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红山区供电分公司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024000)
摘要:依照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智能计量体系和对智能电表进行深入应用的相关要求,各个地方电网供电公司开始加大对计量与采集业务进行相互融合的力度,并且对于过程管控能力不足以及层级链条过长等相关的问题寻求应对方法。作者结合自身从事基层电网公司总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对计量与采集业务网格化融合体系加以简要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对网络化融合体系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计量;采集;网络化;融合
本研究主要对计量与采集业务网络化融合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进行研究,依照“三合三制”理念之中的相关内容,对计量和采集业务的“网络责任区”加以构建,由此使网络责任方面的管控工作和对于资产的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得以健全,并且对导向评价机制加以利用。通过对计量与采集业务加以融合来为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济利润提供有效的保障。
一、相关的方法
依照“三合三制”理念之中的相关内容,对线损管理业务、装表业务以及资产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业务进行融合,对精益化管理和运作以及评价闭环机制进行完善和健全,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实现采集运维业务和计量资产管理业务之间的融合
在装表接电业务和采集运维流程之中融入计量资产管理,在对计量设备进行安装之前要对计量资产“精益化”的水平检定管理工作、存放管理工作以及配比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在计量设备运行过程中要对计量资产“精益化”的监测机制和管控机制以及分析机制加以健全和完善,再将其进行拆除之后要严格遵照“精准化”的甄别方法和分拣方法以及报废方法,对再见检测计量装置的平台加以利用,对计量资产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测,并且对其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加以诊断,对于一些较为明显的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和详细的分析,对生产单位和生产批次不同的计量设备异常情况以及发生故障的数量以及设备的变化趋势加以了解,对设备检定记录和设备的运行时间进行关联诊断,通过这样来为相关人员在对运行设备的采集运维策略进行编制和对故障消缺方案的制定以及管理备品备件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2.将合区线损治理业务与采集运维业务进行融合
将合区线损治理业务和采集运维业务共同开展,对台账实行并列整理的方法,对相关的缺陷应用并行处理的方法,以此来实现对合区线损治理业务和采集运维业务之间的融合,对网络集中运维业务和线损治理业务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以台区关口总表为出发点对终端信息和公变信息以及互感器信息进行彻查,采取计量装置消缺方法和检查二次回路的方法以及对互感器进行更换等相关方法,保证现场的设备档案和系统设备的当前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负责网格责任区的相关人员在对现场完成查验之后要当天进行消缺和整改,将部门传递的负责制转化成由一人对责任区负责。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来对台区的线损问题进行统计和对采集接入情况进行分析,提高抄表工作的成功率,使计量异常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查找,对台区停上电状况进行实施的监控和记录,对线损异常的情况与台区供电的故障问题进行关联的分析,由此来使现场人员在分析过程中的精准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实现对异常数据查找采集的高效性和对线损异常源头查找的准确性。
3.将费控补抄业务和采集运维业务进行融合
电网企业要将新装小区也纳入到采集和费控的管理范围之中,在每个网格区域之中对采集工作和远程停复电工作和补抄工作之中的责任管理制度实现一体化管理,对相关的档案资料进行及时有效的整理,对设备是否带点进行现场核查,对集中器进行调试,对相应的营销业务系统流程进行归档,与此同时还要在营销业务系统之中做一些远程停电和送点的实验,保证在后期的预付费功能能够得到正常和有效的执行,对设备安装工作和运行工作以及保障养护工作的质量进行保障,避免在对设备进行后期维护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重复处理或者责任人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发生。
二、配套保障
2.1组织机构
市公司层面。市公司采取计量关联指标分级监控模式,整合公司负荷管理班、装表接电班、采集运维班、营销稽查班等资源,组成市级计量与采集业务融合运营监控分中心,对所属网格责任区和人员具有专业化评价和指导职责。现场运维采取分区、分片网格化管理模式,整合计量室、客户服务中心装表接电班、采集运维班组、线损管理队伍资源,归口专业室管理,按照网格划分管理职责,明确对应采集终端设备主人,范围及职责要求到每个运维作业岗位。
县公司层面。县公司整合计量班、用电检查班资源,组成县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监控分析班,采取与营业班合属办公,归县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管理,开展县域用电采集运行维护监控、用电检查、线损分析和考核指导等工作,接受市级计量与采集业务融合运营监控分中心的派单和指导,同时指导运维团队有效开展现场采集运维工作。
2.2体系制度
为了确保计量与采集运维业务融合闭环管理体系的有序建立、正常运作,结合省公司市县一体化工作要求,通过建立“三个一”:一本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一套统一的工作管控流程、一套统一的考核评价规则,明确业务融合、运行维护、指标评价等工作中的管理职责,规范业务流程,监管工作质量,闭环流程管控,以激励和闭环机制保证计量、采集等指标稳步、持续提升。
管理制度。根据计量与采集运维业务融合闭环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制定计量及采集运维闭环管控实施细则、用电采集监控分析作业指导书、用电采集现场维护作业指导书、营销计量设备维护管理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了业务融合范围、网格责任区划分原则、运行监控职责划分、工单派发、流转、反馈管理机制、现场故障处置、电能表、采集终端等设备资产流转管理、信息安全登记防护、工作质量及业绩动态评价等方面工作。
管控流程。规范网格责任区业务融合管控流程,编制计量业务及采集运维监控作业标准、计量资产、采集业务运作典型经验库,借助信息化手段管控网格责任区的各项融合业务的工作流程,对网格责任区的工单派发、督办和工作质量评价统一纳入一套流程化管理,有效规范网格责任区开展计量与采集运维融合业务。
考核评价。制订了计量采集及业务运维闭环管控考核细则,制定了各网格责任区提升任务及指标完成的奖惩标准,用激励和闭环机制提升专业化管理;实施日通报、周总结、月考核制度,市级计量与采集业务融合运营监控分中心按日发布融合业务运行分析日报,公司领导定期召开月度业务融合管控例会,管控、督导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三、结语
专业指标明显提升,各项业务深度融合。通过计量与采集业务的深入融合,强化采集数据综合监控分析和网格运维管控,实现计量、采集、线损、电能质量等多专业的运维融合,合肥公司日均综合采集成功率达到99.75%,采集工单处理及时率达到99.8%,台区线损合格率达到92.4%,供电停电采集完整率达到91.5%,远程停复电成功率达到95.5%,全面达到了业务融合提升目标。
员工技能普遍提升,专业团队建设成效显著。计量与采集业务融合前,计量、采集、抄表、线损、电能质量各专业人员仅熟悉、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计量与采集业务融合的业务培训和工作实践,将各片区人员培养成“全能型”一体化复合人才队伍,员工知识和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拓展。
参考文献:
[1]胡江溢.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02).
[2]祝恩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双向互动功能设计及关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17).
[3]程瑛颖.智能电表数据采集新型网络结构与传输协议[J].自动化与仪表,2015,30(07).
[4]唐良瑞.面向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访问控制协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40(06).