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认真研究肇始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李达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1978年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进入了一个开拓创新的发展阶段。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详细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其成功经验,有利于在新时期更好地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本文以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特征为逻辑起点,以阐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渊源为根基。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四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梳理,总结出了四条成功经验,这四条成功经验是: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通俗化和成果的转化;三是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方法;四是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证。30多年来,我国在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中也存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转型期,人们重实用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二是基层组织不够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缺乏相关机制建设和资金支持。最后,本文提出了在新时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新思考: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客体建设;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是打造“文化代码”,增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召力;四是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突破口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五是积极开展乡村社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六是红色资源心理效应的运用和微博宣传载体建设。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的背景1.1.2 研究的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研究1.2.2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研究1.2.3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历程的研究1.2.4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研究1.3 研究的步骤和方法1.3.1 研究的步骤1.3.2 研究的方法1.4 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分析2.1 中国马克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特征2.1.1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2.1.2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2.1.3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2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2.2.1 马克思恩格斯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理论基础2.2.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2.2.3 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要求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历程3.1 1978 年至 1982 党的十二大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1.1 真理标准大讨论3.1.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1.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2 1982 年至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3.3 1992 年至 2002 年党的十六大3.3.1 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和邓小平理论3.3.2 抓好“三观”教育,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3.3.3 开展“三讲”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3.4 倡导科学精神,开展反对“法轮功”邪教斗争3.4 十六大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4.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学习活动3.4.2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3.4.3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3.4.4 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学习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4.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经验4.1.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4.1.2 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通俗化和成果的转化4.1.3 群众路线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方法4.1.4 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证4.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4.2.1 转型期,人们重实用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4.2.2 基层组织不够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4.2.3 理论宣传工作缺乏相关制度约束和资金支持第五章 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5.1 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客体建设5.1.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建设5.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建设5.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5.2.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全党5.2.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文化5.3 打造“文化代码”,增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召力5.4 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突破口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5.5 开展乡村社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5.5.1 发挥基层理论宣传工作者和农村党员干部的作用5.5.2 拓展乡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5.5.3 构建新农村建设政治理论文化宣传教育体系5.6 红色资源心理效应的运用和微博宣传载体建设5.6.1 运用红色资源的心理效应5.6.2 加强微博宣传载体建设结语参考文献致谢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大众化论文; 历程论文; 经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