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视角下现代银企关系抑制信贷风险研究

“共生”视角下现代银企关系抑制信贷风险研究

论文摘要

现代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和银行信贷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有资金投资在企业生产中越来越少,信贷资金投资则成为最重要的投资方式。正是因为这种经营资金方式的出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问题日益突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直接与银企之间的关系系在一起,换句话说,银企关系是否良好决定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大小。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摸索过程中,经历了传统银企关系时代、传统银企关系向现代银企关系过渡时代以及现代银企关系建设时代几个环节。总结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经验,我们发现这三种银企关系相对应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别表现出不可规避、可分散以及可控制等状态,所以研究银企关系对破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难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指导意义,正是该原因,论文提出的“共生”视角下现代银企关系抑制信贷风险研究课题显得尤为迫切。目前从银企关系研究商业银信贷风险抑制的文献较多,但多是从银行或企业单方角度进行阐述。实际上,银企关系中的银行与企业是不可分割的两个主体,因此,就其中单方进行的信贷风险抑制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不可适用的。本文则尝试用生物学“共生”概念来描述银企关系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论文首先分析银行与企业的共生系统,该系统是由共生行为和共生组织形式构成,根据本文研究一共有16种情况,我们重点考察其中三种并将它们与经济发展时期相对应,结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散、转移和规遥情况得出结论: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偏利间歇式共生”是不利于分散和转移信贷风险。当社会经济处于转轨时期,“非对称互惠连续性共生”银企关系改进了信贷风险,但是这种共生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则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也是能够最有效降低信贷风险抑制的渠道。本文通过论证分析不同银企关系对于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机理和抑制效果,提出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建议,在理论上和实践操作上对商业银行如何控制信贷风险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软预算约束与信贷风险抑制
  • 1.2.2 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风险抑制
  • 1.2.3 准债权约束与信贷风险抑制
  • 1.2.4 新型银企关系与信贷风险抑制
  • 1.2.5 对上述文献的简要评述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二章 银企共生探讨
  • 2.1 共生的基本定义及分类
  • 2.2 银企关系本质是“共生”关系
  • 2.3 银企共生行为关系分析
  • 2.4 银企共生组织关系分析
  • 2.5 银行与企业共生条件分析
  • 第三章 共生视角下银企关系对风险抑制的影响
  • 3.1 计划经济时“偏利间歇共生模式”信贷风险考察
  • 3.1.1 计划经济下银企关系的共生模式
  • 3.1.2 计划经济下传统共生银企关系的特征
  • 3.1.3 “偏利间歇式共生模式”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
  • 3.2 过渡时期中“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信贷风险考察
  • 3.2.1 过渡时期中银企关系的共生模式
  • 3.2.2 过渡时期银企关系的特征
  • 3.2.3 “非对称互惠连续性共生模式”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
  • 3.3 现代市场经济下“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信贷风险考察
  • 3.3.1 现代市场经济下银企关系的共生模式
  • 3.3.2 现代市场经济下银企“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的特征
  • 3.3.3 “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对信贷风险控制的影响机制
  • 3.4 风险投资工程是现代银企关系对信贷风险控制的中介
  • 第四章 “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抑制信贷风险分析——以投行业务为例
  • 4.1 投行业务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 4.2 基于投行业务产品组合的信贷风险控制模型
  • 4.3 投行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案例分析
  • 第五章 案例解读
  • 5.1 “偏利”—政府干预造成制药厂信贷成为坏账
  • 5.2 “非对称互惠”—新型银企挽救P项目的“流产”
  • 5.3 “对称互惠”—新型银企关系下银企双方互生共赢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6.1 摒弃“偏利共生”模式需要政府的协调作用
  • 6.1.1 积极倡导银行与企业合理竞争
  • 6.1.2 不断加强信贷立法,确保银企关系稳定
  • 6.2 加强银企投行业务合作,抑制“非对称互惠”不可持续
  • 6.3 积极提倡“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抑制信贷风险
  • 6.3.1 完善企业信息披露与审核机制,促进新型银企关系发展
  • 6.3.2 多渠道拓展银企关系合作,有效规避信贷风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初中数学共生式教学[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11)
    • [2].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航运服务业合作发展研究[J]. 物流技术 2019(01)
    • [3].基于共生理论的武汉城市圈旅游一体化机理探析[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02)
    • [4].社会共生理论的建构矛盾与创生前景[J]. 江汉论坛 2016(03)
    • [5].共生理论视角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居民的基本消费研究[J]. 农业经济 2019(04)
    • [6].战略联盟策略与企业共生理论的比较研究[J]. 探索 2013(01)
    • [7].民族共生理论的构建——基于社会生物学的学术共鸣[J]. 岭南学刊 2009(05)
    • [8].“共生理论”在旅游区可持续评价中的应用初探[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9].“共生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探究[J]. 教育观察 2020(07)
    • [10].基于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武汉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探讨[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05)
    • [11].基于共生理论的体制内医生集团运行机理与路径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19(05)
    • [12].共生理论视角下大别山革命老区旅游合作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5)
    • [13].共生理论应用于城市街道再生的解读[J]. 祖国 2018(23)
    • [14].寓教于赛:论高校校园足球的比赛与训练的共生关系[J]. 体育风尚 2018(06)
    • [15].产业共生理论综述及在临港产业的应用前景[J]. 水运管理 2014(03)
    • [16].共生理论在平板电脑衍生品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 2013(10)
    • [17].共生理论:民族关系研究的新视角[J]. 理论与现代化 2009(03)
    • [18].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校本教研共同体建构[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6)
    • [19].基于共生理论的东金澎旅游经济合作区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2)
    • [20].论基于共生理论的产学合作教育联盟[J]. 高教探索 2012(02)
    • [21].基于共生理论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研究——以泸州地区为例[J]. 科技与创新 2019(15)
    • [22].基于共生理论的长江三峡旅行社的集群研究[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2(10)
    • [23].基于金融共生理论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9)
    • [24].基于共生理论的创意产业集群培育对策研究[J]. 海峡科学 2010(11)
    • [25].从道家思想看建筑共生理论[J]. 山西建筑 2008(12)
    • [26].基于共生理论的川渝红色旅游区的构建[J]. 青年文学家 2011(15)
    • [27].基于金融共生理论的中小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 [28].基于共生理论的职教集团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0(33)
    • [29].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以共生理论为视角[J]. 当代经济 2009(11)
    • [30].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路径:共生理论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07)

    标签:;  ;  ;  ;  

    “共生”视角下现代银企关系抑制信贷风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