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识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X+V一下,逆置构式,范畴系统,转喻
认知识解论文文献综述
黄盈,郭熙煌[1](2019)在《逆置构式的认知识解——以“X+V一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X+V一下"现象的构式特征及相关问题值得深入考察。"X+V一下"是汉语中述宾结构(VP+NP)"V一下X"的逆置。从范畴系统、语音隐转喻与移情机制来探讨该结构可以发现:构式生成路径分叁步;非常量构件泛化;构式范畴层级分化且分为原型构式与非原型转喻构式;语用功能是增加语义等级使推广者通过移情希望受众也将相同的态度转移到被推广事物,从而实现推广目的。(本文来源于《昆明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艳,郭印[2](2019)在《唐诗英译主观性动词的翻译认知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主观性动词的一词多义以其敏感、复杂的轴心作用,既有所言之义,也有所含之义,对于意境的营造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唐诗中主观性动词在使因链上表现不同,传统的核式与线式两类解读无法对此充分解释,这给英译带来了挑战。从认知翻译视角充分考虑主观性动词的使因链表现,是避免译文中意境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侯学昌,卢卫中[3](2019)在《认知识解视角下中国政治文本英译研究——以《十九大报告》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借用认知语法的识解理论,考察《十九大报告》英译本背后的认知理据。研究表明:详略度、聚焦、突显和视角等识解方式均作用于《十九大报告》的构建与英译过程;英汉母语者在识解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因而译者可通过识解重构在译文中置换或保留原文的识解方式,以符合译文读者的认知模式;识解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翻译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即翻译过程中译者识解方式的转换。由此,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识解能力为理解翻译活动的本质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来源于《东方翻译》期刊2019年04期)
余江蔓,黄茜恬[4](2019)在《英语中动物群量词的认知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于汉语,英语传统语法体系没有设立量词这一独立词类,但存在表量结构,学界对英语中表量结构的研究不胜枚举。本文选取集体量词中动物群量词这一范畴,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从范畴化、隐喻、突显叁个识解角度着手探讨动物群量词,如a memory of elephants,a flamboyance of flamingos等一系列表量结构的认知规律。了解动物群量词的认知规律能为英语学习者建立范式,帮助其深刻理解和更好地记忆英语中丰富的动物群量词表达。(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23期)
张国玲[5](2019)在《从认知识解理论看白睿文《活着》英译的“语义偏离”》一文中研究指出《活着》是我国杰出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其英译本由美国着名汉学家和翻译家白睿文完成,一经出版好评无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还原了原作者的识解方式,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译文和原文难免会出现一些细微差异。本文根据认知识解理论的观点,对比分析《活着》中典型汉英翻译例句,揭示出现语义偏离的原因,以期为《活着》英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以后译者识解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1期)
李元梅[6](2019)在《中国隐喻式菜名的认知识解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向来推崇"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内涵丰富。中式菜肴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命名方式多种多样。中国人大多采用以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动植物形象等手段进行命名,从而涌现出了大量隐喻式菜名。本文通过解读中国隐喻式菜名的命名方式,尝试从认知语言学认知叁观的视角去探讨其识解机制,以期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8期)
何其凡[7](2019)在《英语否定标记语义辖域的认知识解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就否定标记语义辖域及其焦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否定中心,否定范围,否定辖域等内涵性概念的探讨,鲜有从认知识解的角度来对否定语义的解码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本文结合原型范畴、语义框架和认知识解等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相关思想,通过对否定原型及其范畴的哲学来源进行思辨追溯,并对否定标记进行形式层级的分类剖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框架语义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范式,对否定标记的否定范围和焦点的认知识解机制展开了较为充分的探讨,最后发现:(1)基于体验哲学经验来源的身体体验性的思想,本文认为:在概念领域,否定原型产生于认知主体对物质的空间实充形态与非物质的空间虚充形态对立存在的身体经验性结果的加工;(2)否定语义的识解程序是认知主体通过概念隐喻的投射机制把否定原型投射到事件框架的局部或整体结构的语义加工过程;(3)否定语义的识解过程产生了语义“歧义”,它在话语轮替的两个语义接触面之间构建一个语义连接的“缝隙”,使话轮的运转得以顺利推进;(4)事件框架中的否定语义识解机制本质上并不构建一个独立的否定框架,而是一种元认知核查机制。就人类的情态感受性而言,物质在空间上的虚充状态给认知主体带来的身体剥夺体验感是对物质实充状态的违逆,它构建了人类的否定经验结构,在人类的概念世界里,否定概念是认知主体基于身体经验对物质和非物质的空间对立状态进行认知无意识加工的结果,在语言的线性结构里,否定语素即是对这样一种对立状态的符号表征;其次,认知主体与客体在先天和后天的能量交互过程中,否定的原始意象图式及其原型结构被认知主体的认知加工程序逐渐构建起来,以意象图式和概念结构的方式存储于主体的认知系统,即否定原型。同时,人类的语言能力可以将概念世界里事件框架的多维因子如图式、基体、动量、路径、原因、方式等要素压缩并编码进语言的线性结构系统里,而否定作为人类最为普遍的范畴原型之一,通过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被投射到事件框架的整体或局部,其主要关涉对象(主体或客体),行为的动能或手段,事件框架展开的条件(时间、地点),甚至整个事件框架,从而实现否定标记语义及其辖域的认知识解。从语用层面来看,否定的认知本质即是认知主体对事件框架的局部或整体进行语义真值的核查,如与主体经验世界里先在的事件框架结构相符,则在语义上被认知识解为肯定;如果与主体经验世界里先在的概念结构错位,则在语义上被识解为否定。物质实体空间实充存在的语义真值是非物质实体的虚充空间存在的指称真值或逻辑真值,对非物质实体空间虚充存在的认识加工就成了否定认知范畴。再次,识解关注的是认知主体概念化一个特定的事件或情境的不同方式和途径,意义则是认知主体在语言系统的作用下对事件的整体或局部进行识解而生成的。此外,事件框架具有多维向度的特性,在进行语言表征时被编制表征而进入语言的线性序列结构,这极大地规制着认知主体对多维物质世界的概念化,并在否定意义的解码过程中制造了语义“歧义”,从而在话语轮替的两个语义接触面之间构建一个语义磨合的“缝隙”,使话轮的运转得以顺利推进,这是否定语义识解研究的“额外之功”。最后,否定有其完整的原型范畴和语义动力,它动态地储存于主体的概念结构,并始终处于一种自动的认知无意识状态。否定范围的划定及其焦点的锚定主要决定于主体认知识解的“元”认知活动,这类似于认知心理学上的元认知监控,识解“监控”着由语符激活的事件框架的意义解码过程,并最终决定否定原型所投射到的语义范围和焦点。主体的认知识解指向于由身体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概念框架和相对静态的意象图式,通过语言符号系统的形式表征,动态地锚定事件框架上的否定范围和焦点,因此,事件框架中的否定识解机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语义的核查机制。当然,否定语义的认知识解并不是建构一个新的概念框架或认知程序,而是依附于事件框架的概念结构来实现否定语义的识解。以上研究是本文对否定标记语义辖域所做的一点讨论,希冀有助于否定范畴及其认知识解机制的进一步探究。囿于所采语料的语际藩篱,本文在语料采集的跨语言类型对比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这使本文的跨语言理论解释力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要使否定辖域和焦点的识解机制更为客观、科学,仍需要开展更多的科学实验,尤其需要历时的,跨语言的和神经语言学的实验证据。(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9-06-06)
赵欣欣[8](2019)在《认知识解视角下元曲情感隐转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感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概念化再现,其间涉及丰富的认知思维运作。隐喻、转喻及隐转喻作为人类社会普遍的概念工具和思维方式,广泛存在于情感表征中。以往情感隐转喻研究多集中于情感隐喻类型和背后涉及的文化因素,从认知识解视角对情感隐喻、转喻及隐转喻进行全面系统的解构研究较少。元曲开创了中国戏曲先河,剧本文辞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其中人物情感表征细腻丰富,涉及大量的情感概念化。学界对元曲研究主要集中于曲牌研究、文化研究及语言研究,从认知视角对其情感概念的解构研究亟待深入探讨。本文以认知识解为理论框架,以元曲四大悲剧为例自建封闭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其中情感隐喻、转喻和隐转喻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首先考察元曲中情感隐喻、转喻及隐转喻类型;其次分别探析其分布及特点,最后基于认知识解理论阐释不同类型情感隐转喻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1)基于400条语料,在自建元曲小型语料库中,隐喻、转喻和隐转喻均涉及六类,即忧思类、愤怒类、悲伤类、爱慕类、埋怨类和快乐类。该六类在情感隐喻、情感转喻及情感隐转喻中呈现不同分布态势和表征:情感隐喻主要表征为忧思类(32.16%)、愤怒类(23.98%)、悲伤类(15.79%);情感转喻主要表征类型为忧思类(37.89%)、愤怒类(20.53%)、爱慕类(14.21%);与情感隐喻及转喻相比,情感隐转喻类别较少,以愤怒类(46.15%)、悲伤类(20.511%)和忧思类(10.27%)为主要表征类型。(2)元曲中构成情感隐喻、转喻及隐转喻的基础隐转喻类型丰富,分别为器官、植物、天气、抽象概念、动物、人类、装饰、风景和工具,且不同基础类型在情感隐喻、转喻及隐转喻中具有不同分布特征。如情感隐喻中,忧思类隐喻以器官隐喻(29.09%)、抽象概念隐喻(25.44%)和工具隐喻(12.73%)构成。情感转喻中,爱慕类转喻则主要包括装饰类转喻(51.85%)和器官类转喻(44.44%)。情感隐转喻中,愤怒类隐转喻主要包含动物(33.33%)、人类(27.78%)和天气隐转喻(22.21%)。(3)元曲中不同类型情感隐转喻认知机制可通过二维识解、叁维识解和四维识解得以阐释。其中二维识解关涉识解中两个维度共现,多参与到积极类情感的概念化;叁维识解涉及叁个维度的交叉互动,并以忧思类和愤怒类情感概念化为主要表征模式;四维识解则基于识解中四个维度的交互作用,广泛出现于忧思类情感概念化中。从认知识解视角对元曲中情感隐转喻进行研究,一方面增强了认知识解理论的阐释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元曲中情感概念化解读。此外本研究也为情感隐转喻的翻译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微[9](2019)在《英语核心句式图式表征连续统的建构及其认知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核心句式是英语中最为基础的句式类型,其它句式都是由英语核心句式转化而来的,因此英语核心句式成为英语学习以及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传统语法确定了英语基本句子成分以及总结了英语核心句式的类型。Quirk将英语核心句型分为SV、SVO、SVOO、SVC、SVOC、SVA和SVOA七种类型。Alexander,Huddleston&Pullum将英语核心句型分为五种类型:SV、SVC、SVO、SVOO、SVOC。功能语法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语篇功能来分析英语核心句式。功能语法注重英语核句式使用的具体语境。传统语法和功能语法缺少对英语核心句式产生的内在动因的研究。近些年来有很多认知语言学者采用不同的认知模型或概念框架来识解人类的概念系统与表征其句法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在这些理论模型中存在着分析层次单一,关注动态的场景和事件,忽略了对静态场景和事体的描写。基于以往的研究,本论文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框架,通过图式理论、原型范畴理论以及射体与界标、注意窗、心智扫描等识解操作来构建英语核心句式图式表征连续统以及认知识解。在物质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会世界中,英语民族人们不断地与各种情境互动,在体验各种情境后,人们形成感觉、知觉、意象,然后抽象出事件图式,以建构不同的句型。基于以往学者关于事件图式的研究以及分类,本论文将事件图式分为存在图式,发生图式,运动图式,归属图式,体验图式,行为图式,致使-移动图式以及传递图式。存在图式的主要功能是描写某个事体的特点或概念范畴;发生图式强调事件发生的过程;运动图式描述事体在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运动;归属图式反映物质世界中的拥有关系;体验图式描述心理世界中的情境;行为图式产生于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致使移动图式所描述的事件有这样的特征,事件中包含作为施事的人发出很强的力致使一个事体运动;传递图式用于描述力动态世界中物品的转移。人类以这些事件图式为基础继续进行形式化、符号化的认知操作,将不同类型事件的概念结构特征映射到相应的句子结构中,从而在英语核心句式中得到实现与表达。这一过程反映了现实世界对认知、对语言形成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英语核心句式的形成既反映了人类语言对现实世界中事件的仿拟,又受到概念化主体的认知体验和主观识解的影响。基于传统语法对英语核心句式的研究,本论文采用Alexander,Huddleston&Pullum等学者对英语核心句式的五种分类SV,SVC,SVO,SVOC,SVOO。每一种事件图式都有其典型以及非典型成员,本论文将尝试从射体与界标、注意窗、心智扫描等识解操作来分析每个图式典型以及非典型成员之间的语义差别以及其对应的英语核心句式,从而在事件图式框架下内构建英语核心句式的图式表征连续统。通过对英语核心句式图式表征连续统的建构,本论文的研究发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论文尝试用事件图式来厘清现实生活的情景和语言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本论文尝试将复杂的事件图式归纳为八个种类分别为存在图式,发生图式,运动图式,归属图式,体验图式,行为图式,致使-移动图式以及传递图式。第叁,本论文探究了每种事件图式的来源,以及每种事件图式的典型以及非典型成员。第四,建构每种事件图式框架下的英语核心句式的图式表征连续统,并且运用射体与界标、注意窗、心智扫描等识解操作来对其进行认知识解。第五,在物质世界,心理世界,力动态世界叁个认知空间内建构了英语核心句式的语义图式表征连续统,为探究现实,认知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找到一条路径。英语核心句式是现实世界中各种事件图式在语言层面的实现和表达。每个事件图式的典型以及非典型成员将对应不同的英语核心句式。在每个事件图式框架下,英语核心句式中主语,谓语,宾语以及补语的不同的语义表征形式将会构建英语核心句式的图式表征连续统。(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孔重阳[10](2019)在《《华盛顿邮报》中“一带一路”倡议新闻的认知识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多从批评话语分析、积极话语分析和跨文化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缩写为BRI)新闻报道进行研究,然而他们的研究未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关注新闻语篇中的语法和语义特征,使得该类语篇中隐藏的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和看法不甚清晰。因此从识解操作的角度研究新闻报道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新闻报道的话语的意向性和指向性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识解为理论框架,从《华盛顿邮报》“一带一路”倡议新闻中选取20篇相关报道(约22789字符),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图式、焦点、侧重和扫描等识解操作深度剖析本文的话语策略。本研究旨在通过挖掘这些识解操作的认知视角阐明美国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和意图。通过分析,本文主要有以下发现:1)《华盛顿邮报》中“一带一路”新闻报道将“中国”置于主语,作为行为链事件中的施事者,这表明在有关“一带一路”的事件中,美国政府有意将中国视为责任承担者;2)《华盛顿邮报》倾向于将施事者“中国”神秘化并通过无施事被动和名词化凸显中国的负面形象,以此反映美国政府质疑中国的能力以及在推进“一带一路”进程中付出的努力;3)《华盛顿邮报》“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中有关中国的句子结构倾向于采用概括扫描概念化消极事件,而采用顺序扫描概念化积极事件,这反映出美国有意忽视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努力或积极影响。本文从识解操作和批评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新视角切入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新闻报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认知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语主观性动词的一词多义以其敏感、复杂的轴心作用,既有所言之义,也有所含之义,对于意境的营造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唐诗中主观性动词在使因链上表现不同,传统的核式与线式两类解读无法对此充分解释,这给英译带来了挑战。从认知翻译视角充分考虑主观性动词的使因链表现,是避免译文中意境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识解论文参考文献
[1].黄盈,郭熙煌.逆置构式的认知识解——以“X+V一下”为例[J].昆明学院学报.2019
[2].张艳,郭印.唐诗英译主观性动词的翻译认知识解[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3].侯学昌,卢卫中.认知识解视角下中国政治文本英译研究——以《十九大报告》英译为例[J].东方翻译.2019
[4].余江蔓,黄茜恬.英语中动物群量词的认知识解[J].传播力研究.2019
[5].张国玲.从认知识解理论看白睿文《活着》英译的“语义偏离”[J].北方文学.2019
[6].李元梅.中国隐喻式菜名的认知识解机制[J].青年文学家.2019
[7].何其凡.英语否定标记语义辖域的认知识解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8].赵欣欣.认知识解视角下元曲情感隐转喻研究[D].广西大学.2019
[9].李微.英语核心句式图式表征连续统的建构及其认知识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10].孔重阳.《华盛顿邮报》中“一带一路”倡议新闻的认知识解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