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层序地层及动力学成因模式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作者: 施振生
导师: 朱筱敏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动力学成因,遗迹化石
文献来源: 石油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划分为 1 个二级层序和 5 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顶、底界面分别对应志留系顶、底区域性不整合面。5 个三级层序的底界面均为 I 型层序边界,均可划分出低位、海侵和高位三个体系域。综合地震、测井及钻井资料,在志留系识别出五种沉积体系类型,即无障壁碎屑滨岸沉积体系,滨外陆棚及较深水盆地沉积体系,无障壁碎屑潮坪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各层序不同地区沉积体系的组成及发育特征不同。其中,塔北地区和柯坪地区主要发育无障壁碎屑滨岸沉积体系,塔中地区和巴楚地区主要发育无障壁碎屑潮坪沉积体系,满加尔凹陷主要发育滨外陆棚和较深水盆地沉积体系,塔东地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志留纪,塔北为古隆起区,海水环绕其从东北和西北方向侵入,各时期主要海侵方向不同。志留纪早期,海水主要来自东北方向,晚期海水则主要来自西北方向,这种变化反映了盆地构造格局的变迁。塔北隆起、塔东地区、巴楚隆起、塔中隆起和柯坪地区遭受剥蚀,构成主要物源区。志留系实体化石稀少,而遗迹化石十分丰富,可分为形态构造清楚的动物遗迹化石和生物扰动构造两大类型。形态构造清楚的动物遗迹化石共有 14 属 15 种,主要为进食迹、居住迹和牧食迹,可划分出 5 个遗迹组合,即, ① Cochlichnus-Planolites 遗迹组合, ② Palaeophycus-Planolites 遗迹组合, ③Skolithos 遗迹组合,④Planolites-Taenidium 遗迹组合,⑤ Helminthopsis 遗迹组合,不同遗迹组合发育于不同沉积环境;生物扰动构造按其产状可分为四大类型,即,①类型 A-表层生物扰动, ②类型 B-薄层粉砂质泥岩或泥岩层内生物扰动,③类型 C-细砂岩层内生物扰动, ④类型 D-薄层砂岩与泥岩互层中的生物扰动,不同沉积环境生物扰动类型不同。这些遗迹化石的发现不仅为志留系沉积相分析提供了重要证据,而且可以帮助识别层序界面、最大海侵面和准层序相组合。按形成主控因素,志留系各层序界面可分为三种成因类型:构造隆升不整合、构造挤压不整合和暴露不整合。二级层序顶、底界面均为构造隆升不整合,层序 2 底界面为构造挤压不整合,而层序 3、层序 4 和层序 5 的底界面则为暴露不整合。志留系是在加里东晚期构造运动造成的隆升剥蚀基础上,盆地逐渐沉降形成的。早期,周缘板块挤压作用强烈,盆地快速沉降,海平面上升,接受沉积;中晚期,构造挤压作用减弱,海平面下降,气候趋于干燥,物源供给充足,盆地快速充填。加里东末期运动结束了志留系沉积,泥盆系开始形成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项目来源、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2章 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构造特征
2.2 研究区地层
2.3 志留系地区差异及其旋回性
第3章 等时地层格架和地层空间展布
3.1 层序地层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
3.2 层序界面的识别
3.3 体系域界面的识别
3.4 等时地层格架及地层空间展布
第4章 沉积体系特征及分布演化
4.1 关键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4.2 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4.3 沉积体系分布及演化
第5章 志留系古遗迹学特征
5.1 古遗迹学研究内容
5.2 遗迹化石属种组成
5.3 遗迹化石组合类型
5.4 遗迹组合的平面分布及纵向演化
5.5 遗迹学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
第6章 层序动力成因与盆地演化
6.1 志留系沉积背景
6.2 层序界面成因
6.3 层序动力学成因及盆地演化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6-09
参考文献
- [1].延长探区二叠系主力含气层段沉积—成岩特征与有利储层分布预测[D]. 胡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 [2].层序地层自动划分与对比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 遇运良.吉林大学2009
- [3].多物源示踪研究[D]. 柏涛.吉林大学2005
- [4].松辽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 关德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5].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层序特征及有利区带选择[D]. 张海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6].苏丹Palogue油田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预测[D]. 李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7].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中生界层序地层与有利目标预测[D]. 胡志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8].辽河盆地海南—仙鹤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预测[D]. 范军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9].伊通地堑岔路河断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及非构造圈闭预测[D]. 李本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10].埕东—飞雁滩地区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研究[D]. 张明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相关论文
- [1].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沉积相与油气分布[D]. 刘晓林.中国海洋大学2009
- [2].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层序地层学研究及意义[D]. 张翔.成都理工大学2009
- [3].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下古生界层序格架与沉积相研究[D]. 郑秀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4].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构造~沉积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D]. 陈新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5].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对沉积和岩性地层圈闭的控制作用[D]. 王颖.石油大学(北京)2005
- [6].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储层与输导体系研究[D]. 刘成林.石油大学(北京)2005
- [7].塔里木盆地塔中古隆起不整合和构造特征及其演化[D]. 周小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8].塔里木盆地志留—泥盆系碎屑岩储层特征研究[D]. 刘娅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9].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志留纪沉积层序及油气系统[D]. 胡少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 [10].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成藏体系研究[D]. 宫秀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