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并购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跨境并购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一、跨国并购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紫萱[1](2021)在《跨国并购对我国医药上市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以复星医药并购Gland Pharma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要战略性产业,医药行业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特性导致行业竞争激烈,而作为新兴技术产业之一,创新研发能力是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医药产品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对企业有一定的成本负担。根据协同效应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可在获得先进技术的同时发挥协同效应。在我国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背景下,医药行业跨国并购数量逐年递增,受2020年初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影响,多个国家及地区更改与外商投资相关的规定和政策,对跨国并购和对外投资提出更为严格的审查机制。虽然目前各国尚未对医药行业跨国并购和跨国投资进行特殊限制或控制,但受疫情的冲击,医药产业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资产,其跨国并购将会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因此,从国内发展情况和国际环境角度来说,研究医药行业跨国并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研究医药行业跨国并购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从我国医药行业整体行业收入情况和主要子行业收入情况角度对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接着从医药行业子行业跨国并购现状、跨国并购主体以及行业特性三个方面对我国医药行业跨国并购现状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2010—2019年医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样本,将企业是否发生跨国并购设为核心解释变量,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以弱化企业个体和时间对回归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又使用多期DID模型对跨国并购对医药行业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进行实证证明。接着本文选取了近年来跨国并购并购金额最大并且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复星医药收购Gland Pharma,来开展进一步的案例分析。首先从三个角度说明了复星医药跨国并购动因:一,推进其国际化战略;二,引进先进产品和技术;三,获得经营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又通过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法,对复星医药并购后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进行进一步财务绩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财务绩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后得出跨国并购对复星医药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有正面影响。对复星医药偿债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由于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灰色关联系数权重最大,所以此次并购对复星医药财务绩效有正面影响。得出此次并购对复星医药财务绩效整体上有正向作用,进一步论证了实证结果。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案例结论可得出: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并购提升企业绩效,在提高全球市场份额的同时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但跨国并购是一项复杂的跨国商业活动,给投资方在带来协同效应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为规避风险,企业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本文主要从企业微观层面,结合复星医药并购Gland Pharma的成功案例,对今后想要参与跨国并购的我国医药企业提出相应建议。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一,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二,发挥我国政策导向性作用;三,企业要确立明确的跨国并购战略目标;四,企业要提升跨国并购后整合能力。

王静[2](2021)在《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外国进行投资。由于跨国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因此日益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落实,我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重新掀起了一股跨国并购的浪潮。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虽然我国已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制造体系,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一直大而不强,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不断通过跨国并购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经验、市场等资源,从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提高全球竞争力。因此,在新经济形势下,研究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现实背景,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2002年来存在跨国并购行为的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基础,考察了跨国并购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对有关跨国并购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进行梳理并分析了我国总体和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现状。其次,通过理论和经验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1)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的股权比例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着的正向作用;(2)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的交易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着的正向作用;(3)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的股权比例受并购规模的影响,随并购规模的扩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减弱。再次,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的交易特征以及其他宏微观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并购地区、并购类型分类别研究跨国并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最后,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优化跨国并购行为,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1)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是我国跨国并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跨国并购存在一定的地区、企业和行业差异。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于到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跨国并购,且以民营企业、同行业跨国并购为主。(2)跨国并购的股权比例和并购规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股权比例受交易规模的影响,随交易规模的扩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减弱。(3)企业的研发投入、年龄和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多、年龄越大、规模越大,全要素生产率就越高;资本密集度和制度距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济距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没有显着影响。(4)总体上看,跨国并购后与跨国并购前相比,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着提高,但跨国并购当年及并购后两年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不显着。(5)分并购地区看,到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跨国并购的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显着提升,而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行跨国并购的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着的提升作用。(6)分并购类型看,资源获取型企业的跨国并购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而市场寻求型和技术获取型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1)科学制定并购方案;(2)关注并购的区域分散化问题;(3)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齐头并进;(4)构建风险防控机制,协调好与并购相关方的关系。

王敏[3](2021)在《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新发展及对中企赴美并购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日益频繁。这一方面大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增加了贸易摩擦和国际投资风险,同时也使得各国对于由此而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更加关注。对外投资并购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条重要道路,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的基本方式。然而,如何让本国的经济在受惠于对外投资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国家安全,成为许多经济开放型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正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发展、变革。美国作为全世界最早对外资实行国家安全审查机制的国家,其审查制度发展到当前已经较为全面。近两年,美国的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有了新的发展。在2018年8月,美国出台了《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该法案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美国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经济合作伙伴,这一法案的出台无疑会对我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并购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对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的新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FIRRMA对我国企业赴美并购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将以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为研究核心,运用历史分析法和文献调查法,并结合相关案例和数据,从以下四个部分来展开相关研究:第一章节是对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家安全”的内涵的阐述来对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展开相关研究,包括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内涵和美国建立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必要性。此外,本章节将进一步对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构建历程进行梳理,这为后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节则是关于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最新发展的研究,即对美国新出台的《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法案的立法背景、改革动向,以及该法案的出台对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的新发展等内容。同时,基于前面的梳理研究,对FIRRMA法案的最新发展动向做出评价,从而为中国企业应对安全审查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的制定与完善给出理论指导。第三章节则主要研究FIRRMA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并购的影响。首先对我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并购的现状进行概述,其次对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遭受国家安全审查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以华为收购3LEAF,蚂蚁金服收购美国速汇金,以及Canyon Bridge并购Lattice和博通收购高通等经典案例,对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新发展FIRRMA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立法倾向性,以及其中提出的一些针对我国的特别条例。在此研究基础上,分析总结美国外资安全审查的新制度FIRRMA对中国企业赴美并购可能产生的影响。第四章节则是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应对对策。为了应对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的新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应从中国政府、中国企业中国组织三个方面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首先,我国政府应对企业加强跨境投资指导,转变企业的投资思路;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国内的审查制度,以便应对国外的外资安全审查;此外还应该主动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进程,争取有利的国际投资环境。其次,中国企业应在投资前做好准备,找专业团队进行研究评估;在投资审查时要积极利用CFIUS磋商程序进行主动沟通;同时企业应该根据审查情况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并制定补救措施;在审查结束后积极利用司法救济途径。最后,社会组织应该主动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有利信息,法律机构应该主动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总之,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碍,但对于跨国并购来说外资安全审查将会是未来最大的障碍。因此,中国企业若想要成功想要更进一步打开美国市场,成功完成在美国的投资并购还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聂世坤[4](2021)在《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遭受的全球范围内“双反”,即“反倾销”“反补贴”贸易摩擦频次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呈同方向变化,故而国内学界将以规避双反调查、绕开贸易壁垒为代表的市场寻求视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第一大动机。不过,近年来对外投资的出口替代效应正在悄然变化。2016年以来美国不断加大对华“双反”调查力度,导致我国对美主要产品出口虽在总量上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相较之前大幅下滑。可以预见,受美方“双反”调查频频光顾的某些产业未来对美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甚至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出口受阻并没有像2007~2010年那般推动赴美投资的增加,相反,近三年我国对美直接投资骤降62.16%。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除对美以外的对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也在持续萎缩。国内学界对这一现象给出的解释是,对美投资的减少是因为特朗普以“公平贸易”为由发起对华贸易战,导致对美投资风险激增,抑制了我国企业赴美实施跨国并购的动机。而对非美国家直接投资的减少,主要是因中国政府加大投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力度所致。问题是,我国政府选择在这一敏感时间收紧审批权限,遏制非理性投资,未尝没有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考量。中美贸易摩擦是否抑制了国内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倘若存在负面影响,这其中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显然,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没法给出有效的解释。为此,参考已有文献,借鉴国际政治经济学有关理论,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体系——国家——企业”三个层次的整合性理论框架,用以阐释霸权国与崛起国的战略博弈会使第三国对崛起国的引资政策表现出特定的政治倾向,进而影响企业跨国投资行为。其次,以该理论框架为指导,依据提取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与中美贸易摩擦的特征事实,在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引入金融契约和企业异质性对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差异化表现给出合理解释。进一步,通过引入中美贸易摩擦变量将政治风险内生化后,在微观层次上诠释中美贸易博弈对我国企业跨国投资活动的影响。再次,针对理论模型所得结论,论文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在控制了个体效应与时间效应的基础上进行了检验。针对实证检验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与样本选择偏差,论文以系统GMM模型及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复验,以此提升检验结论的稳健性。最后,论文从时间异质性及国家异质性两个视角检验了中美战略博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差异化表现。本文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中美贸易摩擦的基本性质是霸权国为维护自身霸权对崛起国进行战略遏制,迟滞其崛起时间;而崛起国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被迫采取反制措施,由此引发两大国战略博弈甚至对抗。第二,鉴于中美两国特殊的政治身份以及两国经济体量巨大,其战略博弈必然对整个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构成实质性影响,导致我国对外投资过程中存在“第三国”效应,即东道国对华引资政策因美国的影响而表现出特定的政治倾向。第三,尽管中美贸易摩擦会影响到我国直接投资的总体发展,但这种影响因东道国不同而有异,因企业不同而有别。原因之一是国家异质性,即东道国对华经济政策既受到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影响,亦会受到国内利益集团政治活动的影响,两相作用下东道国对华引资政策不一定表现出负面的政治态度。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异质性,即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企业跨国投资的影响,会因企业较强的政治风险管控、政府公关、外事宣传等政治活动能力而被削弱。第四,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国企业跨国投资活动的机制是,两国战略博弈通过中国与东道国的双边政治关系及东道国对华引资政策的双重中介,影响经营者对投资项目未来预期收益及风险的评价,进而调节经营者投资动机及优势,介入其对外投资策略的选择。第五,除制度寻求型投资外,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其他类型直接投资所表现出的是一种调节企业经营者投资动机及优势的间接的负面影响。换言之,经营者跨国投资动机及优势存在与否,根本上并不由中美战略博弈所决定,但会受其调节而受到抑制。一旦未来局势明朗,两国关系缓和,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包括对美投资,仍然将会向好发展。第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与中美双边政治关系的联动性增强,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显着增强。第七,中美战略博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在不同的国家样本组上表现不一,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中等收入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且这种影响的路径在中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上也有差别。根据以上结论,论文提出旨在服务我国政府的五点建议:其一,高度重视中美战略博弈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其二,加强与发达经济体的政治经济合作;其三,采用经济手段化解与中高收入国家之间的分歧,协调彼此利益,消解争端;其四,重视与中低收入国家的双边政治关系建设,尤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合作;其五,加强外交保护,为国内企业跨国投资提供政治风险对冲工具。针对有意走出国门的内地企业,论文提出三点建议:第一,重视国别风险差异,选择适宜投资策略,充分发挥第三方力量;第二,积极开展企业外交,加强政府公关、外事宣传等政治活动能力建设;第三,加大研发力度,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自身所有权优势。

胡宏雁[5](2020)在《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到单边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国际投资规则和格局变化使得企业并购中知识产权获取与利用呈现出复杂化的状态,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日益增加,不可避免要涉及到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价值评估与转移等环节的法律问题,研究知识产权与跨国并购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围绕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中各方主体的利益平衡和各环节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个主线,重点分析了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法律责任认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法律影响因素、知识产权反垄断规制和知识产权国家安全审查等方面问题。本文从跨学科的视角,运用经济学与法学相关理论对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法律问题进行理论论证与实证考量,以期为我国企业和政府如何应对外资为获取知识产权而进行的并购提供有益指导。厘清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基本原理与主要法律问题,是文章的逻辑起点和分析前提。其一,在界定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概念的基础上,总结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的独有特点。其二,通过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不完全专属性与激励性阐述,分析知识产权纳入投资的经济特殊性。由知识产权资本的评价可能性、转让可能性分析知识产权资本的适格要件。其三,基于邓宁“国际生产折衷论”的一般理论分析和知识产权对并购投资实践影响的实证分析,探究知识产权获取对并购投资决策的影响。其四,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文章围绕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中各方主体的利益平衡和各环节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个主线,在既有文献基础上,将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各阶段相伴而生的相关的法律问题归结为: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法律责任分析、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法律影响因素考量、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反垄断规制及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既有平等主体也有国家层面的法律问题。知识产权尽职调查过程并不是仅仅考量知识产权“是什么”,更应该考虑在其司法管辖权内知识产权潜在的权利扩展,即“可以做什么”。识别目标方有无相关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有无涉诉或涉诉威胁、知识产权有效性问题、被许可知识产权的可转让性、知识产权有无抵押等障碍,从而减少潜在并购风险,并为确定合适的并购价格奠定基础。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中各方主体不尽责将导致合同、公司和知识产权的法律层面的责任问题,涉及到目标方的知识产权瑕疵担保、违反重大事项告知义务的法律责任,并购方违反保密协议的法律责任,律师等中介机构在尽职调查中的违约和侵权等方面责任,分清各方责任保证知识产权调查的尽职、审慎地进行。知识产权资产具有可评估性,评估是了解目标方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要手段,科学的估值能为并购出价提供决策依据。知识产权的特质决定了其评估方法选择的独特性,其价值受到不同于其他资产的法律因素影响。论文首先分析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满足企业的战略发展、交易定价、税收设计、融资及法律诉讼等诸多领域现实需求,探究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必要性。其次,剖析传统价值评估方法,结合知识产权资产具体情况,探究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中评估方法的选择。最后,结合并购具体情形,探究影响不同知识产权类型价值评估的法律因素考量。同时,注意考察跨国并购中的价值评估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参考性。评估对象限于此次并购中目标方的知识产权,评估针对本次跨国并购而进行,评估具有参考而不是决定作用,不能将知识产权评估值等同于成交价。反垄断审查与规制已成为重大跨国并购能否进行的重要决定因素。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的交叉具有历史与现实性,识别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中的垄断行为,基于相对利益平衡原则分析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反垄断规制利益问题,探究如何对专利、着作权、商标滥用进行反垄断规制和救济是关键因素。此外,知识产权跨国并购还事关企业存亡和国家安全问题。具体而言,以获取专利为目标的并购可能引发的科技安全问题,基于着作权的并购可能引发文化安全问题,与商标品牌密切相关的并购可能引发的产业安全问题。分析与应对跨国并购中的知识产权垄断和知识产权转移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需要平衡并购方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并购投资目的与东道国利用外资并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必要,加强国家安全审查,以期在相对利益平衡中促进知识产权跨国并购良性发展。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不仅事关企业知识产权获取,更是事关国家的整体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经济与法律活动。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完成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战略转移。并购投资方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投资方式选择,其中获取知识产权成为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重要驱动力。但是,一些发达国家以反垄断、国家安全审查之名大行投资保护之道,使得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跨国并购运行艰难。同时,“引进来”过程中,来华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利用并购中形成的市场优势破坏有序的市场竞争,利用并购获取中国企业稀缺的知识产权资源并引发国内知识产权层面安全问题,需要中国构建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的反垄断和国家安全审查的防火墙。中国要在创新驱动中提升“走出去”的能力,在完善规则中提高“引进来”水平,积极参与新一轮投资规则重构,并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重构中的话语权。

韩敏[6](2020)在《跨国并购企业技术创新阻碍的动态影响模型及其管理策略》文中提出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全球化发展,跨国并购成为企业寻求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跨国并购完成后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提升。因此,有必要从阻碍技术创新的角度,针对跨国并购完成后的不同阶段,为管理者提供克服阻碍因素、进而有利于促进跨国并购企业技术创新提升的管理策略。现有跨国并购与企业创新阻碍的相关研究,未充分考虑跨国并购文化差异带给企业技术创新阻碍的影响、未考虑时间的动态性、且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方法使研究结果的通用性较差,所以本文构建了跨国并购企业技术创新阻碍的动态影响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奥斯陆手册》(Oslo)中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阻碍因素,结合跨国并购理论,构建了文化、制度、知识、市场和成本共5维的跨国并购技术创新阻碍因素模型。其次,在5维的创新阻碍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跨国并购和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持续性等特点,并依据Olso提出的研究企业创新活动的最佳时间窗口,选定跨国并购完成当年和并购完成之后的3年,共4年时间为本研究的时间窗口,进而构建跨国并购企业技术创新阻碍动态影响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指标量化。最后,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5年完成跨国并购活动的中国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动态阻碍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和成本阻碍维度在跨国并购完成后的第一年是最重要的因素;跨国并购完成后的第二年为市场和文化阻碍维度;跨并购完成后第三年则变为成本和知识阻碍维度。基于结论,本文提出了3种以制度、市场、成本为主导的跨国并购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策略,以其更有效地帮助跨国并购完成后管理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活动。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将阻碍因素扩展为文化、制度、知识、市场和成本5个维度;(2)构建了跨国并购企业技术创新阻碍动态影响模型,对动态阻碍模型中各个维度指标进行科学测度和实证研究;(3)提出了3种跨国并购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策略;(4)引入神经网络研究方法到跨国并购创新领域研究中。因此,本文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企业技术创新阻碍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企业的跨国并购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策略借鉴。

宁杰[7](2020)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转型 ——基于投资模式和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美贸易摩擦带来了全球范围内产业链的转移,导致全球供应链的断裂和重构。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原材料,处于供应链中最上游,也是我国在重构全球供应链时必须着重考虑的一环。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供需缺口长期存在,需要从外部进口。对外直接投资和通过国际贸易获取矿产资源相比,在增强一国长期能源和资源的安全性上更加可靠。我国的矿业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出现了大幅的下降。目前处于结构转型期的我国经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开始出现结构变化,给我国矿业对外投资带来了相应的转型要求。了解当前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状态和模式,对我国矿业对外投资转型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投资模式的选择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比中国矿业对外进行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的数据,分析了两种模式各自的优劣,发现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中使用的主要模式是绿地投资模式,进而对各种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和东道国之间的地理距离是影响投资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投资效率是制定我国的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布局和投资策略的重要参考。通过对我国矿业全球投资效率的研究发现,东道国的经济水平对中国矿业对外投资有正相关关系,而劳动力成本和制度距离有负相关关系。从总体上看我国矿业对外投资的效率相对于前沿水平的偏差为-36.3%,表现为投资不足的状态。而分区域来看,我国对大洋洲出现投资过度,对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则出现投资不足。在对104个国家和地区研究发现,我国在17个国家投资过度,而在剩下的87个国家投资不足。对特定区域研究发现,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不足,对战略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研究发现,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整体投资水平也呈现不足的状态。针对于目前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出现的投资不足和分布不均的情况,本文建议应合理选择投资模式,充分利用矿业资本市场对全球资源进行布局,同时也应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构建矿产资源供给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

董少明[8](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文中研究说明并购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从过去国有企业激发活力,实现扭亏为盈和发展壮大,到当下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购重组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演进的大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规律,在历史演进的分析中重新认识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和作用,以更好的指导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改革实践。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遵循“理论分析——历史演进——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研究。论文首先梳理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相关文献、理论,从而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着重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的起步阶段(1984—1991)、转型阶段(1992-2002)和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剖析各个阶段的背景、特点和成效;其次,论文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实证检验和绩效评价,总结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成绩,剖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进一步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最后,论文借鉴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原则、目标和模式,厘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体定位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提升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对策建议,尤其要加强“顶层设计”,强调“法治企业”,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和破产清算体系,以及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和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郭珊[9](2020)在《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以蚂蚁金服并购速汇金为例》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互联网企业逐渐超越报纸、广播等各类传统媒体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一种新型信息媒介,当前互联网企业已成为引领世界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支柱力量。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互联网行业都是竞争激烈的领域,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经常选择并购这种时间较短、效率较高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发展水平,提高竞争力。我国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三大互联网公司频频进行跨国并购,每年有大量资金投入海外市场。通过海外并购,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整合内外部资源,扩大公司规模,提升公司影响力,拓展业务范围,同时跨国并购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伴随着跨国并购的企业越来越多,跨国并购事件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显现出我国在跨国并购方面的问题风险。企业跨国并购是一项风险很高的经营策略,从并购准备到并购结束历时较长,且程序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因此我国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并非一帆风顺,根据麦肯锡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的二十多年间,我国的海外投资失败率高达67%。自2019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方面对中国企业在美并购增加许多限制条件,增加了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难度。那么,如何认识并克服自身的局限性,掌握并顺应当代的国内外形势,在复杂的环境和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扬长避短,规避风险,成功进行跨国并购,是我们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的研究意义便是通过对蚂蚁金服并购速汇金案例的相关研究,分析我国互联网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存在的一些风险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希望对未来互联网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邹响[10](2020)在《我国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阿里巴巴并购Lazada为例》文中提出随着21世纪互联网市场经济的兴起,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互联网企业作为产业内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旗下各种互联网产品在给人们带来更高效快捷的服务的同时,已经深入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随着互联网市场发展的日趋完善和竞争的愈演愈烈,国内市场已经不能满足部分互联网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此外,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内的相关产业亟需升级,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吸引外资的政策,在此背景下,我国互联网企业纷纷抓住机会,加快对外投资的步伐。跨国并购由于其具有使并购企业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获取先进技术等优点,备受我国互联网企业的青睐,是我国互联网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国互联网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样会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并购目标的选择问题、融资支付方式不当而引起的财务问题、用户流量减少与粘性降低问题以及并购后文化和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等,这些问题会阻碍跨国并购的顺利进行,甚至直接导致整个并购活动的失败。本文以阿里巴巴并购Lazada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与财务指标分析法,对阿里巴巴并购Lazada的动因、过程、整合策略以及相关问题应对策略进行全面分析。此次阿里巴巴并购Lazada,一方面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需要,另一方面看中了Lazada在东南亚的电商市场份额和东南亚电商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关于并购Lazada后的财务效果的分析,选取了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率等八个财务指标,研究此次并购对于阿里巴巴的影响,从分析结果来看,此次并购除了使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收入快速增加外,增强了其集团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此次并购可以视为一次成功的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案例。最后,基于对阿里巴巴在跨国并购中相关问题应对策略的分析,为我国互联网企业改善跨国并购效果提供了几点建议,主要有:选择符合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并购标的与市场、根据企业资本结构合理选择融资支付方式、基于行业特点注重并购后的各项整合等。

二、跨国并购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跨国并购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跨国并购对我国医药上市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以复星医药并购Gland Pharma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跨国并购发展现状
        1.1.2 新冠疫情下医药行业跨国并购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价值
        1.2.2 学术价值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跨国并购概念和类型
        2.1.1 跨国并购概念
        2.1.2 跨国并购类型
    2.2 跨国并购相关理论
        2.2.1 协同效应理论
        2.2.2 规模经济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方法
        2.3.2 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研究
        2.3.3 我国医药行业跨国并购研究
3 跨国并购对我国医药行业绩效分析
    3.1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3.1.1 国家政策助推行业发展
        3.1.2 医药行业持续发展
    3.2 我国医药行业跨国并购现状
        3.2.1 子行业跨国并购现状
        3.2.2 民营医药企业是跨国并购主体
        3.2.3 行业特性助推跨国并购
    3.3 跨国并购对医药上市企业绩效实证分析
        3.3.1 模型构建和变量选取
        3.3.2 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3.3.3 实证结果分析
        3.3.4 多期DID分析
4 复星医药并购GLAND PHARMA案例介绍
    4.1 跨国并购双方介绍
        4.1.1 并购方复星医药
        4.1.2 被收购方GLAND PHARMA
    4.2 并购过程
    4.3 并购动因
        4.3.1 推进国际化战略,打开国际市场
        4.3.2 引进先进产品技术,打造战略性产品线
        4.3.3 获得经营协同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
5 复星医药并购GLAND PHARMA财务绩效研究
    5.1 并购财务绩效分析
        5.1.1 盈利能力分析
        5.1.2 偿债能力分析
        5.1.3 营运能力分析
        5.1.4 成长能力分析
    5.2 复星医药并购GLAND PHARMA的财务绩效评价
        5.2.1 盈利能力灰色关联系数计算
        5.2.2 偿债能力灰色关联系数计算
        5.2.3 营运能力灰色关联系数计算
        5.2.4 成长能力灰色关联系数计算
    5.3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
        6.2.2 发挥我国政策导向作用
        6.2.3 确立明确的跨国并购战略目标
        6.2.4 提升跨国并购后整合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与跨国并购有关的文献综述
        2.1.1 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1.2 跨国并购绩效的相关研究
    2.2 与全要素生产率有关的文献综述
    2.3 跨国并购与生产率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发展概况
    3.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发展的态势
        3.1.1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概况
        3.1.2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行业分布
    3.2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
        3.2.1 并购地区分布广泛,以发达国家为主
        3.2.2 民营企业成为跨国并购的主力军
        3.2.3 并购行业分布广泛,以横向并购为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跨国并购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4.1 股权比例与全要素生产率
    4.2 并购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
    4.3 股权比例与并购规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跨国并购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5.1 研究设计
        5.1.1 样本选取
        5.1.2 主要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
        5.1.3 模型设计
    5.2 实证分析
        5.2.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5.2.2 相关性分析
        5.2.3 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5.2.4 面板模型类型的选择
        5.2.5 回归结果分析
        5.2.6 分样本回归
    5.3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基本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科学制定并购方案
        6.2.2 关注并购的区域分散化问题
        6.2.3 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齐头并进
        6.2.4 构建风险防控机制,协调好与并购相关方的关系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新发展及对中企赴美并购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现实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第四节 创新与难点
第二章 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构建
    第一节 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概述
        一、“国家安全”的内涵
        二、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产生
        三、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必要性
    第二节 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变迁
        一、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的产生
        二、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的变化
第三章 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新发展:FIRRMA的实施
    第一节 FIRRMA的立法背景
        一、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面临的挑战
        二、国际格局的改变
        三、出于应对《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
    第二节 FIRRMA的改革动向
        一、中国成为美国审查的主要目标
        二、保护主义成为审查的基本态度
        三、经济安全和互惠因素在审查中占比提升
    第三节 FIRRMA对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新发展
        一、拓展国家安全审查范围
        二、扩展国家安全考量因素
        三、改革审查程序
        四、扩大CFIUS审查权限
        五、特设白名单制度
    第四节 对FIRRMA的评价
        一、审查范围扩大增加企业赴美投资的限制
        二、“特别关注国”加剧审查政治化
第四章 FIRRMA对中国在美投资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并购的现状
        一、投资金额总体上持续增加
        二、投资行业分布广泛
        三、投资模式发生转变
    第二节 中国企业在美投资遭受国家安全审查的现状
        一、遭受审查的数量迅速攀升
        二、将投资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技术作为审查重点
        三、审查时政治偏见性凸显
    第三节 以案例解析新发展对中企赴美投资的不利影响
        —、投资面临更多审查,投资风险和成本提升
        二、对美国的关键领域投资面临巨大障碍
        三、中国投资面临的特别关注
        四、FIRRMA协同效应日益凸显
第五章 应对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新发展的策略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企业投资指导
        二、完善国内审查制度
        三、积极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的谈判
    第二节 企业层面的应对措施
        一、投资前聘请专业团队进行研究评估
        二、审查中利用磋商程序主动与CFIUS进行沟通
        三、企业应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制定补救措施
        四、审查结束后积极利用司法救济途径
    第三节 社会层面的应对措施
        一、社会团体积极发挥纽带作用
        二、法律机构主动提供专业咨询
结论
参考文献

(4)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贸易摩擦与对外直接投资
        1.3.2 双边政治关系与对外直接投资
        1.3.3 中美经贸关系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1.3.4 文献评述
    1.4 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1.7 研究不足
第2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
    2.1 早期经济学对国际直接投资的认识
    2.2 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演变
        2.2.1 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理论
        2.2.2 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理论
        2.2.3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2.3 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缺陷
    2.4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走向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国博弈下崛起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机理:一个整合性理论框架
    3.1 理论视角:国际政治经济学
        3.1.1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
        3.1.2 对外投资政策的选择与国家实力的提升
        3.1.3 国际体系结构与战略性贸易摩擦
        3.1.4 层次分析法
    3.2 体系层次:霸权国与崛起国的战略博弈及其国际政治风险的溢出
        3.2.1 霸权国与国际体系的稳定
        3.2.2 霸权衰落与国际体系的失序
        3.2.3 国际机制与霸权之后的国际治理
        3.2.4 霸权国与崛起国的战略博弈
        3.2.5 双边政治关系与崛起国对外直接投资
    3.3 国家层次:外资政策选择的双层博弈机制
        3.3.1 外资政策博弈的两个层次:国际与国内
        3.3.2 国内利益集团对政府外资政策选择的影响:从集团利益到国家利益的整合
        3.3.3 第三国外资政策对霸权国及崛起国的政治倾向生成机制
    3.4 企业层次:崛起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4.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4.1.1 起步探索阶段(1979~1991 年)
        4.1.2 规范调整阶段(1992~2004 年)
        4.1.3 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3 年)
    4.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态势与特征表现
        4.2.1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4~2016 年)
        4.2.2 理性回归阶段(2017~2018 年)
    4.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分析
        4.3.1 动机分类
        4.3.2 市场寻求型
        4.3.3 避税地投资
        4.3.4 政策激励型
        4.3.5 制度寻求型
        4.3.6 战略投资型
        4.3.7 要素寻求型
    4.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
        4.4.1 政策优势
        4.4.2 资本优势
        4.4.3 技术优势
        4.4.4 货币优势
        4.4.5 国家优势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美贸易摩擦及其性质
    5.1 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历程
        5.1.1 经济性摩擦阶段(1979~1989)
        5.1.2 政治性摩擦阶段(1990~2001)
        5.1.3 制度性摩擦阶段(2002~2007)
        5.1.4 战略性摩擦阶段(2008~至今)
    5.2 特朗普执政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
        5.2.1 限流入之发起贸易调查
        5.2.2 减逆差之发动贸易战
        5.2.3 遏中国之强化技术封锁
    5.3 中美贸易摩擦的性质:基于四份301 清单的比较分析
        5.3.1 整体情况比较
        5.3.2 产品结构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模型化分析
    6.1 基本设定与经济环境刻画
        6.1.1 模型的一般假设
        6.1.2 资本的分配
        6.1.3 人力资本的设定
        6.1.4 技术部门的知识生产
        6.1.5 最终生产函数形式的设定
        6.1.6 经营者个体经济行为的刻画
        6.1.7 对金融合约的刻画
        6.1.8 职业选择、市场壁垒与部门边界
    6.2 模型扩展:开放经济条件下
        6.2.1 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
        6.2.2 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
    6.3 模型的现实意义解析
        6.3.1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6.3.2 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
    6.4 模型对国际政治风险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检验
    7.1 研究假设:理论与现实
    7.2 变量选择与基准回归方程
        7.2.1 被解释变量的确定
        7.2.2 核心解释变量的确定
        7.2.3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说明
        7.2.4 基准回归方程的建立
        7.2.5 样本国家(地区)说明
        7.2.6 控制变量的选择
    7.3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跨国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检验
        7.3.1 计量方法的选择
        7.3.2 简化模型估计结果
        7.3.3 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
        7.3.4 控制时间效应后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
        7.3.5 考虑解释变量滞后项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
    7.4 稳健性检验
        7.4.1 关于内生性问题
        7.4.2 关于样本选择偏差问题
    7.5 异质性检验
        7.5.1 时间异质性
        7.5.2 国家异质性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创新
    三、论文的基本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概要
        一、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概念界定
        二、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特点总结
    第二节 知识产权纳入投资范畴的理论基础
        一、作为“投资”的知识产权具有特殊性
        二、知识产权纳入投资范畴的依据
    第三节 知识产权保护对并购投资决策的影响
        一、基于邓宁“国际生产折衷论”的一般理论分析
        二、基于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的实证考量
    第四节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主要环节的法律问题
        一、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法律责任的认定与承担
        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法律影响因素考量
        三、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的反垄断规制
        四、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
第二章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尽职调查法律责任分析
    第一节 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独特性
        一、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内涵界定
        二、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特征
    第二节 知识产权尽职调查解决的法律问题
        一、识别目标方有无相关知识产权
        二、识别目标方有无涉诉或涉诉威胁
        三、识别目标方知识产权有效性问题
        四、识别目标方被许可知识产权的可转让性
        五、识别目标方知识产权有无抵押等障碍
    第三节 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法律责任认定分析
        一、目标方的知识产权瑕疵担保责任
        二、并购方违反保密协议的法律责任
        三、管理层违反相关义务的法律责任
        四、律师等中介机构的违约或侵权责任
第三章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价值评估的法律影响因素考量
    第一节 并购中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界定
        一、知识产权价值来源分析
        二、并购中的知识产权评估特点
    第二节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需求
        一、价值评估的战略需求
        二、价值评估的交易需求
        三、价值评估的税收需求
        四、价值评估的融资需求
        五、价值评估的诉讼需求
    第三节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及选择
        一、市场评估方法
        二、成本评估方法
        三、收益评估方法
        四、并购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第四节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法律依据
        一、专利权价值评估的法律影响因素
        二、商标权价值评估的法律影响因素
        三、着作权价值评估的法律影响因素
        四、商业秘密价值评估的法律影响因素
第四章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反垄断规制
    第一节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垄断行为辨析
        一、跨国并购中的知识产权滥用界定
        二、知识产权跨国并购中的一般垄断行为分析
    第二节 知识产权滥用规制的理论基础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法关系之辩
        二、禁止权利滥用理论
        三、相对利益平衡理论
    第三节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的反垄断规制实践分析
        一、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反垄断规制的国内实践评析
        二、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反垄断规制的国际实践评析
第五章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
    第一节 知识产权层面的国家安全界定
        一、基于专利权的科技安全
        二、基于着作权的文化安全
        三、基于商标权的产业安全
    第二节 知识产权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实践的思考
        一、美国为代表的并购中新兴技术国家安全审查
        二、加拿大为代表的并购中国家文化产业安全审查
        三、中国为代表的并购中品牌依存度产业安全审查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跨国并购企业技术创新阻碍的动态影响模型及其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发展述评
    2.1 跨国并购理论及发展述评
    2.2 企业创新阻碍理论及发展述评
    2.3 跨国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发展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跨国并购企业技术创新阻碍的理论分析及动态影响模型构建
    3.1 阻碍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分析
    3.2 阻碍维度的指标量化及企业技术创新衡量
    3.3 跨国并购企业技术创新阻碍动态影响模型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理论模型数据处理及实证方法
    4.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4.2 模型测度方法
    4.3 基于MIV-GA-BP神经网络的动态影响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动态影响模型的实证分析
    5.1 MIV-GA-BP神经网络算法估值结果
    5.2 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5.3 模型结果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管理启示与讨论
    6.3 研究创新点
    6.4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神经网络模型算法
附录2 :熵权法算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7)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转型 ——基于投资模式和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际矿业新形势
        1.1.2 国内矿业形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对外投资理论研究综述
        1.3.2 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综述
    1.4 主要内容
    1.5 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点
2 全球供应链重构与矿产资源
    2.1 现代全球供应链的定义和内涵
    2.2 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分析
        2.2.1 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历程
        2.2.2 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趋势
    2.3 全球供应链重构对中国的影响
        2.3.1 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
        2.3.2 中国全球供应链的战略意义
    2.4 全球供应链重构的矿业视角分析
        2.4.1 供应链上游的话语权和利益分配
        2.4.2 供应链上游的竞争和战略产业发展
    2.5 我国供应链上游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6 本章小结
3 我国矿产资源特征及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3.1 我国矿产资源特征分布
    3.2 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
        3.2.1 初始阶段(1993年以前)
        3.2.2 起步阶段(1993-2000年)
        3.2.3 增长阶段(2000-2013年)
        3.2.4 调整阶段(2013至今)
    3.3 我国矿业对外投资现状
        3.3.1 投资规模和数量
        3.3.2 投资区域分布
        3.3.3 投资种类和权益分布
        3.3.4 投资主体构成
    3.4 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趋势
        3.4.1 我国矿业对外投资的机遇正在形成
        3.4.2 我国矿业对外投资的需求不断加大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分析
    4.1 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比较
    4.2 中国矿业对外投资模式演进历程
        4.2.1 绿地投资模式
        4.2.2 跨国并购模式
        4.2.3 两种投资模式对比分析
    4.3 我国矿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企业自身因素对投资模式的影响
        4.3.2 东道国因素对投资模式的影响
    4.4 中国矿业对外投资进入方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4.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4.4.2 模式建立与估计方法
        4.4.3 实证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分析
    5.1 研究方法介绍
    5.2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5.2.1 变量选取和说明
        5.2.2 数据来源及描述
    5.3 单边随机前沿模型
        5.3.1 模型构建
        5.3.2 实证结果和分析
    5.4 双边随机前沿模型
        5.4.1 模型构建
        5.4.2 基础模型估计
        5.4.3 实证结果和分析
        5.4.3.1 投资效应总结
        5.4.3.2 投资净效应区域分布
        5.4.3.3 投资净效应国家分布
        5.4.3.4 一带一路和战略矿产国家的投资净效应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转型探索
    6.1 中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选择
        6.1.1 并购为主的投资模式
        6.1.1.1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6.1.1.2 有利于获得矿产品定价权
        6.1.2 并购的具体策略
        6.1.2.1 以间接并购为主,直接并购为辅
        6.1.2.2 以联合并购为主
        6.1.2.3 灵活使用支付手段
        6.1.2.4 以参股为主,谨慎控股
        6.1.3 识别和应对并购风险
        6.1.3.1 并购风险识别
        6.1.3.2 风险应对策略
        6.1.4 把握对外并购时机
    6.2 中国矿业直接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建议
        6.2.1 合理布局全球矿产资源
        6.2.1.1 理性选择投资目标和区位
        6.2.1.2 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矿业资本市场
        6.2.2 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规模
        6.2.2.1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投资机遇
        6.2.2.2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面临的挑战
        6.2.2.3 我国矿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策略建议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本文结论
    7.2 本文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基本概述
        一、研究范畴界定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因分析
        三、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类型
    第二节 企业并购重组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资本流动与资本集中理论
        二、现代西方企业重组理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二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起步阶段(1984-1991)
    第一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国有企业普遍亏损
        二、理论背景——对“两权分离”的认识突破
    第二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企业兼并的目标转向自觉优化经济结构
        二、交易的自发性与政府干预并存
        三、兼并方式以承担债务式和出资购买式为主
        四、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兴起
    第三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地方探索
        一、成都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二、武汉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三、保定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第三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转型阶段(1992-2002)
    第一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经济制度环境的变迁
        二、企业重组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三、各类市场体系的建立
        四、国企脱困和国企改革任务
    第二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产权市场普遍兴起
        二、企业并购的规模逐步扩大
        三、政府积极参与引导
        四、上市公司并购成为热点
        五、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参与跨国并购
        六、外商并购国有企业成为新景观
    第三节 转型阶段的并购重组成效
        一、国企成功脱困
        二、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利用国内国外资本市场
第四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
    第一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
        二、鼓励混合所有制发展
        三、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第二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战略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重点
        二、国企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
        三、以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为主
    第三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取得的成效
        一、国企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
        二、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三、国有企业治理规范化
第五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制度演进:绩效、问题与成因
    第一节 国企并购重组取得的辉煌成绩
        一、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二、提高了资产证券化率,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三、盘活了国有资产,提升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第二节 国企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
        一、并购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并购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单一
        三、盲目规模扩张与多元化转型并存
        四、标的公司资产质量差导致并购效率低下
        五、并购双方缺乏深层次整合
        六、海外并购重组困难重重
    第三节 国企并购重组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并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政府“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
        三、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四、企业自身条件缺乏
第六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国有企业并购下政府与国企高管的行为动机分析
        二、国企高管行为影响并购绩效的研究假设
    第二节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择
        二、数据来源
    第三节 数据描述性分析
        一、主要变量统计描述
        二、变量趋势分析
    第四节 计量模型设定
        一、实证基本模型设定
        二、面板数据模型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面板数据模型形式检验
        二、计量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第七章 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二节 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日本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三节 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及教训
        一、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教训
第八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目标与模式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时代特征
        一、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供给侧的重组方式
        二、在重组中解决亏损企业与多余的产能
        三、并购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
        一、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国有企业竞争力
        二、在国企并购重组中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在国企并购重组中促进产能的优化配置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目标导向
        一、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
        三、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模式
        一、横向重组模式
        二、纵向重组模式
        三、混合重组模式
        四、策略联盟重组模式
第九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主体定位与政府作用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主体分析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不宜作为国企并购重组的主体
        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凸显优势
        三、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一、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正面效应
        二、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政府在国企并购重组中的角色定位
        一、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政策引导者
        二、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宏观调控者
        三、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信息中介者
        四、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服务者
        五、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具体监督者
    第四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制度创新
        一、保持国有资产管理权的独立性
        二、完善法律制度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并购重组环境
        四、制定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战略规划和指导政策
第十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指导思想
        一、深化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顶层设计
        二、强化并购重组的理念共识
        三、明确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第二节 强调“法治企业”,突出国企总法律顾问作用
        一、全面打造法治企业
        二、深化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第三节 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及破产清算体系
        一、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
        二、构建破产清算体系
    第四节 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
        一、加快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二、完善资本市场退市制度
        三、健全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一、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社会托底作用
        二、加大失业救助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三、完善再就业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再就业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以蚂蚁金服并购速汇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贡献与不足
        1.4.1 本文贡献
        1.4.2 本文不足
第2章 跨国并购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跨国并购相关概念
        2.1.1 跨国并购的概念
        2.1.2 跨国并购风险的概念
        2.1.3 互联网企业相关概念界定
    2.2 企业并购风险相关理论
        2.2.1 协同效应理论
        2.2.2 多元化经营理论
        2.2.3 动态风险控制理论
第3章 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识别
    3.1 战略决策风险
        3.1.1 风险含义
        3.1.2 风险成因
        3.1.3 风险控制
    3.2 政治风险
        3.2.1 风险含义
        3.2.2 风险成因
        3.2.3 风险控制
    3.3 估值风险
        3.3.1 风险含义
        3.3.2 风险成因
        3.3.3 风险控制
    3.4 竞争对手风险
        3.4.1 风险含义
        3.4.2 风险成因
        3.4.3 风险控制
    3.5 法律风险
        3.5.1 风险含义
        3.5.2 风险成因
        3.5.3 风险控制
第4章 蚂蚁金服并购速汇金案例分析
    4.1 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概况
        4.1.1 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4.1.2 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发展特点
    4.2 并购双方简介
        4.2.1 蚂蚁金服简介
        4.2.2 案例回顾
        4.2.3 速汇金简介
    4.3 蚂蚁金服跨国并购动因分析
        4.3.1 扩展北美市场
        4.3.2 资源整合,发挥协同价值
        4.3.3 国内政策鼓励
    4.4 风险分析
        4.4.1 战略规划不到位,并购方案不完善
        4.4.2 政治风险
        4.4.3 估值风险
        4.4.4 竞争对手空降
        4.4.5 法律风险
    4.5 案例总结
第5章 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防范措施
    5.1 做好战略规划,制定完善的并购方案提高成功率
        5.1.1 自我评估:SWOT分析法
        5.1.2 针对东道国的敏感点制作具体的并购方案
        5.1.3 制定候选名单
        5.1.4 提高谈判灵活度
    5.2 消除信用差距,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5.2.1 提高自身硬实力
        5.2.2 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扩大当地影响力
        5.2.3 提高办事效率和标准
    5.3 政府层面
        5.3.1 积极构建与东道国政府的磋商机制
        5.3.2 完善企业跨国投资保险机构运作模式
    5.4 把握宏观政治走向,选择恰当并购时机
    5.5 全面调查,实时关注潜在竞争对手,防范空降
        5.5.1 全面调查目标企业
        5.5.2 尽职调查竞争对手
    5.6 法律层面
        5.6.1 完善本国跨国并购相关法律体系
        5.6.2 深入了解东道国法律法规
        5.6.3 重视外部专家团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10)我国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阿里巴巴并购Lazada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关于跨国并购的动因研究
        1.2.2 关于跨国并购理论基础的研究
        1.2.3 关于跨国并购风险防控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跨国并购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跨国并购的概念与类型
        2.1.1 跨国并购的概念
        2.1.2 跨国并购的类型
    2.2 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
        2.2.1 协同效应理论
        2.2.2 多元化经营理论
        2.2.3 内部化理论
        2.2.4 规模经济理论
第三章 我国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特征
    3.1 我国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3.1.1 我国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规模
        3.1.2 我国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涉及的领域与分布
        3.1.3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
    3.2 我国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
        3.2.1 以横向并购为主,并呈多元化趋势
        3.2.2 跨国并购介入传统行业
        3.2.3 并购中上市企业多在国外上市
        3.2.4 融资方式以组建买方财团和金融机构借款为主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并购目标选择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问题
    4.2 融资、支付方式引发的财务问题
    4.3 用户访问量与粘性降低问题
    4.4 人才流失问题
第五章 阿里巴巴并购Lazada的案例分析
    5.1 阿里巴巴与东南亚电商Lazada的发展概况
        5.1.1 阿里巴巴的创建与发展
        5.1.2 阿里巴巴的业务模式
        5.1.3 Lazada的发展概述
        5.1.4 Lazada的业务模式
    5.2 阿里巴巴并购Lazada的过程
    5.3 阿里巴巴并购Lazada的动因分析
        5.3.1 国家政策支持
        5.3.2 抢占大数据资源,减少流量获取成本
        5.3.3 开拓海外市场
        5.3.4 提高核心电商业务盈利水平
    5.4 阿里巴巴并购Lazada的整合策略分析
    5.5 阿里巴巴并购Lazada的财务效果分析
    5.6 阿里巴巴跨国并购中的问题应对策略
        5.6.1 准确的目标选择和市场定位
        5.6.2 国外金融机构借款和以现金分步进行的融资支付方式
        5.6.3 充分发挥自身在支付、物流以及大数据上的优势
        5.6.4 本土化的文化及人力资源整合策略
第六章 对我国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建议
    6.1 合理选择并购的目标与市场
    6.2 采用适当的融资支付方式
    6.3 注重跨国并购后的整合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跨国并购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国并购对我国医药上市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以复星医药并购Gland Pharma为例[D]. 李紫萱.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 王静.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新发展及对中企赴美并购的影响[D]. 王敏.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4]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D]. 聂世坤. 辽宁大学, 2021(02)
  • [5]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法律问题研究[D]. 胡宏雁. 吉林大学, 2020(03)
  • [6]跨国并购企业技术创新阻碍的动态影响模型及其管理策略[D]. 韩敏. 暨南大学, 2020(04)
  • [7]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转型 ——基于投资模式和效率研究[D]. 宁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8]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D]. 董少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
  • [9]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以蚂蚁金服并购速汇金为例[D]. 郭珊.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10]我国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阿里巴巴并购Lazada为例[D]. 邹响.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跨境并购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