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EV7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新型抗EV7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论文摘要

手足口病(HFMD)主要是由肠道病毒EV71和柯萨奇病毒CoxA16感染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传染病,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发生了数次大规模的流行。目前来看还没有一种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因此,发现和发展具有新颖结构的抗EV71病毒药物具有重要意义。VP1是EV71病毒表面衣壳的一个组成蛋白,是抗EV71小分子抑制剂研究的重要靶点。本论文基于VP1蛋白结构设计、合成一系列具有新颖结构的EV71小分子抑制剂。以台湾国立健康研究所设计的咪唑啉酮类化合物为模板,结合前期活性筛选发现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托烷酸酐结构特征,通过对文献报道的高活性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关系分析,运用经典药物设计理论,设计、合成了含3-(吡啶-4-基)四氢嘧啶-2(1H)-酮结构、托烷酸酐结构、2-巯基-5-苯基-1,3,4-噁二唑结构、N-(3-氯-4-甲基苯基)-N-(3-取代)-丙基苯甲酰胺结构的四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1H-NMR)确证。采用BrCr TR病毒株和RD细胞,通过细胞水平的体外药效学实验,测试了合成化合物抗EV71 BrCr TR病毒株的活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3-(吡啶-4-基)四氢嘧啶-2(1H)-酮类化合物及托烷酸酐类化合物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抗EV71病毒活性。含2-巯基-5-苯基-1,3,4,-噁二唑结构化合物表现出较佳的活性,其中化合物M7的IC50为0.74μg/mL,CC50为44.14μg/mL。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抑制剂结构中取代基的变化,构型改变等对活性的影响,初步分析了三类抑制剂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1)设计化合物左侧结构为刚性五元环时,化合物活性较好。(2)化合物右侧片段结构对细胞毒性影响较大,当右侧片段为苄基哌嗪结构时,毒性较大。(3)2-巯基-5-苯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中间碳链长度对化合物活性影响不明显。以上结论可为新一轮抗EV71病毒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
  • 1.2 EV71 致手足口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手段
  • 1.2.1 EV71 致手足口病发病机理
  • 1.2.2 手足口病的治疗手段
  • 1.3 EV71 病毒的结构、基因组成以及侵染机制
  • 1.3.1 EV71 病毒的结构特征
  • 1.3.2 EV71 病毒基因组成
  • 1.3.3 EV71 的侵染机制
  • 1.4 EV71 病毒作用靶点及相关抑制剂
  • 1.4.1 以蛋白酶为作用靶点的抑制剂研究
  • 1.4.2 衣壳蛋白VP1 靶点及相关抑制剂
  • 1.5 EV71 抑制剂的总结及展望
  •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2章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2.1 课题的研究思路
  • 2.2 VP1 蛋白的结构信息
  • 2.3 VP1 靶点抑制剂药效团及各类抑制剂与受体作用模式分析
  • 2.3.1 VP1 靶点抑制剂药效团分析
  • 2.3.2 各类VP1 抑制剂与受体作用模式分析
  • 2.4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2.4.1 第一类含3-(吡啶-4-基)四氢嘧啶-2(1H)-酮类结构化合物的设计
  • 2.4.2 第二类含2-巯基-5-苯基-1,3,4,-噁二唑结构化合物的设计
  • 2.4.3 第三类含托烷酸酐结构化合物的设计
  • 2.4.4 第四类含 N-(3-氯-4-甲基苯基)-N-(3-取代丙基)苯甲酰胺结构化物的设计
  • 第3章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3.1 合成路线简介
  • 3.1.1 阳性化合物的合成
  • 3.1.2 N-取代哌嗪类中间体的合成
  • 3.1.3 3-(吡啶-4-基)四氢嘧啶-2(1H)-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3.1.4 2-巯基-5-苯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3.1.5 托烷酸酐类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3.1.6 N-(3-氯-4-甲基苯基)-N-(3-取代丙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 3.2 合成实验
  • 3.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3.2.2 阳性化合物M0 的合成
  • 3.2.3 中间体片段2a-2f 的合成
  • 3.2.4 目标化合物M1-M6 的合成
  • 3.2.5 目标化合物M7-M17 的的合成
  • 3.2.6 目标化合物M18-M26 的合成
  • 3.2.7 目标化合物M27-M30 的合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中间体的合成
  • 3.3.2 托烷酸酐化合物的合成
  • 3.3.3 2-巯基-5-苯基-1,3,4-噁二唑化合物的合成
  • 第4章 生物活性评价及构效关系分析
  • 4.1 抗EV71 病毒活性测定方法
  • 4.1.1 化合物细胞毒性测定方法
  • 4.1.2 化合物抗EV71 BrCr TR 病毒株活性检测方法
  • 4.2 抗EV71 活性结果
  • 4.3 目标化合物结构活性关系分析
  •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相关论文文献

    • [1].龙岩市2017年EV71相关手足口病住院费用调查[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9(06)
    • [2].洛阳市接种EV71疫苗后手足口病发病观察[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0(01)
    • [3].手足清栓通过抗病毒降低71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小鼠死亡率[J]. 中国兽医学报 2020(02)
    • [4].5种蔬菜汁体外抗EV71病毒的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03)
    • [5].2013—2018年郴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EV71疫苗接种效果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20(03)
    • [6].EV71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J]. 甘肃医药 2019(10)
    • [7].惠州市手足口病认知与EV71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 2020(06)
    • [8].循证护理干预对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疗效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04)
    • [9].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血小板相关性研究[J]. 医学综述 2016(22)
    • [10].湖南省手足口病普通病例EV71阳性率与重症率的曲线回归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7(04)
    • [11].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意义[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12].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循环障碍特点及治疗[J]. 现代医学 2017(07)
    • [13].小婴儿感染EV71致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J]. 当代医学 2017(29)
    • [14].4584例手足口病EV71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6(01)
    • [15].重庆市荣昌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及EV71感染情况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19)
    • [16].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90例临床分析[J]. 黑龙江医药 2014(06)
    • [17].手足口病(EV71型)15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3(03)
    • [18].开封市5岁以下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和EV71疫苗认知调查[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0(04)
    • [19].广东省EV71疫苗接种水平与手足口病流行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20(03)
    • [20].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相关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0(04)
    • [21].心肌损伤标志物在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7(04)
    • [22].2011-2015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EV71感染情况分析[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17(02)
    • [23].EV71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87例临床特点分析[J]. 山东医药 2016(14)
    • [24].首次实验室指标分析对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诊疗的意义[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16)
    • [25].重症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研究[J]. 中国处方药 2015(04)
    • [26].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的临床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5)
    • [27].EV71所致重症手足口病78例临床分析[J]. 西部医学 2014(01)
    • [28].EV71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脑脊液IL-2、IL-6的测定与意义[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3)
    • [29].496例肠道病毒71(EV71)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分析[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04)
    • [30].手足口病脑炎(EV71感染)68例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13(18)

    标签:;  ;  ;  ;  

    新型抗EV7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