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与士权消长中的九品中正制度研究

皇权与士权消长中的九品中正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颇具时代特色选官制度,它是连结知识分子和官僚政府的桥梁。九品中正制度不同于两汉以推荐“贤良方正”为特色的察举制度;有别于承父祖官品,单纯以权势和亲缘为选举条件的任子制度;也不同于隋唐及至明清以“考试”为特点的科举取士。九品中正制是“九品”与“中正”结合体。“九品”是中正官品评人才的九个等级。其名出于班固《汉书·卷20·古今人表》。中正官按照士人“德行”与“才能”的高下,将士人区分为九等,写成“状”,以为吏部铨选的根据。中正官由朝廷选任,中正组织是负责品评定次的基层机构。九品中正制度与魏晋南北朝特殊的时代背景相纠结,从皇权对士权的削弱与优容,到士权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在某种程度上都以九品中正制度为凭借。本文将九品中正制度带入魏晋南北朝皇权与士权消长的动态过程中进行探讨。并且在研究中贯穿如下三个视角。其一,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延展性和排他性原则为视角。其二,以特权阶层的形成,以及特权阶层与其它社会阶层的权益分配和斗争的动态过程为视角。其三,以皇权—官僚政治中,官员的理性行政原则为视角。正文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对九品中正制度进行概念界定,并阐述九品中正制度三百七十余年的发展流变。将中正品与官品进行辨析,中正品是中正官品第人才的九个等级,是作为选官程序而存在的,它与职官制度中的九品官品并非一事。但二者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随着九品中正制度的发展,中正品第便与门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区分士庶的标准。中正品第与士人的起家官品之间建立起不甚严格的对应关系。中正品不仅是选官制的一个环节而已,也是此期官僚等级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部分,阐释九品中正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的建立、巩固、衰亡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九品中正制度适应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延展性和排它性原则,成为皇权扩大其影响力的重要工具。皇权以九品中正制度为手段,通过对地方势力的控制与协调,建立起政权。在少数民族政权中,皇权以九品中正制度来协调各阶层的关系,以此改变其异族政权的性质,巩固了政权。当九品中正制度不能发挥平衡社会各阶层关系的作用时,就背离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存在原则,而使皇权的权威陷入危机之中。第三部分,阐述九品中正制度在士族身份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士族是兼具有社会、政治、文化多重身份的社会集团。九品中正制度是两汉“乡举里选”的继承和破坏,士族权力是本源于乡里的,九品中正制度是这一事实的制度体现。士族的社会身份由此形成。掌握政治权力是士族特权的终极化,士族政治身份的形成经历了士族政治特权的累积和特权身份的凝固过程,九品中正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士族跻身政治上层强有力的工具。士族的文化优势是其自立的根本保证,由于九品中正制度的推行所造成的选举的封闭性,为士族文化身份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第四部分,阐述皇权是怎样通过对九品中正制度的打破,削弱士族仕宦特权的。同时,皇权又是怎样通过使九品中正制度与职官制度和封爵制度的结合,实现对士族身份的认定的。在皇权与士族的消长的动态过程中,北朝士族官僚对理性选官原则的贯彻,开启了九品中正制度的发展终结。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九品中正制度的概念界定及其制度的发展流变
  • 1.1 九品中正制度的概念界定
  • 1.2 中正品与官品试析
  • 1.3 九品中正制度的发展流变
  • 第二章 九品中正制度与皇权兴衰
  • 2.1 九品中正制度与皇权的建立
  • 2.2 九品中正制度与皇权的巩固
  • 2.3 九品中正制度的破坏与皇权危机
  • 第三章 九品中正制度与士族身份的形成
  • 3.1 九品中正制度与士族社会身份的形成
  • 3.2 九品中正制度与士族政治身份的形成
  • 3.3 九品中正制度与士族文化身份的形成
  • 第四章 皇权与士权的消长和九品中正制度的终结
  • 4.1 皇权对士族仕宦特权的打破
  • 4.2 皇权对士族身份的认定
  • 4.3 北朝士族官僚的理性行政先声
  • 结论与余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再论《魏官品》问世时间及其相关文献[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6(06)
    • [2].人品应随官品升[J]. 当代兵团 2017(12)
    • [3].人品与官品[J]. 吉林人大 2017(08)
    • [4].《晋官品》的问世时间及其文献渊源[J]. 暨南史学 2018(01)
    • [5].当官要有“官品”[J]. 民主与法制 2010(08)
    • [6].“魏官品”、“晋官品”献疑[J]. 文史哲 2017(04)
    • [7].人品应随官品升,从政须为公正行[J]. 海峡通讯 2019(02)
    • [8].官品——记山东省滨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姜银浩[J]. 中国统一战线 2013(09)
    • [9].用人品塑造官品[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2(04)
    • [10].用人品塑造官品[J]. 兵团建设 2012(10)
    • [11].在风浪中锤炼官品人品[J].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1(02)
    • [12].“人品即官品,做官即为民”是一个科学命题[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01)
    • [13].人品应随官品升[J].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01)
    • [14].做百姓喜爱的好官必须坚持人品、官品双优——从政之悟断想[J]. 领导之友 2015(01)
    • [15].用人品塑造官品[J]. 求是 2012(07)
    • [16].曹魏官品制性质辨析[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7(09)
    • [17].宋朝“公务员”的服饰[J]. 政府法制 2010(20)
    • [18].评陈长琦教授新著《官品的起源》[J]. 许昌学院学报 2017(03)
    • [19].礼品与人品[J]. 四川文学 2009(09)
    • [20].政绩与官品官德[J]. 群言 2011(04)
    • [21].开辟共产党人为官理念的新视野[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01)
    • [22].“三打傻”的领导格局[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0(07)
    • [23].也说为官者的“官品”[J]. 吉林人大 2013(07)
    • [24].魏晋南朝的官阶探讨[J].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6)
    • [25].终极之典:宋代赠官利弊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6].开辟共产党人为官理念的新视野[J]. 创新 2008(02)
    • [27].诗品·人品·官品[J]. 学理论 2008(01)
    • [28].爵、秩、品的不同名义、起源与意义 古代早期品位体制一题[J]. 中国文化 2014(02)
    • [29].贪官·狗·老鼠[J]. 雨花 2011(12)
    • [30].校长的“手”[J]. 教书育人 2009(20)

    标签:;  ;  ;  ;  

    皇权与士权消长中的九品中正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