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丁功谊
导师: 左东岭
关键词: 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
文献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学者。自上世纪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钱谦益一直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文学思想史的学术理念为指导,在明末清初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分析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从万历年间社会思潮的演变,文坛风会的转向,以及钱谦益的哲学思想、个人交游等方面出发,分析出钱谦益文学思想形成的原因。万历年间,心学走向禅学,思想界围绕无善无恶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随着李贽狱中自刎,东林书院的重建,晚明社会思想开始调整,即由王学返朱学,以宗经为基础,主张经世致用。哲学思想的变动影响到文学领域,复古思潮在万历末年再次兴起。钱谦益虽然出于顾宪成门下,但受管志道、李贽等人的影响,走上了心学的道路。在文学创作上,钱谦益最初走的是秦汉派的路子,后来在归有光、汤显祖、程嘉燧等人的启发下,转而学习唐宋诸家古文,进而批判七子拟古之病。第二章论述钱谦益中年文学思想的发展。天启、崇祯年间主流思潮是尊遗经,贬俗学,经世致用,钱谦益走在了这股思潮的最前面。表现在文学思想上,他提倡尊经复古,重视世风世运。同时,他把晚明心学当作禅学,追求虚空灵明、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肯定日常生活与世俗情欲的合理性,表现在文学思想上,主张“诗其人”,抒写真性情,注重文学的宣泄功能。在尊经复古,抒写性情,重视世运等思想的指导下,钱谦益对七子派、竟陵派进行了有力的批判。钱谦益通观整合的思维方式,表明他试图集明代诗学之大成。在诗歌创作上,他转益多师,唐宋兼宗,也表现了集众家之长的创作特点。第三章论述在明清易代背景下,钱谦益文学思想的演变。降清是钱谦益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他晚年努力融入遗民的文化圈,并投身于复明活动来洗刷罪责。在创作上,钱谦益采取了借诗明志、以诗存史的方法,以隐语、自注、他注等手段,隐晦曲折地表明自己的怀明心迹,努力塑造一个遗民、志士的形象,但由此带来作者本身与诗人形象相脱离的理论问题。明朝覆亡以及自己降清的人生悲剧,使钱谦益深深感受到了时代变乱、历史兴亡对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意识到易代之际的文学主题主要就是反映世运、抒写悲情。因此,在他晚年,他提出了灵心、学问、世运三者相结合的文学主张,这种主张是他中年文学思想的引申和发展,也是对明代文学思想的有机整合。
论文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钱谦益早年文学思想探源
第一节 钱谦益面对的晚明(万历朝)思潮
一 心学走向禅学
二 思想界的辩论
三 经世思潮的兴起
第二节 钱谦益早年的心学思想
第三节 晚明文坛复古思潮的复兴
第四节 钱谦益早年古文思想的转变
第五节 万历后期诗坛与钱谦益早期的诗歌创作
一 竟陵派的崛起及其文学思想
二 庚戌科场案及其对文坛影响
三 程嘉燧的诗学思想
四 钱谦益早期的诗歌创作与文学思想雏形
第二章 天启、崇祯朝钱谦益的文学思想
a) 钱谦益与天启、崇祯年间的社会思潮
b) 钱谦益中年对明代诗学的扬弃
一 批判七子、竟陵派
二 彰显茶陵派
三 古学、性情、世运
c) 转益多师:钱谦益中年的创作实践
第三章 明清易代与钱谦益文学思想的演变
a) 钱谦益降清前后及其创作心态的转变
一 降清之路
二 降清之悔
三 心态转变
b) 双重自我:钱谦益创作中的人格设计
一 “诗史”说观照下的著述策略
二 诗歌背后的隐秘世界
三 诗文自饰引发的理论问题
c) 钱谦益晚年文学思想的复杂内涵及内在关联
一 乳药三喻
二 世运
三 性情
四 灵心
五 学问
六 文学思想的整合
主要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7-07
参考文献
- [1].清初贰臣心态与文学研究[D]. 白一瑾.南开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D]. 吴琼.上海师范大学2012
- [2].清初贰臣心态与文学研究[D]. 白一瑾.南开大学2009
- [3].晚明诗歌研究[D]. 李圣华.苏州大学2001
- [4].王世贞文学研究[D]. 郦波.南京师范大学2003
- [5].杨万里文学思想研究[D]. 郭艳华.首都师范大学2006
- [6].邵雍文学思想研究[D]. 魏崇周.首都师范大学2007
- [7].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D]. 张永刚.华中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