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确认论文-崔志娟,朱佳信

负债确认论文-崔志娟,朱佳信

导读:本文包含了负债确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隐性负债,PPP项目,政府债务,政府负债

负债确认论文文献综述

崔志娟,朱佳信[1](2019)在《基于PPP项目的政府隐性负债形成与确认》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财政风险框架与会计视角,通过规范分析,得出政府隐性负债是未列示和披露在财务报告中的支出责任,政府隐性负债可分为直接隐性负债和或有隐性负债两种。在此基础上,结合政府对PPP项目的四种支出责任,得出PPP项目政府隐性负债的形成过程和确认标准,发现可用性付费方式下产生政府直接隐性负债的概率最大,风险承担与配套投入承诺易产生政府或有隐性负债。(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9年15期)

马永义[2](2019)在《纵论负债要素确认与计量规则的历史演进——基于政府会计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的发布,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标准分别经历了不确认负债要素、确认负债要素但不按流动性分类、确认负债要素并按流动分类且启用"双分录"记账模式、确认负债要素并按流动分类且启用"平行记账"记账模式、确认负债要素并在流动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业务性质和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的演变历程。这一演变历程与政府会计主体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所承担的角色不断改变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政府会计主体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9年16期)

武献杰,裴淑红[3](2019)在《产品质量保证预计负债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计核算的四大职能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产品质量保证是一种常见的或有事项,需要会计人员作出分析和判断。为便于理解这一特殊事项的会计核算,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产品质量保证预计负债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方法和思路。(本文来源于《商业会计》期刊2019年08期)

张卫民[4](2018)在《自然资源负债的界定和确认——兼论自然资源核算的国际惯例与中国需求》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资源负债的界定和确认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难点,目前对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是否需要确认负债以及如何确认负债存在较大分歧。笔者基于对自然资源核算研究进程和我国提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背景的分析,认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虽然属于自然资源核算的范畴,但不同于在国际上一直占据主流地位的自然资源统计核算;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自然资源核算提出的新需求,是自然资源核算的一个创新领域,它与自然资源统计核算共同构成我国的自然资源核算体系;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定位于管理报表,报表的编制目标是反映各级政府对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管理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生态文明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提供基础信息;报表的核算框架及核算要素界定要体现报表编制的目标。因此,笔者对自然资源资产、自然资源负债、自然资源净权益叁个核算要素进行了界定;自然资源负债主要核算报告主体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应履行的责任;自然资源负债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报告主体尚未履行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定责任,以及尚未完成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底线任务。最后,按照法定责任和底线任务的标准,提出了自然资源负债的确认原则。(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杨世忠[5](2018)在《论环境负债的内涵、种类及其确认与计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负债的实质是人类所承担的环境责任。从汉字的演变历史看,责任与债务相通,环境责任与环境负债相通。环境负债源自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环境负债的具体成因源自环境质量的劣化和对资源的超负荷使用,反之,环境负债的减少意味着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对资源的合理使用。环境负债的成因有多种,不同的成因形成不同的环境负债。根据成因的确定程度,分为确定性环境负债和非确定性环境负债;根据政府管理部门对自然资源的分类,分为矿产资源负债、土地资源负债、水资源负债、林业资源负债等;根据债务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分为环境改善型负债、资源补偿型负债、环境恢复型负债、环境治理型负债;根据环境负债形成的时期,分为前期环境负债、当期环境负债和后期环境负债;根据环境责任的承担主体分为企事业单位的环境责任、个人或家庭的环境责任、政府的环境责任。根据企业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分为合规性负债、补救性负债、违规性负债、赔偿性负债、惩戒性负债和自然资源损害性负债。环境负债的确认依据分为质量标准和数量标准。环境负债的计量单位分为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环境负债的价值计量内容分为生态价值计量、社会文化价值计量和经济价值计量。(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倪亚楠[6](2018)在《碳排放权负债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趋严重,引发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大多数国家已达成共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鉴于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补充条款《京都议定书》应运而生,由此确立了可实现碳减排的叁种合作机制。此后,碳排放权交易便在各国陆续发展起来,这也对碳会计理论的研究提出了要求。而截至目前,国内外都尚未出台碳会计准则或制度。碳排放权负债对碳会计理论是十分重要的,故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碳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还能进一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的规范持续发展。本文运用总结归纳法、比较分析法的研究方法,按照“现状——分歧——分析”的思路,对碳排放权负债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碳排放权负债的会计确认上,存在的分歧主要有两处,一是企业免费获得碳配额时是否存在现时义务,是否应确认一项负债;二是与排放相关的负债确认时点问题。企业加入减排机制,要求企业在履约期结束向政府交付与实际排放量相当的碳配额。企业在免费获得配额时,并未进行实际排放,企业可以通过其行为改变应承担的义务,故该义务具有不确定性,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确认负债。而在企业实际进行碳排放时才产生现时义务,应确认负债。在碳排放权负债的会计计量上,存在的分歧为计量属性的和计量方法的选择。在计量属性上,主要有公允价值重估模型、公允价值非重估模型、历史成本模型和视持有意图而定模型。在公允价值重估模型下,能使得免费获得的碳配额和购买的碳配额的计量属性一致,同时使得碳排放权资产和负债的计量相匹配,这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承担的义务大小,是更为合适的计量模型。对于计量方法的选择,应该与确认保持一致,在实际排放时以实际排放量的公允价值计量,并对其进行公允价值的重估。在碳排放权负债的会计披露上,存在的分歧在于表内披露方法与表外披露内容的选择上。表内披露主要有叁种方法:总额列示法、净额列示法、关联列示法。采用关联列示法的披露方式,在披露碳排放权资产与负债的同时披露净头寸,能充分反映碳排放权资产和负债的相互关系,避免虚增资产与负债,能将碳排放权资产和负债对财务报表比率的影响降到最低,且能反映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整体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是更为合理的披露方法。在表外披露中,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碳排放权负债相关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碳排放权资产与负债的变动情况、公允价值的确定方式、企业受到的惩罚、碳排放信息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碳排放权负债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碳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往关于碳会计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资产端,对于负债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本文以碳排放权负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碳排放权负债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不足之处为只是研究了基于配额的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下的碳排放权负债问题,且对于实务应用的内容较少,实际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权负债的会计处理方法相关的数据不足。(本文来源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期刊2018-06-01)

郭煜晓[7](2018)在《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确认与计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或有负债管理,或有负债管理的难点又在于确认和计量。本文从隐性负债、预计负债等难点着手探讨了政府或有负债的确认问题,从期望现值等难点入手探讨了政府或有负债的计量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不仅有助于完善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而且对牵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方财政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王秋霞[8](2016)在《预计负债测算方法及账务处理探讨——兼论预期可获得补偿确认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叁包"预计2个单位负债为例,分别阐述了准则要求下的测算方法与账务处理方式以及实务中的测算方法与账务处理方式的异同,比较分析了不同测算方法及账务处理方式下优缺点,并对"叁包"预计负债预期可获得补偿的确定条件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6年13期)

何湘[9](2016)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经济后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来,上市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其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在这种会计政策的推动下,不少上市公司通过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产生了大量的所得税收益,因此导致企业的净利润大幅增加甚至对企业起到"扭亏为盈"的作用。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大量的所得税收益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水平,给广大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误导性的投资导向,可能导致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引导资源流向边际效用更大的领域,会计信息应当在贯彻重要性的同时兼顾其明晰性,对因为确认所得税收益引起的净利润的变化,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披露。(本文来源于《西部财会》期刊2016年05期)

徐永涛,陈涛[10](2016)在《我国环境负债会计确认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益恶化的环境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然而,长期以来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会计界的重视,绝大多数与环境密切相关的会计信息未在财务报告中列报,尤其是环境负债信息。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多数集中于环境负债信息的披露,与环境负债确认相关的课题仅停留在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本文将环境负债的会计确认作为研究重点,阐述环境负债的会计确认理论,结合案例分析,为完善我国环境负债会计确认提供有益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审计与理财》期刊2016年03期)

负债确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的发布,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标准分别经历了不确认负债要素、确认负债要素但不按流动性分类、确认负债要素并按流动分类且启用"双分录"记账模式、确认负债要素并按流动分类且启用"平行记账"记账模式、确认负债要素并在流动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业务性质和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的演变历程。这一演变历程与政府会计主体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所承担的角色不断改变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政府会计主体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债确认论文参考文献

[1].崔志娟,朱佳信.基于PPP项目的政府隐性负债形成与确认[J].财会月刊.2019

[2].马永义.纵论负债要素确认与计量规则的历史演进——基于政府会计视角[J].会计之友.2019

[3].武献杰,裴淑红.产品质量保证预计负债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J].商业会计.2019

[4].张卫民.自然资源负债的界定和确认——兼论自然资源核算的国际惯例与中国需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5].杨世忠.论环境负债的内涵、种类及其确认与计量[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6].倪亚楠.碳排放权负债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的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8

[7].郭煜晓.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确认与计量[J].地方财政研究.2018

[8].王秋霞.预计负债测算方法及账务处理探讨——兼论预期可获得补偿确认条件[J].财会通讯.2016

[9].何湘.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经济后果[J].西部财会.2016

[10].徐永涛,陈涛.我国环境负债会计确认的探讨[J].审计与理财.2016

标签:;  ;  ;  ;  

负债确认论文-崔志娟,朱佳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