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企求在医学社会学里探寻能有效解释乙肝病毒携带者歧视问题的理论,再以之为指引进行相关的个案研究。首先,本研究对医学社会学中的“病人角色”理论以及标签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且尝试将后者用来分析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问题。研究发现,标签污名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病毒携带者日常生活中不具有传染性却被歧视的现实。其次,本研究探究了污名与医学知识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医话语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血清检验的方法,传染问题不存在于其内在逻辑之中,传染问题却是现代西医话语的应有之意,而且拥有血清检验的方法加以检测,近代以来形成的西医话语的强势地位是携带者污名形成的前提条件之一。再次,本研究以个案的方式,以林克(Link BG)与费兰(Phelan JC)关于污名的论述为基础,将污名化放置在“公司场域”下展示了污名的施加与携带者的抗辩过程。研究中携带者所展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污名方面的研究增添了新的探讨的视角。研究发现,体检制度的存在与乙肝血清检测成为体检项目,是携带者被遴选出来的制度基础,在这个阶段携带者没有进行抗辩;健康的裁决权归于医学专家,携带者通过求助于医学专家来挑战公司场域内关于“携带者日常生活危险”的“刻板印象”;携带者所援求的公共权力往往被公司以“回避”的策略而归于无效,携带者也可能通过动用权力与社会资本,来避免因携带者身份而导致的离职与身份受损,从而躲过被污名化。最后,本研究提出了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问题需要研究的十八个议题,并且认为这些议题将以中国特有的中医和西医两个医学体系的存在,西式医院体制的建立,以及近代中国对于科学的迷信和缺乏个人权利保护的传统等特色,对导源于西方经验的医学社会学做出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