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经营体制发展趋势探索——银行混业经营趋势研究

我国金融经营体制发展趋势探索——银行混业经营趋势研究

论文题目: 我国金融经营体制发展趋势探索——银行混业经营趋势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金融学

作者: 黄卫华

导师: 曹廷贵

关键词: 国有银行改革,金融监管有效性,产权改革,混业经营,分业经营

文献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当前,在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下,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这种趋势并结合我国当前银行改革的实际,揭示了我国实施混业经营与实现银行改革目标的互动关系,并阐述了金融经营体制向混业经营体制转变的观点。一、本文主要内容如下:(一)明确界定了金融混业经营体制和分业经营体制的概念,并对混业经营类型作了划分。不同于其他人的概念划分,笔者将混业经营细分为四种类型,从核算层次来看有广义混业、不完全混业、完全混业和综合型混业,它们之间混业程度的深浅及风险程度的大小不同。但是,不同混业类型的风险大小并不是绝对的,混业并不是风险的代名词。(二)在对混业经营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历史视角和横向视角相结合的二维角度对国际金融业金融经营体制的演变作了回顾和纵览,揭示了国际金融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原因。既从历史趋势分析了混业经营取代分业经营的总的发展方向,又从不同国家的实际分析了混业经营发展变化的不同特征。国际金融业并购浪潮迭起,银行业向综合化、网络化发展。历史地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阶段性反映了金融经营体制的发展变化。是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造就了金融业的这种发展变化。横向看,各国向混业经营转变的过程有不同的特点。部分国家表现为由原来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向混业经营体制的回归,如美国;部分国家在原来的混业经营框架内有了新内涵,如德国;而另外一些国家则由原来金融压制状态下的分业经营体制向鼓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混业经营体制转变,如一些发展中国家。(三)混业经营成为金融业发展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本文从微观、宏观和监管约束三个层次详细论述了金融混业的环境条件,构筑了一个混业经营的理论环境体系。微观环境包括金融机构的产权明晰和内控机制的完善,宏观环境包括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法2治完善和有效的外部监管等。尤其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实施的金融监管,它是金融经营体制选择的最重要约束条件。笔者创新性地将金融监管理论归纳为经济自由主义、国家干预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三类。金融监管向功能型监管和审慎监管过渡,混业经营对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从发达国家还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放松管制的条件都是监管有效。但这并不是说要阻止放松管制的趋势,而是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尽快完善金融监管。实行混业经营还要考虑对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影响及由此带来的监管问题,混业经营并不一定会使金融脆弱性增强,反而使金融业的内在稳定性提高。(四)分析了国际金融业金融经营体制的演变之后,再来分析我国的情况。我国当前的国有银行改革面临困境。我国银行改革的现状是治理结构存在难题,内在成长机制没有形成,分业经营体制对银行经营绩效存在不利影响,金融监管有效性不足等。对于银行改革有多种观点,主要有产权论和产权无关论及资产结构论等观点。产权论认为国有银行的国有性质是造成问题的根源,所以需要分散产权、上市,以分散的产权结构对银行的经营机制形成约束,从而完善治理结构。产权无关论认为银行的问题不在于产权制度而在于经营管理机制,重点是让专业化的经营人员来经营银行,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而资产结构论则认为当前的改革应该从银行的资产结构方面寻找突破口,改变国有银行的所有制偏好,改善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贷款结构。政府的选择是进行产权改革,并且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国有银行的上市近在眼前。以上这些关于银行改革的观点都有其中肯之处,但是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这样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很难说哪种方法就是绝对有效和绝对正确的,影响银行改革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还需要资本市场发展的支撑、切实消除政府对银行的影响,减轻财政政策对银行的压力、同步进行利率改革,实施混业经营等。必须各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实施改革才能实现银行改革的目标。(五)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混业经营需要一定的条件,但是这些条件并不是绝对的,而我国国有银行改革是个长期性问题。治理结构完善具有相对性,实施混业经营与实现银行改革的目标是一3种互动关系。由于现代商业银行以综合化经营为特征,所以银行改革本身暗含了向混业经营体制的变革。考察我国现行的分业经营体制,分业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构建混业经营的微观基础,分业具有难以消除的缺陷,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而且我国实务界已经存在各种形式的低层次的混业经营,但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难以有更深入发展。因此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从两个角度对我国的金融混业将选择的模式进行了阐述。一是混业的边界,不同银行情况不同,银行业务与不同金融业务的结合应有区别,所以,混业边界有所不同。二是我国的混业经营体制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遵循“三段”式的发展模式。二、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逻辑结构:我国的国有银行改革多年,现在处在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对于国有银行的改革方向,存在很多争议,有产权论,产权无关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混业经营的内涵

第一节 金融经营体制的类型

一、金融经营体制

二、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

第二节 混业经营的类型

一、银行的业务划分

二、混业经营的类型

第三节 不同混业经营类型的风险特性

一、从业务的交叉程度考察

二、从道德风险等角度考察

第三章 金融经营体制发展变化的二维视角

第一节 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变化

一、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银行并购及其经济学分析

三、全能银行网络化

第二节 金融经营体制发展变化的历史视角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二、金融创新理论与实践

三、金融自由化渐进深入

第三节 金融经营体制演变的横向比较

一、美国等国家:混业经营的回归

二、德国等国家:混业经营的新内涵

三、发展中国家: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

第四章 混业经营条件的一般分析

第一节 混业经营的微观环境

一、产权明晰

二、内部控制机制有效

第二节 混业经营的宏观环境

一、市场竞争机制完善

二、法治完善

三、外部监督有效

第三节 金融经营体制选择的监管约束

一、金融监管理论的现状与发展

二、金融监管有效性

三、金融经营体制选择的监管约束

第四节 混业经营与金融脆弱性

一、金融脆弱性

二、混业经营对金融系统脆弱性的影响

第五章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困境

第一节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现状

一、治理结构难题

二、内在成长机制缺失

三、分业经营体制对银行经营绩效的不利影响

四、金融监管有效性不足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不同见解

一、产权论

二、产权无关论

三、资产结构论

四、政府的改革措施选择

第三节 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看法

一、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观点的评价

二、配套改革的必要性

三、实施混业经营

第六章 混业经营:我国金融经营体制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实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目标的长期性

一、现代商业银行的特征

二、治理结构完善的相对性

三、实现银行改革目标的长期性

第二节 实施混业经营与实现银行改革目标的互动

一、实施混业经营促进银行改革目标的实现

二、银行改革增强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自由本性

三、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暗含了对分业经营体制的改革

第三节 对我国金融分业政策的解读

一、我国分业经营体制的确立

二、分业原由辨析

三、分业目的:构建混业的微观基础

四、混业的实践

第四节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体制“度”的设定

一、混业的边界

二、我国混业经营体制的渐进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04

参考文献

  • [1].利率市场化理论及运用研究[D]. 高云峰.西南农业大学2004
  • [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金融债权管理研究[D]. 戴发文.江西财经大学2004
  • [3].金融转型的比较制度理论与中国实证:以外在货币模型为起点的逻辑演绎[D]. 郭竞成.浙江大学2004
  • [4].基于技术创新的金融结构比较研究[D]. 王莉.浙江大学2004
  • [5].金融全球化与银行业重构[D]. 秦凤鸣.厦门大学2004
  • [6].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D]. 赵洪.厦门大学2004
  • [7].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研究[D]. 王选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8].转型时期中国金融演进问题研究[D]. 栾光旭.复旦大学2004
  • [9].金融发展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 白当伟.复旦大学2004
  • [10].转型期中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制度变迁研究[D]. 卢阳春.西南财经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选择[D]. 冯聪.中共中央党校2011
  • [2].论对金融混业经营中利益冲突的法律规制[D]. 陈振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标签:;  ;  ;  ;  ;  

我国金融经营体制发展趋势探索——银行混业经营趋势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