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污染减排问题研究 ——以沈阳市为例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污染减排问题研究 ——以沈阳市为例

论文摘要

污染减排是我国关于发展方式、经济制度转变和环境保护观念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对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胆挑战,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环保领域的全新实践。实施污染减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污染减排可看作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突破,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方式,确保实现污染减排在“十一五”甚至是“十二五”的约束性指标,推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对于污染减排的具体实施主要是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运行的监管,更要加大对污染减排工程的投入,以及污染减排科技项目的攻克,最主要的是作为污染减排主要责任主体政府的政策落实与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众所周知,沈阳市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沈阳市主导产业具有明显的新型工业化特征,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虽然在近些年基本消除,但是要想彻底消除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根据专家意见及沈阳市多年的减排经验,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空气质量达标是可能的。主要措施包括:坚决实施重点污染企业搬迁;规划建设大型热电供热企业;拆除10-20吨/时以下分散供热锅炉等。2010年沈阳市政府工作安排中,要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6.6万吨和10.5万吨以内,推进排污集中控制,加快沈化、东药等高排放企业整体搬迁改进,淘汰沈阳热电、金山热电小发电机组,继续实行35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工作。沈阳市正进入复合性环境污染的新阶段,未来5到15年仍将持续;旧的污染减排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呈现出显著地复合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保障、人口数量与环境质量矛盾日益突出,如果还沿用传统的治理模式,环境必然不堪重负。“十一五”期间大部分减排工程已经建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空间将逐渐减少,难度就会逐渐增大,需要对于污染减排投入更大的关注。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论文的选题依据、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理论综述,并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于污染减排、主要污染物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概念分析,阐述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涵及应用,构建论文的理论框架。第三部分,通过沈阳市污染减排现状的阐述,提出现存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提出的问题,找出沈阳市污染减排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从政府、公众、市场三个主体出发分别找出污染减排的有效对策。对于今后污染减排治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依据和选题意义
  • 0.1.1 选题依据
  • 0.1.2 选题意义
  • 0.2 文献综述与创新点
  • 0.2.1 文献综述
  • 0.2.2 可能的创新点
  • 0.3 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 0.3.1 资料收集
  • 0.3.2 研究方法
  • 1 理论与概念分析综述
  • 1.1 污染减排概念的界定
  • 1.1.1 污染减排的含义
  • 1.1.2 主要污染物
  • 1.1.3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 1.2 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 1.2.1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概念
  • 1.2.2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涵
  • 1.3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应用
  • 1.3.1 实施污染减排,保障公众参与,提升公众环保责任意识
  • 1.3.2 实施污染减排,发挥市场的作用,导入市场竞争机制
  • 1.3.3 实施污染减排,强化政府责任,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
  • 2 沈阳市污染减排中的现状及问题
  • 2.1 沈阳污染减排的现状
  • 2.2 沈阳污染减排中存在的问题
  • 2.2.1 污染减排中公众的环境参与度不够
  • 2.2.2 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减排工程投入
  • 2.2.3 企业不如实申报排污,减排缺乏基础数据
  • 2.2.4 污染减排治理投资难落实
  • 3 沈阳污染减排中问题的原因
  • 3.1 政府角色与责任不明确
  • 3.1.1 组织协调机制与政策不健全
  • 3.1.2 执法不严和污染源监控不利
  • 3.1.3 政府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闭塞
  • 3.1.4 污染减排治理科技研究不够完善
  • 3.1.5 政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环境指标与领导干部的考核脱节
  • 3.2 公众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力度不足
  • 3.2.1 公众生态环保理念的缺失
  • 3.2.2 公众与媒体对政府污染减排治理行为监督不足
  • 3.3 市场机制不成熟导入渠道不畅通
  • 3.3.1 污染减排治理中缺少市场机制的运用
  • 3.3.2 产业结构不合理
  • 4 沈阳污染减排治理的对策
  • 4.1 强化污染减排治理,明确政府的角色和责任
  • 4.1.1 强化组织领导,调整有关政策,建立污染减排长效机制
  • 4.1.2 加强污染减排项目监管力度与执法力度
  • 4.1.3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 4.1.4 研究开发实用技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 4.1.5 建立污染减排责任追究制度和完善奖惩机制
  • 4.2 搞好污染减排,提高公众环保责任意识
  • 4.2.1 提倡减排信息社会公开,加强宣传教育
  • 4.2.2 强化公众与媒体的参与,形成社会舆论监督
  • 4.3 加强污染减排治理,加入环境供给的市场化机制
  • 4.3.1 充分引入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
  • 4.3.2 优化产业结构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环保税制下政府规制对企业减排的影响——基于演化博弈的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国家自主贡献机制下的减排力度调控机制设计[J]. 中国环境管理 2020(01)
    • [3].VOCs减排“一厂一策”方针及必要性[J]. 化工管理 2020(01)
    • [4].2019年VOCs减排控制行业发展评述及展望[J]. 中国环保产业 2020(02)
    • [5].辽宁省个人碳减排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山西农经 2020(04)
    • [6].高炉冲渣乏汽冷凝污染物减排实例研究[J]. 天津冶金 2020(02)
    • [7].如此减排[J]. 党课参考 2020(08)
    • [8].个人自愿碳减排助推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6)
    • [9].煤矿污水治理工程及污染减排技术[J]. 山西化工 2019(05)
    • [10].中国工业全要素碳减排效率提升动力探讨[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9(05)
    • [11].低碳社区碳核算及减排路径研究[J]. 建筑技术 2019(08)
    • [12].如何优化设计污染减排管理体系[J]. 化工设计通讯 2017(01)
    • [13].污染减排形势下的环境统计思考[J]. 民营科技 2016(02)
    • [14].碳减排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选择[J]. 中国能源 2017(05)
    • [15].基于联合协商的企业污染物减排模式研究[J].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7(03)
    • [16].探究污染减排管理体系优化措施[J]. 低碳世界 2017(24)
    • [17].中国减排机制的体系构建研究[J]. 商 2016(09)
    • [18].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减排核查技术规范初稿的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03)
    • [19].利益相关者外部压力下企业碳减排驱动机制探究[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6(03)
    • [20].以污染减排小数据谋划环境保护大文章[J]. 环境保护 2014(22)
    • [21].总量减排可以松口气了吗?[J]. 环境经济 2015(08)
    • [22].浅谈强化现场监管在污染减排中的作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08)
    • [23].碳减排背景下闭环供应链生产与回收策略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24].如此减排[J]. 地理教育 2019(12)
    • [25].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意见[J].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1(24)
    • [26].内蒙古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协同减排效应研究[J]. 前沿 2020(04)
    • [27].植保污染现状及减排途径探究[J]. 南方农业 2020(23)
    • [28].中国碳减排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J]. 世界环境 2019(01)
    • [29].从专利视角看船舶减排技术的发展[J]. 中国船检 2018(06)
    • [30].区域碳减排的两阶段让步博弈分析[J]. 软科学 2017(01)

    标签:;  ;  ;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污染减排问题研究 ——以沈阳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