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前俄汉翻译的研究多局限在词、句的理解上。词、句的理解固然是翻译的基础,但实践表明,只注重词、句的翻译,译文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和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加深,译者们开始超越词、句的圈子,关注更大的语言单位——篇章(текст)。20世纪中叶应运而生的篇章语言学日趋发展成熟,更是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气象。译者们逐渐认识到,从篇章语言学的基本观点看待翻译,就可以在语言结构的高层次上处理信息再现的问题,视野会更开阔,方法也会更多。就篇章翻译而言,原作既然是一个篇章,那么译作必须首先也是一个篇章,即具有篇章的区别性特征。(杨仕章,2004:2)因此篇章翻译要解决的第一大问题,就是篇章的形式转换问题。衔接是生成篇章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篇章理解的基础,翻译实践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本论文以俄罗斯句法学家Г.Я.Солганик的理论为依据,按照其按照逻辑学判断联系的方法把篇章中的句际联系分为:1)链式联系(цепнаясвязь);2)平行式联系(параллельнаясвязь);3)接续式联系(при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связь)。(索尔加尼克,1989:46)其中链式联系反映连贯言语中思想的渐进运动和发展,在篇章中应用最为广泛。链式联系的衔接手段主要有词汇重复、同义指代和代词指代。这三种衔接手段都是借助邻近句子成分的结构对应关系进行连接,显示连贯言语中完整句句际固定的句法关系。本文对代词表示的链式联系的翻译转换进行了量化的系统考察。本文研究的任务在于,代词翻译转换时会涉及哪些方法?代词保留居多,还是调整更多?保留和调整的分布如何?调整的必要性有多大?哪种情况下代词必须做出调整?哪种代词涉及哪几种调整方法,其中又以哪种调整方法使用得最为频繁?采用各种方法时都有什么规律性特征?制约代词翻译转换的因素有哪些?为此,本文对俄语代词链式联系的翻译转换进行系统的描述和研究,以期归纳出相应的趋向性结论和规律性特征。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束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简述了本文的选题动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研究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从篇章衔接手段出发,关注篇章形式的翻译转换。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描写与归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文中例证材料取自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及其六个通行汉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