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菌的鉴定及大白菜品种抗病性研究

山东省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菌的鉴定及大白菜品种抗病性研究

论文摘要

白菜黑腐病由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引起,是一种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病害。本研究论文从白菜黑腐病的采集分离研究开始,分别进行了白菜黑腐病的鉴定、白菜对黑腐病抗性鉴定方法的探索、品种抗病性的鉴定以及白菜接种黑腐病菌后防御酶系的变化分析。所得结果概括如下:1. 2005-2006年,从山东泰安、济南、烟台、威海等地采集白菜黑腐病病害标样25份,用平板划线法室内分离纯化获得黑腐病菌65株。经致病性测定,选出四个强致病力菌株H9、C2、E3、G2,分别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分子检测。四个菌株其生物学特性反应表现基本一致,16S-ITSrDNA序列分析表明供试病原菌与Genbank中的AE12540.1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的同源性是99.63%。结合形态学特征和致病性反应,确认引起山东省白菜黑腐病的病原菌是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2.通过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接种浓度和接种苗龄等对白菜黑腐病苗期抗病性进行了测定,对其表现进行比较,筛选出一套适用于白菜苗期的快速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方法。白菜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采用3×108cfu/mL的病原菌悬浮液,在幼苗3~4片真叶期进行“喷雾法”接种,能较好地表现发病情况,接种后第七天表现典型症状,反映不同材料对黑腐病的抗病性差异。3.通过37个大白菜品种对黑腐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未表现免疫反应,不同大白菜品种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高抗品种有改良83-24、德高1号和正旺达12,病情指数在30以下,占供试总品种的8.1%;中抗品种有夏阳、天正品优等,占总品种的56.8%;强春、四季王、胶白8号等表现感病,中感占27.0%;高感品种有橘红60、金秀、北京小杂56,病情指数都在70以上,占供试品种的8.1%。4.在37份白菜材料中选取“抗病”、“感病”不同抗病性级别的材料6份,分别进行黑腐病病原菌的接种处理和未接种(喷蒸馏水)处理,并测定接种前后幼苗叶片内的SOD酶、POD酶、CAT酶、PPO酶和PAL酶等5种酶活性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植物抗病性与有关防御酶活性的研究进展
  • 1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 1.1 活性氧及膜质过氧化在植物-病原物互作中的作用
  • 1.2 SOD 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及其活性变化
  • 2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
  • 3 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
  • 4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
  • 5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
  • 6 植物受病原菌侵染后酶与抗病性的关系
  • 7 总结与展望
  • 第二章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的研究进展
  • 1 危害症状
  • 2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 2.1 形态
  • 2.2 特性
  • 2.3 适应性
  • 3 流行学特性
  • 3.1 发病规律
  • 3.2 发病条件
  • 4 致病机理
  • 5 病害控制
  • 6 抗病性鉴定方法
  • 7 展望
  • 研究报告
  • 引言
  • 第三章 山东省白菜黑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病原菌的分离与致病性测定
  • 1.1.1 病原菌的采集和分离
  • 1.1.2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 1.2 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和形态观察
  • 1.2.1 菌体的革兰氏染色
  • 1.2.2 菌体的鞭毛染色
  • 1.3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 1.4 基本培养基的制备
  • 1.5 病原菌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
  • 1.5.1 硝酸盐的还原
  • 1.5.2 硫化氢的产生
  • 1.5.3 吲哚的产生
  • 1.5.4 甲基红试验
  • 1.5.5 七叶灵水解
  • 1.5.6 明胶试验
  • 1.5.7 糖的利用
  • 1.6 16S-ITSrDNA 的PCR 扩增与测序
  • 1.6.1 菌体培养和菌株DNA 的提取
  • 1.6.2 PCR 扩增
  • 1.6.3 检测
  • 1.6.4 克隆及测序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
  • 2.2 病原菌培养性状和形态观察
  • 2.3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 2.4 核糖体16S-ITSrDNA 的序列分析
  • 2.4.1 菌株的16S-ITSrDNA 全序列扩增
  • 2.4.2 菌株的16S-ITSrDNA 全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大白菜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接种方法
  • 1.3 接种物浓度试验
  • 1.4 接种苗龄试验
  • 1.5 不同时期调查病情的试验
  • 1.6 品种抗病性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接种方法对苗期抗病性的影响
  • 2.2 不同接种物浓度对苗期抗病性的影响
  • 2.3 不同苗龄对苗期抗病性的影响
  • 2.4 病情调查时间的确定
  • 2.5 白菜品种的抗病性鉴定
  • 3 讨论与结论
  • 第五章 不同白菜品种接种黑腐病菌后五种酶活性的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菌株
  • 1.2 实验设计
  • 1.2.1 白菜品种及育苗
  • 1.2.2 菌悬液制备
  • 1.2.3 接菌与取样
  • 1.3 酶活性测定
  • 1.3.1 粗酶液的提取
  • 1.3.2 SOD 活性测定
  • 1.3.3 POD 活性测定
  • 1.3.4 PPO 活性测定
  • 1.3.5 PAL 活性测定
  • 1.3.6 CAT 活性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SOD 的活性变化
  • 2.1.1 对照组品种间SOD 的活性比较
  • 2.1.2 处理组品种间SOD 的活性比较
  • 2.2 POD 活性变化
  • 2.2.1 对照组品种间POD 的活性比较
  • 2.2.2 处理组品种间POD 的活性比较
  • 2.3 PPO 活性变化
  • 2.3.1 对照组品种间PPO 的活性比较
  • 2.3.2 处理组品种间PPO 的活性比较
  • 2.4 PAL 活性变化
  • 2.4.1 对照组品种间PAL 的活性比较
  • 2.4.2 处理组品种间PAL 的活性比较
  • 2.5 CAT 活性变化
  • 2.5.1 对照组品种间CAT 的活性比较
  • 2.5.2 处理组品种间CAT 的活性比较
  • 3 结论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山东省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菌的鉴定及大白菜品种抗病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