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加强实务审计

突出重点,加强实务审计

一、突出重点加强实务审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艳[1](2021)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探讨》文中指出金融危机爆发后,投资者不再满足于传统审计报告所传达的信息含量,提高审计质量和加强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已经迫在眉睫。为有效满足投资者对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提出的高标准需求,国际社会开始改革与完善审计准则,其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为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国家财政部在2016年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简称“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其中提到要从2017年开始在A+H股的上市公司当中开展试点工作,并于2018年全面推行。截至目前,经过改革与完善的审计报告,由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信息含量等方面均得到提升,业界反应良好,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得到了多数投资者的认可。然而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在审计实务应用中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披露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对关键审计事项现阶段披露问题进行探讨,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出发,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针对国内外已有文献研究成果做出系统回顾,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密切结合,针对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方面所具有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纳其成因,最后从审计准则、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机构四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从而希望能够为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在我国审计实务界的应用提供借鉴,助力这一准则的顺利实施,使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本文由六个部分构成。其中,核心为第二至第五部分。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概述,主要是界定了关键审计事项的各个概念,阐释关键审计事项内涵、分类、确定以及披露的主要内容,并完成论文理论基础的构建。第三部分介绍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案例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在介绍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客体的概况后,从披露数量、类型、行业分布状况以及披露方式四个维度描述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并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特征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发现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存在选取未体现重要性、相关索引不全面、确认原因不明确、审计应对内容充分性差异大和披露内容缺乏持续信息增量五大问题。第四部分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得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即准则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要求不明确、注册会计师披露意愿不足、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以及监管机构的指引存在不足。第五部分是完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建议。根据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准则、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监管机构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对策。第一,关键审计事项应进一步明确披露要求,包括提高确认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明确事务所的权责以及建立监督与评价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的相关机制。第二,注册会计师应全面提升自身的业务实践水平,包括强化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能力、注重同业经验交流与项目组讨论以及加强与管理层、治理层的沟通。第三,事务所应完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按照行业编制参考案例和技术指引以及强化关键审计事项质量复核与识别方面的审核力度。第四,监管机构需对关键审计事项进行指导,通过规范审计收费实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的提升,重点督促审计监管机构勤勉尽责,并健全审计约谈机制,从而能够将风险提示作用切实发挥出来。

黄晓雅[2](2021)在《基于PSR模型的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强调要对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法律层面强调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作为一种全新的创新性的审计制度,自其提出以来各个省市竞相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2018年以来已经实现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全面展开。然而海洋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对开展较晚,目前开展的城市相对较少。我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拥有自身优越的海域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资产,海洋经济早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点。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一味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也给海洋环境带来了莫大的压力,资源浪费,海洋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屡次发生。如何在经略海洋的过程中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青岛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活动时正式提出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这更加意味着保护海洋环境、提升海洋治理能力成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实行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是响应国家审计要求,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然之举。如今我国针对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至今未形成一套通用的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国内外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阐述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及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相关理论,对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开展现状进行评述,对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践情况和现存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进行梳理,根据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维度出发,以海洋资源经济发展压力和海洋环境承载压力、海洋环境状态、经济投资响应、人文制度响应的内在联系作为指标构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判断矩阵,对各层级指标赋予相应权重,最终构建出一套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Z市市长为例对该指标的体系的可操作性及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并结合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开展现存问题提出自身的一些建议。

苑文露[3](2021)在《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的应用研究 ——以A企业为例》文中指出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经营业务的复杂化,大数据的价值和战略意义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合理运用大数据促进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是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与效率、推动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应对的现实挑战。目前我国企业在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方面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实践中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学术界对于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方面的研究尚未形成权威性的理论体系与制度规范,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完善的大数据审计理论指导,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研究与解决。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基于既有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案例,探索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应用的实务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系统梳理相关文献与学术成果。其次,对大数据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总结大数据应用对内部审计的优化以及大数据应用下内部审计的特点,阐述了委托代理理论、价值链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平衡记分卡理论等理论基础。再次,尝试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目标、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思维方式、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模式、内部审计组织管理体系和内部审计战略管理机制的角度构建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实务框架。最后,基于已构建的实务框架,结合A企业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实务案例,从内部审计思维方式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创新和企业战略传递机制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重视数字化内部审计环境建设;通过审前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审中优化权限与流程管理、审后健全循环整改跟踪机制实现对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全过程的控制;持续推进大数据审计系统建设;关注对大数据系统本身的审计;培养内部审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本文创新点体现于概念内涵创新、实务框架创新和案例分析创新,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对大数据应用下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内涵进行扩展;由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目标、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思维方式、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模式、内部审计组织管理体系和内部审计战略管理机制五个方面构建的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实务框架创新能够发挥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从内部审计思维方式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创新和企业战略传递机制创新方面开展的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案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学术界在案例方面的研究。

郭旭[4](2021)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研究》文中指出审计全覆盖是党和国家对我国审计监督体系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高效权威的重要保障。随着小康社会的深入建设,我国审计机关审计领域不断扩展、任务不断增加,国家审计资源与审计全覆盖要求的差距日益显现。为了弥补与审计全覆盖要求的差距,审计机关开始探索利用内部审计资源,但由于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在实际利用过程中仍存在利用不足或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开展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研究既能丰富现有研究,又能提高国家审计工作效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案例研究方法探索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的利用。首先,系统阐述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准确定义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概念。其次,分析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理论基础。再次,从审计全覆盖背景及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现状出发,提出实务框架搭建依据和原则,从目标设定、利用体系、流程体系、监督方式与问责机制五方面构建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实务框架,具体阐述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四个阶段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路径。最后,结合XX经济责任审计具体案例,考量了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现状,发掘了其中存在的内部审计报送资料不全面、评价体系建设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完善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制度基础、多渠道强化内部审计资源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国家审计人员资源整合能力等提升措施。本文创新点表现为:(1)分析审计全覆盖背景以及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现状,基于一定原则,从目标设定、利用体系、流程体系、监督方式与问责机制五方面构建较为完整的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实务框架,对全周期阶段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路径进行探索。(2)总结我国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具体案例,探索阻碍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现实问题,对国家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相关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提供可行思路。

管淑慧[5](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刘鑫[6](2021)在《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三峡库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出的着名论断。长江经济带总人口6亿左右,占全国的42.9%;2017-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国生产总值的43.7%、44.1%、46.2%。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国家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长江经济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其生态环境修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积极进展,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但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地区的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如何打好长江经济带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牢筑长江经济带水环境生态屏障将是破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践,打造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1]。作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与规制工具,水环境审计对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影响不言而喻。2008年,审计署出台《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将环境审计列为六大审计类型之一,而水环境审计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2009年审计署发布《审计署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引领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开展水环境审计探索;2017年底至2018年3月,审计署发布首份聚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审计公告,就沿江11省(市)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等情况出具了审计“体检报告”。随着环境审计的逐步发展,特别是在长江经济带这类流域型环境审计工作中,水环境审计的地位也愈发凸显。长江经济带作为一个空间整体性极强的区域,流域内上中下游之间、干支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现象极其显着。因此,过去那种单纯依靠政策、分散实施、各自为战的水环境审计模式,难以满足当前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治理的现实需要,优化长江经济带跨区域、跨部门、分层次的水环境审计协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遗憾的是,目前相关问题并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关注。基于此,本文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研的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水环境保护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为切入点,尝试全面优化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以期为推进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工作、健全水环境审计协同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具体来说,文章包括六个部分。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水环境审计及协同治理的相关研究,并简要阐述了水环境审计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为水环境审计协同优化建议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基于审计署公告的数据支持,剖析水环境审计现状及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及其协同现状,瞄准影响水环境审计及其协同治理效率的关键点;然后,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掌握长江经济带内核心区域——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审计协同现状,分析整理出当前水环境审计协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后续优化设计审计协同奠定基础;最后,基于全面性、系统性、联动性的要求,主要从审计协同内容体系、运行机制、技术方法、结果运用和人才培养等角度,系统梳理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后续相关理论研究和审计实务提供理论支撑。

晋晓燕[7](2020)在《基于图数据库的专项资金审计应用研究 ——以N区宣传文化专项资金审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专项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专项资金审计显得尤为重要。专项资金具有补助范围广、涉及部门多、补助项目分散等特点,传统的审计方法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专项资金审计的需要。另外行业信息化客观上推动了审计对象信息化,因此,在审计中也亟需应用大数据技术。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如何选择适合的大数据技术,通过审计数据分析发现疑点线索,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大数据审计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对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因此,立足审计实务,探索大数据技术在专项资金审计中的应用,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目的,本论文引入图数据库Neo4j,它支持海量、复杂、多变数据的关系运算,可以更加简洁明确地描述数据间的复杂关联关系,能高效查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涉及的审批部门、参建企业和相关人员之间背后潜藏的复杂关联关系,有效揭示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疑点线索。本文首先总结传统专项资金审计的局限性,阐述大数据环境下开展大数据审计的必要性,介绍当前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并通过对比突出图数据库在审计数据分析中的优势。然后介绍图数据库Neo4j的基础理论,在理论基础上,基于实例探索图数据库Neo4j在专项资金审计中的分析流程和框架,并以N区宣传文化专项资金审计为例,构建分析模型重点突出图数据库Neo4j在审计中查找个体间复杂关联关系的优势。最后,得出结论并对大数据环境下开展专项资金审计提出展望。

杜方正[8](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国有企业面对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现实难题,在犯罪论实践上的首要反应,当属建立企业层面的刑事合规管理体系。上位法需求、合规制度的来源构成与行政监管要素是当前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现实境遇。合规文本模式导致刑事合规风险识别的形式化、有效合规判定基准偏离刑事合规的预设轨迹以及法律程序性障碍影响刑事合规目的判定是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适用的主要问题。刑事合规本质上是由国家与企业出于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之共同目的,采取的刑事实体、程序性及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手段在内的各项管理运行机制与措施。建构与完善企业合规制度是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与实现内部治理的潜在要求。国有企业开展刑事合规管理有着天然的法理基础与实践来源。风险刑法理论、情境预防理论以及刑法治理模式理论成为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依据。国家法层面的刑事合规、国有企业层面的刑事合规以及国资监管层面的刑事合规是国有企业三阶层刑事合规基本分类。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必要性在于,国有企业是最为重要的合规主体,具有明显的法律拟制属性,刑事合规具有法治国企建设的内生动力。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价值取向在于实现犯罪预防的目的。实现现代企业治理则属于国家和企业共同的价值目标。刑事合规制度的风险防控既力求避免国家法层面的刑事法律风险,也对企业层面的刑事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设置必要“警戒线”,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基础路径与合规风险传导机制。准确识别与评估刑事合规风险是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的关键。刑事合规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以审计监督、监察监督与专项合规管理为基础路径,主要针对商业活动与生产经营中的贪污贿赂型刑事合规风险、职权型刑事合规风险与经营型刑事合规风险。在刑事合规风险传导基理上,刑事合规管理体系是刑事合规传导阻断机制的基准阀门,刑事合规风险传导具有不确定性与跳跃性的基本特性。常规型刑事合规风险传导与突发型刑事合规风险传导共同构成了国有企业刑事合规风险传导的标准化模式。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的行政监管逻辑起点体现在行政监管与刑事合规的零和博弈,两者难以调和的矛盾成为合规管理首要面对的难题。行政和解的引入具有法定意义结案机制的参考价值,是有效刑事合规前置径路的必经环节,更是刑事合规立足长远的借鉴之策。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的行政监管逻辑构造则表现于对国有企业多重风险治理体系的反思。毫无疑问,国有企业刑事合规上的突破与进展,必然需要对现有的刑事合规管理架构进行必要的整合与改造,创设与组建统一的综合性合规部门,统筹管理国有企业风险防控事项;合理协调监察与刑事合规职能关系,突出合规的前置刑事合规风险防控特征;突破西方产权理论束缚,完善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特殊合规激励政策机制;突破反腐败、反欺诈和反贿赂刑事合规领域,以刑事罪状论构建刑事合规职能视阈。刑事合规制度是否有效且得到充分地遵守与执行,关键在于合规管理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的有效证成既遵循一般企业合规的客观规律,无一例外地围绕保证企业实现合法合规经营为根本目标。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有效性证成紧紧围绕刑事合规制度正当化与刑事合规制度的开放性展开。流于形式的刑事合规管理更是对企业有限管理资源的浪费与实质阻碍。正在走向成熟与完善的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应当力求在法律逻辑与司法实践中回避“故步自封”与“因循守旧”。作为迅速发展的一门科学,刑事合规需要有“海纳百川”之气度和“兼容并蓄”的气魄,敢于尝试、能够突破,于正当化基础之上实现刑事合规制度的“行稳致远”。国有企业刑事合规旨在建立以反腐败、反贿赂为中心的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与合规制度体系。通过引入预防商业贿赂合规失职罪的法律适用,反商业贿赂立法应坚持主体身份的一致性、合规体系的衔接性与资产保护的平等性等基本要素,以非自愿的排除性、出罪功能的自治性与追诉权的裁量性等维度构建刑事合规出入罪机制。刑事合规激励制度是国有企业建立与完善合规制度与体系的动因,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合规管理体系上的程序性展现。提倡依托行政与刑事合规激励新机制,激发“先行先试”国有企业在实现合规管理有效性与风险防控上有所突破与日臻完善,为全面推行企业合规制度奠定坚实环境基础与提供行动范本。

蒋文璇[9](2020)在《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分析程序运用研究 ——以C公司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使企业整体经营战略风险和财务风险与日俱增。面对经济体量大的企业,审计人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近几年,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内数量增多,加大了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审计人员开始重视对成本效益原则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分析程序作为一种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提高效率的审计程序越来越受审计人员重视,其在风险评估、实质性程序和总体复核阶段得到了广泛使用。分析程序可以应用于风险评估、实质性程序以及总体复核三阶段。由于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阶段和总体复核阶段的运用与风险评估阶段分析程序运用所采取的手段大致相同,因此,论文重点介绍了分析程序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具体运用,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阶段和总体复核阶段的具体运用参照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阶段具体运用执行。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从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写作思路和研究创新点进行阐述。第二章,从理论层面对风险导向审计、分析程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介绍,对分析程序在三个不同阶段的运用进行描述。第三章,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以C公司审计为例,对其经营战略以及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找寻C公司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点。第四章,针对利用分析程序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提出在风险导向审计下,将分析程序更好的应用于实际的相关建议。第五章,论文的总结与展望。

邱冰[10](2020)在《A股医药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审计报告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与审计师沟通的重要媒介,审计报告使用者期望审计报告中能够包含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2016年12月,中国财政部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通报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要求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其中“A+H”股上市公司于2016年审计报告执行,其他上市实体自2017年审计报告执行。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够展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最为关注的事项以及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工作情况,增加报告信息含量以及审计透明度,帮助报告使用者更好地做出决策。目前关于关键审计事项的理论研究集中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一些因素例如盈余价值、审计质量、沟通价值等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较缺乏对实务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的研究,由于新准则全面实施时间较短,仅有的一些关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的统计多集中于准则刚实施前两年“A+H”股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的统计与讨论,对具体行业的指导意义不大。近年来国家发布多项政策与文件如“两票制”、“带量采购”等对医药行业进行改革,医药行业成为广受关注的热门行业,格局面临重塑。一方面,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表现突出,市值规模在各个行业中靠前,另一方面康美药业财务造假、长生生物问题疫苗等丑闻事件的频发也将医药行业推上风口浪尖。医药行业属于制造业大类,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和多元的业务模式,探究医药行业关键审计事项在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对制造业甚至相关行业具有适用性,能够展现目前我国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主要问题。另外,2019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通知要求注册会计师在2019年年报审计工作中,重点关注医药行业。行业业务模式具有特殊性加上近年来受国家政策变化影响,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有大量的事项需要注册会计师予以重点关注,“两票制”等政策对医药企业的收入、产品价格、销售费用、应收账款等产生广泛影响。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探究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情况与存在问题也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综合以上考虑,本文选择A股医药行业做为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问题是A股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存在的问题,采用大样本统计,以2016-2018年度A股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为样本,对关键审计事项进行统计,从形式、数量、内容等方面对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进行探究,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相关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支持。论文研究发现,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存在数量少、披露模板化、披露内容缺陷的问题,披露内容方面的缺陷主要包括子标题使用不当、专业能力和应对程序不足、事项表述不准确等问题。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打破关键审计事项模板化披露、加强准则的学习以及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等方式改进这些问题。通过对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的探讨以及对医药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中重要及特殊事项的具体分析,可以加深对医药行业审计的了解;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完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内容与形式有积极作用,对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减少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具有现实意义。

二、突出重点加强实务审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突出重点加强实务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1)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内容的研究
        1.2.2 关于关键审计事项表达方式的研究
        1.2.3 关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关键审计事项基本理论概述
    2.1 关键审计事项的涵义和分类
        2.1.1 关键审计事项的涵义
        2.1.2 关键审计事项的分类
    2.2 关键审计事项的确定
        2.2.1 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
        2.2.2 需要注册会计师重点关注的事项
        2.2.3 选取最重要的事项
    2.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主要内容
        2.3.1 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的背景
        2.3.2 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关键审计事项
        2.3.3 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
        2.3.4 在审计中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应对
    2.4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理论基础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2 审计期望差理论
        2.4.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3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案例分析
    3.1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客体概况
        3.1.1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3.1.2 审计客体简介
    3.2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
        3.2.1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
        3.2.2 关键审计事项的类型
        3.2.3 关键审计事项的行业分布状况
        3.2.4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方式
    3.3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特征
        3.3.1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相对偏少
        3.3.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体现客户风险
        3.3.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类型集中
        3.3.4 关键审计事项信息披露模板化
    3.4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存在的问题
        3.4.1 关键审计事项选取未体现重要性
        3.4.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中相关索引不全面
        3.4.3 关键审计事项确认原因不明确
        3.4.4 关键审计事项审计应对措施内容充分性差异大
        3.4.5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内容缺乏持续信息增量
4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关键审计事项准则的披露要求不够明确
        4.1.1 关键审计事项的确认不够严谨
        4.1.2 未明确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过程中的权责要求
        4.1.3 缺少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的监督评价
    4.2 注册会计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意愿不足
        4.2.1 注册会计师规避诉讼风险的需要
        4.2.2 注册会计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成本较高
        4.2.3 注册会计师难以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理解支持
    4.3 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4.3.1 事务所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不到位
        4.3.2 事务所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缺乏明确的规范
        4.3.3 事务所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缺乏严格的监督复核体系
    4.4 监管机构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指引存在不足
        4.4.1 监管机构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管控力度不够
        4.4.2 审计收费缺乏统一标准
        4.4.3 监管机构与事务所缺少及时有效的沟通
5 完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建议
    5.1 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应进一步明确披露要求
        5.1.1 完善关键审计事项确认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1.2 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中的权责
        5.1.3 建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的监督评价机制
    5.2 注册会计师应全面提升业务实践水平
        5.2.1 强化执业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5.2.2 注重同业经验交流与项目组讨论
        5.2.3 加强与管理层、治理层的沟通
    5.3 事务所应完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质量控制体系
        5.3.1 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
        5.3.2 按照行业编制参考案例和技术指引
        5.3.3 加强关键审计事项识别过程的审核及质量复核
    5.4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指引
        5.4.1 规范审计收费,提高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
        5.4.2 加大审计监管力度,督促审计机构勤勉尽责
        5.4.3 完善审计约谈机制,有效发挥风险提示的作用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PSR模型的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含义
        2.1.2 海洋资源资产的界定
        2.1.3 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含义
    2.2 理论基础
        2.2.1 受托责任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第三章 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要素
    3.1 审计主体
    3.2 审计对象
    3.3 审计依据
    3.4 审计目标
        3.4.1 总体目标
        3.4.2 具体目标
第四章 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开展的现状评述
    4.1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梳理
    4.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践现状
    4.3 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践现状
        4.3.1 审计内容
        4.3.2 审计方法
        4.3.3 审计评价与结果运用
    4.4 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开展的难点
        4.4.1 数据库信息不完善
        4.4.2 缺乏专业人才
        4.4.3 受托管理责任界定不清
        4.4.4 评价依据薄弱
    4.5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不足
        4.5.1 未实现规范化
        4.5.2 轻绩效评价
        4.5.3 定量评价较为欠缺
第五章 基于PSR模型的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PSR模型
        5.1.1 PSR模型的基本原理
        5.1.2 可行性分析
    5.2 构建原则
        5.2.1 全面系统与重要性原则
        5.2.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5.2.3 动态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5.2.4 统筹协作原则
    5.3 构建思路
        5.3.1 压力维度指标构建
        5.3.2 状态维度指标构建
        5.3.3 响应维度指标构建
    5.4 评价方法
        5.4.1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5.4.2 构建判断矩阵
        5.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5.4.4 评价等级的确定
第六章 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以Z市市长离任审计为例
    6.1 Z市海洋资源资产基本情况
    6.2 对Z市市长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评价
        6.2.1 压力维度的评价
        6.2.2 状态维度的评价
        6.2.3 响应维度的评价
        6.2.4 综合评价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的应用研究 ——以A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大数据的文献综述
        1.2.2 关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文献综述
        1.2.3 关于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应用的文献综述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
    2.1 概念及内涵
        2.1.1 大数据
        2.1.2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2.2 大数据应用对内部审计的优化
        2.2.1 内部审计数据信息层面
        2.2.2 内部审计数据分析层面
        2.2.3 内部审计成本层面
        2.2.4 信息系统可靠性层面
    2.3 大数据应用下内部审计的特点
        2.3.1 全面性
        2.3.2 及时性
        2.3.3 科学性
        2.3.4 适应性
    2.4 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价值链理论
        2.4.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4.4 平衡记分卡理论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应用实务框架
    3.1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目标
        3.1.1 总体目标
        3.1.2 一般目标
    3.2 思维方式
        3.2.1 数据资产思维
        3.2.2 关联与多元思维
        3.2.3 风险与前瞻思维
    3.3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模式
        3.3.1 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定位
        3.3.2 大数据内部审计场景的综合应用
        3.3.3 以流程为主线的内部审计业务模式
    3.4 内部审计组织管理体系
        3.4.1 大数据对内部审计组织管理体系的影响
        3.4.2 大数据下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工作主体
    3.5 内部审计战略管理机制
        3.5.1 内部审计战略监督反馈机制
        3.5.2 内部审计战略传递机制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应用案例分析
    4.1 A企业内部审计情况概述
    4.2 A企业大数据创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情况
        4.2.1 内部审计思维方式创新
        4.2.2 内部审计业务模式创新
        4.2.3 内部审计组织管理方式创新
        4.2.4 企业战略传递机制创新
    4.3 A企业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的应用效果
        4.3.1 管理决策层面的价值增值
        4.3.2 发展战略层面的价值增值
    4.4 A企业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4.1 数字化内部审计环境建设问题
        4.4.2 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
        4.4.3 大数据系统建设难度与成本问题
        4.4.4 对大数据系统本身的审计不足
        4.4.5 内部审计人员能力与人才需求问题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应用的建议
    5.1 重视数字化内部审计环境建设
        5.1.1 认知环境建设
        5.1.2 应用环境建设
        5.1.3 制度环境建设
    5.2 加强大数据的全过程控制
        5.2.1 审前:加强数据质量控制
        5.2.2 审中:优化权限与流程管理
        5.2.3 审后:健全循环整改跟踪机制
    5.3 持续推进大数据审计系统建设
    5.4 关注对大数据系统本身的审计
    5.5 培养内部审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局限和不足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审计全覆盖
        1.2.2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2.3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开展
        1.2.4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1.2.5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建议
        1.2.6 总体评价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基础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审计全覆盖的概念
        2.1.2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概念
        2.1.3 内部审计资源利用与内部审计成果利用的差异性
    2.2 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2.1 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必要性
        2.2.2 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2.3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理论基础
        2.3.1 协同理论
        2.3.2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2.3.3 管理耗散结构理论
    章末小结
第3章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
    3.1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构建依据
        3.1.1 法律与政策依据
        3.1.2 国内现状与实践经验
    3.2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构建原则
        3.2.1 独立性原则
        3.2.2 重点性原则
        3.2.3 目标导向原则
        3.2.4 效率性原则
        3.2.5 质量管理原则
    3.3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构建
        3.3.1 目标设定
        3.3.2 利用体系
        3.3.3 流程体系
        3.3.4 监督方式
        3.3.5 问责机制
    章末小结
第4章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
        4.1.1 L市审计工作概况
        4.1.2 L市审计局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概况
        4.1.3 L市审计局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原则
        4.1.4 XX经济责任审计概况
    4.2 XX经济责任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工作模式
        4.2.1 利用体系
        4.2.2 利用流程
        4.2.3 监督过程
        4.2.4 问责情况
        4.2.5 利用效益评估
    4.3 XX经济责任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效果
        4.3.1 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内部审计增值价值
        4.3.2 推动审计全覆盖,延伸审计深度
        4.3.3 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国有企业高效运营
    4.4 L市审计局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存在的问题
        4.4.1 内部审计报送资料不全面
        4.4.2 内部审计资源评价体系建设不足
        4.4.3 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时点滞后
        4.4.4 审计人员大数据挖掘能力不足
        4.4.5 检查机制针对性不强
        4.4.6 问责机制未建立
    4.5 问题原因分析
        4.5.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4.5.2 审计机关与外部沟通不足
        4.5.3 未建立持续作用的审计人才库
        4.5.4 未实现内部审计数据化管理
        4.5.5 被审计单位未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
    章末小结
第5章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提升策略
    5.1 完善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制度基础
        5.1.1 建立内部审计成果报送机制
        5.1.2 加快国有企业总审计师制度推进
        5.1.3 对接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整改制度
        5.1.4 建立健全审计人员职称制度
    5.2 多渠道强化内部审计资源质量管理
        5.2.1 搭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大数据协同平台
        5.2.2 加强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与监督
        5.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资源利用决策机制
        5.2.4 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培训+考评”机制
    5.3 全面提升国家审计人员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整合能力
        5.3.1 开展多种形式的审计人员资源整合能力培训
        5.3.2 建立审计人员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监督奖惩体系
    章末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局限和不足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6)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三峡库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1.1.2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水环境审计内涵及内容框架
        2.1.2 水环境审计作用机制及模式
        2.1.3 水环境审计协同及功能定位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
        2.2.2 国家治理与审计监督
        2.2.3 协同理论与审计协同
第3章 水环境审计现状及问题:基于审计公告的分析
    3.1 基于审计公告的水环境审计实施方案
        3.1.1 水环境审计的主体客体
        3.1.2 水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
        3.1.3 水环境审计的技术方法
    3.2 基于审计公告的水环境审计结果分析
        3.2.1 水环境审计数量分析
        3.2.2 水环境审计质量分析
    3.3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及其协同现状
        3.3.1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实施现状
        3.3.2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现状
第4章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案例分析:以三峡库区为例
    4.1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及水质情况
        4.1.1 三峡库区经济概况
        4.1.2 三峡库区水质情况
    4.2 三峡库区水环境审计协同现状调查
        4.2.1 问卷调查内容设计
        4.2.2 问卷调查具体实施
        4.2.3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4.3 三峡库区水环境审计协同结果分析
        4.3.1 水环境审计协同认知程度不够
        4.3.2 水环境审计协同运行基础薄弱
        4.3.3 水环境审计协同技术方法落后
        4.3.4 水环境审计结果协同运用不佳
        4.3.5 水环境审计协同配套措施缺位
第5章 优化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的对策建议
    5.1 厘清水环境审计协同内容体系
        5.1.1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战略协同
        5.1.2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管理协同
        5.1.3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操作协同
    5.2 完善水环境审计协同运行机制
        5.2.1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决策机制
        5.2.2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执行机制
        5.2.3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激励机制
    5.3 创新水环境审计协同技术方法
        5.3.1 搭建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云平台
        5.3.2 搭建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大数据系统
    5.4 着力水环境审计结果应用协同
        5.4.1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协同
        5.4.2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结果整改协同
        5.4.3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结果问责协同
    5.5 培养水环境审计协同专业人才
        5.5.1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人力资源协同
        5.5.2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队伍优化建设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三峡库区水环境审计协同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B 关于三峡库区水环境审计协同现状调研的截图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7)基于图数据库的专项资金审计应用研究 ——以N区宣传文化专项资金审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专项资金审计研究综述
        1.3.2 大数据与大数据审计研究综述
        1.3.3 大数据技术在专项资金审计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及局限性分析
    2.1 传统专项资金审计的局限性
        2.1.1 审计内容有限
        2.1.2 审计深度不够
        2.1.3 审计效率低下
    2.2 开展大数据审计的必要性
        2.2.1 开展大数据审计是审计实践的客观需要
        2.2.2 开展大数据审计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2.2.3 开展大数据审计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
    2.3 专项资金审计实务中常用的工具简介
        2.3.1 运用Excel
        2.3.2 运用SQL Server数据库
        2.3.3 数据挖掘和特征发现
        2.3.4 图数据库与常用数据分析工具相比的优势
3 应用图数据库开展专项资金审计数据分析
    3.1 图数据库概述
        3.1.1 图数据库概念
        3.1.2 图数据库的运算模式
        3.1.3 图数据库基础概念与主要语句
        3.1.4 在审计中图数据库与其他数据库相比的优势
    3.2 图数据库与审计数据分析的关系
    3.3 专项资金审计图数据库数据分析架构
        3.3.1 图数据库关联分析特点与优势
        3.3.2 审计中运用图数据库分析的流程与架构
        3.3.3 基于实例构建图数据库分析架构
        3.3.4 拓展图数据库分析架构
        3.3.5 构建审计数据分析架构
        3.3.6 基于审计数据关系分析框架寻找违规模式
        3.3.7 在专项资金审计中应用图数据库启示
4 图数据库在N区宣传文化专项资金审计中应用案例
    4.1 案例背景
    4.2 案例分析
        4.2.1 获取和某个实体相关的所有关系和实体
        4.2.2 实体或者关系的模式匹配
        4.2.2.1 建设项目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被同一家单位控股
        4.2.2.2 国有企业负责人的亲属负责或者参股的公司参与该单位的项目
    4.3 案例启示
    4.4 开展大数据审计的建议
5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我国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制度现状及适用问题
    第一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现实境遇
        一、刑事合规制度的法律评价
        二、刑事合规制度的义务来源
        三、刑事合规制度的行政监管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适用问题
        一、合规文本模式导致刑事合规风险识别的形式化
        二、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偏离企业刑事合规预设轨迹
        三、法律程序性障碍影响刑事合规价值与目的判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概念重构与法理探寻
    第一节 刑事合规概念二元视角与基本立场
        一、合规理论框架下的刑事合规
        二、关键概念视角下的刑事合规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法理依据
        一、风险刑法理论的合规导向
        二、情境预防理论的合规指引
        三、企业犯罪治理的合规维度
        四、刑事合规阶层性分类理论确立
    第三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必要性与价值目标
        一、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必要性
        二、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价值目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风险识别与传导规制
    第一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的路径
        一、刑事合规风险识别的基础路径
        二、刑事合规视角下贪污贿赂型风险
        三、刑事合规视角下的职权型风险
        四、刑事合规视角下的经营型风险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风险传导的边界与规制
        一、刑事合规风险传导的国企边界
        二、刑事合规风险传导的基本原理
        三、刑事合规风险传导标准化模型
        四、刑事合规风险传导的规制路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行政镜像与治理反思
    第一节 行政镜像: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零和博弈
        一、国有企业行政监管的权力来源
        二、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公法属性
        三、破解之道:行政和解稳步引入
    第二节 治理反思:国有企业多重风险治理体系的重塑
        一、国有企业多重风险治理制度形成与层叠
        二、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架构塑造与提升
        三、应然之解:“综合合规职能体系”构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有效性与证成轨迹
    第一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正当化的“抱朴守拙”
        一、法人替代刑事责任原则的演进
        二、刑事合规形成机制的预防功能
        三、国有企业刑事合规正当性原则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开放性的“行稳致远”
        一、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开放性
        二、国有企业刑事合规过程再溯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指引与激励的初步方案
    第一节 重点领域刑事法律风险的合规指引
        一、域外专项刑事合规的制度借鉴
        二、反商业贿赂统一立法初步构想
        三、国有企业反商业贿赂合规指引
    第二节 刑事合规激励的刑事政策与行政指向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合规适用
        二、国有企业刑事合规激励的基础路径
    本章小结
余论:企业合规布局的前提与范本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分析程序运用研究 ——以C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风险导向审计下分析程序相关理论
    2.1 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理论
        2.1.1 风险导向审计含义
        2.1.2 风险导向审计模型
    2.2 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流程
    2.3 分析程序相关理论
        2.3.1 分析程序的界定
        2.3.2 分析程序的发展过程
        2.3.3 分析程序的方法
        2.3.4 影响分析程序实施效果的因素
    2.4 风险导向审计与分析程序的关系
    2.5 风险导向审计下分析程序的运用
        2.5.1 风险导向审计下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阶段的运用
        2.5.2 风险导向审计下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阶段的运用
        2.5.3 风险导向审计下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的运用
第3章 分析程序的具体运用——以C公司审计为例
    3.1 C公司概况
    3.2 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程序阶段的运用
        3.2.1 C公司经营战略风险分析
        3.2.2 C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3.3 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的运用
        3.3.1 资产负债表趋势分析
        3.3.2 利润表趋势分析
        3.3.3 现金流量表趋势分析
    3.4 确定C公司重点审计领域
第4章 应用分析程序的问题与建议
    4.1 应用分析程序时应注意的问题
        4.1.1 分析程序方法使用单一
        4.1.2 数据收集不全
        4.1.3 执业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4.1.4 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联系度
    4.2 分析程序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运用的建议
        4.2.1 分析方法之间的结合使用
        4.2.2 引入大数据在审计分析程序中的应用
        4.2.3 重视人才培养和审计队伍建设
        4.2.4 复核人员应加大对风险评估过程的关注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论文的局限和展望
        5.2.1 论文的局限
        5.2.2 论文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0)A股医药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2 文献回顾与理论概述
    2.1 文献回顾
        2.1.1 审计报告的模式
        2.1.2 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
        2.1.3 关键审计事项与信息披露质量
        2.1.4 概括性评论
    2.2 理论概述
        2.2.1 关键审计事项内涵
        2.2.2 理论基础
3 医药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分析
    3.1 行业选择与审计情况
        3.1.1 行业选择
        3.1.2 医药行业审计情况
    3.2 医药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形式与数量分析
        3.2.1 披露形式
        3.2.2 披露数量
    3.3 医药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内容分析
        3.3.1 分布特征
        3.3.2 重要事项分析
4 医药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
    4.1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少
    4.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模板化
        4.2.1 关键审计事项的事项描述模板化
        4.2.2 关键审计事项结果描述缺陷
    4.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内容缺陷
        4.3.1 子标题使用不当
        4.3.2 专业能力及应对程序不足
        4.3.3 事项表述不准确
5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改进建议
    5.1 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
    5.2 打破关键审计事项模板化描述
    5.3 加强准则理解、提高注会专业素质
6 总结与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突出重点加强实务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探讨[D]. 刘海艳.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基于PSR模型的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黄晓雅. 河北大学, 2021(02)
  • [3]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的应用研究 ——以A企业为例[D]. 苑文露.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研究[D]. 郭旭.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6]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三峡库区为例[D]. 刘鑫.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7]基于图数据库的专项资金审计应用研究 ——以N区宣传文化专项资金审计为例[D]. 晋晓燕.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8]我国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研究[D]. 杜方正. 东南大学, 2020(02)
  • [9]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分析程序运用研究 ——以C公司为例[D]. 蒋文璇. 阜阳师范大学, 2020(06)
  • [10]A股医药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研究[D]. 邱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突出重点,加强实务审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