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国对东盟开展经济外交的必要性及实践创新研究

冷战后中国对东盟开展经济外交的必要性及实践创新研究

论文摘要

走和平发展道路,把和睦周边作为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这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所作出的战略选择。从地缘政治来看,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周边安全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而东南亚则是中国陆海邻国中最多的地区,因而成为中国周边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东盟国家开展睦邻外交具有极为重要意义。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引以为豪的是,我们拥有上千年的传统友谊和贸易往来的悠久历史。但东盟成立近4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受冷战、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及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双方曾一度猜疑、对立,后来逐渐和解、合作。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东盟开启了对话合作进程,揭开了双边关系崭新的一页。十五年来,双方按照“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深化在各领域的合作。中国与东盟拥有18亿人口,市场空间极为广阔。双方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贸易商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又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双边合作潜力巨大。所以说对东盟国家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就成为我国睦邻外交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冷战后中国经济外交的基本理论分析,阐述了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的必要性。通过对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的回顾和分析,综合概括了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的实践创新。通过对当前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中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开展对东盟经济外交的政策建议。本文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四大部分,是这样安排的:引言部分主要说明当前国内外对经济外交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国内对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的研究现状,对论文选题意义、论文的研究方法、需要突破的难点以及论文创新之处作了一定的概括和总结。第一部分首先根据中外专家学者的言论和著述总结概括出经济外交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类型;其次,系统分析了冷战后中国大力开展经济外交的原因和基本原则,为后面几部分的写作打下了基本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冷战后中国对东盟开展经济外交的现实必要性。冷战后中国对东盟开展经济外交是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的需要;是消除“中国经济威胁论”的需要;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经济需要;是钳制台湾“南进战略”,打击“台独”势力拓展东南亚“国际空间”图谋的需要;是我国经济现代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取得的成就以及实践创新。对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的经济外交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一是1991年—1996年,初级形式合作期间中国对东盟的经济外交;二是1997年—2000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对东盟的经济外交;三是2001年至今,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过程中的经济外交。对经济外交的实践创新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是方法上的创新:以政治外交优化经贸合作环境,提高经贸合作层次;二是机制上的创新:双方的经济合作克服了随意性,有一套完整的国际机制作保障;三是途径上的创新:采取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途径推进合作;四是载体上的创新:筹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经济外交平台;五是模式上的创新:兴建大型工业园区,探索经济外交的新模式;六是目标上的创新: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第四部分对当前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加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外交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论文选题意义
  • (二) 论文的研究现状
  •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突破的难点
  •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
  • 一、冷战后中国经济外交的基本理论分析
  • (一) 经济外交的内涵及类型分析
  • (二) 冷战后中国大力开展经济外交的原因
  • 二、冷战后中国对东盟开展经济外交的现实必要性
  • (一) 营造良好周边安全环境的需要
  • (二) 消除“中国经济威胁论”的需要
  • (三) 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经济需要
  • (四) 钳制台湾“南进战略”,打击“台独”势力拓展东南亚“国际空间”图谋的需要
  • 三、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取得的成就及实践创新
  • (一) 冷战后中国对东盟开展经济外交的三个阶段
  • (二) 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取得的成就
  • (三) 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的实践创新
  • 四、当前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 (一) 当前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 (二) 加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外交的思路与对策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兼论东盟经济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倡议[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19)
    • [2].泰国与东盟共同体[J]. 国际贸易法论丛 2017(00)
    • [3].2015~2016年东盟经济的回顾与展望[J]. 东南亚纵横 2016(02)
    • [4].台湾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新趋势、成因与前景分析[J]. 台湾研究 2014(02)
    • [5].中国和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现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02)
    • [6].近十年中国—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J]. 东南亚纵横 2013(11)
    • [7].中国经济与东盟经济的可比性研究[J]. 消费导刊 2008(03)
    • [8].浅析广西与东盟经济对接问题[J]. 商场现代化 2008(08)
    • [9].2007~2008年东盟经济回顾与展望[J]. 东南亚纵横 2008(03)
    • [10].欧盟与东盟经济关系的新发展及其特点[J]. 亚太经济 2008(03)
    • [11].中国—东盟经济关系新论——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J]. 特区经济 2008(07)
    • [12].打造江苏与东盟经济合作“直通”新模式——为江苏与柬埔寨共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鼓与呼[J]. 东南亚之窗 2008(01)
    • [13].中国-东盟经济关系20年:回顾与展望[J]. 南洋问题研究 2011(04)
    • [14].论东盟经济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J]. 肇庆学院学报 2011(06)
    • [15].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商周刊 2010(S1)
    • [16].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与东盟的外资流入[J]. 国际经济合作 2009(08)
    • [17].2018年东盟经济可看高一线[J]. 金融博览 2018(01)
    • [18].广西与东盟经济的互补性与竞争性[J]. 财经界(学术版) 2016(18)
    • [19].迈进共同体时代前夕的东盟经济[J]. 东南亚纵横 2015(03)
    • [20].步入新时代的中国—东盟关系[J]. 中国-东盟研究 2018(01)
    • [21].中国-东盟经济贸易档案初探[J]. 学术论坛 2013(06)
    • [22].外资在东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 消费导刊 2009(06)
    • [23].试论东盟经济环境下广西汽车企业的管理模式变革[J]. 传承 2008(02)
    • [24].东盟经济发展的机会与挑战[J]. 时代金融 2016(19)
    • [25].当前东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J]. 亚太经济 2013(06)
    • [26].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07)
    • [27].东盟经济合作的建构主义解读[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8].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1(06)
    • [29].试论壮族文化在中国—东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 [30].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研究综述[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1)

    标签:;  ;  ;  ;  

    冷战后中国对东盟开展经济外交的必要性及实践创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