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审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审视

论文摘要

1978年至今,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整整30个春秋。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改革进行回顾、总结和必要的审视,是重新认识改革、推动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基于此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竞技体育体制改革进行历史的审视。主要观点如下:1、计划经济时期,依据快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参与国际体坛竞争的目标任务,在资源约束下,竞技体育体制改革遵循社会化的指导思想,重点通过原有体制结构的强化和功能的调整,完善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制和运行机制。2、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技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目标指导下,改革重点从体制的改革和机制的转化入手,通过对原有体制的结构性变革,开始了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体制的改革实践。3、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为确保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一方面,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展开;另一方面,依据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调整现有体制利益格局,推动改革进一步深化。4、30年来,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落实“奥运战略”展开,为实现“为国争光”战略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依据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适时进行修正,使改革目标顺应了社会总体改革要求,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在改革实践中,对“金牌”的过分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体育事业整体性结构性矛盾,同时导致改革实践偏离既定的目标设计。5、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以金牌为导向的竞技体育目标模式和评价标准使得改革对原有体制有着高度的依赖性,同时加之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导致进一步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改革面临着目标定位不清、改革动力不足、实际工作重心偏离体制改革等不利因素影响。在改革实践中,对职业化,尤其是足球职业化、协会实体化以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体制改革的认识也直接影响了深化改革的进程和走向。6、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建议首先从观念入手,以科学发展观取代单纯金牌观,同时加快经济体制、政府管理体制、事业单位体制、民主法制等领域改革步伐,为深化改革提供有利环境。在改革实践中,应明确战略部署、分步推进改革;重点以职业化改革、协会实体化改革以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带动和推进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导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社会背景
  • 1.1.2 现实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核心概念界定
  • 1.2.2 研究的总体现状
  • 1.2.3 关于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动因的研究
  • 1.2.4 关于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指导思想的研究
  • 1.2.5 关于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目标的研究
  • 1.2.6 关于竞技体育体制改革路径的研究
  • 1.2.7 关于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效果的研究
  • 1.2.8 关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资料法
  • 1.4.2 历史分析法
  • 1.4.3 对比分析法
  • 1.4.4 访谈法
  • 1.4.5 逻辑分析法
  •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5.1 社会变迁理论
  • 1.5.2 制度变迁理论
  • 1.5.3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 1.6 研究思路与架构
  •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历史演进的概述
  • 2.1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竞技体育体制形成与演进的简要回顾
  • 2.2 完善计划经济下的竞技体育体制改革阶段(1978年——1992年)
  • 2.2.1 恢复和初步调整阶段(1978年——1980年)
  • 2.2.2 酝酿与初步尝试阶段(1981年——1985年)
  • 2.2.3 系统改革与完善阶段(1986年——1992年)
  • 2.3 建设市场经济下的竞技体育体制改革阶段(1993年——2000年)
  • 2.4 完善市场经济下的竞技体育体制改革阶段(2000年——至今)
  •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阶段性分析
  • 3.1 完善计划经济下的竞技体育体制改革阶段
  • 3.1.1 改革的时代背景
  • 3.1.2 改革的指导思想
  • 3.1.3 改革的目标设计
  • 3.1.4 改革的主要措施
  • 3.1.5 改革的路径选择
  • 3.2 建设市场经济下的竞技体育体制改革阶段
  • 3.2.1 改革的时代背景
  • 3.2.2 改革的指导思想
  • 3.2.3 改革的目标设计
  • 3.2.4 改革的主要措施
  • 3.2.5 改革的路径选择
  • 3.3 完善市场经济下的竞技体育体制改革阶段
  • 3.3.1 改革的时代背景
  • 3.3.2 改革的指导思想
  • 3.3.3 改革的目标设计
  • 3.3.4 改革的主要措施
  • 3.3.5 改革的路径选择
  • 4.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阶段性对比
  • 4.1 改革时代背景的对比
  • 4.1.1 外部环境的对比
  • 4.1.2 内部环境的对比
  • 4.2 改革指导思想的对比
  • 4.3 改革目标设计的对比
  • 4.4 改革主要措施的对比
  • 4.4.1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对比
  • 4.4.2 训练体制改革措施对比
  • 4.4.3 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对比
  • 4.4.4 竞赛体制改革措施对比
  • 4.4.5 保障体制改革措施对比
  • 4.5 改革路径选择的对比
  • 4.5.1 调整功能与强化结构相结合的渐进式改革
  • 4.5.2 转变结构为主的渐进式改革
  • 4.5.3 调整利益格局为主的渐进式改革
  •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评价
  • 5.1 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价值
  • 5.1.1 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持和保障
  • 5.1.2 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
  • 5.1.3 顺应了国家社会总体改革,有助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 5.2 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不足之处
  • 5.2.1 改革实践与改革目标设计存在较大差距
  • 5.2.2 改革实践目标指向单一化
  • 5.2.3 单兵突进式改革加剧了体育事业整体性结构矛盾
  • 6.当前进一步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 6.1 深化改革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 6.1.1 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 6.1.2 当前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实践反映出来的目标取向
  • 6.1.3 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
  • 6.2 深化改革的动力不足
  • 6.2.1 对发展竞技体育的目标认识不全面
  • 6.2.2 改革过程中的"路径依赖"
  • 6.2.3 改革过程中既得利益的影晌
  • 6.3 竞技体育实际目标任务与体制改革的冲突
  • 6.3.1 单一目标与多元利益追求之间的冲突
  • 6.3.2 一元化资源整合方式与多元化市场整合机制的冲突
  • 6.3.3 资源整合总体效益低下与追求效益的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冲突
  • 6.4 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问题
  • 6.4.1 职业化改革的历程回顾
  • 6.4.2 职业化改革现状
  • 6.4.3 职业化改革的主要成果
  • 6.4.4 职业化改革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
  • 6.4.5 影响职业化改革的主要因素
  • 6.5 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问题
  • 6.5.1 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的历程回顾
  • 6.5.2 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的目标演进
  • 6.5.3 当前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6.5.4 影响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的主要因素
  • 6.6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体制
  • 6.6.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历程回顾
  • 6.6.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积极意义
  • 6.6.3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取得的成果
  • 6.6.4 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6.6.5 影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主要原因
  • 7.结论及建议
  • 7.1 结论
  • 7.1.1 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
  • 7.1.2 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 7.1.3 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评价
  • 7.1.4 进一步深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 7.2 建议
  • 7.2.1 转变单纯追求金牌的竞技体育发展观
  • 7.2.2 加快社会改革步伐,优化改革环境
  • 7.2.3 明确战略部署、分步推进改革深化
  • 7.2.4 确立改革重点,全面推进改革深化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析沈阳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8(02)
    • [2].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研究[J]. 山西体育科技 2010(04)
    • [3].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0(03)
    • [4].北京奥运视角中的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9(03)
    • [5].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引领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探析[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01)
    • [6].体成分分析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中的应用[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03)
    • [7].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变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20(01)
    • [8].辽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与项目分布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12)
    • [9].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 内江科技 2020(06)
    • [10].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焦作大学学报 2018(04)
    • [11].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可行途径[J]. 武术研究 2018(12)
    • [12].武汉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困境与出路[J]. 运动精品 2018(08)
    • [13].浅析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 科技视界 2018(36)
    • [14].新时代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党建工作的思考[J]. 科技视界 2019(16)
    • [15].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研究的议题、评述与展望[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08)
    • [16].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管理的案例研究[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9(04)
    • [17].管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瓶颈[J]. 运动精品 2019(10)
    • [18].天津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建设现状[J]. 运动 2017(20)
    • [19].天津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建设现状[J]. 运动 2017(20)
    • [20].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演进阶段划分与发展趋势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 2018(01)
    • [21].河南省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回顾与展望[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02)
    • [22].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素质结构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34)
    • [23].新时期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路径选择[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02)
    • [24].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的分析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1)
    • [25].湖南省篮球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现状及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2)
    • [26].高职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构建与管理研究[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2)
    • [27].武汉市三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南方农机 2018(12)
    • [28].当前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 [29].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分析[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08)
    • [30].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8(06)

    标签:;  ;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审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