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华褐煤热解及酚类化合物分布研究

白音华褐煤热解及酚类化合物分布研究

论文摘要

煤热解工艺是解决我国石油能源短缺的一条有竞争力的途径,酚类化合物是热解产物之一,褐煤低温热解酚类化合物产率高,是一种高价值化工产品,研究煤热解酚类化合物的产率和组成,对于进一步认识煤的热解机理,提高固体热载体热解工艺的工程设计水平及经济、环境效益都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就白音华褐煤固定床热解(慢速)和固体热载体热解(快速)及酚类化合物产率、组成和分布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大量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以N2为载气的惰性气氛下,热解温度(420-580℃)、恒温时间(0-40min)、载气流速(0-0.4SLM)以及加热速率(6℃/min、15℃/min、24℃/min)等对白音华褐煤固定床热解产物产率及性质的影响,固定床热解酚类化合物、焦油、半焦的产率和基本性质随热解工艺条件呈规律性变化。焦油产率最佳工艺条件:热解温度500℃(16.7wt%.d),恒温时间30min,载气流速0.3SLM。白音华褐煤热解酚类含量占无水焦油的17-21%,总酚产率在480℃达到最大3.85wt%(d),在420-560℃温度范围内,高级酚(除低级酚外的其他酚类化合物)产率高于低级酚(苯酚+甲酚+二甲酚),在480℃高级酚约占总酚的70%。在480℃恒温时间为10min,总酚产率(4.6wt%,d)和高级酚产率(2.99wt%,d)最高。载气流速(N2)的变化对酚类化合物的影响较小。酚类化合物的产率随加热速率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在固定床热解实验的研究基础上,考察了热解温度(490-580℃)对白音华褐煤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及酚类化合物组成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体热载体热解酚类化合物占无水焦油的20-35%,焦油产率和总酚产率均在520℃取得极大值,分布为9.4wt%(d)和2.83wt%(d),其中低级酚约占总酚的80%,苯酚、甲酚含量分别约占总酚含量的30%,因此酚类将成为固体热载体热解工艺的主要高利润产品之一。通过对固定床和固体热载体热解实验的分析研究,固定床热解总酚产率高(以干基做基准),但是固体热载体热解酚类化合物在焦油中的含量高,尤其是低级酚的含量,约占总酚的80%,且集中分布在<230℃的馏分中,有利于酚的加工利用,具有更高的工业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煤的利用
  • 1.2 固体热载体法
  • 1.3 煤焦油
  • 1.4 酚类化合物的生成机理
  • 1.5 煤热解过程中影响酚类化合物生成的因素
  • 1.5.1 原料煤的影响
  • 1.5.2 热解工艺条件的影响
  • 1.6 国内外关于酚的分离提纯方法
  • 1.7 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利用
  • 1.8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2 原料及热解产物性质分析设备与方法
  • 2.1 原料煤概况
  • 2.2 原料基础性质分析
  • 2.2.1 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实验
  • 2.2.2 发热量实验
  • 2.2.3 铝甑低温干馏实验
  • 2.2.4 含氧官能团的测定实验
  • 2.2.5 原料煤红外定性实验
  • 2.3 半焦的分析
  • 2.4 气体的分析
  • 2.5 焦油样品的制备
  • 2.6 焦油样品的分析
  • 2.6.1 焦油样品的基本性质测定
  • 2.6.2 焦油样品总酚含量的测定
  • 2.6.3 焦油样品酚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
  • 3 白音华褐煤固定床热解实验
  • 3.1 实验部分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2.1 热解温度对热解产物的影响
  • 3.2.2 热解温度对酚类化合物的影响
  • 3.2.3 恒温时间对热解产物的影响
  • 3.2.4 恒温时间对酚类化合物的影响
  • 3.2.5 载气流速对热解产物的影响
  • 3.2.6 载气流速对酚类化合物的影响
  • 3.2.7 加热速率对热解产物的影响
  • 3.2.8 加热速率对酚类化合物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4 白音华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实验
  • 4.1 实验原理及装置流程
  • 4.1.1 实验原理
  • 4.1.2 实验装置流程
  • 4.2 白音华褐煤热解实验条件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热解温度对热解产物的影响
  • 4.3.2 低温焦油馏分分布
  • 4.3.3 热解温度对总酚产率的影响
  • 4.3.4<300℃全馏分中酚类主要组分的产率随热解温度的变化
  • 4.3.5<300℃的4种馏分中酚类主要组分的分布
  • 4.4 本章小结
  • 5 固定床热解与固体热载体热解结果比较
  • 5.1 热解焦油产率比较
  • 5.2 总酚产率的比较
  • 5.3 酚类化合物的比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超高效合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11种双酚类化合物[J]. 分析化学 2020(02)
    • [2].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类化合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 2020(08)
    • [3].DMSO辅助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水产品中6种丁香酚类化合物[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17)
    • [4].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环境空气中酚类化合物[J]. 应用化工 2017(03)
    • [5].DLLME-UPLC-MS/MS法测定食用油中的双酚类化合物[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10)
    • [6].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空气中8种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含量[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5(08)
    • [7].细节改变带来健康[J]. 37°女人 2017(03)
    • [8].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水中的五种酚类化合物[J]. 广东化工 2020(21)
    • [9].水体中酚类化合物测定的研究[J].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10(02)
    • [10].土壤中8种酚类化合物萃取净化定性定量分析[J]. 广东化工 2019(01)
    • [11].天然酚类化合物对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抑制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学报 2019(03)
    • [12].新型催化剂可高效绿色直接制备酚类化合物[J]. 宁波化工 2018(03)
    • [13].大气中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9(04)
    • [14].水体中酚类化合物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化学试剂 2019(08)
    • [15].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 2017(12)
    • [16].含油植物中酚类化合物的分布、鉴定和存在形态[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17].5种梅干菜的酚类化合物及抗氧化能力比较分析[J]. 食品科学 2018(12)
    • [18].新型催化剂可高效绿色直接制备酚类化合物[J]. 塑料助剂 2018(04)
    • [19].气相色谱法测定污水中的酚类化合物[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10)
    • [20].硝基酚类化合物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化学试剂 2017(04)
    • [21].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硝基苯酚类化合物[J]. 广州化工 2017(07)
    • [22].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硝基苯酚类化合物[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7(03)
    • [23].环境废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J]. 化学分析计量 2015(01)
    • [24].氧化酚类化合物对鲫鱼鱼糜凝胶特性影响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05)
    • [2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酚类化合物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6)
    • [26].水体中酚类化合物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J]. 天津化工 2010(04)
    • [27].酚类化合物在奶制品中的应用及其对奶和奶制品的影响[J]. 养殖与饲料 2009(05)
    • [28].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的9种酚类化合物[J]. 净水技术 2008(06)
    • [29].土壤酚类化合物检测方法验证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16)
    • [30].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7(12)

    标签:;  ;  ;  ;  

    白音华褐煤热解及酚类化合物分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