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与回归 ——走向“生活批判”的中国儿童教育

异化与回归 ——走向“生活批判”的中国儿童教育

论文摘要

本研究是一项批判性研究。“批判”往往缘起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其目的是在运用理性理解事物的基础上,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因此“破”中求“立”是批判性研究的基本理路。据此,本研究以儿童生活异化为切入点、以批判性研究为视角、以儿童生命的内在价值为理据、以教育回归生活为诉求,从宏观上形成’了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思路及其框架结构。成长是儿童生命的内在价值诉求;生活是人存在与生成的基本方式;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的生命成长的质量,所以,理解与审视儿童的生活是理解与审视儿童成长和儿童教育最基础的切入点。在现代成人本位的教育文化环境中,由于受不良观念的影响,儿童教育物化了,这导致儿童生活的价值在教育场域中总是被放置在生命中后期的“目标”中给予审视,总是被放置在“天性一文化”的割裂状态中给予审视,结果消解了儿童生活本应具有的当下合目的性。儿童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之外,儿童生活异化了,儿童生命的成长受到了阻碍。儿童是未特定化的、生成着的存在,儿童的生命向世界无限敞开着,儿童与世界之间形成的敞开互动过程,便是儿童的生活过程。对儿童而言,生活着就是生长着。儿童是携带着丰富的种族进化“遗产”来到世界的,其独特的身心特征,决定了其生活的特殊性。这使得从他们来到世界的那刻起,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遵循着自己生命时间的大纲,在与世界的关涉中展示着自己的内在天赋潜能。儿童的生活就是儿童内在身心潜能的外在化表达,这使得促进儿童内源性身心成长的儿童生活表现出“进化”、“复演”的特质。教育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但教育不能对儿童任意妄为,儿童的生活是教育存在合理性的内在根据。为此,教育要想达成其生命成长的功能,就必须使教育在意义层面上成为一种与儿童生活内在契合和统一的生活。但由于儿童生活的特殊性,教育在早期教育阶段具有特殊的内涵,教育不仅是引导儿童创造生活的手段,更是一种使教育成为一种具有“复演性”特质的生活再造活动,以为儿童的“内源性生长”创造条件。教育者要想化解儿童生活异化的危机,使儿童教育成为密切关涉儿童生活的活动,教育者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理解儿童的天性不可教,教育需学会敬畏、保护;儿童的生命有着特殊的成长时间大纲,教育需学会尊重、等待。其次需要实现教育实践向儿童生活的回归:(1)教育者要保护好儿童快乐有益的自发性生活活动;(2)积极实现对儿童实施的“人的教育”生活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的缘起
  • (一) 在"生活"中理解儿童
  • (二) 教育中的儿童生活危机
  • (三) 在"生活批判"中实现儿童教育的变革
  • 二、概念的梳理
  • (一) 生活
  • (二) 异化
  • 三、研究的问题、内容与思路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一编:儿童教育走向"生活批判"之现实缘起
  • 第一章:儿童生活异化——教育场域中的"拉普他"之厄
  • 一、儿童生活异化的界定
  • (一) 异化:一种新理解
  • (二) 生活异化的实质:学习取向的生活
  • (三) 必要的说明
  • 二、教育场域中儿童生活异化的表现
  • (一) 儿童生活内容的无我性
  • (二) 儿童生活过程的高结构化、高控制性
  • (三) 儿童生活关系的非"我-你"性
  • 三、应然生活:儿童生活特征探寻
  • (一) 儿童的生活是儿童内在天性的外在化表达
  • (二) 儿童是沉浸在大自然怀中的"圣婴"
  • (三) 儿童的生活充满着诗性智慧
  • 第二章:教育物化——儿童生活异化之教育学原因分析
  • 一、教育物化与生活异化之关系辨析
  • 二、教育物化之现实问题分析
  • (一) 本体论之维:科学主义缔造"知识人"形象
  • (二) 价值论之维:功利主义缔造功利化教育目的与内容
  • (三) 过程论之维:工具理性缔造机械化教育过程
  • 三、教育物化之观念误区探析
  • (一) 生活:功利主义的幸福生活观
  • (二) 儿童:未来幸福生活的准备者
  • (三) 教育:准备幸福生活的工具
  • 第二编:儿童教育走向"生活批判"之理论依据
  • 第三章:生命与生活——儿童生命之价值诉求
  • 一、由"本质先定"到"生成":理解人之生命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 (一) 思维方式的涵义与类型
  • (二) 理解人之生命的思维方式转换的表现
  • 二、成长:儿童生命的内在诉求
  • (一) 未成熟性:儿童生命成长的基础
  • (二) 内在时间:儿童生命成长的基本标度
  • (三) 自由:儿童生命成长的基本保障
  • 三、活生生的"当下"
  • (一) "当下"生活
  • (二) 成长是儿童当下生活的应有之义
  • 第四章:教育与生活——儿童生命之成长诉求
  • 一、学习:一个牵动儿童教育神经的敏感话题
  • (一) 学习即占有
  • (二) 学习即成长
  • 二、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需要
  • 三、教育生活化:学前儿童教育的必然选择
  • (一)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基于对两经典命题的理解
  • (二) 教育生活化
  • 第三编:儿童教育走向"生活批判"之基本诉求
  • 第五章:教育变革——儿童生活异化化解之必然选择
  • 一、教育转向:儿童生活异化化解之观念条件
  • (一) 儿童的天性不可教,儿童教育需学会敬畏、保护
  • (二) 儿童的成长有着独特的时间节奏,儿童教育需学会等待
  • 二、教育回归:儿童生活异化化解之实践途径
  • (一) 保障儿童快乐有益的自发性生活活动
  • (二) 实现对儿童实施的"人的教育"生活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异化与回归 ——走向“生活批判”的中国儿童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