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达尔对阵索德林时发球阶段技战术特点的对比分析

纳达尔对阵索德林时发球阶段技战术特点的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录像观察法及数理统计法对纳达尔与索德林在2010年法网决赛交锋中的发球阶段的技战术进行分析比较,本文将发球阶段的技战术界定为发球方的发球、发球抢攻两拍技术及该两拍技术的组合,主要对两位球员在平分区和占先区发球能力、关键分时平分区和占先区发球能力、第三拍击球技战术特点进行对比。通过数理分析发现纳达尔在大多数指标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与比赛的客观事实完全符合。纳达尔3:0大比分完胜索德林。

【关键词】:纳达尔;索德林;网球;发球阶段;技战术

1研究目的

法国网球公开赛是四大满贯赛事之一,也是最具特色的比赛之一,法网男子单打决赛的水平无疑代表着此阶段在红土场地上男子网坛最高水平的较量。对法网男子决赛中两位选手发球阶段的技战术进行比较分析,为我们了解两位球员各自发球阶段技战术的特点,进而了解当今红土场地最高水平发球阶段技战术的现状提供一个依据,为其他高水平男子网球备战红土比赛制定比赛计划(如采用底线进攻和防守结合的打法)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纳达尔和索德林(表1)

2.2录像观察法本文主要观察2010年法

网决赛中的两位球员在各自发球局中发球及发球抢攻两拍技术及如何使用该两拍技术结合。

3结果分析

3.1发球能力的较量

3.1.1平分区发球能力的较量

由表2可知,在一发使用率,一发赢球率及二发赢球上,纳达尔均高于索德林,且ACES球的个数也要多于索德林。

在Doublefaults的个数及二发使用率低于索德林,然而这两个指标却与显示球员的发球能力呈负相关。观看整场比赛,纳达尔的发球大多采用上旋球和侧旋球,球速大约在175KM/H左右,而索德林主要以平击发球为主,时速均在200KM/H以上。按照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我们可知,上旋球和侧旋球均要比平击发球的稳定性高,此外,与久经法网决赛的纳达尔相比,决赛的气氛使得索德林心理波动更大,索德林发球稳定性低于纳达尔。

如表3所示,在使用率方面,纳达尔在平分区一发上较多选用内角和外角,而在二发上则更多选择发中路。且纳达尔一发、二发内角的使用率均高于外角的使用率。索德林在平分区一发上更多选择外角和内角,中路很少使用,在二发更多选择发外角和中路球,内角很少使用。且外角的使用均高出其他角度很多。纳达尔是左手持拍选手,索德林是右手持拍选手,观察数据可知,双方均更多的将球发向对方的反手位。

在赢球率方面,纳达尔除了在中路赢球率方面,二发高于一发,其余的均是一发高于二发。而索德林一发的赢球率均高于二发的。纳达尔除了在二发外角的赢球率低于索德林,其余的指标均高于索德林,且均是大比率领先。对比分析纳达尔处于劣势的指标(二发外角赢球率)的数据,发现纳达尔在二发外角的使用率上远低于索德林,赢球率上处于劣势也就见怪不怪了。

因此,从发球的使用率和赢球率方面考虑,纳达尔平分区发球能力远高于索德林。

3.1.2占先区发球能力的较量

如表4所示,在占先区纳达尔的一发使用率和一发赢球率高于索德林,ACES球个数低于索德林,在二发使用率和赢球率上索德林高于纳达尔,两位球员在占先区均未送出double-faults。观察数据发现,索德林在占先区一发的使用率低于二发的使用率且比其在平分区的一发使用率低出很多,分析原因,认为对手纳达尔强势的接发球给了索德林不少压力。

如表5所示,在使用率方面,纳达尔在一发、二发上均更多地选择外角和中路,内角使用较少。索德林在一发、二发上均更多地选用外角和内角,较少使用中路,且二发时,索德林更多选用内角,发向纳达尔的反手位。在ACES球方面,索德林略胜一筹。

在赢球率方面,纳达尔一发赢球均高于二发赢球率,索德林除了在内角的赢球率上,二发高于一发,其余的均低于一发赢球率。横向比较发现,纳达尔在一发外角和中路上的赢球率高于索德林,内角的赢球率低于索德林,这可能主要因为,纳达尔在占先区发的内角球是走向索德林的正手位,而索德林在占先区发内角球是发向纳达尔的反手位,一般来说,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正手要比反手位稳定。在二发赢球率方面,索德林在外角和内角均高于纳达尔,中路的赢球率也与纳达尔的相当。

因此,纳达尔在占先区的发球能力比索德林略胜一筹。

3.1.3关键分中发球能力的较量

如表6、7所示,在使用率方面,纳达尔在平分区关键分时,更多选择将球发向内角——索德林的反手位,使用率为55.95%,其次是中路和外角。在占先区时,更多将球发向外角——索德林的反手位,使用率超过58.33%,其次是内角和中路。而对手索德林在平分区时,更多的选择外角发球,使用率超过65%,其次是内角和中路。在占先区则更多的选择内角,其次是外角和中路。在赢球率方面,纳达尔在平分区各个角度的赢球率上均要高于索德林;在占先区,纳达尔在内、中、外角的赢球率也均高于索德林。在ACES和DOUBLEFAULTS两个指标也优于索德林。因此,可知纳达尔在关键分时,发球能力远高于索德林。

当面临关键分时,球员的心态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纳达尔和索德林在关键分中均选择稳定性高、赢球率高的角度。如,纳达尔大多数选择将球发向索德林的反手位,而且得分率均在75%之上,占先区外角的赢球率接近90%。而索德林也选择将球发向稳定性高,赢球率高的内外角。

3.2第三拍技战术的较量

3.2.1击球方式的对比

如表8所示,纳达尔在发球抢攻即第三拍技术的击球方式选择上依次是正手抽球、正手侧身击球、反手抽球及反手削球。索德林在第三拍技术的技术方式选择上依次是正手抽球、反手抽球及正手侧身击球。观察数据发现,两位选手较多的使用底线抽球技术,基本上没有使用其他击球方式,尤其是网前击球技术,分析原因认为这可能与两位选手的打法风格——底线型选手有关。

在得分效率方面,纳达尔在正手抽球和反手抽球的得分效率低于索德林,正手侧身的得分率高于索德林,但是不排除与使用率高于索德林的有关的关系。由于索德林没有使用反手削球,所以没有可比性。

因此,考虑在第三拍击球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效率,索德林略占上风。

3.2.2击球落点区域的比较

如表9所示,在第三拍击球落点区域的选择方面,纳达尔和索德林均更多地将球打向对手的正手位和反手位,很少选择中路。各自的得分贡献率上,打向反手位和正手位的均高于中路对总得分的贡献率。横向比较发现,在使用率方面,索德林更多将球打向纳达尔的正手位,纳达尔更多的打向对手的反手位。在得贡献率方面,纳达尔打向对手反手位的得分贡献率高于打向正手,而索德林正好相反。可见,纳达尔第三拍的战术意识更强,更为正确。

如表10所示,在使用率方面,纳达尔和索德林在击球落点场区的选择上是:击向对方后场使用率>中场使用率>前场使用率。由此说明纳达尔和索德林在第三拍击球落点区域选择上的原则是攻击对方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其失误;压制对方,使其优势不能正常发挥。

在得分贡献率方面,两位球员在第三拍击球中,击向对手后场的得分贡献率最高,其次是中场,最后是前场。可见,现在网球比赛的对抗较多的集中在后场,尤其是两位底线型选手的比赛。纳达尔在对方后场和中场的得分贡献率均低于对手,在前场的得分贡献率高于对方,由于纳达尔的总得分高于索德林,且在关键分处理能力远高于索德林,因此出现表9、10的数据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综上所述,纳达尔在大多数指标中都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与比赛结果——纳达尔3:0大比分完胜索德林的客观事实相符。

4结论

4.1结论

(1)纳达尔一发使用率高于索德林,索德林的二发使用率高于纳达尔,但是索德林的一发、二发赢球率绝大多数均低于纳达尔。双方在发球战术上均选择将球发向对手接发球较为薄弱处——反手位。但整体来说,纳达尔在平分区和占先区的发球能力均强于索德林。

(2)关键分时,两位球员均选择将球发向稳定性高、赢球率高的角度,但纳达尔无论在平分区还是在占先区的关键分时,其发球能力均要远高于索德林。

(3)在第三拍击球技战术的较量中,由于两位选手都是底线型打法选手,因此在第三拍击球方式的选择都较多地使用底线技术,网前的较量较少。且两位球员的击球区域主要集中在对手的后场,其次是中场,得分贡献率也是后场和中场的贡献率最高。由于纳达尔关键分的处理能力强硬许多,因此即使两位球员在第三拍技战术统计上不分伯仲,纳达尔还是取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文献

[1]陶志翔,祁兵,林建健.费德勒与纳达尔对阵时发球阶段技战术特点的对比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1560-1562

(1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

(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3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标签:;  ;  ;  

纳达尔对阵索德林时发球阶段技战术特点的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