓜籽油的储藏稳定性,在储藏前期,总酚和总生育酚含量迅速下降,说明在储藏初期总酚和生育酚起主要抗氧化作用;由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可知多酚和生育酚在南瓜籽油的加速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角鲨烯不是抑制南瓜籽油氧化的主要成分。本研究探索了制油工艺对南瓜籽油品质的影响,探究储藏过程中南瓜籽油品质的变化,通过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探究了储藏过程中起主要抗氧化作用的油脂伴随物,为高品质南瓜籽油的生产和高质量开发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洪梦凌[6](2021)在《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与抗糖化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软枣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所含的植物多糖可以降血糖、抗肿瘤,有很强的抗氧化、抗糖化活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植物多糖功能活性的关注,许多的学者开始对软枣猕猴桃中的多糖进行研究。本实验以软枣猕猴桃为原料,提取软枣猕猴桃多糖并进行纯化,通过酶解、不同方法提取、碱改性对其分子量、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进行改变,研究改变前后软枣猕猴桃多糖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的变化,从而揭示其构效关系。结果如下:1、分子量对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的影响:1)酶解后软枣猕猴桃多糖平均分子量发生显着变化,从50.84 k Da降至0.57 k Da,半乳糖醛酸含量和酯化度无显着性差异。2)多糖酶解后,在样品浓度为5 mg/m 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从39.05%降至2.73%,对羟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从68.61%、33.31%增加到85.33%、35.07%。3)多糖酶解后,在样品浓度为0.5 mg/m L,贮藏28 d时,对糖基化早、中期产物抑制率分别从12.56%、19.28%增加到19.32%、35.60%,对糖基化终期产物抑制率从24.71%降至5.31%。4)分子量降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糖基化早、中期产物的抑制率提高,对糖基化终期产物抑制率降低。2、半乳糖醛酸含量对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的影响:1)四种方法提取出的软枣猕猴桃多糖中半乳糖醛酸含量有显着性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酶辅助提取法(56.31%)、超声波辅助提取法(49.32%)、水提醇沉法(43.63%)、微波提取法(27.61%),分子量和酯化度无显着性差异。2)在样品浓度为5 mg/m L时,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为酶辅助提取法(40.88%、92.42%、33.04%),其次为超声波辅助提取法(38.71%、79.58%、33.91%)、水提醇沉法(39.05%、68.61%、33.31%),最低为微波提取法(28.46%、63.59%、30.91%)。3)在样品浓度为0.5 mg/m L,贮藏28 d时,对糖基化早、中、终期产物抑制率最高为酶辅助提取法(19.44%、24.94%、25.12%),其次为超声波辅助提取法(14.86%、20.82%、22.26%)、水提醇沉法(12.56%、19.28%、24.71%),最低为微波提取法(10.14%、17.90%、15.85%)。4)半乳糖醛酸含量增加,其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提高。3、酯化度对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的影响:1)碱改性后软枣猕猴桃多糖酯化度发生显着变化,从76.02%降至27.94%,分子量和半乳糖醛酸含量无显着性差异。2)多糖碱改性后,在样品浓度为5 mg/m L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随着酯化度的改变变化不大,对羟自由基清除率从68.61%增加到86.95%。3)多糖碱改性后,在样品浓度为0.5 mg/m L,贮藏28 d时,对糖基化早、中期产物抑制率分别从12.56%、19.28%增加到19.93%、31.10%,对糖基化终期产物抑制率从24.71%降至10.42%。4)酯化度降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糖基化早、中期产物的抑制率提高,对糖基化终期产物抑制率降低。综上所述,降低分子量,有助于提高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糖基化早、中期产物的抑制率,但是对糖基化终期产物抑制率降低;增加半乳糖醛酸含量,有助于提高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降低酯化度,有助于提高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糖基化早、中期产物的抑制率,但是对糖基化终期产物抑制率降低。
白小东,程超,牛黎莉,白新明,田耿智[7](2021)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南瓜皮中果胶的工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南瓜皮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南瓜皮中的果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讨论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pH及料液比对南瓜皮中果胶提取率的影响,对影响南瓜皮中果胶提取量的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3个主要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南瓜皮中果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25W,超声时间20min,料液比1∶25,pH 2.0,在此最优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得到的果胶提取率为13.89%,与未优化条件下的果胶提取率基本相符,表明了响应面模型对南瓜皮中果胶提取条件参数的优化具有可行性,对南瓜皮中果胶的提取实现工业化生产、功能性物质及相关食品添加剂的深度开发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蒋一苇[8](2021)在《蓝靛果籽油提取工艺及体外生物活性初步评价》文中指出蓝靛果是生长在我国东北部的一种可食用野生浆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对蓝靛果的开发以果汁和果酒为主,含有果籽、纤维、蛋白质等成分的果渣被废弃,造成了蓝靛果资源的浪费。植物种子都有不同含量的油脂,现阶段对蓝靛果籽油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蓝靛果果渣中的果籽为原料,对蓝靛果籽油进行了提取、分析与检测。以出油率为指标,利用水酶-微波提取法对蓝靛果籽的油脂进行提取,并优化了提取工艺。利用GC-MS技术分析了蓝靛果籽油的脂肪组成及相对含量,测定了油脂的理化参数,考察了其热稳定性与氧化稳定性。最后对蓝靛果籽油的体外生物活性进行了评价,其中包括抗氧化活性、细胞毒性、降脂活性以及护肝作用。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优化了水酶-微波提取法提取蓝靛果籽油的工艺,最佳的工艺为:选用碱性蛋白酶,配制成浓度为2%的溶液,先将其与蓝靛果籽粉末在最适条件下(pH 10,水浴50℃)酶解反应2 h,再以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进行微波提取,液固比为20 mL/g、微波功率为500 W、微波温度为51℃和微波时间为20 min,此时,最佳出油率为29.67±0.04%。本方法优化后的出油率接近索氏提取法的出油率,而且具有绿色提取的优点。2.对蓝靛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与测定,索氏提取法与水酶-微波提取法的蓝靛果籽油脂肪酸主要成分均为共轭亚油酸,即9,顺-11,反-十八碳二烯酸和10,反-12,顺-十八碳二烯酸,且含量都超过45%。通过对比两种提取方法油脂的理化指标,发现水酶-微波提取法提取的蓝靛果籽油的酸值与过氧化值低于索氏提取法,碘值和皂化值的测定结果与索氏提取法相比差异不大。二者的热重分析表明热稳定性无显着差异,氧化稳定性试验发现水酶-微波提取法的籽油在测试时间内的共轭二烯值与过氧化值相对更加稳定。因此,水酶-微波提取法提取的蓝靛果籽油品质高于索氏提取法。3.对蓝靛果籽油的体外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体外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可以得出其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对人肝细胞L02在100 μg/mL浓度范围内无细胞毒性,在40 μg/mL浓度下体现出降脂活性,可以抑制油酸钠诱导的HepG2细胞成脂,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也具有肝保护作用,能使HepG2细胞中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含量降低。综上,本研究建立了水酶-微波提取蓝靛果籽油的高效绿色提取方法。与传统的索氏提取相比,本方法提取的籽油品质较好,稳定性较强。并且蓝靛果籽油安全无毒,具有抗氧化活性、降脂活性和护肝功效。本研究为蓝靛果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蓝靛果果籽中得到的具有功能性保健型油脂,具有产业化开发的潜力。
周艳蕊[9](2020)在《鲜榨橙汁加工新工艺及副产物高值开发》文中指出橙汁色香味营养俱佳,深受消费者喜爱;而橙子榨汁后的橙皮作为副产物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大都作为垃圾处理,资源浪费严重,且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鉴于橙皮富含类胡萝卜素、果胶等高附加值的组分,进行深度开发,将大大提高橙子的综合利用价值,意义非常重大。为此,本研究以橙子为加工对象,开发出橙皮强化橙汁的制备新工艺;同时,探讨了超声辅助酸法提取橙皮果胶工艺,优化超声辅助萃取橙皮色素工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橙子果肉汁、橙皮浆液、白砂糖和柠檬酸四个因素为指标,单因素实验探究各个因素对强化橙汁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强化型饮料的配方组合为橙汁43%,橙皮浆液4%,白砂糖5%,柠檬酸0.05%,综合评定其产品感官品质最佳。进行3次平行试验验证,得到饮料的平均感官评分为92.1。为避免橙汁饮料在贮藏期间发生分层现象,选取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果胶三种稳定剂,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0.09%、果胶0.06%,黄原胶0.05%为复合稳定剂最佳添加量。(2)超声辅助酸法提取橙皮果胶,探究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提取时间、p H值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超声辅助酸法提取果胶,目标组分得率和质量都有提高。在提取橙皮果胶中,萃取溶剂选择盐酸最适宜。萃取料液比为1:50,提取液p H值为2.0,提取温度为70℃,超声提取时间为70min,橙皮果胶提取率可达20.30%。进行验证试验,果胶提取率为21.32%。并探究了活性炭脱色、AB-8树脂脱色、D-101树脂脱色、硅藻土脱色对采用超声波辅助酸法提取的粗果胶进行纯化,比较几种吸附剂对果胶的纯化效果,并对纯化前后的果胶进行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通过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果胶与粗果胶相比,果胶含量提高了18.29%,酯化度提高了14.75%。(3)对橙皮色素提取进行了优化,在考察了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等因素对色素提取效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色素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5,提取温度为50℃,乙醇溶液体积分数95%,超声时间为70min,主要影响因素为料液比。进行验证试验,橙皮色素吸光光度值平均值是1.021,色素得率为9.217%,提取率较高。
许钰桦[10](2020)在《柿子皮果胶的提取及其乳化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柿子(Diospyros kaki Thunb)属于柿树科(Ebenaceae)柿属(Diospyros.kaki.L)植物,是我国的特色水果,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柿子果实在食品加工领域主要是鲜食、柿饼和柿子果酒等,其加工副产物主要为柿子皮。果胶是一种存在于植物细胞壁和中胶层中的天然多糖,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和生理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化妆品领域。为了提高柿子产品的附加值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本研究以柿子皮为原材料,通过响应曲面实验优化果胶提取方法,比较其与商品柑橘果胶理化性质的差异,探讨了柿子皮果胶的乳化能力,并将其作为乳化剂应用于乳液的制备,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探讨了利用酸提取法提取柿子皮果胶的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 Design(BBD)设计优化果胶提取的工艺,得到柿子皮果胶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为120 min、提取溶液pH 1和提取溶剂为盐酸,在该条件下柿子皮果胶的提取得率为4.26?0.25%。2.对比分析了柿子皮果胶与商品柑橘果胶基本理化特性的差异。柿子皮果胶和商品柑橘果胶的Gal A含量分别为71.39?0.32%和77.65?0.48%。酯化度分别为41.97?0.22%和75.34?0.85%。核磁共振图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柿子皮果胶是乙酰化的低甲氧基果胶,商品柑橘果胶为高甲氧基果胶。柿子皮果胶的PDI(5.70?0.08)低于商品柑橘果胶(6.19?0.02),说明柿子皮果胶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范围更窄。根据单糖测定结果显示,两种果胶的RGI比率都非常低,但柿子皮果胶(1.28?0.01)的比值高于商品柑橘果胶(1.00?0.05),说明柿子皮果胶的分支区比例较高。SEM图像显示柿子皮果胶表面粗糙,商品柑橘果胶表面蓬松光滑,XRD图谱显示两种果胶均为非晶体。对比两种果胶的热力学性质,DSC图像中柿子皮果胶和商品柑橘果胶的最大放热峰分别出现在248.26℃和241.76℃,说明柿子皮果胶的热稳定性较好。3.柿子皮果胶制备乳液的工艺研究。柿子皮果胶在浓度1.5%,油相分数65%和浓度2%,油相分数50%条件下制备乳液,放置30天后,均保持稳定,说明其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流变学结果表明,两种果胶均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柿子皮果胶具有显着的剪切稀化特性,而商品柑橘果胶表现出更强的抗剪切能力。与果胶溶液相比,乳液的粘度明显升高,且PPE粘度低于CPE。4.乳液抗氧化特性研究。对比了柿子皮果胶、商品柑橘果胶和商品苹果果胶的抗氧化特性,发现柿子皮果胶的抗氧化特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种,且总抗氧化活性为商品柑橘果胶的3倍以上。分析了PPE-1.5%(50%)、CPE-1.5%(50%)和单独玉米油中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其中CPE-1.5%(50%)的变化曲线与玉米油相似,但PPE-1.5%(50%)中的丙二醛含量被明显抑制。
二、微波法提取南瓜果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波法提取南瓜果胶(论文提纲范文)
(1)果胶的结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果胶的结构及性质 |
2 果胶的提取 |
2.1 化学提取法 |
2.2 物理提取法 |
2.3 生物提取法 |
2.4 组合提取法 |
3 果胶的应用 |
3.1 果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
3.2 果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4 展望 |
(2)超声辅助草酸铵法提取南瓜果胶及其理化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方法 |
1.2.1 材料预处理 |
1.2.2 南瓜果胶提取的工艺流程 |
1.2.3 果胶得率测定[16] |
1.2.4 单因素试验设计 |
1.2.4.1 提取温度 |
1.2.4.2 提取时间 |
1.2.4.3 料液比 |
1.2.4.4 草酸铵[(NH4)2C2O4]浓度 |
1.2.5 正交试验设计 |
1.2.6 南瓜果胶品质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2.1.1 提取温度 |
2.1.2 提取时间 |
2.1.3 料液比 |
2.1.4 草酸铵[(NH4)2C2O4]浓度 |
2.2 正交试验结果 |
2.3 验证试验 |
2.4 南瓜果胶的理化指标测定 |
3 结论 |
(3)南丰蜜桔果皮精油和果胶的分离提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柑桔的概述 |
1.2 植物精油的提取研究 |
1.2.1 水蒸气蒸馏法 |
1.2.2 盐析法 |
1.2.3 有机溶剂萃取法 |
1.2.4 压榨法 |
1.2.5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1.2.6 微波萃取法 |
1.2.7 柑桔类精油提取现状 |
1.3 植物果胶的提取研究 |
1.3.1 酸提取法 |
1.3.2 酶提取法 |
1.3.3 微波提取法 |
1.3.4 超声波浸提法 |
1.3.5 柑橘类果胶提取现状 |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不同提取方式提取南丰蜜桔精油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和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水蒸气蒸馏法 |
2.2.2 NaCl盐析提取法 |
2.2.3 无溶剂微波连续提取法 |
2.2.4 间歇式无溶剂微波提取法 |
2.2.5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精油的水蒸气蒸馏提取 |
2.3.2 精油的盐析提取 |
2.3.3 精油的无溶剂微波连续提取 |
2.3.4 精油的间歇式无溶剂微波提取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不同工艺提取南丰蜜桔精油的分析与比较 |
3.1 实验材料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和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南丰蜜桔精油基本理化性质测定 |
3.2.2 不同提取南丰蜜桔精油方法对环境影响的比较 |
3.2.3 精油得率分析 |
3.2.4 不同提取方法动力学曲线 |
3.2.5 GC-MS分析不同提取方法下精油的成分 |
3.2.6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南丰蜜桔精油理化性质 |
3.3.2 南丰蜜桔精油不同提取方法对环境影响的比较 |
3.3.3 精油得率分析 |
3.3.4 精油的动力学曲线 |
3.3.5 GC-MS分析不同提取方法下精油的成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同提取方式提取南丰蜜桔果胶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南丰蜜桔果皮果胶的酸提法 |
4.2.2 南丰蜜桔果皮果胶的微波提取 |
4.2.3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果胶的酸提法 |
4.3.2 果胶的微波辅助酸提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不同提取方法对南丰蜜桔果胶结构特性的影响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仪器与设备 |
5.2 实验方法 |
5.2.1 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
5.2.2 果胶酯化度测定 |
5.2.3 果胶当量和甲氧基含量测定 |
5.2.4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不同提取方法对果胶中半乳糖醛酸含量的影响 |
5.3.2 不同提取方法对果胶酯化度的影响 |
5.3.3 不同提取方法对果胶当量和甲氧基含量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精油果胶的同步提取工艺 |
6.1 材料和方法 |
6.1.1 材料与试剂 |
6.1.2 仪器与设备 |
6.2 微波萃取精油和果胶的同步提取方法 |
6.2.1 连续微波萃取精油和果胶 |
6.2.2 间歇式微波萃取精油和果胶 |
6.2.3 精油和果胶的分析 |
6.2.4 数据处理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连续微波萃取精油和果胶 |
6.3.2 间歇式微波萃取精油和果胶 |
6.3.3 连续微波处理和间歇式微波处理萃取得到的精油分析 |
6.3.4 连续微波处理和间歇式微波处理萃取得到的果胶性质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致谢 |
(4)南瓜果胶分离纯化及在榛子油微胶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南瓜概述 |
1.1.1 南瓜营养 |
1.1.2 南瓜功能 |
1.1.3 南瓜果胶概述 |
1.1.4 果胶结构和组成 |
1.1.5 南瓜果胶的提取研究进展 |
1.2 微胶囊化技术简介 |
1.2.1 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2 南瓜果胶提取纯化及鉴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南瓜主要成分分析 |
2.3.2 南瓜果胶提取实验 |
2.3.3 酶解单因素试验 |
2.3.4 酶解响应面优化试验 |
2.3.5 酸提单因素试验 |
2.3.6 酸提响应面优化试验 |
2.3.7 南瓜果胶的纯化 |
2.3.8 南瓜果胶中单糖组分的分析 |
2.3.9 南瓜果胶相对分子质置测定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1 南瓜成分分析结果 |
2.4.2 半乳糖醛酸标准曲线 |
2.4.3 酶解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2.4.4 酶解响应面法实验结果及分析 |
2.4.5 酸提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2.4.6 酸提响应面法实验结果及分析 |
2.4.7 南瓜果胶纯化结果 |
2.4.8 南瓜果胶单糖组分HPLC结果分析 |
2.4.9 南瓜果胶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2.5.1 南瓜果胶酶解单因素实验结果 |
2.5.2 南瓜果胶酶解响应面法结果 |
2.5.3 南瓜果胶酸提单因素实验结果 |
2.5.4 南瓜果胶酸提响应面法结果 |
2.5.5 南瓜果胶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
3 南瓜果胶复合壁材榛子油微胶囊化工艺及形态结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设备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微胶囊化工艺流程 |
3.3.2 榛子油微胶囊包埋率的测定 |
3.3.3 单因素试验 |
3.3.4 响应面优化南瓜果胶微胶囊的制备 |
3.3.5 扫描电镜(SEM)观察 |
3.3.6 红外光谱(FT-IR)观察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讨论 |
3.4.2 响应面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3 南瓜果胶微胶囊SEM结果与分析 |
3.4.4 南瓜果胶微胶囊FT-IR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3.5.1 南瓜果胶复合壁材榛子油微胶囊制备单因素试验结果 |
3.5.2 响应面法优化南瓜果胶复合壁材榛子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结果 |
3.5.3 南瓜果胶复合壁材榛子油微胶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3.5.4 南瓜果胶复合壁材榛子油微胶囊红外分析结果 |
4 南瓜果胶复合壁材榛子油微胶囊的物性及稳定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与试剂 |
4.2.2 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南瓜果胶微胶囊的感官检测 |
4.3.2 微胶囊的物理性质测定 |
4.3.3 南瓜果胶微胶囊稳定性研究 |
4.4 南瓜果胶复合壁材榛子油微胶囊体外模拟研究 |
4.4.1 体外消化液的配制 |
4.4.2 微胶囊在模拟人体胃肠道中的消化过程实验 |
4.5 结果与分析 |
4.5.1 南瓜果胶微胶囊感官分析 |
4.5.2 微胶囊基本理化性质结果与分析 |
4.5.3 粒径分析结果 |
4.5.4 南瓜果胶微胶囊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释放结果与分析 |
4.5.5 南瓜果胶微胶囊在模拟人体胃肠道中的消化结果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4.6.1 南瓜果胶微胶囊理化性质分析 |
4.6.2 南瓜果胶微胶囊粒径分析 |
4.6.3 南瓜果胶微胶囊稳定性实验 |
4.6.4 南瓜果胶微胶囊体外模拟实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南瓜籽油制取工艺及氧化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籽用南瓜的概述 |
1.2 南瓜籽和南瓜籽油的概述 |
1.3 南瓜籽制油工艺研究进展 |
1.3.1 南瓜籽油制油工艺概述 |
1.3.2 南瓜籽油制油工艺对油脂伴随物的影响 |
1.4 南瓜籽油储藏稳定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2 微波预处理压榨法制备南瓜籽油工艺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1.3 实验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南瓜籽原料基本理化指标分析 |
2.2.2 微波预处理压榨法制备南瓜籽油 |
2.2.3 微波预处理对南瓜籽油品质的影响 |
2.3 小结 |
3 超临界CO_2萃取法制备南瓜籽油工艺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3.1.3 实验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单因素对超临界CO_2萃取法制备南瓜籽油提油率的影响 |
3.2.2 PB试验筛选影响因素 |
3.2.3 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因素水平 |
3.2.4 B-B响应面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法制备南瓜籽油的工艺 |
3.3 小结 |
4 不同方法制备的南瓜籽油的品质比较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4.1.3 实验方法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工艺提油率的比较 |
4.2.2 南瓜籽油理化性质的比较 |
4.2.3 南瓜籽油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
4.2.4 南瓜籽油油脂伴随物含量的比较 |
4.2.5 南瓜籽油氧化稳定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 |
4.2.6 油脂伴随物与氧化稳定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4.3 小结 |
5 不同方法制备的南瓜籽油的储藏稳定性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主要仪器设备 |
5.1.3 实验方法 |
5.1.4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南瓜籽油常温储藏的研究 |
5.2.2 南瓜籽油加速氧化的研究 |
5.3 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与抗糖化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软枣猕猴桃的研究概况 |
0.1.1 软枣猕猴桃的生物活性 |
0.1.2 软枣猕猴桃的营养成分 |
0.2 植物多糖的研究概况 |
0.2.1 植物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 |
0.2.2 植物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
0.2.3 植物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 |
0.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0.4 研究内容 |
第1章 分子量对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的影响 |
1.1 实验目的 |
1.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1.2.1 实验材料 |
1.2.2 实验试剂 |
1.2.3 仪器与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1.3.1 软枣猕猴桃多糖提取及纯化 |
1.3.2 软枣猕猴桃多糖组成及特性分析 |
1.3.3 软枣猕猴桃多糖酶解 |
1.3.4 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
1.3.5 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糖化活性测定 |
1.3.6 数据处理 |
1.4 结果与分析 |
1.4.1 软枣猕猴桃多糖组成及特性测定结果 |
1.4.2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
1.4.3 体外抗糖化活性测定结果 |
1.5 小结 |
第2章 半乳糖醛酸含量对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的影响 |
2.1 实验目的 |
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试剂 |
2.2.3 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案 |
2.3.1 软枣猕猴桃多糖的提取及纯化 |
2.3.2 软枣猕猴桃多糖组成及特性分析 |
2.3.3 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
2.3.4 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糖化活性测定 |
2.3.5 数据处理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软枣猕猴桃多糖组成及特性测定结果 |
2.4.2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
2.4.3 体外抗糖化活性测定结果 |
2.5 小结 |
第3章 酯化度对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的影响 |
3.1 实验目的 |
3.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试剂 |
3.2.3 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方案 |
3.3.1 碱改性 |
3.3.2 酯化度测定 |
3.3.3 半乳糖醛酸含量测定 |
3.3.4 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
3.3.5 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糖化活性测定 |
3.3.6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酯化度测定结果 |
3.4.2 半乳糖醛酸含量测定结果 |
3.4.3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
3.4.4 体外抗糖化活性测定结果 |
3.5 小结 |
第4章 结论 |
4.1 分子量对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的影响 |
4.2 半乳糖醛酸含量对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的影响 |
4.3 酯化度对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的影响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7)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南瓜皮中果胶的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方法 |
1.2.1 D-半乳糖醛酸标准曲线的确定 |
1.2.2 果胶提取率的测定 |
1.2.3 响应面优化果胶提取率最佳提取条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2.1.1 不同超声功率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
2.1.2 不同p H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
2.1.3 不同超声时间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
2.1.4 不同料液比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
2.2 超声波辅助酸解提取果胶的响应面法优化试验 |
2.3 数学模型的建立 |
2.4 响应面分析与优化 |
2.5 验证试验 |
3 结论 |
(8)蓝靛果籽油提取工艺及体外生物活性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蓝靛果概况及研究进展 |
1.1.1 蓝靛果分布情况 |
1.1.2 蓝靛果生物学特征 |
1.1.3 蓝靛果的营养价值 |
1.1.4 蓝靛果的药用价值 |
1.1.5 蓝靛果的应用现状 |
1.2 植物籽油的提取方法 |
1.2.1 压榨法 |
1.2.2 索氏提取法 |
1.2.3 微波辅助提取法 |
1.2.4 水酶提取法 |
1.2.5 其他提取方法 |
1.3 籽油的生物活性 |
1.3.1 细胞毒性 |
1.3.2 抗氧化活性 |
1.3.3 降脂活性 |
1.3.4 护肝作用 |
1.4 籽油的应用现状 |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2 蓝靛果籽油的提取工艺优化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蓝靛果籽油提取溶剂的选择 |
2.2.2 水酶-微波提取法的单因素试验优化 |
2.2.3 水酶-微波提取法的响应面优化 |
2.2.4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提取溶剂对籽油出油率的影响 |
2.3.2 酶对籽油出油率的影响 |
2.3.3 微波提取对籽油出油率的影响 |
2.3.4 蓝靛果籽油提取工艺的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 |
2.3.5 不同提取方法油脂提取率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3 蓝靛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理化性质分析 |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蓝靛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 |
3.2.2 蓝靛果籽油的理化指标测定 |
3.2.3 蓝靛果籽油的热稳定性测定 |
3.2.4 蓝靛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测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蓝靛果籽油的GC-MS分析 |
3.3.2 理化指标分析 |
3.3.3 蓝靛果籽油的TG分析 |
3.3.4 蓝靛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蓝靛果籽油的生物活性探究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仪器 |
4.1.3 溶液配制 |
4.2 实验方法 |
4.2.1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
4.2.2 细胞培养 |
4.2.3 MIT细胞活力测定 |
4.2.4 降脂活性测定 |
4.2.5 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蓝靛果籽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
4.3.2 蓝靛果籽油的细胞毒性(MTT)分析 |
4.3.3 蓝靛果籽油的降脂活性分析 |
4.3.4 蓝靛果籽油对肝细胞转氨酶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9)鲜榨橙汁加工新工艺及副产物高值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橙子概述 |
1.2.1 橙子分类 |
1.2.2 橙子的营养价值与功效 |
1.2.3 橙子加工制品 |
1.3 橙汁生产与消费现状 |
1.4 食品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
1.5 橙皮色素的研究进展 |
1.5.1 橙皮色素介绍 |
1.5.2 橙子色素种类 |
1.5.3 橙皮色素的提取方法 |
1.6 果胶的研究进展 |
1.6.1 果胶的概述 |
1.6.2 果胶的提取工艺 |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 |
1.7.1 研究意义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橙皮外果皮强化橙汁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1 主要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内容与方法 |
2.3.1 工艺流程 |
2.3.2 操作要点 |
2.3.3 试验设计 |
2.3.4 感官指标的测定 |
2.3.5 稳定剂的单一及复合配比试验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橙皮浆液料液水比试验结果 |
2.4.2 原料最佳比例单因素试验结果 |
2.4.3 最佳配方正交试验结果 |
2.4.4 验证试验 |
2.4.5 橙汁饮料产品质量要求 |
2.4.6 稳定剂的单一及复合配比试验结果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超声波辅助酸法提取橙皮果胶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仪器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仪器 |
3.3 试验方法 |
3.3.1 工艺流程图 |
3.3.2 操作要点 |
3.3.3 不同酸水解对果胶提取的影响 |
3.3.4 单因素实验 |
3.3.5 正交试验 |
3.3.6 粗果胶的纯化 |
3.3.7 橙皮果胶理化性质的测定 |
3.4 试验结果分析 |
3.4.1 不同酸水解对果胶提取的影响 |
3.4.2 单因素试验 |
3.4.3 正交试验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超声辅助提取橙皮色素 |
4.1 前言 |
4.2 材料和仪器 |
4.2.1 材料 |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色素提取工艺流程 |
4.3.2 操作要点 |
4.3.3 橙皮色素定量分析 |
4.3.4 预实验及紫外全波长扫描 |
4.3.5 单因素试验 |
4.3.6 正交试验 |
4.3.7 橙皮色素稳定性试验研究 |
4.4 试验结果分析 |
4.4.1 橙皮色素最大吸收波长λmax的确定 |
4.4.2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3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4 放大试验及结果分析 |
4.4.5 稳定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10)柿子皮果胶的提取及其乳化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柿子 |
1.1.1 柿子简介 |
1.1.2 柿子的营养价值及生理活性 |
1.1.3 柿子加工现状 |
1.2 果胶研究进展 |
1.2.1 果胶的简介与来源 |
1.2.2 果胶的结构特点 |
1.2.3 果胶的功能特性 |
1.2.4 果胶的提取方法 |
1.2.5 果胶的活性概述 |
1.2.6 果胶的应用 |
1.3 柿子果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及目标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目标 |
2.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4 实验方法 |
2.4.1 果胶的提取及纯化 |
2.4.2 单因素实验 |
2.4.3 果胶提取响应曲面实验设计 |
2.4.4 果胶结构和性质分析 |
2.4.5 果胶乳化特性测定 |
2.4.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实验结果 |
3.1 果胶提取单因素实验 |
3.1.1 料液比对果胶提取得率的影响 |
3.1.2 提取温度对果胶提取得率的影响 |
3.1.3 提取时间对果胶提取得率的影响 |
3.1.4 提取溶液pH值对果胶提取得率的影响 |
3.1.5 不同种类酸对果胶提取得率的影响 |
3.2 果胶提取响应面实验分析 |
3.2.1 响应面模型拟合及统计分析 |
3.2.2 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分析 |
3.2.3 提取参数优化及模型验证 |
3.3 果胶的理化性质 |
3.3.1 果胶基本理化性质 |
3.3.2 果胶分子量及其分布 |
3.3.3 果胶单糖组成 |
3.3.4 果胶照片和扫描电镜图像分析 |
3.3.5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3.3.6 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 |
3.3.7 果胶热力学性质分析 |
3.3.8 核磁共振图谱分析 |
3.4 果胶乳化特性分析 |
3.4.1 乳液表观、微观及粒度分析 |
3.4.2 乳液的乳化指数、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分析 |
3.4.3 流变学性质分析 |
3.4.4 抗氧化能力和抗脂质氧化能力分析 |
4.讨论 |
4.1 果胶理化性质的研究 |
4.2 流变学性质的研究 |
4.3 果胶乳化性质的研究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微波法提取南瓜果胶(论文参考文献)
- [1]果胶的结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J]. 徐仰仓,赵炳赫,衣丽霞,陈怡冰.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1(05)
- [2]超声辅助草酸铵法提取南瓜果胶及其理化性质研究[J]. 李晓娟,唐彦武,王珣,李家磊,赵伟,赵曦,王家有,陆杰,高强. 中国调味品, 2021(08)
- [3]南丰蜜桔果皮精油和果胶的分离提取研究[D]. 张龙笛.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12)
- [4]南瓜果胶分离纯化及在榛子油微胶囊中的应用[D]. 王雨晴.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12)
- [5]南瓜籽油制取工艺及氧化稳定性的研究[D]. 孔凡.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6]软枣猕猴桃多糖体外抗氧化与抗糖化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D]. 洪梦凌. 辽宁大学, 2021(12)
- [7]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南瓜皮中果胶的工艺[J]. 白小东,程超,牛黎莉,白新明,田耿智.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1(04)
- [8]蓝靛果籽油提取工艺及体外生物活性初步评价[D]. 蒋一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9]鲜榨橙汁加工新工艺及副产物高值开发[D]. 周艳蕊.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10]柿子皮果胶的提取及其乳化特性研究[D]. 许钰桦. 山东农业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