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当代建筑的外在形式被过分关注,导致建筑风格化,建筑丧失其本体表现力,成为风格化的附庸。面对这一现象,如何回归建筑的本体成为关注的话题。博物馆建筑作为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场所,是抵御普世文明的载体。问题的提出正是缘于抵御普世文明之下的地域性博物馆建筑本体表现性的思考。建构学是基于建筑本体的理论,建构学认为建筑的根本在于建造,正是建造的过程和结果,赋予建筑本体表现的三个要素,即建筑的材料、构造和结构。本文源于对建造的思考,通过讨论现代地域性博物馆的建构表现,探寻建筑本体的表现力。建构学为我们思考现代地域性博物馆建筑本体的表现提供了两个基本的方面:一、表皮独立,材料的组织方式;二、重力因素的思考;三、当下所知的结构形式。现代地域性博物馆的建构表现与之对应的分别是:一、对表皮深度的追求,出于对地域性材料天然质感的表现,思考符合力学特性以及符合建造逻辑的构造方法,通过建造赋予建筑表皮的深度;二、对重力作用的表现,建筑结构为了抵抗重力而形态各异,现代地域性博物馆的结构形式以及构造方式在遵循重力原则的基础上而产生各种表现;三、结构与建筑一体化,结构就是建筑,复杂建筑结构自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现代地域性博物馆的建构表现的主体。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当代博物馆建筑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25)
- [2].博物馆设计与施工衔接问题刍议[J]. 中国博物馆 2019(03)
- [3].新建纪念性博物馆建筑的叙事性策略[J]. 工业建筑 2020(02)
- [4].“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开发策略探析[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06)
- [5].博物馆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及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中国设备工程 2020(13)
- [6].基于现象学空间之感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分析[J]. 西部皮革 2020(12)
- [7].智慧博物馆建筑设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设备工程 2020(17)
- [8].水漩潮涌都市奇观——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建筑设计分析[J]. 安徽建筑 2020(08)
- [9].博物馆建筑实用尺度之辩[J]. 中国艺术 2018(Z1)
- [10].浅谈当代博物馆建筑多维度的开放性特征[J]. 建筑与文化 2017(02)
- [11].博物馆建筑空间与陈列设计管理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02)
- [12].博物馆建筑对历史遗迹的影响——以新卫城博物馆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17(09)
- [13].时空连接:当代博物馆建筑的转型和演变——关于上海地区博物馆建筑的案例研究[J]. 建筑技艺 2016(04)
- [14].当代博物馆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与分析[J]. 艺术大观 2020(26)
- [15].儿子的创意[J]. 小学教学研究 2017(12)
- [16].温州博物馆[J]. 温州文物 2016(01)
- [17].儿子的创意[J]. 小学生(上旬刊) 2017(07)
- [18].世界最美博物馆建筑[J]. 中国青年 2014(08)
- [19].融合 对应 兼顾——加拿大博物馆建筑的启发[J]. 上海鲁迅研究 2015(02)
- [20].缸压之魅惑——现代性与博物馆建筑的空间、造型和氛围[J]. 建筑师 2011(06)
- [21].以泛视觉艺术的方式重新表述博物馆建筑 蜃景——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的十二种呈现[J]. 设计家 2013(03)
- [22].博物馆建筑功能性的外在表达与内在规范——以宁波博物馆建筑为例[J]. 东方博物 2010(04)
- [23].“博物馆建筑·新技术应用”学术论坛综述[J]. 东南文化 2017(S1)
- [24].博物馆建筑空间与城市规划的研究[J]. 东南文化 2017(S1)
- [25].“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建筑空间与新技术利用及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新征程学术研讨会”纪要[J]. 东南文化 2018(S1)
- [26].浅谈大型博物馆建筑的自然光影设计[J]. 陕西建筑 2009(09)
- [27].建筑类型学视角下的市级博物馆形式与空间分析——以中原地区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1)
- [28].博物馆建筑——参观各国博物馆的回忆[J]. 东南文化 2016(S1)
- [29].博物馆建筑功能的发展趋势[J]. 江西建材 2016(21)
- [30].中国当代城市博物馆建筑的美学变迁:1978-2015[J]. 艺苑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