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农场医院158325
【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显效41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病情加重可演变为心肌梗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临床综合征[1],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其临床特征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疼痛更强,持续时间更长,较低的活动量就可诱发,休息时也可自发出现(即卧位心绞痛),并且呈进行性的恶化,发作时伴有新的相关特征,如出汗、恶心、呕吐、心悸或呼吸困难[2]。与稳定型心绞痛主要区别在冠脉内粥样板块不稳定,激发病理改变,使局部血流量明显减少,导致胸腔疼痛,且疼痛随发病时间逐渐增强,使患者痛苦加剧[3]。大约30%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后3月内可能发生心肌梗死或者猝死[4]。为保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尽快康复,护士必须实施精心护理,具体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4例患者,男24例,女30例;年龄44~80岁,平均63.5岁;心绞痛类型:初发型劳力性心绞痛18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25例、自发型心绞痛7例、混合性心绞痛4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均有发作性胸痛,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的后方,可波及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及小指,或至颈、咽、颈、背、上腹部等;常表现为压迫性不适或紧缩、发闷、堵塞、烧灼感、无锐痛或刺痛,偶而伴有濒死感,患者常表现面色苍白、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发作反复,频繁;心电图常见ST段压低0.1MV(1mm),出现暂时性的心肌缺血。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
1.2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或者和治疗前对比胸痛、胸闷、气短、发作次数或消心痛、速效救心丸使用次数减少80%以上;有效:气短、胸痛、消心痛、发作次数或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用药次数减少50%~80%,或静息心电图ST段回升≥0.075mV,倒置的T波变浅>50%,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早搏消失,传导阻滞改善;无效:胸闷、气短、心绞痛发作次数或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用药次数减少<50%,或静息心电图改善但达不到有效标准。
2护理
2.1监护护理严密观察病情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等变化;评估患者的持续时间、程度、性质、疼痛部位;如何识别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如心绞痛发作比以往频繁、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或疼痛时间延长、程度加重,应警惕发生心肌梗死。让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并给予高流量吸氧(3~5L/min),持续2d后换为低流量吸氧(1~2L/min),待病情稳定后可换为间断吸氧。UAP患者多出现暂时性缺血性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倒置或显冠状T波,变异性心绞痛时有关导联ST段抬高,若出现损伤型ST段抬高,病理性Q波,提示有急性心梗发生。
2.2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室内周围环境,减少探视人员。室内保持适当湿度、温度,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光线适宜,避免不良刺激。保证充足睡眠,可以给予镇静剂,待心肌缺血症状改善后,进行适当活动。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避免劳累减少心肌耗氧减少心绞痛发作。避免劳累,体力活动可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随心肌的需要而增加[5];发病初期的休息是治疗的关键,患有鼾症,甚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老年人应及时经外科治疗端正鼾症,预防因鼾症引起的内皮素合成增加所致收缩血管物质释放,心脏负荷加重,同时冠状动脉收缩,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绞痛的发作[6]。现在床上,逐步床下。以不引起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有新改变为准。
2.3心理护理因不稳定心绞痛经常不定期发作,发作频率随病情变化逐渐增加,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易产生恐惧感和焦躁、易怒的情绪,严重者促使病情加重,演变为心肌梗死。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为患者讲解心绞痛的治疗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缓解其内心压力,舒缓患者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告知患者保持稳定情绪的必要性,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叮嘱家属避免患者受外界刺激。
2.4用药护理心绞痛发作时遵医嘱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胸痛变化情况,如服药后3~5min仍不缓解可重复使用。疼痛严重者,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必要时可用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对于心绞痛发作频繁者,可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静滴,但应控制滴速,并告知患者及亲属不可擅自调节滴速,以防低血压发生。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面部潮红、头部胀痛、头晕、心动过速、心悸等不适,应告知患者是由于药物所产生的血管扩张作用导致,以解除顾虑[7]。输液前及输液期间,应定时测血压;由于输液时间长,应在治疗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鼓励安慰患者耐心地坚持输液治疗。观察并记录24h出入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的情况发生,便于及时调整输液量及观察肾脏代谢功能。
2.5饮食护理进食清淡、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质及纤维素的食物,不宜过快过饱,可少食多餐。饮食不宜过咸,限制甜食及高脂饮食,忌烟酒。因饱餐后人体代谢需氧量大大增加,使心脏负荷增加,同时血液大量涌向胃肠道,从而影响冠状动脉供血,可诱发心绞痛,宜少食多餐。
2.6健康教育瞩患者坚持服药,定期回院复查,遵医生指导用药,忌随意停药、换服药物。发病初期休息是治疗的关键,避免劳累,体力活动可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随心肌的需要增加而增加。可根据病情进行活动,提高体力活动的耐受量改善症状。保持大便通畅,严禁用力排便。教会患者及亲属心绞痛发作时的缓解方法,胸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定期回院复查,定期门诊随诊,定期复查心电图、血糖、血脂。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心脏疾病的一种,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且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可导致患者死亡。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及优质护理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速度。如果治疗与护理方法不恰当,极易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护士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强化健康教育,改良不良生活习惯,转变健康观念,增加病情的知晓率及提高依从性,从而使机体处于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最终达到积极控制诱发因素,延缓疾病的进展,治愈疾病,改善预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建茹,郭晓玲.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0,3(3):32-33.
[2]黄芳.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6C):1632-1633.
[3]高干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51.
[4]李春梅,李冬梅,王淑艳,等.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4):2111.
[5]黄芳.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6):1632-1633.
[6]丛福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210-211.
[7]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