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亚洲甚至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扎根和扩张越来越明显,并且开始逐渐重视中国文化对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培训学习的重要影响。此外,跨国企业和高校教育者都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从在校学习到工作中学习的适应和过渡。因此,对中国文化下的企业学习和高校学习的特征研究成为新的热点(Ginsberg,1992;Biggs,1996;Marton,1996)。研究发现中西方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有效学习行为存在许多不同之处(Cban,1999;Dahlin&Watkins,2000)。大部分研究从西方研究者的视角,针对在海外学习的中国学生或香港及大陆的在校学生。这些研究的学习任务多为外语学习,从中探究学习者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学习特点。但在跨国公司这一文化交汇密集的工作环境中的学习研究十分有限(Peter,2002)。本研究从本土化的视角出发,选取在华跨国企业的员工以及高校研究生,通过群体讨论和定性内容分析的范式,探究中国文化背景下跨国企业中国员工和高校学生的有效学习特征结构以及两者间的差异和联系。本研究的群体讨论有上海、杭州、大连及成都四地的68位在华跨国企业员工和72位高校学生参与,一共进行30组群体讨论(各15组)。每个群体讨论的内容经过文本转录,然后对讨论文本数据进行归纳和演绎的定性内容分析,同时借助Atlas.ti 5.0分析软件对各类特征和分类进行整合。结果表明,跨国企业员工和高校学生在学习参与者、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方面表现出各种有效学习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其中面子观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老师的权威和朋友的双重角色要求,以及“被动”表现文化解释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同时,两类学习者在共同受文化影响的特征之外,也呈现出一些重要的差异:企业员工更注重学习资源和老师传授的信息准确性,高校学生则更注重老师的态度,针对性的引导和同伴的支持等。本研究在理论上为西方视角的中国学习者特征研究提供了的本土化角度的解释,补充了工作环境中中国学习者特质的研究;在实践中,为跨国企业和高校教育者延续性地人才培养,培训选拔工作等提供了良好的建议和启发。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理论综述与问题提出1.1 引言1.2 学习的定义及理论1.2.1 学习的定义1.2.2 当代学习理论简述1.3 文化对学习行为研究的影响1.4 中国文化影响下的学习心理观1.4.1 "学"与"习"1.4.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习过程1.5 西方视角的中国学习者学习特征研究1.5.1 高校学生为样本的研究1.5.2 企业员工(成人)为样本的研究1.5.3 企业员工学习与高校学生学习的差异1.6 本研究的构思第2章 研究方法与程序2.1 研究方法介绍——聚焦群体讨论和定性内容分析2.1.1 聚焦群体讨论(Focus Group Discussion)2.1.2 定性内容分析(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2.2 研究技术路线2.3 研究程序2.3.1 研究样本2.3.2 数据收集2.3.3 数据分析第3章 结果分析3.1 基于对活动挂纸归纳分析的有效学习特征的初始结构3.1.1 有效学习特征初始结构介绍3.1.2 企业组和高校组在有效学习特征初始结构中的差异3.2 对原始讨论文本演绎分析的个案比较研究3.2.1 研究目的3.2.2 数据收集3.2.3 数据分析3.2.4 基于个案分析的两类学习者有效学习特征编码结构比较3.3 多案例分析的分类系统完善过程3.3.1 个案,前四组至前九组结果的阶段性变化3.3.2 有效学习特征结构中类属定义具体化过程3.3.3 有效学习特征结构中概念间关联过程3.4 有效学习特征结构的最终模型总括3.4.1 有效学习特征结构的结果分析3.4.2 企业组和高校组群体讨论编码频次的差异显著性检验3.5 编码信度检验第4章 讨论与总结4.1 结果讨论4.1.1 中国文化对学习者有效学习特征的影响4.1.2 高校环境与工作环境中有效学习特征的差异4.2 研究结论4.3 研究意义4.3.1 理论意义4.3.2 实践意义4.4 研究局限和展望4.4.1 研究取样4.4.2 研究方法参考文献附录1 小组讨论主持人指导提纲附录2 群体讨论小结样例(英文)附录3 有效学习特征结构的编码手册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有效学习论文; 中国学习者论文; 跨国企业论文; 工作环境论文; 高校环境论文;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有效学习特征研究 ——跨国企业员工与高校学生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