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型碳化硅纤维的连续化技术研究

SA型碳化硅纤维的连续化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先驱体法制备的SiC纤维是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CMC)的关键增强材料。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要求用于CMC的增强纤维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通过在先驱体中引入铝元素烧结制备的近化学计量比SA型SiC纤维具有耐超高温特性,将在高技术复合材料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SA型SiC纤维的连续制备工艺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对先驱体PACS的合成、高温烧结中存在问题和各个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PACS主要合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合成工艺,提高PACS中铝引入的稳定性。在研究了先驱体纤维组成和连续烧结过程对纤维烧结影响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连续烧结工艺,可避免纤维在烧结过程中发生晶粒粗化,提高了SA型SiC纤维连续化制备过程的稳定性。采用FTIR、1H NMR和UV-Vis等手段对PSCS和Al(AcAc)3的反应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发现合成过程三个阶段的主要反应:在RT~325℃的第Ⅰ阶段,主要发生PSCS裂解重排和扩链反应,Si-Si-Si链转变为Si-C-Si链,并生成Si-H键;在325~420℃的第Ⅱ阶段,主要是PSCS的Si-H键与Al(AcAc)3之间的反应;在420℃以上的第Ⅲ阶段,主要发生分子间缩合反应,由于Al(AcAc)3的多官能团交联作用,这一阶段分子量和支化度急剧增加。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解决了反应过程中铝含量波动的问题,并缩短了合成时间。研究表明,延长反应时间可减少铝的损失并提高(?),而延长第Ⅰ阶段反应时间最为有利;据此调整合成升温制度并稳定精制工艺后,实现了PACS铝含量的可控性。针对合成时间过长不利于实际生产的问题,在裂解柱中填充填料来促进裂解重排和扩链反应,使整个合成时间缩短了近一半。并且,由此合成的PACS的Si-Si-Si链含量更低,(?)更大,分子量分布更窄。对PACS的流变性研究表明,PACS熔体是假塑性流体。当软化点在190~220℃时,PACS的粘流活化能为190~260 kJ/mol。PACS的粘度在100 Pa.s左右时可纺性好。随着铝含量增加,PACS粘度增大,导致纺丝温度过高,可纺性变差。采用PCS与PACS共混提高了可纺性,同时保持PACS的高分子量部分,纺出纤维的平均直径可从18μm左右下降到12μm左右。PACS纤维的预氧化是整个制备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纤维中由此引入的氧具有多重作用,既使纤维交联确保下一步高温烧结时不并丝,又会在高温下带走纤维中富余碳使SA型SiC纤维达到近化学计量比。但研究表明,纤维中氧含量过高将造成过多孔缺陷,甚至使纤维富硅,同时也会使铝失效导致SA型SiC纤维发生晶粒粗化。一般当PACS纤维的预氧化增重率约8.5wt%时,能制备出近化学计量比的连续纤维。研究还发现铝含量变化对PACS纤维的预氧化过程具有较大的影响,体现在铝含量提高其预氧化程度增加,但铝含量超过临界值后交联度反而下降。最终,本文在综合氧的多重作用并确定最佳氧含量范围后,通过实时称重预氧化装置实现了预氧化程度的精确控制。在对PACS预氧化纤维高温连续烧结制备SA型SiC纤维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以下规律。PACS纤维中含有少量的铝(>0.2wt%)就能有效抑制β-SiC晶粒增长,但当铝含量进一步增加时,其抑制晶粒长大作用基本不变。通过EFTEM分析发现铝原子富集于晶界,证实了铝的抑晶机理;由此认为,连续烧结时,纤维中氧含量过高将与铝结合,使铝不能有效进入β-SiC晶格,导致铝的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失效。此外,铝在PACS纤维中起到交联作用,故适当过量的铝有助于降低预氧化程度,减少预氧化过程中引入的氧;一步连续烧结对PACS预氧化纤维氧含量要求高,并且SiCxOy相分解过快是导致纤维存在较多孔缺陷和发生晶粒粗化的重要原因;二步烧结过程中SiCxOy纤维富碳层的存在导致气体扩散受阻是纤维制备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根据以上研究,设计了新的烧结工艺。此工艺对PACS纤维氧含量要求适中,并可协调和控制SiCxOy相分解和致密化过程:第一步将PACS预氧化纤维在1500~1600℃下连续预烧,使SiCxOy相分解速度降低;第二步将纤维在1800℃左右连续烧结,使纤维尽可能致密化。此烧结新工艺具有较好的性能重复性,制备出的连续SA型SiC纤维在1800℃氩气中热处理1小时不出现晶粒粗化,强度保留率为77%。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C纤维简介
  • 1.1.1 SiC先驱体的合成
  • 1.1.2 纺丝与不熔化处理
  • 1.1.3 不熔化纤维的无机化过程
  • 1.1.4 Si-C-O相的高温分解和纤维的超高温烧结
  • §1.2 SiC纤维的发展状况
  • 1.2.1 第一代SiC纤维
  • 1.2.2 第二代SiC纤维
  • 1.2.3 第三代SiC纤维
  • §1.3 国内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C纤维的发展现状
  • §1.4 设计思路与研究内容
  • 1.4.1 SA型SiC纤维制备存在的问题分析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及表征方法
  • §2.1 原材料及试剂
  • §2.2 先驱体PACS的合成
  • 2.2.1 聚二甲基硅烷的干燥
  • 2.2.2 聚硅碳硅烷的合成
  • 2.2.3 聚铝碳硅烷的合成
  • §2.3 SA型SiC纤维的制备
  • 2.3.1 先驱体的熔融纺丝
  • 2.3.2 先驱体纤维的预氧化
  • 2.3.3 SA型SiC纤维的超高温烧结
  • §2.4 分析表征方法
  • 2.4.1 组成与结构分析
  • 2.4.2 形貌分析
  • 2.4.3 理化性能分析
  • 第三章 PACS的合成机理探讨和工艺研究
  • §3.1 PACS的合成机理研究
  • 3.1.1 PACS合成过程的主要反应
  • 3.1.2 PACS的组成结构特点
  • §3.2 PACS的合成工艺研究
  • 3.2.1 升温制度调整
  • 3.2.2 采用填料裂解柱缩短合成时间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ACS纤维成形和预氧化工艺研究
  • §4.1 PACS的熔体流变性能
  • 4.1.1 PACS熔体的流体类型
  • 4.1.2 温度和铝含量对PACS流变性能的影响
  • 4.1.3 PACS可纺性与流变性能
  • §4.2 PACS的熔融纺丝研究
  • 4.2.1 PACS的熔融纺丝工艺研究
  • 4.2.2 PACS可纺性与其陶瓷产率的矛盾
  • 4.2.3 PCS与PACS共混改善可纺性
  • §4.3 PACS纤维的空气交联特性
  • 4.3.1 PACS纤维和PCS纤维预氧化过程的性质变化对比
  • 4.3.2 PACS连续纤维的变温预氧化动力学模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连续高温烧结研究
  • §5.1 SA型SiC纤维烧结存在问题的分析
  • 5.1.1 孔缺陷
  • 5.1.2 晶粒粗化
  • §5.2 PACS预氧化纤维的组成对纤维烧结的影响
  • 5.2.1 预氧化纤维的氧含量对纤维烧结的影响
  • 5.2.2 铝元素对纤维烧结过程的影响
  • 5.2.3 PACS预氧化纤维的组成控制
  • §5.3 新的连续烧结工艺设计与研究
  • 5.3.1 连续烧结工艺的特点
  • 5.3.2 新烧结工艺研究
  • 5.3.3 CF-SA纤维的表征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SA型碳化硅纤维的连续化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