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波分复用器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分复用,弱耦合,少模光纤,光纤器件
波分复用器件论文文献综述
曾星琳,李岩,伍剑[1](2018)在《模分复用系统中的新型弱耦合少模光纤及器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当前模分复用系统的发展趋势,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包括应用于弱耦合传输的非对称少模光纤和应用于弱耦合模式复用的椭圆芯选模光子灯笼,最后还展示了广泛应用于弱耦合光纤模间群时延测试的空间频域干涉法。(本文来源于《邮电设计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曹国栋[2](2018)在《光纤模分复用系统的关键少模波导器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单模光纤传输容量的限制,使得基于少模光纤的通信技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采用少模光纤,以不同的模式传输不同的信息的方法,即模分复用技术,可以成倍地提高光纤的传输容量。同时,少模光纤还可以具有更大的纤芯面积,以减少各种复用技术导致的光纤非线性效应。除了在模分复用技术方面的应用之外,少模光纤还可以通过选择性激发高阶模的方法,实现大模场单模传输、色散补偿、超短脉冲传输以及非线性应用等。在模分复用系统中,能够实现模式间转换、将不同的模式复用到少模光纤以及实现少模光纤中模式的解复用等功能的少模光纤器件是决定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绝热耦合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模式转换器件。该器件可以实现少模光纤中不同模式之间的模场转换、可以通过辅助纤芯将不同的光信号转换为少模光纤中的不同模式,从而实现模分复用;也可以将少模光纤中的模式分别耦合到不同的辅助纤芯并输出,从而实现少模光纤中不同模式信号的分离,即解复用;还可以实现选择性的下载和上传不同的模式信号,并可选择性地滤除少模光纤中的高阶模以及在少模光纤中实现单模传输、实现对简并的高阶模进行分离等功能。在结构上我们除了提出了基于少模光纤的模式转换器之外,我们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形波导的模式转换器,该器件解决了模式简并问题,当光从不同端口输入时,可实现对输入的所有模式进行逐次转换为更高阶模或逐次转换为更低阶模。(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4-01)
吴亚群[3](2018)在《面向波分复用系统的阵列波导光栅器件与光开关电路模块》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分复用系统在高容量、高速率、高品质的现代化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波分复用系统分为面向长距离传输应用的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和面向短距离进行业务拓展的稀疏波分复用系统。阵列波导光栅的波分复用/解复用功能,在波分复用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阵列波导光栅与热光开关器件可以进行单片集成为可重构光插分复用器件,可重构光插分复用器件作为波分复用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器件,可以实现在中间网络节点处上载/下载光波信息,丰富网络结构。本文先是对阵列波导光栅器件的设计、测试与封装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阵列波导光栅设计方法与制作工艺,制作了用于稀疏波分复用系统的阵列波导光栅器件;随后介绍了集成光波导器件的测试流程与测试装置,并对阵列波导光栅器件进行了波导损耗测试和频谱响应测试;最后介绍了阵列波导光栅器件的封装流程与方法,并给出了最终封装成品的频谱响应。其后,本文对用于热光开关阵列的驱动与控制电路模块进行了理论设计与研究。首先介绍了基于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原理的总体电路设计方案;之后介绍了驱动电路的设计原理;然后详细介绍了以FPGA为基础的控制电路设计原理与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功能仿真实验;最后结合光开关器件对整体电路进行了功能测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1-15)
陈欣[4](2017)在《基于类超对称光学结构的模分复用器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单模光纤传输系统的通信容量已经得到了极大幅度的提升,但依旧不能满足人们对容量上限的需求。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传输方式—模分复用传输系统。此项技术具有能够大幅度扩大传输容量的潜力,成为当前光纤通信领域内研究的热点课题。模分复用传输系统的特点是以不同的模式作为信息的载体,将少模光纤作为传输的链路,实现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的传输模型。其中如何实现不同模式的高效率转换的问题是模分复用技术得到广泛利用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运用中,模分复用系统的传输距离受了信号缺失与干扰的严重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传输模型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了模分复用系统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且对光纤传输系统进行了详细阐述。之后我们详细介绍了超对称光学结构的形貌和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新型的光学结构,类超对称光学结构,展示了类超对称光学结构中的耦合情况。接下来我们还利用了一种新型的叁芯波导来实现类超对称传输系统的单方向耦合与解调,最终完成了类超对称模分复用系统整个过程高效快速的模式转换。(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7-04-13)
穆鸽[5](2016)在《基于磷化铟集成波导光栅的波分复用和路由器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网络通信容量的激增驱使磷化铟基的光电子器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对低成本和低功耗等方面要求的持续提高、光电子芯片制作工艺的逐渐成熟,将多个光子器件集成于一体的集成光电子芯片将逐渐取代分立光器件,这是光电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深入研究了磷化铟平台上的集成波导光栅器件。本文首先研究了磷化铟上基于蚀刻衍射光栅的波分复用器件,设计并制作了8×500GHz合波器,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器件具有损耗小、通道间串扰低等优点。该器件的另一优点是尺寸很小,具有与激光器、调制器等有源器件集成的潜力,可广泛应用于无源光网络、数据中心和移动网络基站。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用于全光路由芯片的波长路由器,提出了基于蚀刻衍射光栅的波长路由器件,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实验研究。对蚀刻衍射光栅波长路由器各通道间损耗差异较大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各通道间损耗的差异是由相对较大的光栅齿面导致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分别提出了旋转齿面法和弧形齿面法两种方案,不仅使得器件的通道损耗均匀性得到了明显提升,还将器件频谱通带响应改善为顶端平坦,增大了通带带宽,两种方法均在4×4和16×16的蚀刻衍射光栅波长路由器中得到了实验验证。此外,对应用于单片集成全光路由器的蚀刻衍射光栅波长路由器做了结构和掩膜设计,通过全光路由芯片的测试结果,验证了波长路由器在全光路由芯片中的作用。为充分研究波长路由器,本文还对波长路由器的另一实现方案——阵列波导光栅波长路由器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4×4和16×16阵列波导光栅波长路由器的实验结果,进而通过改变输出阵列波导朝向的方法对该器件进行了损耗均匀的设计。基于充分的理论和实验结果,我们对基于蚀刻衍射光栅和阵列波导光栅的波长路由器各方面进行了比较,说明了二者适用的范围。(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6-16)
高阁,张莹璐,夏金松[6](2016)在《SiN波分复用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并实验制备了一种基于氮化硅平台的4通道波分复用器件。器件结构主要基于级联的2×2马赫曾德干涉仪。该波分复用器件工作在1310nm波段,具有低于1.6d B的插入损耗以及低于18d B的通道间串扰。同时,由于氮化硅相较与硅更低的热光系数,该器件展示了17.5pm/K的热光灵敏度,相较于硅器件减小了约四分之叁。这种低的热光灵敏度配合平顶的通带设计使得该波分复用器件有希望工作在更大的温度范围。(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硅基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6-16)
柳世林[7](2016)在《硅基波分复用器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更大信息容量和更快传输速率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新一代的超高速的光纤传输技术被提出: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WDM)。波分复用技术操纵复用器(multiplexer)在光通讯系统的发送部分将携带着不同类信息的不一样的波长的信号光会合起来,从而共同在一根光纤内能够同时传送含有n个不一样波长的信号光,使得数据得到多倍的容量以及传输速率;相反地,解复用器(demultiplexer)在接收端把含有不同信息波长的光波进行分离,接着经由接收机把从发射端发送的各种波长承载的各种不同的信息进行处理。这种共同在单根光纤中输送多种不一样波长信号光就是波分复用。制作光波分复用器的技术有很多,在国家重点项目(863)的资助下,本文基于不同厚度绝缘体上硅(SOI)这种硅基材料来研制波分复用器件。通过各种优化设计方法来改善AWG器件的性能,以及尝试一种新的波分复用器件。(1)文章主要论述了:介绍了几种基于不同厚度SOI的AWG器件中关键波导的结构模式以及对应的有效折射率的方法,如平板波导、条形波导、脊形波导,并给出了脊形波导的单模条件;(2)根据大截面尺寸脊形波导的单模条件,基于3μm SOI设计出了1x4信道AWG,使用比较精确的柱坐标束传播法(BPM)来模拟AWG的传输谱,得到模拟AWG的损耗几乎是零,以及相邻信道串扰大于20d B。(3)设计并制作了基于SOI纳米线波导的4×4型AWG,通道间隔2.8-3.6 nm,3 d B带宽大约是5 nm,中心通道的串扰是4 d B,该器件的损耗大约是9.6 d B。下一步计划通过进一步优化AWG设计参数和制作工艺,降低AWG器件的损耗,并将串扰降低到20 d B以下。(4)设计并制作了级联的PHCR,来完成波分复用的功能。通过FDTD来计算单个PHCR,并制作测试了级联PHCR,由于PHC R中存在比较多的模式,还需进一步优化器件来实现波分复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徐进,陈抱雪,周建忠[8](2013)在《光纤-薄膜型粗波分复用器件制备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一种低成本的聚合物粘结剂固化封口的、光路不含胶的粗波分复用(CWDM)器件的制备技术,器件大量用于CWDM系统中,为了满足其对波分的各种技术指标要求,基于自动调芯仪的高精度结构微调,以及EMI3410固化胶的高热稳定性和低成本,讨论了工艺过程中涉及的在线监测的光路调节方法、元器件固定方法、湿气隔离手段等。采用了独到的对称填充石英纤维的技术,有效改善了器件的抗高低温冲击特性。实验中采用全玻璃全胶工艺所制备样品,其光学特性数据达到行业指标,并通过了可靠性试验。(本文来源于《光学仪器》期刊2013年04期)
徐进[9](2013)在《薄膜型粗波分复用器件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一种低成本的聚合物粘结剂固化封口的、光路不含胶的CWDM器件的制备技术,为了满足器件对波分的各种技术指标要求,基于高精度结构微调,以及EMI3410固化胶的高热稳定性和低成本,讨论了工艺过程中涉及的在线监测的光路调节方法、元器件固定方法、湿气隔离手段等。采用了独到的对称填充石英纤维的技术,有效改善了器件的抗高低温冲击特性。实验中采用全玻璃全胶工艺所制备样品,其光学特性数据达到行业指标,并通过了可靠性试验。(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3年17期)
王辉[10](2013)在《全聚合物波分复用型光波导器件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信息量需求,通信网络在速度和容量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升级。光纤通信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应用于光网络节点的各种器件如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AWG)、延迟线、调制器等也成为国内外的科研热点。然而,传统的单一功能光器件已经很难满足系统性能的需要。于是,研发多功能集成器件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制备平面光波导器件的传统工艺是采用二氧化硅等无机材料。然而,生长高质量的无机材料薄膜是很困难的。有机聚合物材料折射率易于调整,工艺简单,很适合用于制备光波导器件。对于全聚合物结构的器件,采用聚合物基片替代硅衬底,可以减小器件工作波长的温度敏感性,且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研究方向。经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的探索,聚合物光波导器件的各项性能都在得到不断的完善。集成光波导器件将多种不同功能的光器件集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对全聚合物AWG、延迟线、热光调制器以及叁者的集成器件展开相关的制备和测试工作,完成的实验内容如下:(1)探索了采用聚合物基片作为衬底制备全聚合物光波导的工艺方法。波导芯层、包层分别采用SU-8和P(MMA-GMA)(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共聚物)。制备得到的波导形貌良好,波导的传输损耗约为2dB/cm。(2)成功制备了全聚合物AWG。器件输出TE、TM模式波长偏移量为0.08nm,中心波长随温度漂移量为-0.03nm/℃,这证明了全聚合物结构波导良好的绝热和保偏特性。(3)成功制备了全聚合物超长光波导延迟线和M-Z型全聚合物热光调制器。延迟线的延时精度为ps量级。调制器有良好的热光响应,说明热电极可应用于全聚合物波导来实现热调谐。(4)制备了将AWG、延迟线、M-Z波导集成在一起的全聚合物多功能集成光波导芯片。测试集成器件光传输性能良好。本论文对多种类型的全聚合物器件进行了研究,这些实验结果为全聚合物集成光波导芯片的进一步研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4-01)
波分复用器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由于单模光纤传输容量的限制,使得基于少模光纤的通信技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采用少模光纤,以不同的模式传输不同的信息的方法,即模分复用技术,可以成倍地提高光纤的传输容量。同时,少模光纤还可以具有更大的纤芯面积,以减少各种复用技术导致的光纤非线性效应。除了在模分复用技术方面的应用之外,少模光纤还可以通过选择性激发高阶模的方法,实现大模场单模传输、色散补偿、超短脉冲传输以及非线性应用等。在模分复用系统中,能够实现模式间转换、将不同的模式复用到少模光纤以及实现少模光纤中模式的解复用等功能的少模光纤器件是决定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绝热耦合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模式转换器件。该器件可以实现少模光纤中不同模式之间的模场转换、可以通过辅助纤芯将不同的光信号转换为少模光纤中的不同模式,从而实现模分复用;也可以将少模光纤中的模式分别耦合到不同的辅助纤芯并输出,从而实现少模光纤中不同模式信号的分离,即解复用;还可以实现选择性的下载和上传不同的模式信号,并可选择性地滤除少模光纤中的高阶模以及在少模光纤中实现单模传输、实现对简并的高阶模进行分离等功能。在结构上我们除了提出了基于少模光纤的模式转换器之外,我们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形波导的模式转换器,该器件解决了模式简并问题,当光从不同端口输入时,可实现对输入的所有模式进行逐次转换为更高阶模或逐次转换为更低阶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分复用器件论文参考文献
[1].曾星琳,李岩,伍剑.模分复用系统中的新型弱耦合少模光纤及器件技术[J].邮电设计技术.2018
[2].曹国栋.光纤模分复用系统的关键少模波导器件研究[D].江苏大学.2018
[3].吴亚群.面向波分复用系统的阵列波导光栅器件与光开关电路模块[D].浙江大学.2018
[4].陈欣.基于类超对称光学结构的模分复用器件研究[D].宁波大学.2017
[5].穆鸽.基于磷化铟集成波导光栅的波分复用和路由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6
[6].高阁,张莹璐,夏金松.SiN波分复用器件[C].第十一届全国硅基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6
[7].柳世林.硅基波分复用器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8].徐进,陈抱雪,周建忠.光纤-薄膜型粗波分复用器件制备技术研究[J].光学仪器.2013
[9].徐进.薄膜型粗波分复用器件制备[J].才智.2013
[10].王辉.全聚合物波分复用型光波导器件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