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元杂剧批评史论——古代部分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陈建华
导师: 赵山林
关键词: 元杂剧,批评,脉络,杂剧盛行期,传奇盛行期,主体,文人,统治层,大众,观念,戏剧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的研究主要有两大部分内容: 一是元杂剧批评史的梳理,即元杂剧批评发展的简单脉络;一是分析元杂剧批评的特色,包括批评主体、批评观念和批评范式等。但这种划分是从几个并行角度展开的,所以重复之处在所难免。为避免过多的重复,本文主要论述元杂剧的批评主体和批评观念。 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上编:元杂剧批评的脉络。 其发展经过了杂剧盛行期、传奇盛行期两个阶段: 杂剧盛行期:前期,元杂剧初兴,对这个新生事物的理论批评并不充足。元杂剧的批评诞生于“百艺”批评,未能作细致辨别;胡祗遹的批评和周德清《中原音韵》为此时代表。后期,元杂剧的表演趋缓,批评的概念和对象逐渐明晰。《录鬼簿》及其续编、《太和正音谱》、《青楼集》为代表。 传奇盛行期:明代中期阶段,批评呈现出过渡性。其批评者接续了上个时期的批评观念;批评对象中,元杂剧仍占据了主导位置,但诸如南北曲对比等话题被提了出来,开启下阶段批评之新气象;批评观念中,王氏心学的影响初露端倪,文学观念开始强化。明末清初阶段,受到传奇和社会思潮影响甚大,批评触及到元杂剧本体、戏剧本位等深层次问题,走向成熟;同时批评的文人化色彩加重。清代中期的批评,思想保守,官方思想浓重,元杂剧地位和价值的评价降低。批评缺少创建,多作整理前人的工作。批评趋向学术化,剧目的考证和整理以及剧情、题材的考索达到很高水平。这些都预示着批评进入尾声。 中编:批评的主体。 文人是批评中最为成熟的主体,文学观念是其主要的出发点。杂剧盛行期的前期以北方文人为主,批评重在实践而多市侩风气;后期以南方文人为主,批评更为单纯,理论色彩凸现,多中华正统之风。文人注重对元杂剧作品、演员及其艺术、作家、源流的全方位解读,不脱离舞台现实且多开创之功。传奇盛行期的文人地位提高,传统素养加深,南方文人成为其主体。杂剧之“体”的文学认证显示了此时文人批评的实际功绩。 统治层的批评可分作政治性批评和个人性批评,前者旨在维护政治稳定,体现于政策命令、政府管理行为等;而后者多出于个人真正的喜好,体现于个人观演、交游演员等方面。大众的批评观念极具世俗气和宗教气息,以欢娱、享乐为主;他们不顾及戏剧的体制,其杂剧的观念较为淡薄。 下编:批评的观念。 首先是戏剧观念的批评。杂剧盛行期的戏剧观念经历了从“戏”向“剧”的演变,在“百艺”中萌芽并逐渐成熟而从中脱离出来,“元杂剧”的概念被广
论文目录:
绪论
上编 元杂剧批评发展的脉络
第一章 杂剧盛行期的元杂剧批评
第一节 批评的萌芽(元代前期)
第二节 批评的发展(元代后期至明代前期)
第二章 传奇盛行期的元杂剧批评
第一节 旧批评的延续与新批评的初建(明代中期)
第二节 传奇期批评的鼎盛(明代后期至清代初期)
第三节 传奇期批评的尾声(清代中期)
中编 元杂剧批评的主体
第三章 文人的批评
第一节 杂剧盛行期文人的批评
第二节 传奇盛行期文人的批评
第四章 统治层与大众层的批评
第一节 统治层的批评
第二节 大众层的批评
下编 元杂剧批评的观念
第五章 “戏剧”观念的批评
第一节 杂剧盛行期“戏剧”观念的批评
第二节 传奇盛行期“戏剧”观念的批评
第六章 “曲”观念的批评
第一节 杂剧盛行期“曲”观念的批评
第二节 传奇盛行期“曲”观念的批评
余论
附录
附录一:古代文人的元杂剧批评编年
附录二:统治层和大众元杂剧批评活动编年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元杂剧文化研究[D]. 徐雪辉.曲阜师范大学2009
- [2].元代散曲观念研究[D]. 刘凤玲.首都师范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元杂剧文化研究[D]. 徐雪辉.曲阜师范大学2009
- [2].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D]. 朱崇志.华东师范大学2003
- [3].元杂剧“悲剧说”辨析[D]. 张春丽.苏州大学2003
- [4].元杂剧作家的女性意识[D]. 张维娟.首都师范大学2004
- [5].宗教与戏剧的文化交融[D]. 杨毅.福建师范大学2005
- [6].元杂剧悲剧新探[D]. 崔彩红.武汉大学2005
- [7].素朴与华丽:元明清戏曲美学风格嬗变研究[D]. 陈刚.陕西师范大学2006
- [8].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D]. 丁淑梅.华东师范大学2006
标签:元杂剧论文; 批评论文; 脉络论文; 杂剧盛行期论文; 传奇盛行期论文; 主体论文; 文人论文; 统治层论文; 大众论文; 观念论文; 戏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