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指细菌用于细胞间交流的一种通讯机制,细菌通过分泌一些可在细胞间自由扩散的低分子量信号分子来协调菌群的行为。信号分子的浓度随着菌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信号分子的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受密度感应调控的基因被激活,菌群中的细菌个体将共同调控某一种或一系列特定功能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菌群表现出某种群体性的行为,如产生荧光、分泌毒素等,因此密度感应又称群体感应。尽管最早的密度感应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分子是在费氏弧菌中(Vibrio fischeri)发现的,但至今对多数弧菌科细菌的密度感应系统还所知甚少。弧菌是海洋环境中最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广泛分布于近岸及河口海水、海洋生物的体表和肠道中;有些种类的海洋弧菌是海水养殖业的重要致病菌,其毒力基因的表达往往通过密度感应系统控制。本研究中,我们主要检测了三种密度感应信号分子,即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自诱导分子(acyl-homoserine lactone, AHLs)、AI-2类自诱导分子(autoinducer-2,AI-2)和霍乱弧菌Ⅰ类自诱导分子(cholerae autoinducer-1,CAI-1)在25株弧菌科细菌中的分布和多样性,并优化了检测CAI-1类信号分子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显示,密度感应信号分子在弧菌科细菌中分布十分广泛,尤其是AHL和AI-2两类分子。除了肋生盐弧菌VIB288和需钠弧菌VIB299外,其它23株弧菌科细菌均能产生一种或多种信号分子。经两株报告菌株哈维氏弧菌JMH612和根癌农杆菌KYC55(pJZ372)(pJZ384)(pJZ410)检测,21株弧菌均能产生AHL信号分子。利用薄层层析法检测到其中8株菌的信号分子类型,其中地中海弧菌VIB296和火神别弧菌VIB414均能产生至少4种AHL信号分子。此外,20株弧菌科细菌具有AI-2类信号分子活性,本文通过PCR扩增得到18株细菌的luxS基因,测序后通过序列比对发现它们均含有两个保守基序,即His-Thr-Leu-Glu-His和[Gln/Lys]-Ile-Pro-[Glu/Asp]-Leu-Asn-Glu-Tyr序列,分别与LuxS保守基序的公式His-Xaa-Xaa-Glu-His和[Lys/Arg]-Xaa2-3-[Asp/Glu]-Xaa2-3-Tyr吻合,并且这些序列之间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本研究发现六株弧菌能产生CAI-I类信号分子。值得一提的是,火神别弧菌VIB414,坎贝氏弧菌VIB285,弗尼斯氏弧菌VIB293,伯麦罗氏弧菌LMG20537和两株哈维氏弧菌VIB571及VIB645均能产生三种类型的密度感应信号分子。鲶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属于肠杆菌科,是一种能够引发鲶鱼肠败血症(ESC)的革兰氏阴性菌。从越南罹患鲶鱼肠败血症的斑纹鲶鱼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经16S rDNA测序及表型鉴定确定为一株鲶鱼爱德华氏菌。虽然与其同属的另一种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已被报道具有两类信号分子活性(AHL及AI-2),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鲶鱼爱德华氏菌密度感应系统的报道。本文利用不同的报告菌株检测了鲶鱼爱德华氏菌Ei-151的密度感应信号分子,结果表明,此菌至少能够产生三种AHL信号分子,且其AHL分子图谱与迟缓爱德华氏菌LTB-4的非常相似。基因背景的研究进一步支持上述实验结果,鲶鱼爱德华氏菌中假定AHL合成酶的基因序列[Genbank: YP002934276]及AHL识别蛋白的基因序列[Genbank: YP002934275]与迟缓爱德华氏菌中相应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3%和96%。Ei-151菌株在其整个生长周期均能够产生AHL信号分子及AI-2类信号分子,且两种信号分子的浓度均随着菌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对数生长期时(OD600约为1.8)达到较高水平,然后呈现显著的降低,表明这两种信号分子介导的密度感应系统可能在该菌的基因调控方面同时发挥作用。此外,同迟缓爱德华氏菌一样,鲶鱼爱德华氏菌Ei-151及其标准菌株LMG7860T均未检测到CAI-I类信号分子活性。弧菌科细菌及鲶鱼爱德华氏菌均能产生多种复杂的密度感应信号分子,用来应对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及选择压力。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密度感应信号分子在这些细菌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黑棘鲷内脏结节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水产学报 2019(12)
- [2].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杂交鳢血清指标动态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6)
- [3].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药敏及中草药提取液体外抑菌试验[J]. 广西水产科技 2010(02)
- [4].美洲黑石斑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20(01)
- [5].迟缓爱德华氏菌及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病研究进展[J]. 江西水产科技 2019(02)
- [6].鲫源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基因的检测[J]. 微生物学通报 2017(10)
- [7].养殖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 水产学杂志 2015(01)
- [8].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感染的动态病理学及病原分布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3(06)
- [9].黄颡鱼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及鉴定[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01)
- [10].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的构建及制备条件优化[J]. 水产学报 2012(11)
- [11].抗迟缓爱德华氏菌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初步鉴定[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12].迟缓爱德华氏菌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的研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0)
- [13].斑点叉尾鮰鲇鱼爱德华氏菌的分离与鉴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5)
- [14].罗非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与鉴定[J]. 水生态学杂志 2009(01)
- [15].养殖大菱鲆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疫苗研制[J]. 中国水产科学 2009(03)
- [16].广西斑点叉尾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J]. 广西农业科学 2008(02)
- [17].养殖大菱鲆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03)
- [18].龟源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鉴定及灭活疫苗研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03)
- [19].斑马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鉴定、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03)
- [20].大菱鲆迟缓爱德华氏菌福尔马林灭活疫苗研究[J]. 水产养殖 2011(07)
- [21].20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J]. 水生态学杂志 2011(05)
- [22].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药敏及中草药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 水产科技情报 2010(06)
- [23].迟缓爱德华氏菌间接ELISA快速检测法[J]. 中国水产科学 2009(04)
- [24].圈养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J]. 野生动物学报 2018(01)
- [25].鲶爱德华氏菌间接酶联免疫快速检测法的建立[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0(04)
- [26].日本鳗鲡混合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与创伤弧菌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08)
- [27].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生物免疫传感器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及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 2017(02)
- [28].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0(01)
- [29].鳗鲡迟缓爱德华氏菌偶联疫苗免疫效果评价[J]. 免疫学杂志 2010(02)
- [30].黄颡鱼鲇鱼爱德华氏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10(04)
标签:弧菌科论文; 鲶鱼爱德华氏菌论文; 密度感应系统论文; 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论文; 类信号分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