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网络排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排斥,社会网络,社会学习,Bootstrap方法
社会网络排斥论文文献综述
王奥华[1](2019)在《社会网络、社会学习与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为经济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普惠金融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以来,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引导互联网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成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虽然互联网金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金融机构带来的金融排斥,并降低面向农户的金融服务成本,但也会由于其自身的数字鸿沟和技术鸿沟而使受教育程度较低、学习能力较弱的农户难以获得金融服务,进而产生互联网金融排斥。社会网络作为农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影响着农户的金融行为。一方面,广泛的社会网络能够增强农户的社会支持能力,促使其通过借贷等行为来降低流动性约束,另一方面,强大的社会网络也会在农户遭遇损失时给予强大的帮助,降低农户的投资风险感知。此外,社会学习也是影响农户金融行为的重要因素,既可以帮助农户学习并了解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和信息,又可以在学习中提高农户风险防范、识别能力,从而降低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本文从社会网络与社会学习的视角出发,在系统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社会资本理论、社会学习理论,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等理论为指导,将社会网络分为线上、线下社会网络两种,依据课题组2018年1月-3月在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的关于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的1303份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家庭、村庄、商业叁个维度的线下社会网络,并测度线下社会网络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别分析了社会网络、社会学习对农户互联网支付排斥、互联网投资排斥和互联网融资排斥的影响,运用Bootstrap法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分别检验并分析社会学习在线上、线下社会网络影响农户互联网支付排斥、互联网投资排斥和互联网融资排斥的中介作用,并选取社会网络和社会学习的工具变量,采用工具变量法对上述实证模型进行内生性检验。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互联网金融排斥,农户存在互联网支付排斥比例为35.3%,存在互联网投资排斥的比例达90.4%,存在互联网融资排斥的比例为83.5%;(2)在社会网络对互联网金融排斥的影响中,线上社会网络对农户互联网支付排斥、互联网投资排斥、互联网融资排斥均产生显着负向影响,线下社会网络仅对农户互联网支付排斥有显着负向影响,而对互联网投资排斥、互联网融资排斥没有显着影响;(3)在社会学习对互联网金融排斥的影响中,社会学习对农户互联网支付、互联网投资、互联网融资排斥均有显着地负向影响;(4)在社会学习的中介作用中,社会学习在线上社会网络影响农户互联网支付排斥、互联网投资排斥关系中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且社会学习在线下社会网络影响互联网支付排斥、互联网投资排斥的关系中均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5)除核心自变量社会网络、社会学习外,农户个体特征中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互联网金融的信任程度等亦会对互联网金融排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依据研究结论,为降低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程度、促进农户互联网金融市场参与,本文提出了从线上、线下两方面提升农户综合社会网络质量、增强农户社会学习能力及充分发挥社会学习在社会网络缓解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等方面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胡悦,何圆圆,于丹[2](2016)在《职场排斥对护理人员的社会网络与内部人身份认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验职场排斥对护理人员的社会网络与内部人身份认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法收集有效问卷266份;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中介作用。结果职场排斥对护理人员的社会网络(β=-0.266,P<0.01)和内部人身份(β=-0.136,P<0.01)具有显着的消极影响;社会网络在职场排斥与内部人身份关系之间扮演完全中介作用(β=-0.119,P<0.01)。结论职场排斥对护士个体和护理组织都具有消极作用;护士经历职场排斥时会显着破坏护士的社会网络,进而降低护士的内部人身份认同。(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陈黎[3](2010)在《外来工社会排斥感探析 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发现,珠叁角外来工感受到的经济排斥较其感受到的心理排斥强烈。从社会关系网络角度来看,外来工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削弱其社会排斥感。但是网络的封闭性和性别趋同性特征不利于削减其社会排斥感。网络规模大、网络异质性高、强关系提供资源能力较强的外来工,其经济排斥感较弱;认为自身在网络中的位置重要及最好朋友全是企业内成员的外来工,其心理排斥感较弱;而第一次打工时多人一起外出、网络中性别趋同性高的外来工,其心理排斥感较强。可见,外来工扩大其社会交往范围,增强网络的异质性有助于削弱其排斥感。(本文来源于《社会》期刊2010年04期)
骆群[4](2010)在《社区矫正对象社会网络排斥的成因探析——以上海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年7月,源于西方的社区矫正制度正式出现在中国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中。社区矫正的目的是在社区中矫正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地回归社会。然而,现实中的社区矫正对象在多个领域都会遇到被社会排斥的现象,这已成为社区矫正制度目标实现的阻滞因素。其中,社会网络的排斥是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在社会网络排斥的成因中,身份地位是社区矫正对象遭到社会网络排斥的根本因素,经济限制是社区矫正对象遭到社会网络排斥的加深因素,面子问题是社区矫正对象遭到社会网络排斥的文化因素。除此之外,个人的私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等也会成为社会网络排斥的个别因素。(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0年02期)
社会网络排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检验职场排斥对护理人员的社会网络与内部人身份认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法收集有效问卷266份;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中介作用。结果职场排斥对护理人员的社会网络(β=-0.266,P<0.01)和内部人身份(β=-0.136,P<0.01)具有显着的消极影响;社会网络在职场排斥与内部人身份关系之间扮演完全中介作用(β=-0.119,P<0.01)。结论职场排斥对护士个体和护理组织都具有消极作用;护士经历职场排斥时会显着破坏护士的社会网络,进而降低护士的内部人身份认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网络排斥论文参考文献
[1].王奥华.社会网络、社会学习与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胡悦,何圆圆,于丹.职场排斥对护理人员的社会网络与内部人身份认同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
[3].陈黎.外来工社会排斥感探析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J].社会.2010
[4].骆群.社区矫正对象社会网络排斥的成因探析——以上海市为例[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
标签:互联网金融排斥; 社会网络; 社会学习; Bootstrap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