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繁荣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由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两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阻碍。股票期权制度正是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股票期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为美国公司所普遍采用进而迅速地风行于欧洲亚洲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已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激励政策。我国也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了股票期权。许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权激励制度创新的实践。作为股票期权制度的核心内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股票期权制度的推行和规范,影响着这一制度激励功能的发挥。然而我国股票期权制度尚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股票期权会计处理体系并不十分完善。因此,面对我国股票期权的飞速发展,对其进行理论研究从而更好地推动其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本文力求基于新准则的视角,将股票期权的会计问题作为研究目标,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股票期权会计准则提出政策建议,期望能对现行的新会计准则提出有意义的补充性观点。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并对股票期权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同时提出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股票期权理论基础研究。介绍了股票期权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并就我国实际情况对股票期权进行了划分;对股票期权的经济性质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股票期权的运行过程,从而为后文确认的归属和在相应的环节作出恰当的会计处理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研究。本部分对当前存在的几种不同确认观点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做出了费用观的合理性分析;结合新准则阐述、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确认过程的变革,同时就新准则中“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和新准则中存在的灰色地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四部分,股票期权会计计量问题研究。这一部分对股票期权计量日的确定及计量基础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从而提出授予日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国际趋势;结合新准则比较了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会计计量方法的转变,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应分情况选择计量基础而不是实行“一刀切”的观点。第五部分,股票期权会计记录问题研究。本部分主要探讨股票期权的会计账户的设置,并通过具体案例描述了其采用公允价值确认为费用的会计记录流程,是对其确认与计量具体会计操作的直观演示。第六部分,股票期权会计报告问题研究。本部分先对新准则下股票期权会计报告的规定进行了评价,之后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会计报告新途径的探索,即将表内确认与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式。本文的主要观点:1、关于股票期权是否应确认为公司费用。股票期权的薪酬性质决定了其必然应计入公司相应成本和费用。尽管新准则未对股东转让股票作出规定,但本文认为股东转让股票同属公司所有者向员工支付股票期权以获取服务,因此同样应将其纳入公司费用。2、关于股票期权是否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尽管公允价值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只能代表国际潮流,代表一个发展方向,在我国实际国情中,应分别上市公司的性质和发展程度来进行计量,而不是“一刀切”地实行公允价值计量。3、关于股票期权的表内确认。现行新准则只规定了股票期权应于表外披露,没有将其纳入表内披露范围,但为了更好地体现会计报告“真实、公允、充分披露”的原则和适应国际上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报告存在从表外披露到表内披露的转变趋势,本文认为,作为企业会计报告的一部分,股票期权的会计报告也应纳入表内确认。本文的主要贡献:通过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一系列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对新准则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建议。在股票期权的确认环节,提出了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和“股东转让股票”费用化的思考;在股票期权的计量环节,提出了应结合我国国情分别高新技术为依托的上市公司、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新上市公司和成熟发展的具有较好资质的上市公司,选择不同股票期权计量基础与计量模型,以更好地引导其健康发展;在股票期权的报告环节,本文认为应将其纳入表内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