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白垩世陆相特殊沉积及古气候研究

中国早白垩世陆相特殊沉积及古气候研究

论文摘要

通过对地质资料的系统总结,认为白垩纪存在有如下具有气候意义的陆相特殊沉积类型:钙质沉积、可燃性有机岩、蒸发岩、沙漠沉积体系、红土型风化壳、铁质沉积、含铜沉积、火山相关沉积、灰岩、白云岩、膨润土,所反映的气候特征可归纳为:可燃性有机岩,与煤系相伴生出现的黄铁矿、黄铁矿结核及菱铁矿结核,反映了温暖潮湿气候。红土型风化壳,三价铁质沉积反映了湿热-热气候。石膏,灰岩反映了暖干气候。岩盐,钙芒硝,沙漠沉积体系,白云岩反映了干热环境。火山相关沉积可反映高温环境;钙质沉积,含铜沉积、膨润土反映干旱~半干旱气候。利用所获得的早白垩世6个时期特殊沉积的分布图,我们发现,钙质沉积分布较广,在西北地区、中部地区及东部地区都有分布,尤其体现在Hauterivian期——Albian期分布范围较前期明显扩大;火山相关沉积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及东部地区,Valanginian期时火山沉积在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减少,之后分布面积逐渐增大,在东北地区体现在Aptian期分布最密集;煤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甘肃及东部地区,Berriasian期-——Barremian期分布面积逐渐扩大,此后逐渐有所缩小;油页岩主要分布在在内蒙古,东北地区,Aptian期开始分布面积急剧萎缩,仅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可见零星分布;石膏和岩盐主要出现在西北,具体集中体现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Aptian期开始在内蒙古的分布面积急剧萎缩;灰岩主要出现在东部和西北地区,Barremian期开始在沿海地区出现,且分布面积不断扩大;白云岩分布面积很小,一般在东部近海地区出现;膨润土在内蒙西部和福建有分布,Berriasian期——Hauterivian期分布面积逐步扩大,后逐渐萎缩,至Albian期未发现;黄铁矿、菱铁矿分布较少,在甘肃东南部和陕西中西部局部可见;沙漠沉积在新疆西部一直有分布,直到Aptian期四川才开始出现;三价铁质沉积在中南部和海南省出现,分布面积有限。根据特殊沉积的分布组合特征,可以得出6种气候类型。①暖湿气候:②暖湿~暖干气候:③暖干气候:④暖干~干热气候:⑤热干~干旱气候;⑥干热气候。依据6个期的气候分带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从空间上看,早白垩世的气候分带,表现在中国地理图上,以喀什—格尔木—成都一线的干热~干旱气候带为中心,向北东、南西两侧则逐步变得相对温暖、湿润,呈现倒“V”字型,气候分带具有纬向和经向两种分布方式的叠加,这一点在Berriasian期—Barremian期体现的比较明显;在时间上,Aptian期—Albian期与前期相比,中东部地区的气候带类型减少;在Hauterivian期,暖湿气候带的分布区域较小,而暖湿~暖干气候区、暖干气候区和干热~干旱气候区的分布面积最大,同时在宁夏、甘肃东部、陕西、辽宁东南、河北东部、山东北部出现2块干热气候区,反映出该期为白垩纪早期最干、热的时期。Albian期暖湿气候区、暖湿~暖干气候区分布的区域最大,反映该期湿润气候增强,该特点的出现可能与该时期为全球海平面上升,且为整个白垩纪规模最大的海侵时期之一有关。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中国早白垩世的气候,与燕山运动塑造的盆山格局及白垩纪海侵事件密切相关。燕山运动引发的一系列山脉的隆升,阻挡了古太平洋温暖湿润的海洋季风深入,使得内陆地区保持干热的状态;而早白垩世海侵事件,体现在中国东北由于直接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湿润气候带进一步扩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科学问题
  • 1.2.1 古气候研究历史及现状
  • 1.2.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论文工作量
  • 第2章 地层对比与讨论
  • 2.1 典型剖面特征
  • 2.1.1 塔里木盆地
  • 2.1.2 东北地区含煤盆地
  • 2.1.3 河套盆地
  • 2.1.4 松辽盆地
  • 2.2 地层对比
  • 2.2.1 松辽盆地
  • 2.2.2 酒泉盆地
  • 2.2.3 塔里木盆地
  • 2.2.4 西山盆地
  • 2.2.5 乌兰盖盆地
  • 2.2.6 徽成盆地
  • 第3章 陆相特殊沉积的指标
  • 3.1 古气候指标
  • 3.1.1 矿物—岩石标志
  • 3.1.2 生物学标志
  • 3.1.3 沉积学标志
  • 3.1.4 地球化学标志
  • 3.2 早白垩世特殊陆相沉积指标
  • 3.2.1 钙质沉积
  • 3.2.2 可燃性有机岩
  • 3.2.3 蒸发岩
  • 3.2.4 沙漠沉积体系
  • 3.2.5 红土型风化壳
  • 3.2.6 铁质沉积
  • 3.2.7 含铜沉积
  • 3.2.8 火山相关沉积
  • 3.2.9 碳酸盐岩
  • 3.2.10 膨润土
  • 3.3 早白垩世不同时期特殊陆相沉积分布特征
  • 3.3.1 Berriasian期
  • 3.3.2 Valanginian期
  • 3.3.3 Hauterivian期
  • 3.3.4 Barremian期
  • 3.3.5 Aptian期
  • 3.3.6 Albian期
  • 3.3.7 小结
  • 第4章 早白垩世不同时期的气候特征
  • 4.1 早白垩世特殊沉积组合的气候意义
  • 4.2 早白垩世特殊沉积反映的气候带分布及变化规律
  • 4.2.1 Berriasian期
  • 4.2.2 Valanginian期
  • 4.2.3 Hauterivian期
  • 4.2.4 Barremian期
  • 4.2.5 Aptian期
  • 4.2.6 Albian期
  • 4.2.7 小结
  • 4.3 古生物化石及其他气候证据
  • 4.3.1 河套盆地
  • 4.3.2 松辽盆地
  • 4.3.3 鸡西盆地
  • 4.3.4 酒泉盆地
  • 4.3.5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 4.3.6 海拉尔盆地
  • 4.3.7 六盘山盆地
  • 4.3.8 小结
  • 第5章 相关问题讨论
  • 5.1 全球白垩纪气候背景
  • 5.2 早白垩世构造格局
  • 5.3 海侵事件的影响
  • 5.4 早白垩世火山活动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录A 地层柱状图图例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潜力及前景[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5)
    • [2].中国陆相白垩系地层对比[J]. 地质论评 2013(01)
    • [3].华南地区晚全新世陆相古温度重建[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5(06)
    • [4].天津地区第二、第三陆相层古河道的存在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J]. 铁道勘察 2012(05)
    • [5].中国陆相致密油效益勘探开发[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4)
    • [6].中国陆相致密油“甜点”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及勘探建议[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7].中国陆相致密油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6)
    • [8].中国陆相致密油开采技术发展策略思考[J]. 石油钻探技术 2015(01)
    • [9].陆相页岩形成演化与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进展[J]. 石油实验地质 2020(04)
    • [10].川东北陆相储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S1)
    • [11].吉木萨尔陆相页岩水平井压裂后产量影响因素分析[J]. 特种油气藏 2020(02)
    • [12].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在中国中西部盆地的重大进展[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4)
    • [13].川西坳陷须五段陆相页岩气聚集条件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26)
    • [14].利用地震资料进行陆相储层小层等时对比的方法研究——以绥中36-1油田为例[J]. 地学前缘 2008(01)
    • [15].安徽庐枞陆相火山岩型铁矿综合信息标志研究[J]. 矿床地质 2012(S1)
    • [16].测井曲线划分陆相层序中常见问题的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 2015(14)
    • [17].陆相特殊沉积的研究方法及气候意义[J]. 地学前缘 2009(05)
    • [18].陆相泥页岩储层岩石物理性质及含气性影响因素[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05)
    • [19].中美陆相页岩油地质条件对比[J]. 地质论评 2017(S1)
    • [20].北京延庆硅化木公园地质剖面陆相层序地层特征分析[J]. 地学前缘 2012(01)
    • [21].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陆相致密油发现、特征及潜力[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06)
    • [22].白垩纪早期陆相特殊沉积的分布特征及气候意义[J]. 地学前缘 2009(05)
    • [23].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陆相页岩油开发实践[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02)
    • [24].试论中国陆相致密油有效开发技术[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02)
    • [25].普光地区陆相勘探获得突破[J]. 石油钻探技术 2010(06)
    • [26].陆相页岩油富集高产关键因素分析[J]. 现代地质 2020(04)
    • [27].陆相碎屑震积岩形成机理及其研究意义[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01)
    • [28].陆相页岩油测井评价关键技术获得重大突破[J]. 石油化工应用 2020(01)
    • [29].陆相震积岩与海相震积岩的对比与识别[J]. 四川有色金属 2016(03)
    • [30].陆相细粒混合沉积分类、特征及发育模式——以东营凹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11)

    标签:;  ;  ;  ;  ;  

    中国早白垩世陆相特殊沉积及古气候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