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近年来由于受到高校扩招和生源减少的双重冲击,职业学校经历了从高度繁荣发展的鼎盛到逐步滑坡的萎缩,甚至有些职业学校走上了关、停、并、转的道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职业学校的管理者仍旧沿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把职业学校看成是一个纯粹的事业单位,而忽视了其受到市场经济制约的特点,导致很多职业学校招生发生困难,生源出现流失,就业情况不理想。当前职业学校的发展特别需要管理者更新观念,将市场营销理念引入学校管理中。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创造和高新技术转化,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对技术工作的专业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原有的职业学校的培养结构明显不适应现在的需要,因此职业学校需引入营销观念,敏锐察觉并认真研究社会、企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整培养结构,满足社会需求。同时由于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市场经济体制引发的教育改革以及消费者日趋理性,推动教育管理观念的转变,推动学校营销的实施与完善,实施具有前瞻性的营销理念将是职业学校的必然选择。职业学校首先应对面临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分析,当前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同时职业教育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难以适应发展要求等因素的制约。职业学校应运用服务营销中的7P理论,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方式设计和学习内容设计,建立适应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增加实习实践和技能实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和尽可能周到的优质的教学支持和服务:在培养过程中,培养方向应该更多贴近企业的发展,采用理论与技能并重的教学方法,为企业培养德才兼备、理论基础好、技能水平高的人才;在向社会提供“产品”方面,不仅要使学生能成才,能就业,而且要为其提供终身服务,知识不够可再“回炉”改造;面对用人企业,要按照市场要求输送合格的“产品”。职业学校要树立一种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服务,而不是一次性的教育服务,要更多考虑如何在学生毕业后为其提供持续的教育服务,为此,职业院校应将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更好的结合起来,让企业更多的参与到学校的办学中来,学校与企业可以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职工岗前培训等方式进行合作,使学校在专业设置、学生培养、学生就业方面更多贴近企业的发展,贴近人才市场变化的需求。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选题的意义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3 学术构想与基本思路1.4 研究方法2 职业学校营销相关理论基础2.1 市场营销理论2.1.1 麦卡锡的4P说--营销管理的基本框架2.1.2 7P理论--市场营销4P理论的扩展2.1.3 科特勒的10P说——一个比较完整的营销管理理论框架2.2 服务营销理论2.2.1 服务营销理论与方法2.2.2 学校营销是服务营销2.2.3 内部营销理论3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3.1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3.1.1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增长3.1.2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开始回升并将持续扩大3.1.3 办学水平显著提高3.1.4 办学模式呈多元化格局3.2 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问题分析3.2.1 职业教育投入不足3.2.2 区域发展不平衡3.2.3 专业设置欠合理3.2.4 师资力量不足3.2.5 职业教育市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4 职业学校营销环境分析和市场定位4.1 职业学校营销4.1.1 学校营销的概念及其特征4.1.2 职业学校定义与特点4.1.3 职业学校营销基本过程与内容4.2 职业学校营销的必要性4.2.1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是职业学校推行营销观念的重要推动力4.2.2 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是推行学校营销观念的内部动力4.2.3 消费者日趋理性和他们的需求差异是推行学校营销的外部动力4.3 职业学校营销环境分析4.3.1 宏观环境分析4.3.2 微观环境分析4.4 目标教育市场分析4.4.1 职业教育市场细分4.4.2 目标教育市场定位5 职业学校营销组合策略5.1 产品策略5.1.1 开发新教育产品策略5.1.2 产品延伸策略5.1.3 产品差异化策略5.1.4 组合教育产品策略5.2 有形展示策略5.2.1 职业学校品牌塑造5.2.2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SIS5.3 人员策略5.4 过程策略5.4.1 严格技能标准5.4.2 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协调5.4.3 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体系5.5 分销渠道策略5.5.1 认真研究用人单位的需求5.5.2 积极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5.5.3 多种就业渠道并举5.6 沟通策略5.7 促销策略5.7.1 户外广告5.7.2 电视广告5.7.3 互联网广告5.7.4 邮寄广告6 职业学校营销实例分析7 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职业学校论文; 学校营销论文; 营销策略论文; 营销组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