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明清时期“水浒”接受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郭冰
导师: 徐朔方,廖可斌
关键词: 水浒,接受,统治者,文人,民众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水浒”文化的历史源头乃是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但在其后数百年的流传演变过程中,史实的成份基本上散失殆尽,更多的是社会人群的幻想和虚构等艺术加工。不同群体将自己对于社会、历史、人生的理解融入了对“水浒”的接受传播中,使得“水浒”在不同的群体中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尤其是明清时期,自从小说《水浒传》出现以后,各社会阶层对于“水浒”的接受传播更加热烈,接受群体范围扩展,接受方式增多,认识也是千差万别,堪称“水浒”接受史上的黄金期。按照社会角色和文化构成的不同,水浒的接受主体大致可以分为统治者、文人、民众等三类。明清时期统治者对“水浒”的接受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明统治者基本上是以较为宽容的心态来接受“水浒”:编创戏曲、刊印阅读小说、模仿应用,等等。虽然没有大力提倡但也未曾严令禁毁。从明末起,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阶级斗争加剧,不少起义者学习模仿梁山行事,这使得统治者对“水浒”痛恨不已,遂展开禁毁。有清一代,统治者对“水浒”的禁毁连续不断,愈禁愈严,甚至载入国家法令当中。但是,另一方面,统治者又很喜爱“水浒”,阅读小说、欣赏乃至改编戏曲。这一矛盾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统治者复杂的心态:就社会角色而言,统治者必须以维护社会安定、维护政权稳定为出发点,禁绝一切有可能动摇统治的事物;作为个人,统治者也是人,也有精神需求娱乐需求。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不仅是对“水浒”,而是作用于文化整体。文人群体对“水浒”的接受极为复杂,他们创作小说戏曲、评论改编、续写仿作,掀起了社会上一阵阵“水浒”接受热潮。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文人群体与统治集团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对“水浒”的认识多从政治角度出发,随着社会局势的变化,或赞扬忠义,或斥为盗贼,或鼓励学习效仿,或要求以之为鉴,与统治者的政策基本一致。这反映了文人群体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难以消解的政治情结。另一方面,文人又是文化的直接传承者,有其独立的一面,他们对于“水浒”的艺术价值给予极高的评价,极大地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带动了后来的小说创作、评点。民众处于社会下层,受上层统治思想影响较远,,他们对“水浒”的接受更多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具有现实、功用的特点。有关“水浒”的民间传说、戏曲、说唱、俗语等与文人创作大异其趣,更多地反映了民众对现实的认识,流露出民众渴望改变自身处境的心理和对英雄的崇拜心理。不仅如此,民间的“水浒”是活生生的,民众把“水浒”融入了生活当中。各种游戏、表演当中都有水浒人物的身影。民众对“水浒”的接受带有诙谐戏谑的特点。他们通过对“水浒”的接受,缓解着现实生活中的艰辛苦难。各种起义队伍秘密会社更是直接实践“水浒”的形式与精神,成为“水浒”接受群体中特殊的一支。统治者、文人、下层民众对“水浒”的接受各有特点,又相互作用,构成了不断发展变化的“水浒”接受史。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
Summary
引言
第一章 明清时期统治者对"水浒"的接受
第一节 明代统治者对"水浒"的接受
第二节 明清统治者对"水浒"的禁毁
第三节 清代宫廷戏对"水浒"的改编
第二章 明清时期文人对"水浒"的接受
第一节 嘉靖年间对"水浒"的接受
第二节 万历年间对"水浒"的接受
第三节 天启崇祯年间对"水浒"的接受
第四节 清前期对"水浒"的接受
第五节 清中叶对"水浒"的接受
第六节 晚清时期对"水浒"的接受
第七节 其他方式的"水浒"接受
第三章 明清时期民众对"水浒"的接受
第一节 民间"水浒"传说
第二节 民间"水浒"歇后语
第三节 民间"水浒"说唱
第四节 民间"水浒"戏及其他方式的接受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08-03
参考文献
- [1].水浒戏与中国侠义文化[D]. 陈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 [2].《水浒传》诠释史论[D]. 张同胜.山东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水浒故事之流变与传播研究[D]. 舒媛媛.苏州大学2008
- [2].水浒小说研究[D]. 宋金民.山东师范大学2011
- [3].《水浒传》与《红楼梦》的性别诗学研究[D]. 白军芳.陕西师范大学2005
- [4].《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D]. 李根亮.武汉大学2005
- [5].明中期戏曲研究[D]. 刘竞.浙江大学2006
- [6].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D]. 刘晓军.华东师范大学2007
- [7].《水浒传》述补结构研究[D]. 朴元基.复旦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