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比较艾灸结合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差异,观察灸药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应用分子生物学水平观察灸药结合对血清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相关指标,探讨灸药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拓宽灸药结合治病的临床应用范围。研究方法:将64例均来自江苏省中医院风湿科病房及门诊的2010年1月至12月期间确诊为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两两配对,采用随机信封分配方式将其分为单纯药物组(对照组)31例和艾灸结合药物组(灸药组)33例。单纯药物组采用常规治疗,甲氨蝶呤片口服每次10mg,每周一次;美洛昔康(莫比可)每次7.5mg,每日一次,疼痛剧烈时,美洛昔康每日两次,每次7.5mg,根据辨证配以中药汤剂。艾灸结合药物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艾条温和灸,主穴:肾俞、足三里均双侧,配穴:受累关节周围腧穴或阿是穴。每穴每次灸治20分钟,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局部有红晕且能承受为度,每日治疗一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0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VAS量表、疼痛程度、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20米步行时间、双手握力、中医证候积分、HAQ指数)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 (IgA)、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于治疗前、后抽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各1次,取其血清置-20℃冰箱,以备观察指标检测,病例收集完毕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血清中IL-1、IL-2、IL-4及TNF-a的浓度。采用ACR20、DAS28评分、中医疗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临床症状及体征: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经连续20天的治疗,其中中医症候积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20米步行时间、双手握力以及VAS量表等,灸药结合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灸药结合组患者对病情自我评估及研究者对病情评估的结果与单纯药物组相比,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HAQ指数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化指标:两组在IgM、RF及ESR方面均有改善,灸药结合组改善优于单纯药物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及CRP同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3.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均有效,灸药结合组总有效率93.94%,单纯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0.65%,灸药结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组,但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DAS28分级构成上,治疗前灸药结合组DAS28:6.67±0.59,治疗后4.19+0.54,单纯药物组治疗前DAS28:6.45±0.62,治疗后4.66±0.49,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灸药结合组DAS28分级构成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组有14例达到ACR20,8例达ACR50,1例达ACR70,灸药结合组有14例达到ACR20,12例达ACR50,3例达ACR7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细胞因子:治疗后灸药结合组血清中TNF-α浓度的下降优于单纯药物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IL-1、IL-2及IL-4浓度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5.安全性评估:灸药结合组口腔溃疡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单纯药物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后灸药结合组服用NSAIDs为17例,停服达14例;单纯药物组服用NSAIDs为25例,停服数仅为5例,两组经比较,灸药结合组停服NSAIDs例数明显多于单纯药物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灸药结合与单纯药物治疗活动性RA均有效。2.灸药结合与单纯药物治疗活动性RA均能缓解病情,灸药结合组在临床症状及体征、生化指标(IgM、RF及ESR)改善方面优于单纯药物组。3.灸药结合活动性RA能降低血清中TNF-α的浓度。4.灸药结合治疗能减轻活动性RA治疗(西药)的不良反应,是治疗RA的安全有效方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隔物温和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5(05)
- [2].隔物温和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03)
- [3].电针加温和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观察[J]. 山东中医杂志 2008(10)
- [4].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 2017(01)
- [5].温和灸也能降血脂[J]. 中华养生保健 2011(01)
- [6].耳穴贴压配合隔姜温和灸治疗顽固性遗尿38例[J]. 中国针灸 2011(02)
- [7].隔物温和灸治疗面神经炎患者的护理[J]. 护理学杂志 2008(17)
- [8].温和灸治疗跖骨疲劳性骨膜炎的疗效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18)
- [9].不同灸时温和灸对急性高脂血症大鼠施灸局部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1)
- [10].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的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12)
- [11].温和灸治疗常见病[J]. 中华养生保健 2011(01)
- [12].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 2008(01)
- [13].温和灸足三里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上海护理 2013(05)
- [14].隔物温和灸对膝骨性关节炎家兔软骨细胞及滑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0(02)
- [15].隔物温和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 2008(01)
- [16].推拿联合温和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3)
- [17].补肾强督方联合隔物温和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作的影响[J]. 中医学报 2015(05)
- [18].自我保健最好用温和灸[J]. 中华养生保健 2014(08)
- [19].隔物温和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 2013(02)
- [20].温和灸“阳光普照”区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J]. 中医学报 2018(11)
- [21].补肾调经汤联合温和灸法对辅助生殖子宫内膜薄的临床观察[J]. 世界中医药 2019(12)
- [22].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20(06)
- [23].温和灸背俞穴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08)
- [24].内关足三里温和灸治疗妊娠剧吐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15(18)
- [25].隔物温和灸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肾虚证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5)
- [26].温和灸足三里600穴次灸感观察[J]. 吉林中医药 2009(12)
- [27].温和灸联合如意金黄膏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49)
- [28].“双固一通”隔物温和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 2015(05)
- [29].温和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S1)
- [30].针刺加隔物温和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