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研究

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掀起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行动,而且在改革方式上出现了新的动向:即由先前专家、政府主导的模式转向注重激发学校及其实践者的主动参与。这种转向直接引发了合作教育研究的巨大发展。对此,人们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且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探讨。综观这些研究,尚缺乏主体的维度,即对直接决定合作教育研究成效的两类主体——理论者与实践者——间的关系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这构成了本文阐述的中心问题。在此问题下,我们将关注:(1)合作教育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2)常见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基本状态、局限性;(3)交互生成式合作教育研究的理论形态;(4)交互生成式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就合作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而言,它萌芽于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得到发展,到20世纪下半叶得到进一步拓展(表现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迅速扩展,同时在西方国家沟通式合作教育研究得到迅猛发展),在世纪之交时在中国发生转型(交互生成式合作教育研究日益成形)。从回顾历程,我们可以知道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合作教育研究类型。因此,其两类主体间的关系具有非常不同的形态。为此,我们在构建比较不同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几种常见的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它们共有的局限性。这些探讨预示了当代中国合作教育研究的可能发展空间。事实也确乎如此,近年来我国新兴的交互生成式合作教育研究在许多方面展现了中国的经验、创造和独特。为此,我们对交互生成式合作教育研究从发展的背景、条件、意义及“交互生成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其中两类主体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内容涉及关系的表征、关系的实质、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关系发展的基本过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问题
  • (二) 选题缘由
  • 二、概念界定
  • (一) 合作
  • (二) 教育研究
  • (三) 合作教育研究
  • (四) 两类主体
  • (五) 关系
  • 三、文献综述
  • (一) 文献来源
  • (二) 文献基本观点
  • (三) 文献分析
  • 四、研究预期价值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一) 文献法
  • (二) 田野研究法
  • 六、论文思路与结构
  • (一) 思路
  • (二) 结构
  • 第二章 合作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 一、合作教育研究的萌芽(19世纪上半叶)
  • 二、合作教育研究的成形(19世纪下至20世纪上半叶)
  • (一) 合作教育研究在美国发展的原因
  • (二) 美国合作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 三、合作教育研究的拓展(20世纪下半叶)
  • (一) 中国教育实验的发展
  • (二) 西方国家沟通式合作教育研究的迅猛发展
  • 四、合作教育研究在中国的转型(世纪之交)
  • 第三章 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形态的比较分析
  • 一、分析的基本框架
  • (一) 双方的意愿
  • (二) 双方的地位
  • (三) 关系的指向性
  • (四) 关系的程度
  • (五) 关系的性质
  • 二、常见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的关系
  • (一) 教育实验研究中两类主体间的关系
  • (二) 教育行动研究中两类主体间的关系
  • (三) 教育叙事研究中两类主体间的关系
  • 三、常见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局限性
  • (一) 理论优先实践传统影响的问题
  • (二) 教育理论与实践沟通与转化的有效路径问题
  • (三) 理论者与实践者间沟通的问题
  • (四) 合作研究的基本单位问题
  • (五) “事”与“人”的关系问题
  • 第四章 交互生成式合作教育研究
  • 一、交互生成式合作教育研究发展的背景
  • (一) 当代教育理论更新与教育实践变革的同时态发展需求
  • (二) 突破德国和美国教育研究局限性的需要
  • 二、交互生成式合作教育研究发展的条件
  • (一) 介入主义的兴起
  • (二) 中国的文化基础
  • (三) 思维方式的更新
  • (四) 对合作教育研究认识的突破
  • 三、交互生成式合作教育研究发展的意义
  • (一) 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
  • (二) 促进中国教育学的自立
  • (三) 促进教育实践变革品质的提升
  • 四、交互生成式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的“交互生成”
  • (一) 理论者在教育之中研究教育
  • (二) 实践者的转化与创造
  • (三) 在合作中培育双方开展研究的自主性与自觉性
  • 第五章 交互生成式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的关系
  • 一、两类主体间关系的表征
  • 二、两类主体间关系的实质
  • (一) 基于两类主体内在发展需要的关系
  • (二) 指向持续创造的关系
  • (三) 以成事成人为核心内容的关系
  • (四) “我们”式的共同体关系
  • 三、两类主体间关系发展的前提
  • (一) 理论者树立并践行坚定的实践取向
  • (二) 实践者打破对理论和理论者的偏见
  • (三) 两类主体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 四、两类主体间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
  • (一) 主体的力量
  • (二) 研究的实效
  • (三) 地方力量
  • 五、两类主体间关系发展的基本过程
  • (一) 策划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发展
  • (二) 实施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发展
  • (三) 调节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外语艺术教育研究》征稿简则[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3(04)
    • [2].《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8年总目录[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8(04)
    • [3].本刊稿约[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12(03)
    • [4].《外语艺术教育研究》征稿简则[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2(01)
    • [5].《外语艺术教育研究》征稿简则[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2(02)
    • [6].《外语艺术教育研究》征稿简则[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2(04)
    • [7].近十年我国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2)
    • [8].中国海洋教育研究述评与展望[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3)
    • [9].分析中小学教育研究的阻障与对策[J]. 才智 2020(10)
    • [10].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J]. 领导科学 2020(12)
    • [11].民国社会教育研究的新突破[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5)
    • [12].驻校教育研究范式初探[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0(03)
    • [13].大数据时代教育研究的变革与展望[J]. 教育文化论坛 2018(03)
    • [14].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15].教育研究的品格与精神——评《教育研究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17(02)
    • [16].生命教育研究进展述评[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3)
    • [17].关于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的评述——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J]. 江苏社会科学 2017(01)
    • [18].教育研究哲学:教育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评《教育研究哲学论纲》[J]. 教育发展研究 2017(06)
    • [19].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建构——《教育研究哲学论纲》评介[J]. 教育学报 2017(03)
    • [20].论教育研究中的空间转向[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02)
    • [21].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与反思[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04)
    • [2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 理论观察 2015(05)
    • [23].中小学校长如何做校本教育研究[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
    • [24].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J]. 知识文库 2020(04)
    • [25].亦师亦友二十年——与《江苏教育研究》同行[J]. 江苏教育研究 2020(Z5)
    • [26].教育研究必须要下“笨功夫”[J]. 教书育人 2020(28)
    • [27].如何面对无从下手的教育研究[J].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20(10)
    • [28].大数据和教育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考[J]. 风景名胜 2018(12)
    • [29].《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2(12)
    • [30].《教育研究选题论文与写作》加印销售[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6(19)

    标签:;  ;  ;  ;  ;  

    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