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脂酰甘油磷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磷酸二羟基丙酮,小鼠脂肪细胞,叁酰甘油,脂代谢
脂酰甘油磷酸论文文献综述
任万平,邵伟,雒诚龙,余雄[1](2018)在《外源性添加磷酸二羟基丙酮对小鼠脂肪细胞叁酰甘油及关键代谢酶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磷酸二羟基丙酮对小鼠脂肪细胞叁酰甘油及其关键代谢酶的影响。将小鼠3T3-L1前脂细胞诱导成成熟的脂肪细胞,在诱导培养第14天,分别加入含0μmol·L~(-1)(ck组)、20μmol·L~(-1)(试验Ⅰ组)、50μmol·L~(-1)(试验Ⅱ组)、200μmol·L~(-1)(试验Ⅲ组)磷酸二羟基丙酮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于0、36、72h收集细胞并进行ELISA及后续检测;利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叁酰甘油(TG)代谢中关键酶含量,如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激素敏感脂肪酶(HSL)等。结果表明:1)在36和72h,试验Ⅰ、Ⅱ、Ⅲ组合成的TG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ck组)(P<0.01);试验各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二硫辛酰胺转乙酰基酶(DLAT)、二硫辛酸脱氢酶(DLD)和脂肪酸合成酶(FAS)含量均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2)在36和72h,试验各组激素敏感脂肪酶(HSL)、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均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磷酸二羟基丙酮能够促进小鼠脂肪细胞叁酰甘油的合成和沉积;磷酸二羟基丙酮还能极显着提高TG合成代谢中G6PD、DLAT、DLD、FAS的含量;能够极显着降低TG分解代谢中HSL、CPT1的含量。(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曲凯,田平芳,谭天伟[2](2008)在《兽疫链球菌磷脂酰甘油磷酸合成酶基因的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磷脂酰甘油磷酸合成酶(phosphatidylglycerophosphate synthase,PGP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从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基因组中克隆得到开读框为531bp的同源序列pgsa-sz。pgsa-sz的预测编码蛋白含有17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19400,等电点8.8,其中含有63个疏水氨基酸,预示其可能的膜结合特性。二级结构预测发现该蛋白含3个跨膜域。此外,该蛋白与S.pyogenes的PGPS具有85%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将该蛋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PGPS进行序列比对,发现该蛋白包含PGPS中保守的活性位点区域。上述结果表明,pgsa-sz为S.zooepidemicus细胞膜中PGPS的编码基因。(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邱学才,张学武,韩济生,张礼和[3](1984)在《侧脑室注射2′,3-0-棕榈酰基-O-DL丝氨酰甘油磷酸脂对大鼠心率和血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鼠和豚鼠脑内存在一种新型的钙依赖蛋白激酶,它对磷脂敏感,称为phospholipid-sensitive Ca~(2+)-dependent protein kinase(简写PL-Ca-PK),其分子量为70,000~80,000。在Ca~(2+)存在条件下,一些磷脂可使其受到激活。PL-Ca-PK的中枢功能尚不清楚。为此,我们选用了磷脂化合物2′,3-o-棕榈酰基-o-DL丝氨酰甘油磷酸(本文来源于《生理科学》期刊1984年Z1期)
脂酰甘油磷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磷脂酰甘油磷酸合成酶(phosphatidylglycerophosphate synthase,PGP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从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基因组中克隆得到开读框为531bp的同源序列pgsa-sz。pgsa-sz的预测编码蛋白含有17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19400,等电点8.8,其中含有63个疏水氨基酸,预示其可能的膜结合特性。二级结构预测发现该蛋白含3个跨膜域。此外,该蛋白与S.pyogenes的PGPS具有85%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将该蛋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PGPS进行序列比对,发现该蛋白包含PGPS中保守的活性位点区域。上述结果表明,pgsa-sz为S.zooepidemicus细胞膜中PGPS的编码基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酰甘油磷酸论文参考文献
[1].任万平,邵伟,雒诚龙,余雄.外源性添加磷酸二羟基丙酮对小鼠脂肪细胞叁酰甘油及关键代谢酶含量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8
[2].曲凯,田平芳,谭天伟.兽疫链球菌磷脂酰甘油磷酸合成酶基因的分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邱学才,张学武,韩济生,张礼和.侧脑室注射2′,3-0-棕榈酰基-O-DL丝氨酰甘油磷酸脂对大鼠心率和血压的影响[J].生理科学.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