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料粉磨系统的改造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聂纪强[1](2018)在《研讨创新技术 助力提质增效——第四届中国水泥工业粉磨系统优化改造技术研讨会综述》文中研究说明以研讨创新技术为内容,以助力企业提质增效为目的的"第四届中国水泥工业粉磨系统优化改造技术研讨会"着眼生产实际,立足技术前沿,以"降成本补短板优化节能提质增效"为主题,对国际水泥工程粉磨技术应用动向、我国粉磨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粉磨系统节能改造技术和创新成果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内容不仅涉及立磨、辊压机、管磨机的结构改造和工艺系统的改造,还涉及除尘、堆焊、智能化、质量和系统运行诊断技术等。
田桂萍,宁夏,崔源声,王新春[2](2015)在《国内外水泥粉磨技术进展》文中研究表明1前言能源问题是困扰世界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据统计[1],2014年我国全社会(不含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达到本世纪以来的最低点。在此背景下,2014年我国熟料产量增长2.7%,水泥产量增长1.8%,水泥增长速度达24年来最低[2],产业发展速度已由高速区转入中速发展的平稳阶段,整个行业进人了换挡期。本研究课题以粉磨工艺及装备为基本研究内容,通过对国内外水泥
田桂萍[3](2015)在《国内外水泥粉磨技术进展》文中研究表明1前言能源问题是困扰世界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人类生产活动往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量越来越多,地球表面温度越来越高,地球表面温度过快的升高,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节能减排已经刻不容缓。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据统计,2014年我国全社会(不含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1],达到本世纪以来的最低点。
申占民,刘运水,甘喜宝,王宏涛[4](2014)在《北京水泥厂生料粉磨系统的改造》文中提出1前言在水泥厂的全部工序中,粉磨系统的投资和生产费用最高,其中粉磨电耗高是主要因素之一。国外先进水泥企业可比水泥综合电耗过去为110 kWh/t左右,随着粉磨技术的进步,目前降至80 kWh/t左右,国内目前水泥企业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在90100 kWh/t之间。近二十多年来,辊磨粉磨水泥生料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由于辊磨粉磨系统节能效果显
贾华平[5](2013)在《水泥新型节能工艺的发展现状》文中研究表明众所周知,水泥行业是能耗大户,能源消耗伴随着水泥生产的全过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紧迫的节能压力下,节能措施不断推陈出新。在生料立磨、辊压机联合粉磨水泥、悬浮预热和预分解烧成等工艺技术,已经成熟并得到快速推广的今天,是否还有效果显着的工艺节能措施呢?本文就自己了解的一些不全面的情况,作一下技术展望。
贾华平[6](2013)在《水泥工艺节能技术展望》文中认为节能技术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带来竞争力,所以企业需求能推动节能技术进步。纵观水泥工业技术进步史,要么与"质量"功能相随,要么与"节能"功能相伴。后者更为普遍,可以说,"节能"是水泥工业技术进步的源动力。
赵介山[7](2007)在《中小水泥企业技术改造与低投资改造适用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泥是主要用于号称百年大计的工程上的材料,无论是新型干法生产还是立窑生产,只有一个水泥标准。只要市场需要,立窑都能生产出42.5级的水泥, 多数立窑的熟料平均标号均在52MPa 以上,有的甚至稳定在58~60MPa。但也得看到一部分立窑水泥企业对原燃料的预均化和生料、熟料、水泥的均化的基础工作差,熟料和水泥质量不稳定,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进行技术改造,当属淘汰之列。
郭志伟[8](2006)在《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实践优化及研究》文中提出以预分解窑为代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具有生产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高、能耗低、有害物排放低等优点,大型化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已成为水泥制造业发展趋势。通过对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实践和优化。结论如下:(1)总结了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试运行阶段运行状况,并根据试运行情况对石灰石破碎系统、原煤均化系统、生料粉磨及废气处理系统、回转窑系统和熟料储存及散装系统进行了简单的处理改造,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2)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妨碍生产的稳定和产量提高的系统性问题进行系统改造、优化,包括对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料方案的系统优化、原料粉磨设备的改进优化、窑用耐火材料配置和实施方案系统优化、篦式冷却机的改进及优化和窑头煤粉燃烧器,优化后的各项性能参数均优于优化前。(3)对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运行的总体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熟料烧成热耗降低和水泥综合电耗分别降低了18.1%和14.46%,熟料28d强度增加了6.0MPa,窑运转率提高至93.5%,人均劳动年生产率由4406吨提高至9045吨,窑尾粉尘排放,窑尾排放烟气中NOx、SO3含量显着降低。优化后各项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说明对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系统改造和优化是成功的。通过对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工程实践和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对现有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和优化,能够显着提高生产总体水平,同时也为国内其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系统改造和优化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刘洪超[9](2002)在《SLC和ILC改进型预分解窑系统的研究及开发》文中指出新型干法生产技术代表着当今水泥生产技术的先进水平,也是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新型干法窑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难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这严重地制约着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在对燃烧及传热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型干法的核心部分——预分解系统各单体结构的优化和及其配套技术深入研究,并通过一些厂家的生产性试验,在主机配置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探索增加产量的各种途径。探明了分解炉结构,燃烧效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系统分析和研究了新型干法窑系统烧成的内在规律;探讨了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炉系统中气流及物料浓度分布场等在固相反应及传热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本文结合华新公司两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大幅度提高水泥熟料产量的实际情况,通过冷、热模型试验对分解炉的控制温度,物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物料分解率,煤粉用量,煤粉燃烬度等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首次推出高技术,低投入,高产量的3000t/d和6000t/d两种规模的“混合型”预分解窑系统,以填补我国目前还没有单系列3000t/d和双系列6000t/d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之空白。目前3000t/d项目已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以国计产业[2001]1203号文下发,华新正着手进行新建。 通过对华新现有预分解窑生产线的预热器和分解炉部分进行全面细致的模型试验研究和分析,针对新型干法生产特点对原燃料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系统间参数关联的数字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实际生产过程的基本规律,对预分解窑系统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透视了制约分解炉能力发挥的条件,为取得高烧煤量,高燃烧效率及高CaCO3分解率奠定了理论基础。 研究了预分解系统的各单体的性能,系统配套的合理性,科学预测了系统产量及其增产潜力,分析和研究了限制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以充分发挥系统设备潜力,进而使系统的总体性能指标达到最佳,建立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的预分解窑系统。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效能,为提高我国自己的窑外预分解技术水平 摘 要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混合型”预分解窑系统的工艺配置及参数。 本研究的主要特点是运用工程科学研究的方法对系统各设备进行模型试验,对实际生产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反求计算,对系统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预测性研究,将所获结果与生产实际反馈的数据、各项信息相互检验和修正,这对于在科学认识与掌握窑外分解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型”预分解窑系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课题还对煤在分解炉内的燃烧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煤在分解炉中燃烧的环境和特殊条件,对煤的着火、燃烧的动力学特性、煤与碳酸钙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同时找到了提高分解炉燃烧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本研究还力求突破长期以来对我们观念上和技术上的束缚,探讨了在现有新型干法主机配置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取得提高产量近20%的可行性。提出对分解炉结构及冷却机进行适当改进能大幅度增加产量的相关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在综合分析和研究新型干法窑系统实际生产状况和内在潜力以后,推出了具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 3000t/d和 6000t/d“混合型”预分解窑系统的工艺配置。
兰海[10](1989)在《用生料和熟料物料床辊压机使水泥生产设备现代化》文中研究说明 物料床辊压机用来粉磨脆性物料,其节能效果非常显着,并能大大提高现有粉磨设备的产量,因而可降低产品成本或停用别的粉磨设备。Gebr.Seibel公司很早就已决定采用物料床辊压机。本文报道了在该水泥厂进行的这项技术改造。引人注意的是这种辊压机已用于生料粉磨系统。对于水泥粉磨来说,辊压机用于混合磨工艺系统中。至今产量提高达50%,节能达9~10度/吨。一、引言水泥的生产费用中,电费占很大的比例。由于水泥市场的紧缩和电价的大幅度提高,
二、生料粉磨系统的改造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料粉磨系统的改造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研讨创新技术 助力提质增效——第四届中国水泥工业粉磨系统优化改造技术研讨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际水泥工程粉磨技术应用动向 |
2 水泥工业粉磨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
3 粉磨系统当前实施的改造技术 |
3.1 生料粉磨系统的改造 |
3.2 闲置生料立磨系统改造为钢渣磨系统 |
3.3 水泥粉磨系统的改造 |
3.3.1 立式磨+球磨机组成的水泥半终粉磨工艺系统 |
3.3.2 高效低阻双闭路内循环工艺 |
3.3.3 陶瓷研磨体应用技术 |
3.3.4 管磨机滑履隔热新技术 |
3.3.5 管磨隔仓板的优化技术 |
3.3.6 新型选粉技术 |
3.3.7 对12项水泥粉磨系统改造技术的评价 |
3.4 立磨系统锁风新技术 |
4 滤筒除尘技术 |
5 耐磨堆焊技术 |
6 结束语 |
(4)北京水泥厂生料粉磨系统的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改造前的生料粉磨系统工艺流程 |
3 改造后的生料粉磨系统工艺流程 |
4 改造后的系统运行情况 |
5 结语 |
(8)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实践优化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0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水泥工业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
1.1.1 国外水泥工业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
1.1.2 新型干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
1.1.3 国内水泥工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 |
1.2.1 原料的预均化 |
1.2.2 生料的预均化 |
1.2.3 新型节能粉磨技术及设备 |
1.2.4 高效预热器和分解炉 |
1.2.5 新型篦式冷却机技术及其设备 |
1.3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存在的问题 |
1.4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第二章 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实践 |
2.1 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置 |
2.2 5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试生产及基本问题处理 |
2.2.1 生产调试程序 |
2.2.2 原料破碎、预均化系统 |
2.2.3 原料粉磨及废气处理系统 |
2.2.4 原煤均化及粉磨系统 |
2.2.5 熟料烧成系统 |
2.2.6 水泥粉磨、储存及包装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系统改造和优化 |
3.1 原材料的选择及配料方案系统优化 |
3.1.1 优化前配料方案及存在的问题 |
3.1.2 配料方案的优化 |
3.1.3 配套工艺的改进 |
3.1.4 配料方案优化后的效果 |
3.2 原料粉磨设备改进优化 |
3.2.1 立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
3.2.2 立磨在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 |
3.2.3 立磨技术改进和系统优化 |
3.3 预热器内筒挂片的优化 |
3.4 三次风闸板的改造 |
3.5 窑头罩浇注料固定装置的改造 |
3.6 窑用耐火材料配置和实施的优化 |
3.6.1 影响窑衬寿命的主要因素 |
3.6.2 回转窑用耐火砖配置与施工优化 |
3.6.3 窑衬首次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
3.6.4 窑用耐火材料优化后性能 |
3.7 篦式冷却机的改进及优化 |
3.7.1 在运行阶段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
3.7.2 篦冷机技术改造优化方案 |
3.7.3 篦冷机改造前后性能对比 |
3.8 窑头煤粉燃烧器的优化 |
3.8.1 煤粉燃烧器的作用 |
3.8.2 煤粉燃烧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造 |
3.8.3 煤粉燃烧器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
3.9 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运行达到总体效果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SLC和ILC改进型预分解窑系统的研究及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及其发展 |
§1.2 SLC-S预分解系统的设备特点 |
1.2.1 史密斯型分解炉的发展简介 |
1.2.2 旋风预热器及其组合 |
1.2.3 分解炉的主要特点 |
§1.3 研究目标和试验内容 |
1.3.1 研究工作的目标 |
1.3.2 试验项目与计算内容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原料、燃料及生料特性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2.1.1 化学分析 |
2.1.2 煤粉的工业分析 |
2.1.3 粉状物料的粒度分析 |
2.1.4 易磨性试验 |
2.1.5 综合热分析 |
2.1.6 分散态和悬浮态反应动力学试验 |
2.1.7 易烧性试验 |
2.1.8 X射线分析 |
2.1.9 岩相分析 |
2.1.10 碱含量及一次挥发度测定 |
§2.2 冷态模型试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2.2.1 设备功能分析及冷态模型试验的研究内容 |
2.2.2 主要测试方法 |
第三章 原料、燃料及生料特性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原料及生料特性的试验研究 |
3.1.1 试样外观描述 |
3.1.2 原料及生料化学组成 |
3.1.3 生料粒度组成 |
3.1.4 生料易磨性能 |
3.1.5 原料及生料的分解性能研究 |
3.1.6 水泥生料的易烧性能 |
3.1.7 熟料X射线分析 |
3.1.8 原料及熟料岩相分析 |
3.1.9 生料碱含量及一次挥发度测定 |
3.1.10 华新原料及生料特性试验研究的综合分析 |
§3.2 煤粉燃烧特性的研究 |
3.2.1 研究方法 |
3.2.2 试验样品的选择和处理 |
3.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预分解系统冷模试验结果与分析 |
§4.1 冷态试验模型及其试验流程 |
§4.2 旋风预热器冷态模型试验研究 |
4.2.1 各级预热器的气固两相运动规律研究 |
4.2.2 史密斯型旋风预热器的性能指标研究 |
4.2.3 华新旋风预热器的分析评述 |
§4.3 SLC-S分解炉冷模试验研究结果及分析 |
4.3.1 分解炉的气体三维流场 |
4.3.2 分解炉阻力特性的研究 |
4.3.3 分解炉物料停留时间分布 |
4.3.4 分解炉物料运动规律的观察 |
4.3.5 分解炉工作特性的分析与讨论 |
§4.4 实测结论 |
第五章 分解炉中煤的燃烧特点研究 |
§5.1 分解炉中化学反应及传热的基本方程 |
5.1.1 煤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方程 |
5.1.2 传热方程 |
5.1.3 CaCO_3热分解动力学方程 |
§5.2 分解炉中煤的着火特点 |
5.2.1 分解炉中煤的着火 |
5.2.2 着火的影响因素 |
§5.3 分解炉中煤的燃烧过程的机制 |
§5.4 CACO_3分解对煤燃烧的影响 |
§5.5 分解炉中煤的燃尽时间 |
第六章 窑尾系统参数综合反求研究 |
§6.1 反求研究方法概述 |
6.1.1 子系统划分 |
6.1.2 假设条件 |
6.1.3 各参数的计算与选取 |
6.1.4 模型建立 |
6.1.5 编制计算机程序 |
§6.2 分解系统设备及性能参数 |
6.2.1 华新四号窑预分解系统设备概况 |
6.2.2 冷模测定研究得到的预热器主要性能参数 |
6.2.3 原燃料分析数据 |
§6.3 主要反求计算结果 |
6.3.1 计算基准及基本数据(主要根据热工检测数据) |
6.3.2 主要反求计算结果 |
§6.4 华新SLC预分解系统反求计算结果分析 |
6.4.1 各级预热器的温度分布分析 |
6.4.2 分解系统各部位的风速及设备规格 |
6.4.3 SLC-S分解炉 |
6.4.4 窑尾各子系统的换热效率及回转窑规格的合理性 |
6.4.5 各级旋风筒工况阻力损失反求计算 |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讨论 |
§7.1 华新四号窑的旋风预热器 |
7.1.1 旋风预热器的阻力特性 |
7.1.2 旋风预热器的分离效率 |
§7.2 SLC-S分解炉 |
§7.3 华新原料及生料特性试验研究的综合分析 |
7.3.1 生产所用的原料 |
7.3.2 生产所用的生料 |
§7.4 华新所用煤粉及其与分解炉的适应性 |
§7.5 华新四号窑用无烟煤的可行性分析 |
§7.6 华新四号窑生产特种水泥熟料的试验研究 |
7.6.1 新型干法窑生产状况分析 |
7.6.2 生产工艺方案及参数选择 |
7.6.3 中热水泥熟料性能分析 |
7.6.4 小结 |
§7.7 评价 |
7.7.1 江砂不是理想的原料 |
7.7.2 生料易磨性差 |
7.7.3 生料易分解 |
7.7.4 预热器的特点 |
7.7.5 生产所用的原煤质量 |
7.7.6 SLC-S分解炉的优缺点 |
7.7.7 该系统有提高产量的空间 |
§7.8 建议 |
7.8.1 调整配方 |
7.8.2 利用好分料装置 |
7.8.3 对分解炉结构改造的好处 |
7.8.4 注重发挥三风道喷煤管的作用 |
7.8.5 控制好生料细度 |
7.8.6 煤粉细度的控制 |
第八章 华新预分解窑系统 |
§8.1 华新预分解窑生产线建设条件要求 |
8. 1.1 原、燃、材料概况 |
8.1.2 配料设计 |
8. 1.3 配料设计特点及相关建议 |
8.1.4 关于原、燃料的预均化 |
8.1.5 原料配料方案及物料平衡表 |
8.1.6 生产规模及产品品种 |
8.1.7 全厂工艺主机设备 |
8.1.8 全厂各种物料的储量与储期 |
8.1.9 主要工艺流程简述 |
8.1.10 技术经济初步分析 |
8.1.11 小结 |
§8.2 3000T/D混合型预分解窑生产线工艺配置 |
8.2.1 石灰石破碎 |
8.2.2 石灰石预均化堆场 |
8.2.3 原料磨 |
8.2.4 生料均化库 |
8.2.5 生料入窑计量设备 |
8.2.6 高温风机 |
8.2.7 烧成系统 |
8.2.8 熟料链斗输送机 |
8.2.9 煤粉辊式磨 |
8.2.10 粉煤灰配料工艺 |
8.2.11 熟料储存 |
8.2.12 水泥粉磨 |
8.2.13 水泥筒式辊碾磨(HXL磨)丌发建议 |
§8.3 6000T/D混合型预分解窑生产线工艺配置 |
8.3.1 石灰石破碎 |
8.3.2 石灰石预均化 |
8.3.3 砂岩破碎 |
8.3.4 生料制备系统 |
8.3.5 尘料均化 |
8.3.6 烧成系统 |
8.3.7 熟料输送及储存 |
8.3.8 原煤预均化 |
8.3.9 煤粉制备 |
8.3.10 水泥粉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生料粉磨系统的改造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研讨创新技术 助力提质增效——第四届中国水泥工业粉磨系统优化改造技术研讨会综述[J]. 聂纪强.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18(03)
- [2]国内外水泥粉磨技术进展[A]. 田桂萍,宁夏,崔源声,王新春. 2015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15
- [3]国内外水泥粉磨技术进展[A]. 田桂萍. 2015第七届国内外水泥粉磨新技术交流大会暨展览会论文集, 2015
- [4]北京水泥厂生料粉磨系统的改造[J]. 申占民,刘运水,甘喜宝,王宏涛. 水泥技术, 2014(01)
- [5]水泥新型节能工艺的发展现状[A]. 贾华平. 2013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13
- [6]水泥工艺节能技术展望[J]. 贾华平. 四川水泥, 2013(04)
- [7]中小水泥企业技术改造与低投资改造适用技术[A]. 赵介山. 2007年水泥技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07
- [8]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实践优化及研究[D]. 郭志伟. 郑州大学, 2006(06)
- [9]SLC和ILC改进型预分解窑系统的研究及开发[D]. 刘洪超. 武汉理工大学, 2002(02)
- [10]用生料和熟料物料床辊压机使水泥生产设备现代化[J]. 兰海. 水泥, 19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